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效稠油降解降黏菌群的构建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
10
1
作者
尹凌皓
辛瑞
+6 位作者
郝博宇
覃菲菲
傅晓升
李茹月
孙娟
张秀霞
李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4-1181,共8页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稠油开采、炼制所造成的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高效降解土壤中的稠油污染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稠油生物降解率,以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的5株高效稠油降解降黏菌Y4、Y5、Y6、Y8、L4为材料,构建了一个高...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稠油开采、炼制所造成的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高效降解土壤中的稠油污染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稠油生物降解率,以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的5株高效稠油降解降黏菌Y4、Y5、Y6、Y8、L4为材料,构建了一个高效稠油降解降黏菌群。探究了菌群的降解降黏条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GC-MS等手段对菌群的降解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群的最佳体积配比为VY4∶VY5∶VY6∶VY8∶VL4=2∶2∶1∶1∶4,最佳降解降黏温度为35℃,pH值为7.5,菌液接种量为5%(体积分数),在此条件下,菌群对稠油10 d的降解率基本稳定在42%~44%左右。经过菌群降解后稠油的各组分含量均大幅度下降,其中重组分含量下降更加明显,C23以上的重组分几乎全部被降解,减少的重质组分相应转化为饱和分及芳香分,同时稠油的饱和程度增加,组分变轻,H/C原子比升高。菌群对原油组分显示出较宽较好的利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
解菌
降黏菌
菌群构建
稠油
降
解
性能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降黏菌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乐世豪
范振中
+1 位作者
刘庆旺
刘雪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28-131,8,共4页
筛选了2株稠油降黏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TY1)和枯草芽孢杆菌(TY2),分别对其作用稠油前后的降黏效果、蜡和胶质的质量分数、族组成、烃组分等参数进行了性能评价。检测结果表明,经2种微生物作用后稠油运动黏度分别下降46.81%和60.1...
筛选了2株稠油降黏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TY1)和枯草芽孢杆菌(TY2),分别对其作用稠油前后的降黏效果、蜡和胶质的质量分数、族组成、烃组分等参数进行了性能评价。检测结果表明,经2种微生物作用后稠油运动黏度分别下降46.81%和60.13%;密度值下降,平均分子质量由作用前的752.3g/mol分别下降到617.5g/mol和641.5g/mol;凝固点下降了2℃;蜡的质量分数平均增加3.5%,胶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增加4.3%;族组成中饱和烃质量分数分别增加4.4%和2.5%,沥青质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0.5%和1.3%;初馏点分别降低到140℃和160℃。通过现场3口井应用,平均单井增油达到117t,有效期为50~120d,投入产出比大于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降黏菌
稠油开采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卞立红
曲丽娜
+4 位作者
高清河
任国领
胡敏
张奕婷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为了减少采油过程中因为金属离子导致的聚合物黏损,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从大庆油田腐蚀管道筛选出的降黏菌S,通过向聚合物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金属离子,将降黏菌S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 00...
