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高窟北周第428窟降魔图解析
1
作者 陈培丽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04,共11页
降魔成道是佛传的重要情节之一,在佛教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对佛法宣扬和信徒自信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以致后来独立于佛传发展起来。莫高窟北周第428窟北壁有一铺降魔图,一方面作为僧俗信众礼拜和观像之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佛教信众... 降魔成道是佛传的重要情节之一,在佛教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其对佛法宣扬和信徒自信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以致后来独立于佛传发展起来。莫高窟北周第428窟北壁有一铺降魔图,一方面作为僧俗信众礼拜和观像之用,另一方面体现了佛教信众在处于佛道之争的时代背景下,希冀借助释迦降魔的象征性涵义,使得佛教占据上风,法脉绵延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428窟 降魔图 中心塔柱窟
下载PDF
从“魔军掆鼓”到“连鼓雷公”:“降魔成道”图像中“雷公”图像的生成与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宋艳玉 《艺术传播研究》 2023年第3期52-64,共13页
“降魔成道”图像中的“魔军掆鼓”与“连鼓雷公”都是典型的图像元素,二者在我国的流行时间有先后之分,且鲜少同时出现。但两者其实关系密切,前者来源于犍陀罗地区,对我国早期的降魔成道图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后者则至迟出现在唐代,并... “降魔成道”图像中的“魔军掆鼓”与“连鼓雷公”都是典型的图像元素,二者在我国的流行时间有先后之分,且鲜少同时出现。但两者其实关系密切,前者来源于犍陀罗地区,对我国早期的降魔成道图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后者则至迟出现在唐代,并于五代时期传入敦煌石窟,是对前者的替代和改换。究其原因,应与隋代《佛本行集经》的译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雷”与“鼓”的关联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道 军掆鼓” “连鼓雷公” 美术传播
下载PDF
五代前后降魔图像的新发展——以巴黎集美美术馆所藏敦煌出土绢画降魔图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静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62,共17页
本文以集美美术馆所藏绢本着色降魔图为,论述了五代时期降魔图像新发展的有关情况。作品中的降魔释迦佛表现出若干新时代造型特征,密教明王的出现增强了佛的威慑力。魔众种类繁多,复杂多变,艺术表现趋于极限。释迦佛神通变化以及转轮圣... 本文以集美美术馆所藏绢本着色降魔图为,论述了五代时期降魔图像新发展的有关情况。作品中的降魔释迦佛表现出若干新时代造型特征,密教明王的出现增强了佛的威慑力。魔众种类繁多,复杂多变,艺术表现趋于极限。释迦佛神通变化以及转轮圣王七宝被吸收进来,强化了释迦超人的性格。图像中还可以见到来自印度帕拉朝美术的因素。此图像的内容和表现远远超出了北朝时期同类作品,代表了后期降魔图像发展的最高水准。推测此图像出现与当时流行俗讲的社会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巴黎 集美美术馆 敦煌出土织画 降魔图 释迦佛 明王 释迦佛神通变化 转轮圣王七宝 五代时期
原文传递
涅槃经变、金光明经变抑或降魔成道图——甘肃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1窟北朝壁画考(二)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善庆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第1窟中心塔柱北朝壁画包含地神图像和梨车男女供养人图像。此文结合地神图像榜题和梨车供养人榜题、佛教经典以及图像资料,对壁画内容作了尝试性考释:涅槃经变、金光明经变或者降魔成道图。
关键词 马蹄寺石窟群 千佛洞 地神 梨车 涅槃经变 金光明经变 成道
下载PDF
犍陀罗降魔成道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5
作者 张保珍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53,共2页
有关印度降魔成道图中半跏思惟像的身份、来源、含义等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造像实物,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叙事逻辑,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来源、演变规律... 有关印度降魔成道图中半跏思惟像的身份、来源、含义等问题,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造像实物,从样式学角度梳理和归纳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图像叙事逻辑,结合相关经典文献,对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来源、演变规律及宗教意涵等问题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道 半跏思惟像 像含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