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与现实之间——宋人的井田梦以及均田、限田和正经界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复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2-98,105,共8页
以授受为特征的中国古代各种“田制”崩溃之后,代之而起的是“田制不立”的宋代社会。“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宋代土地矛盾十分严重,“井田制”成为挥之不去的梦。统治者和士大夫们寻求“渐均贫富”的良方,经历过均田、限田和正经界等各... 以授受为特征的中国古代各种“田制”崩溃之后,代之而起的是“田制不立”的宋代社会。“不抑兼并”的国策使宋代土地矛盾十分严重,“井田制”成为挥之不去的梦。统治者和士大夫们寻求“渐均贫富”的良方,经历过均田、限田和正经界等各种尝试。朝廷(国家)与官僚地主阶层在经济上无法解决的利益冲突使企图缓和社会矛盾的种种努力终归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井田制 均田 限田 正经界
下载PDF
汉代限田制说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恒全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0-40,共11页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之受田宅律文,其实施对象是汉初军队系统的复员人员,而非全国人民,是"法以有功劳行田宅"精神的具体体现。此土地授予前属于国有,授予后即归被授者私有。"授田"与"授田制"是...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之受田宅律文,其实施对象是汉初军队系统的复员人员,而非全国人民,是"法以有功劳行田宅"精神的具体体现。此土地授予前属于国有,授予后即归被授者私有。"授田"与"授田制"是不同的概念,汉代虽然存在授田的现象,但并不存在战国授田制那种形式的土地制度。军功授田、民户自有的土地以及买卖而来的土地是汉初名田的三个来源。汉初,国家一方面承认民户对土地的所有权,同时对土地的转让、买卖和继承予以一定的限制,其方法是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的数量限额,目的是维护既存的等级制度和抑制土地兼并。因此,汉代名田制是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限田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限田 张家山汉简
下载PDF
董仲舒限田思想再探 被引量:6
3
作者 秦进才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7-34,共18页
土地兼并与限田抑制土地兼并,是西汉以来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追根溯源,考察董仲舒限田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董仲舒限田思想是土地兼并社会存在的反映。董仲舒创造性地揭示了土地私有、土地买卖、土地兼并三者紧密相连的奥秘。... 土地兼并与限田抑制土地兼并,是西汉以来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追根溯源,考察董仲舒限田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董仲舒限田思想是土地兼并社会存在的反映。董仲舒创造性地揭示了土地私有、土地买卖、土地兼并三者紧密相连的奥秘。其主张限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开启了中国古代限田思想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限田思想 土地
下载PDF
董仲舒限田思想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秦进才 《衡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8-46,共19页
董仲舒限田思想,在汉武帝时代虽未曾发挥作用,但直接影响了汉哀帝时的限田限奴议、王莽改制时的王田制,转化成为政策法令。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土地兼并现象仍然存在,董仲舒限田思想,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影响了北魏、北齐、隋唐的均田... 董仲舒限田思想,在汉武帝时代虽未曾发挥作用,但直接影响了汉哀帝时的限田限奴议、王莽改制时的王田制,转化成为政策法令。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土地兼并现象仍然存在,董仲舒限田思想,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影响了北魏、北齐、隋唐的均田制,取得了丰硕成果。宋代以来,地主经济实力壮大,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赋税征收形式改变,董仲舒限田思想影响了一些学者、官员,继续发展限田思想,不断提出限田方案等,反映了土地兼并的社会存在,体现着董仲舒限田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限田思想 影响
下载PDF
东汉后期限田论辨析
5
作者 罗庆康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56-59,10,共5页
东汉后期限田论辨析罗庆康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儒者提出了限田方案,但均不及西汉限田方案具体①,又推动不力,然而对正在兴起的兼并土地之风多少有些抑制。2世纪末至3世纪初,是东汉极其动荡的年代。表现在:一、兼并激烈,... 东汉后期限田论辨析罗庆康东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一些儒者提出了限田方案,但均不及西汉限田方案具体①,又推动不力,然而对正在兴起的兼并土地之风多少有些抑制。2世纪末至3世纪初,是东汉极其动荡的年代。表现在:一、兼并激烈,土地高度集中。正如仲长统所言:“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田 土地兼并 仲长统 土地私有制 土地制度 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 后汉书 世家大族 豪强地主
下载PDF
