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鹰嘴豆芽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在降香叶中的应用
1
作者 高良 唐芳瑞 +4 位作者 李婷婷 金晨 范胜贤 王樱宜 邵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4-82,共9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CA)为模板分子,1-乙烯基吡啶(1-vinylimidazole,1-viny)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为交联剂,制备鹰嘴豆芽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biochanin A molec...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BCA)为模板分子,1-乙烯基吡啶(1-vinylimidazole,1-viny)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DMA)为交联剂,制备鹰嘴豆芽素A分子印迹聚合物(biochanin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BCA-MIPs),将其用于分离降香叶中BCA。结果表明:BCA与1-viny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当BCA、1-viny及EDMA摩尔比为1∶2∶10时,BCA-MIPs最大吸附量为6.52 mg/g,且在340℃以内较稳定;斯卡查德分析显示BCA-MIPs形成一种结合位点,吸附性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对BCA选择性强;将BCA-MIPs用于固相萃取的填料,上样后,经4.19 mL甲醇洗涤,34.90 mL甲醇与乙酸(体积比9∶1)洗脱,BCA-MIPs对降香叶中BCA分离效果最佳,可重复利用9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芽素A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降香叶 分子识别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降香叶中药用有效成分及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清泉 宋启煌 林淑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67-768,共2页
降香提取物作为一种中药复方组分,可以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一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降香植物的根或茎中提取,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降香叶中提取其药用有效成分,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工条件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 降香提取物作为一种中药复方组分,可以用来治疗心血管疾病。一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降香植物的根或茎中提取,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降香叶中提取其药用有效成分,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工条件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夹带剂量400mL,原料粒度0.8mm,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产物收率极低。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优于水蒸气蒸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降香叶 水蒸气蒸馏法
下载PDF
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金玉 陈地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853-3856,共4页
[目的]考察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降香叶水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水等4个提取部位。以体外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过氧化... [目的]考察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降香叶水提物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水等4个提取部位。以体外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评价降香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铝盐络合法测定各个提取部位的黄酮含量,比较分析其含量与氧化能力的相关性;采用HPLC法分析其指纹。[结果]降香叶各个提取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效果顺序为:乙酸乙脂部位>氯仿部位>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与各部位黄酮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降香叶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其与黄酮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其乙酸乙脂部位可作为抗氧化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叶 抗氧化 总黄酮含量 自由基 有效部位
下载PDF
降香叶精油总体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辞 邵靖宇 贾琦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4年第6期44-45,共2页
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根的干燥心材,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由于过度的开发利用,使其生物资源迅速减少。降香叶作为一种相对的可再生资源,可以缓解这种状况。本文运用培养基稀释法对降香叶精油的抗菌活性(革兰氏阳... 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根的干燥心材,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由于过度的开发利用,使其生物资源迅速减少。降香叶作为一种相对的可再生资源,可以缓解这种状况。本文运用培养基稀释法对降香叶精油的抗菌活性(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验数据表明降香叶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尤其是白色念珠菌,MIC和MBC数值分别达到0.780和1.560%v/v;而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的抑制活性较弱,MIC和MBC数值均大于5.000%v/v。此外,降香叶精油的杀菌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降香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叶精油 培养基稀释法 抗菌 杀菌曲线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降香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陆颖珊 张健 +2 位作者 郑秀榕 温嘉倩 闫冲 《广州化工》 CAS 2019年第18期90-91,136,共3页
建立降香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样品经过2,4-二硝基氟苯衍生化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测定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V(乙腈)∶V(超纯水)=1∶1,流动相B为pH值6. 8的磷酸盐缓冲液(含... 建立降香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样品经过2,4-二硝基氟苯衍生化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测定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V(乙腈)∶V(超纯水)=1∶1,流动相B为pH值6. 8的磷酸盐缓冲液(含有3%四氢呋喃),A∶B=35∶65;检测波长360 nm。γ-氨基丁酸在0. 01~0. 1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 9994),加样回收率在83. 64%~86. 77%,RSD=3. 3%(n=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降香叶中γ-氨基丁酸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Γ-氨基丁酸 衍生化 降香叶
下载PDF
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降香檀叶中鹰嘴豆芽素A和染料木素 被引量:6
6
作者 马飞跃 段开放 +3 位作者 王希清 秦明聪 李吉 付玉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4-498,共5页
以降香黄檀可再生资源——叶子为原料,利用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对鹰嘴豆芽素A和染料木素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3因素3水平的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降香檀叶中鹰嘴豆芽素A... 以降香黄檀可再生资源——叶子为原料,利用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对鹰嘴豆芽素A和染料木素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3因素3水平的BBD(Box-Behnken design)实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降香檀叶中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和染料木素(genistein)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1.00 mol·L^(-1)[C_4MIM]Br,提取温度为56℃,液固比18:1,提取时间为11 min,提取功率300 W。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鹰嘴豆芽素A和染料木素平均提取率分别可达1.598和0.939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鹰嘴豆芽素A 染料木素 离子液体微波辅助提取 BBD设计
下载PDF
降香檀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申晨晓 邵峰 +4 位作者 张普照 洪舟 刘荣华 唐芳瑞 范胜贤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07-2613,共7页
目的:研究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降香檀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 目的:研究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降香檀叶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鹰嘴豆芽素A(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二十八烷醇(3)、羽扇豆醇(4)、5-羟基-4′,7-二甲氧基异黄酮(5)、二甲基鸢尾苷元(6)、7-O-methyltectorigenin(7)、金色酰胺醇酯(8)、单棕榈酸甘油(9)、鸢尾苷(10)、5,7-二羟基色原酮(11)、伞形花内酯(12)、irilin D(13)、樱黄素(14)、东莨菪亭(15)、鸢尾苷元(16)、去氢吐叶醇(17)、黑麦草内酯(18)、3β-羟基-5α,6α-环氧-7-大柱香波龙烯-9-酮(19)、(+)-丁香脂素(20)、10,16-dihydroxyhexadecanoic acid(21)、(+)-丁香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22)、鸢尾苷元-7-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isolariciresinol-3α-O-β-D-glucopyranoside(24)。结论:其中,化合物8、11、13、18~21、24为首次从黄檀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2、16、17、22、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降香檀叶的生药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美婵 庄满贤 +3 位作者 林励 邓瑞云 姬国玺 李丽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研究降香檀叶的显微及其活性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方法:采用药材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方法。结果:降香檀叶主要显微鉴别特征为射线细胞、韧皮部细胞等富含草酸钙结晶,下表皮主为平轴式气孔,粉末可见由2个大小悬殊细胞组成... 目的:研究降香檀叶的显微及其活性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方法:采用药材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方法。结果:降香檀叶主要显微鉴别特征为射线细胞、韧皮部细胞等富含草酸钙结晶,下表皮主为平轴式气孔,粉末可见由2个大小悬殊细胞组成且壁疣明显的非腺毛;薄层色谱中两产地降香檀叶中均可检出异黄酮6-羟基-鹰嘴豆芽素A和鹰嘴豆芽素A。结论:该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能有效鉴别降香檀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性状鉴别 显微特征 薄层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