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吴“限江自保”国策刍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兴照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0-14,共5页
孙吴与曹魏、西晋相抗衡,南北对峙达七十余年,"限江自保"是其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是在充分考虑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应对当时复杂局势的较为正确的战略决策。孙吴通过全据长江、构建防线、积极保江... 孙吴与曹魏、西晋相抗衡,南北对峙达七十余年,"限江自保"是其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是在充分考虑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应对当时复杂局势的较为正确的战略决策。孙吴通过全据长江、构建防线、积极保江,成功实施了这一基本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限江自保 三国
下载PDF
孙吴“限江自保”述论 被引量:4
2
作者 胡阿祥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47-50,66,共5页
孙吴政权针对北方敌对政权采取的基本守国政策是"限江自保"。在军事上,"限江自保"即依托长江,而守在江北。孙吴荆州、扬州众多的"险要必争之地",实际反映了孙吴此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孙吴"限江自... 孙吴政权针对北方敌对政权采取的基本守国政策是"限江自保"。在军事上,"限江自保"即依托长江,而守在江北。孙吴荆州、扬州众多的"险要必争之地",实际反映了孙吴此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孙吴"限江自保"政策,为后来的东晋南朝政权所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限江自保 东晋南朝
下载PDF
论东吴“限江自保”说
3
作者 周兆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64-69,73,共7页
东吴“限江自保”说源于三国,历来备受史家责难,孙权君臣因此而被斥为“苟安”“不图进取”“并无争天下之心”。对此重要问题,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此文略述一己之见。要讨论“限江自保”,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分析、理解史籍中有关“... 东吴“限江自保”说源于三国,历来备受史家责难,孙权君臣因此而被斥为“苟安”“不图进取”“并无争天下之心”。对此重要问题,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此文略述一己之见。要讨论“限江自保”,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分析、理解史籍中有关“保江东”或“保守江东”的记载。一些学者为了证明东吴“限江自保”是“苟安”“并无争天下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江自保 孙权 孙策 曹操 三国志 鲁肃 君臣 史家 胡三省
下载PDF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 被引量:5
4
作者 黎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47,共7页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黎虎孙权通辽东一事,历来为史家所诟病。裴松之认为“此役也,非惟暗塞,实为无道”。表现了孙权的“愎谏”和“昏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以下凡引《三国志》者均不注书名)。后世学者也往往以“...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黎虎孙权通辽东一事,历来为史家所诟病。裴松之认为“此役也,非惟暗塞,实为无道”。表现了孙权的“愎谏”和“昏虐”(《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以下凡引《三国志》者均不注书名)。后世学者也往往以“刚愎自用”评论此事。近年来肯定孙权历史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权 高句丽 辽东半岛 曹魏 东北地区 吴志 山东半岛 孙吴 通辽 限江自保
下载PDF
论孙权
5
作者 张大可 《史林》 1988年第2期26-33,共8页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开国之主。他十九岁承父兄之业,克平暴乱,历尽险阻,终于创立了吴国。孙权在内政、外交、军事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政治家。但是,由于孙权所凭藉天时、地利、人和均处劣势,所以他尽管统事...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开国之主。他十九岁承父兄之业,克平暴乱,历尽险阻,终于创立了吴国。孙权在内政、外交、军事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政治家。但是,由于孙权所凭藉天时、地利、人和均处劣势,所以他尽管统事五十三年,亦未能混一中夏,只成为一个偏安之主,于是被学术界目为“限江自保”的次等英雄。事实上,推进三国鼎立,孙权是至关重要的人物。三国对峙的主线,不是魏蜀对抗,而是魏吴对抗。但长期以来,学术界颠倒了这一主线,讲三国历史以魏蜀为中心,把吴国放在配角的位置上,不符历史的本来面目,应予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权 三国鼎立 曹操 限江自保 三国时期 三国历史 十三年 孙策 学术界 吴国
下载PDF
略论诸葛亮的策略思想及历史启示
6
作者 梁中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5-47,共3页
略论诸葛亮的策略思想及历史启示梁中实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①。此事立即在蜀汉朝廷内部引起激烈争论,不少人认为孙权称帝“名体弗顺”,是对蜀汉正统地位的严重挑战,主张在“显明正... 略论诸葛亮的策略思想及历史启示梁中实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①。此事立即在蜀汉朝廷内部引起激烈争论,不少人认为孙权称帝“名体弗顺”,是对蜀汉正统地位的严重挑战,主张在“显明正义”的前提下“绝其盟好”。当时,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历史启示 策略思想 蜀汉政权 方针政策 通变 从政风格 限江自保 根本利益 三国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