中国封建时代解决土地问题的三个基本理论模式——限田井田均田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守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64-69,共6页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发展,揭露和批判土地私有制的矛盾和弊端的思想便应运而生.限田和井田思想旨在消除土地分配的严重不均,缓和阶级矛盾,这与土地私有制原则相矛盾.均田思想着眼点则在于消除劳动力与土地的分离,既照顾了大地主... 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发展,揭露和批判土地私有制的矛盾和弊端的思想便应运而生.限田和井田思想旨在消除土地分配的严重不均,缓和阶级矛盾,这与土地私有制原则相矛盾.均田思想着眼点则在于消除劳动力与土地的分离,既照顾了大地主的既得利益,又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容易被社会接受.而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和农民根本没有或很少拥有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封建剥削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封建社会里限田、井田、均田等土地理论是不能解决土地私有制所造成的土地分配不均和贫富对立矛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土地制度 均田 限田 井田 董仲舒 孟轲 王莽 北魏 孝文帝
下载PDF
西汉的土地兼并与限田政策 被引量:2
7
作者 窦连荣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6-32,共7页
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地主剥剥农民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因此,土地兼并一向为封建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问题,而且它还影响到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之头痛,曾采取一些措施,试图解决它,但终归失败... 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地主剥剥农民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因此,土地兼并一向为封建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问题,而且它还影响到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之头痛,曾采取一些措施,试图解决它,但终归失败。其原因何在呢?现以西汉为例,就自己的粗浅认识,谈谈看法。 土地兼并的经济原因及其后果 土地兼并的原因众多,政治与军事掠夺是一目了然的,此处只论述经济原因。 秦朝推行“以功劳行田宅”和“尊奖并兼之人”的政策,助长了地主势力的发展,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兼并 限田 汉书 封建剥削 封建社会 封建制社会 帝纪 奴婢 史记 地主 剥削者 王莽传 《论贵粟疏》 统治者 晁错
下载PDF
王田制是以限田为目的的原始均田制
8
作者 孟聚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5-39,共5页
近年来有不少文章认为,王莽改制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倒行逆施,是对历史的反动。而作为改制主要内容的“王田制”,自然也就成了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和对象。本人认为“王田制”是一种目的在于限田的原始均田制。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 近年来有不少文章认为,王莽改制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倒行逆施,是对历史的反动。而作为改制主要内容的“王田制”,自然也就成了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和对象。本人认为“王田制”是一种目的在于限田的原始均田制。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不仅不是复古的政策和措施,而且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改革尝试,至少体现了一种敢于正视现实的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田制 王莽改制 限田 历史发展规律 土地兼并 私属 西汉前期 什一而税 北魏孝文帝 诸侯王
下载PDF
清代思想史上的私有产权议题:以限田论争为切入点
9
作者 赖骏楠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8,共17页
清前中期学界有关限田的论争是观察清代产权观念的重要窗口。清前期限田派在规范性论辩上占据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儒家的王道、仁政、三代之治等语汇和思想资源来支持自身,并将井田界定为“理”的外王呈现。但因与清代的产权和市场实践及... 清前中期学界有关限田的论争是观察清代产权观念的重要窗口。清前期限田派在规范性论辩上占据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儒家的王道、仁政、三代之治等语汇和思想资源来支持自身,并将井田界定为“理”的外王呈现。但因与清代的产权和市场实践及基层治理现实相悖,限田论在实用性论辩上面临较大困难。清前期反限田派将私有产权和贫富分化归结为“情”,从而为其主张获得理学世界观中的规范性落脚点。由于顺应清代实际情况,反限田派的实用性论辩较为成功。清中期皇权以文字狱等手段,多次介入限田论争,并残酷打压部分限田论者。政治上的不利局面,并未阻止清中期限田派坚持信念,且部分限田主张能结合宗族等社会现实,提出变通方案。逐渐占据论争上风的反限田派,在清中期继续完善自身的规范性论辩,尤其是以今文经学推翻了清代主流儒学中的复古史观,解构了以三代之治作为评价一切制度之标准和改革目标的意义,从而为彻底放弃限田企图、尊重现有产权秩序提供了正当性空间。清代经济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复杂作用方式、儒家思想在应对帝制中国各时代治理问题上的潜力等议题,均值得学界严肃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限田 皇权 儒家
原文传递