为了减少采油过程中因为金属离子导致的聚合物黏损,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从大庆油田腐蚀管道筛选出的降黏菌S,通过向聚合物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金属离子,将降黏菌S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 000 mg/L的聚合物质量浓度下,向基础降黏培养基中加入10~50 mg/L的金属离子,Mn^(2+)、Fe^(2+)和Fe^(3+)的加入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降黏菌S的降黏率,最高黏损率分别为38.3%、35.6%、34.7%;K~+的加入对降黏菌S的降黏率影响不大;Cu^(2+)、Zn^(2+)的加入会降低菌S所引起的黏损;因此要控制采油体系中Mn^(2+)、Fe^(2+)和Fe^(3+)的含量,从而降低聚合物黏损;K~+离子含量也不宜太多。适当增加采油体系中Zn^(2+)、Cu^(2+),减少聚合物黏损,或者将6种离子均以质量浓度30 mg/L混合加入会降低聚合物黏损。研究成果对油田减少聚合物黏损,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降黏菌
金属离子
黏损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效稠油降解降黏菌群的构建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
10
1
作者
尹凌皓
辛瑞
郝博宇
覃菲菲
傅晓升
李茹月
孙娟
张秀霞
李婧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4-1181,共8页
基金
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PPC2019021)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2018-5007-0605,2017-5007-0601)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7-4613)资助。
文摘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稠油开采、炼制所造成的土壤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高效降解土壤中的稠油污染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提高稠油生物降解率,以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的5株高效稠油降解降黏菌Y4、Y5、Y6、Y8、L4为材料,构建了一个高效稠油降解降黏菌群。探究了菌群的降解降黏条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GC-MS等手段对菌群的降解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群的最佳体积配比为VY4∶VY5∶VY6∶VY8∶VL4=2∶2∶1∶1∶4,最佳降解降黏温度为35℃,pH值为7.5,菌液接种量为5%(体积分数),在此条件下,菌群对稠油10 d的降解率基本稳定在42%~44%左右。经过菌群降解后稠油的各组分含量均大幅度下降,其中重组分含量下降更加明显,C23以上的重组分几乎全部被降解,减少的重质组分相应转化为饱和分及芳香分,同时稠油的饱和程度增加,组分变轻,H/C原子比升高。菌群对原油组分显示出较宽较好的利用范围。
关键词
降
解菌
降黏菌
菌群构建
稠油
降
解
性能评价
Keywords
degradation bacteria
drop the slime mold
microflora construction
heavy oil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降黏菌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乐世豪
范振中
刘庆旺
刘雪莲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28-131,8,共4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064)
文摘
筛选了2株稠油降黏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TY1)和枯草芽孢杆菌(TY2),分别对其作用稠油前后的降黏效果、蜡和胶质的质量分数、族组成、烃组分等参数进行了性能评价。检测结果表明,经2种微生物作用后稠油运动黏度分别下降46.81%和60.13%;密度值下降,平均分子质量由作用前的752.3g/mol分别下降到617.5g/mol和641.5g/mol;凝固点下降了2℃;蜡的质量分数平均增加3.5%,胶质的质量分数平均增加4.3%;族组成中饱和烃质量分数分别增加4.4%和2.5%,沥青质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0.5%和1.3%;初馏点分别降低到140℃和160℃。通过现场3口井应用,平均单井增油达到117t,有效期为50~120d,投入产出比大于1∶3。
关键词
微生物
降黏菌
稠油开采
性能评价
现场应用
Keywords
viscosity-reducing bacteria
viscous oil recovery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eld application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卞立红
曲丽娜
高清河
任国领
胡敏
张奕婷
王超
机构
黑龙江省油田应用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庆师范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油藏腐蚀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基因代谢通路研究”(LH2020C069)。
文摘
为了减少采油过程中因为金属离子导致的聚合物黏损,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从大庆油田腐蚀管道筛选出的降黏菌S,通过向聚合物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金属离子,将降黏菌S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 000 mg/L的聚合物质量浓度下,向基础降黏培养基中加入10~50 mg/L的金属离子,Mn^(2+)、Fe^(2+)和Fe^(3+)的加入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降黏菌S的降黏率,最高黏损率分别为38.3%、35.6%、34.7%;K~+的加入对降黏菌S的降黏率影响不大;Cu^(2+)、Zn^(2+)的加入会降低菌S所引起的黏损;因此要控制采油体系中Mn^(2+)、Fe^(2+)和Fe^(3+)的含量,从而降低聚合物黏损;K~+离子含量也不宜太多。适当增加采油体系中Zn^(2+)、Cu^(2+),减少聚合物黏损,或者将6种离子均以质量浓度30 mg/L混合加入会降低聚合物黏损。研究成果对油田减少聚合物黏损,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降黏菌
金属离子
黏损
作用机制
Keywords
polymer
viscosity reducing bacteria
metal ion
viscosity loss
mechanism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效稠油降解降黏菌群的构建及其性能评价
尹凌皓
辛瑞
郝博宇
覃菲菲
傅晓升
李茹月
孙娟
张秀霞
李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稠油降黏菌的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乐世豪
范振中
刘庆旺
刘雪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金属离子条件下微生物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卞立红
曲丽娜
高清河
任国领
胡敏
张奕婷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