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说月报》看近现代小说从全知叙事到限制性叙事的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潘正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6,共6页
自"五四"时代,礼拜六派等受到新文化界的批评之后,学界普遍认为,前期《小说月报》主要属于传统的俗文学范畴,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没有作出多少贡献。但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非是自"五四"一蹴而就的,从前期... 自"五四"时代,礼拜六派等受到新文化界的批评之后,学界普遍认为,前期《小说月报》主要属于传统的俗文学范畴,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没有作出多少贡献。但是,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并非是自"五四"一蹴而就的,从前期《小说月报》中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小说从全知叙事为主向限制性叙事过渡的轨迹,后期《小说月报》则对来自西方现代小说的限制性叙述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这一前一后之间,可以看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现代转型的完整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月报》 全知叙事 限制性叙事 转型
下载PDF
女性视阈中的历史与人性书写——以《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和《陆犯焉识》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5,共10页
严歌苓在《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长篇小说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让她的作品溢出了以往宏大叙事所覆盖的主流历史的... 严歌苓在《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长篇小说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女性视阈中历史与人性的双重书写,让她的作品溢出了以往宏大叙事所覆盖的主流历史的叙述法则。《寄居者》是"沪版的辛德勒名单";《金陵十三钗》是女性视阈中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还原;《小姨多鹤》可以视之为"抗战后叙事",小说叙述采用限知视角和限制性叙事策略——兼具多鹤作为日本女性的"异族女性视角"与其他人的有限视角;《陆犯焉识》是一部知识分子的成长史、磨难史与家族史,表达了"始终错过的矢志不渝的爱"的"归来"主题。严歌苓将"中国故事"在历史维度的打开和呈现,不是很多研究者所说的纯粹的"他者"叙述,而是叙述里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是可以和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叙述相兼容的,更可以给中国当代文学在历史层面的叙述,提供可参鉴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金陵十三钗》 《小姨多鹤》 《陆犯焉识》 女性视阈 限制性叙事
下载PDF
作为反讽的“再描述”与第一人称限制叙事——《孤独者》重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国家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32,共13页
《孤独者》作为鲁迅知识分子小说最有力的代表作,在蕴含知识人对启蒙理性从坚守到犹疑以致幻灭这一思想历程的同时,融入了一种积极的反讽性的生命态度。与鲁迅其他知识分子小说相比,《孤独者》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既没有在面对现实生活... 《孤独者》作为鲁迅知识分子小说最有力的代表作,在蕴含知识人对启蒙理性从坚守到犹疑以致幻灭这一思想历程的同时,融入了一种积极的反讽性的生命态度。与鲁迅其他知识分子小说相比,《孤独者》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既没有在面对现实生活时匆匆逃离,也没有从那些在启蒙事业挫败后自暴自弃的主人公身上照见自己的影子,而是在不断对魏连殳悲剧人生的"再描述"中,瓦解了包括启蒙理性在内的终极话语对人生格局的束缚,并在对本质主义的终极话语的反讽态度中,重新确立起一种彻悟后对行动力量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孤独者》 反讽 第一人称限制性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