宋代官户免役的政策调整、法律诉讼与限田折算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元骊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43,共16页
官户在北宋前期完全免役,百姓负担沉重,致社会矛盾激化。在承认特权前提下,为减少纷争,朝廷调整了官户免役政策,对免役范围有所限制。采用的手段是以土地数额(限田)为指标区分免役额度,形成了按曾任官级别扣除不同基数再与民户比较的优... 官户在北宋前期完全免役,百姓负担沉重,致社会矛盾激化。在承认特权前提下,为减少纷争,朝廷调整了官户免役政策,对免役范围有所限制。采用的手段是以土地数额(限田)为指标区分免役额度,形成了按曾任官级别扣除不同基数再与民户比较的优待措施(法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民户、官户与地方官员围绕"何为官户",以及具体免役数额产生了诸多诉讼争端。为平讼止争,且因田地质量千差万别,全国一致的限田额度需要转换为当时当地公认标准。产钱易于计算逐渐通用,以此为基础最终形成了一套无成文规定且非常复杂的免役限田折算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官户免役 限田 纠役
原文传递
宋代官户免役的演变与品官“限田”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崇浩 《中国史研究》 1984年第2期67-74,共8页
本文是欲考察宋代的品官“限田”,但是在史料中,其时品官“限田”材料总是与官户免役的材料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因此考察宋代品官“限田”势必得与官户免役问题一起进行。众所周知,宋以前限田基本上都是针对官僚地主的,西汉哀帝限... 本文是欲考察宋代的品官“限田”,但是在史料中,其时品官“限田”材料总是与官户免役的材料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因此考察宋代品官“限田”势必得与官户免役问题一起进行。众所周知,宋以前限田基本上都是针对官僚地主的,西汉哀帝限田及西晋品官占田是明显的例子。官僚地主由于权势故兼并土地最厉害,为了维护长久统治,政府在设法满足他们的占田欲望的同时就不得不对其无厌之欲予以适当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田 宋代 官户 演变 适当限制 材料 地主 官僚
原文传递
比较法制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农业法——以垦荒、限田和水利为例
12
作者 段向坤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从比较法制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历史上垦荒、限田、水利等方面的立法简况,并和中国近代法制史和世界法制史上的相关制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国传统农业立法不但在古代的不同朝代之间继承性明显,与近代农业法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从比较法制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历史上垦荒、限田、水利等方面的立法简况,并和中国近代法制史和世界法制史上的相关制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国传统农业立法不但在古代的不同朝代之间继承性明显,与近代农业法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世界法制史上也不难找到"知音"。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立法蕴含和体现着法制建设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这些特点常常是一般以民刑为标准的断代部门法研究很难发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立法 垦荒 限田 水利 比较法制史
原文传递
北朝隋唐均田制下奴婢、官吏的“授田”与限田
13
作者 杨际平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4年第2期15-16,共2页
北朝隋唐均田制对于奴婢、平民、官吏的授田标准和还授办法都有具体规定。就奴婢和官吏的授田而言,根据现有敦煌、吐鲁番户籍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那实际上只是—种允许占田与限田的措施,并未照全文规定实授土地。
关键词 均田制 奴婢 授田 官吏 隋唐 北朝 限田 文献资料
原文传递
精耕柜台方寸地 细播服务无限田——记全省农行“青年岗位能手”、九台支行放牛沟分理处刘学
14
作者 王若愚 《吉林农村金融》 2010年第7期43-43,共1页
刘学,在农行窗口服务工作的17年里,苦练精技,细致服务,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超越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了省分行营业部“文明服务标兵”、优秀柜员、服务明星、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各级行历次业务技术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刘学,在农行窗口服务工作的17年里,苦练精技,细致服务,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超越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得了省分行营业部“文明服务标兵”、优秀柜员、服务明星、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各级行历次业务技术比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近,又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农行“青年岗位能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岗位能手 窗口服务工作 农行 分理处 柜台 限田 支行 2009年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土地法律文化中的思想意蕴
15
作者 柴荣 陈泽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3年第6期17-28,共12页
土地是中国传统社会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围绕土地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化、多样化,土地法律制度不断演进和完善,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形成了以“限田均地”“重农敬天”“恤孤扶弱... 土地是中国传统社会至关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国家发展和百姓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围绕土地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不断复杂化、多样化,土地法律制度不断演进和完善,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形成了以“限田均地”“重农敬天”“恤孤扶弱”为代表的思想维度的土地法律文化。这些传统土地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意蕴是新时代法治建设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对构建和完善相关土地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只有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土地法律文化中的思想价值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才能为当代土地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建设提供长久、稳定的本土文化给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律文化 限田均地 重农敬天 恤孤扶弱 土地法律制度
下载PDF
平均地权与要素市场化:历史比较与理论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登高 黄一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基于对17世纪以来主流思潮在地权分配上的认识进行历史比较与理论反思,可以看到清朝君臣认识到限田与均分的不可持续性,既反映了国家缺乏深入基层的触角以及对民间的有限干预理念,又呈现了国家对土地产权及其自由交易的保护与支持。但... 基于对17世纪以来主流思潮在地权分配上的认识进行历史比较与理论反思,可以看到清朝君臣认识到限田与均分的不可持续性,既反映了国家缺乏深入基层的触角以及对民间的有限干预理念,又呈现了国家对土地产权及其自由交易的保护与支持。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经济转型举步维艰,知识分子与社会对传统产权制度与地权市场深怀疑虑乃至否定,孙中山平均地权成为20世纪中国的主流思潮。随着新政权对基层控制能力的加强,平均地权付诸全面实践。至21世纪初,国家政策转向鼓励土地流转,由政府分配走向要素市场化的制度变迁,是当代中国市场经济道路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流转 要素市场化 平均地权 限田均分
下载PDF
走马楼吴简所见佃田制度考略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振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3-28,共6页
考察了三国时期孙吴的官田租佃制度,着重探讨了"二年常限田"的含义以及官田与私田的关系,并分析了嘉禾四年与嘉禾五年租税不同之原因。
关键词 官田 租佃 限田 余力田
下载PDF
吴简所见吴国前期民屯——兼论魏吴民屯的区别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福亚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13-57,共45页
吴国前期民屯实行冠以地名的都尉和州郡县四级体制,都尉屯田听命于孙权,州郡县司屯曹分别主持州郡县屯田,和地方行政合而为一,各级民屯收入由县级政府徵收。民屯劳动者的称谓很多,不下三十来种,由山越和蛮夷等少数民族人民、官府... 吴国前期民屯实行冠以地名的都尉和州郡县四级体制,都尉屯田听命于孙权,州郡县司屯曹分别主持州郡县屯田,和地方行政合而为一,各级民屯收入由县级政府徵收。民屯劳动者的称谓很多,不下三十来种,由山越和蛮夷等少数民族人民、官府依附民、宫奴婢、诸吏及其伙处父兄子弟、罪犯、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农民等组成。屯的规模有大有小,有的和居民点混杂一起,也有不设屯的可能,其共有特点是耕种限田,缴纳定额租,亩徵限米二斛,剥削率超过三分之二。故民屯者只有再租佃国有土地,承受近50%的剥削才能维持生计。这些显然是与魏国民屯最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屯 都尉 司屯曹 限米 限田
下载PDF
论建党初期党的“耕地农有”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穗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31-33,共3页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开始,就关注农民和农民土地问题。中国共产党以我国历代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的农村土地主张为社会思想基础,以领导、投身农民运动实践为认知路径,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建党初期的“耕地农有”思想。
关键词 土地政策 耕地农有 限租 限田
下载PDF
汉哀帝改制考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善兵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4-79,共6页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 汉成帝委政于外家王氏,导致其专擅朝政,皇权衰微;加之长期积聚、日益激化的社会危机,已严重威胁西汉政权的生存。汉哀帝即位后,推行了若干改制措施,其具体内容有:罢弃乐府、倡导三年丧礼、改正祖母、父、母名号、推行皇帝宗庙制度改革的礼乐改革;大致遵照若干儒家经典有关记载和现实需要,改革相关职官制度;限制贵族富豪疯狂兼并土地和大规模占有劳动者;支持刘歆争立古文经学于学官等。但由于缺乏系统、全面、合乎实际的改制方案,改制过程中哀帝又因人废法,息事宁人,宠幸奸佞小人,又因侵犯权贵利益而遭抵制,汉哀帝推行的旨在挽救西汉统治的改制最终以失败告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哀帝 礼乐 职官制度 限田限奴 古文经学 改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