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陕北瓦窑堡会议——《延安精神专题讲座》之二
1
作者 霍静廉 《中华魂》 2006年第8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陕北瓦窑堡 延安精神 瓦窑堡会议 专题讲座
原文传递
党史中的地名 瓦窑堡
2
作者 杨刚(整理) 《中国民政》 2021年第15期22-22,共1页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不久公开发表。宣言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不久公开发表。宣言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两天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日作战 政治形势 苏维埃政府 八一宣言 抗日联军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抗日救国 陕北瓦窑堡
下载PDF
瓦窑堡会议
3
《党建文汇(上半月)》 2023年第12期55-55,共1页
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这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 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华北五省为直接目的,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这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1935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等决议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 政治形势 土地革命战争 陕北瓦窑堡 华北五省 党的任务 军事战略
原文传递
民族脊梁 中流砥柱
4
作者 王洁平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1,共2页
中国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70多年前,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坚持敌后抗战,与日寇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筑起新的长城。民族脊梁,中流砥柱,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70多年前,面对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坚持敌后抗战,与日寇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筑起新的长城。民族脊梁,中流砥柱,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脊梁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者 敌后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侵华日军 陕北瓦窑堡 赵尚志 中日战争 中国照片档案馆
下载PDF
浅述东北军政大学在北安期间的办学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贾海玉 《黑龙江史志》 2020年第7期32-35,共4页
一、东北军政大学的前身东北军政大学渊源于红军时期的红军学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达陕西北部。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校址迁至延安,改名为中... 一、东北军政大学的前身东北军政大学渊源于红军时期的红军学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到达陕西北部。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校址迁至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军政大学 红军时期 陕北瓦窑堡 红军学校 陕西北部 战略转移 抗大
下载PDF
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黎余 《红岩春秋》 2016年第10期12-14,共3页
红军长征时,国统区的一些报刊也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但由于受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及缺乏第一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报道良莠不齐、真假不一。国民党系报刊的报道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扫荡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 红军长征时,国统区的一些报刊也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但由于受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及缺乏第一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报道良莠不齐、真假不一。国民党系报刊的报道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扫荡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报刊 《中央日报》 连续出版物 国统区 中央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四渡赤水 陕北瓦窑堡
下载PDF
刘少奇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
作者 周鸿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6-22,共7页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为了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指导华北党的工作,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党的新政策”,中共中央决定派刘少奇到天津担任中...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为了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指导华北党的工作,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党的新政策”,中共中央决定派刘少奇到天津担任中央驻北方代表兼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在北方局期间,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巩固和发展了“12.9”运动的胜利成果,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局 抗日救国 胜利成果 政治局扩大会议 陕北瓦窑堡 宋哲元 国民党军队 日本帝国主义 英勇斗争 抗日反蒋
下载PDF
忆抗大一分校
8
作者 何乐三 《临沂师专学报》 1990年第2期32-37,共6页
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前身是红大,即“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一九三七年初改为抗大。校址原在陕北瓦窑堡,后迁至延安。一九三九年,抗大师生分批挺进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十二个分校,在山东建立的是一分校。我是一... 抗大,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前身是红大,即“中国抗日红军大学”。一九三七年初改为抗大。校址原在陕北瓦窑堡,后迁至延安。一九三九年,抗大师生分批挺进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十二个分校,在山东建立的是一分校。我是一九四一年八月二十日开始到抗大一分校学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瓦窑堡 抗日根据地 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民主根据地 十二个 中国抗日战争 政治学习 张仁初 学习过程 周纯全
下载PDF
徐特立曾任教学校简介(九)——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9
《特立学刊》 201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前身是1936年6月成立于陕北瓦窑堡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迁址延安,1939年总校迁至华北敌后根据地,并先后在晋东南、晋...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前身是1936年6月成立于陕北瓦窑堡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迁址延安,1939年总校迁至华北敌后根据地,并先后在晋东南、晋察冀、山东、延安等地建立分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后根据地 学校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 陕北瓦窑堡 徐特立 晋察冀 晋东南
下载PDF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瓦窑堡会议
10
《当代学生(探秘)》 2005年第Z3期87-87,共1页
1935年12月17日至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2月23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作出《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总任务下,"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陕北瓦窑堡 策略方针 民族战争 军事战略 西北军 日至 历史机遇 同盟关系 政治形势
原文传递
党史上的六月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山西财税》 2021年第6期58-59,共2页
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立。1936年6月1日,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8月,随着... 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立。1936年6月1日,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8月,随着抗战胜利,抗大完成了其历史使命。10月,原抗大总校一部分教职学员奉中央军委命令向东北进军,1946年2月底到达吉林通化,筹办东北军政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防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军政大学 陕北瓦窑堡 国防大学 吉林通化 技术水平 抗战胜利
下载PDF
红色抗大史 绿色前南峪——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旧址前南峪电力发展纪实
12
作者 庞利鹏 甄红芸 潘龙 《农电管理》 2021年第7期19-20,共2页
巍巍太行,绵延千里,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部设于此地,而成为继延安之后中国革命的又一摇篮。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前身是在陕北瓦窑堡创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 巍巍太行,绵延千里,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部设于此地,而成为继延安之后中国革命的又一摇篮。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前身是在陕北瓦窑堡创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7年1月迁到延安后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并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南峪 河北省邢台市 陕北瓦窑堡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 抗大
下载PDF
窑洞里的红色最高学府
13
作者 付闪 《党员文摘》 2023年第11期22-24,共3页
87年前的陕北瓦窑堡,在毛泽东的提议下,成立了一所特别的大学,即于1936年6月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学校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所著《西行漫记》中曾这样... 87年前的陕北瓦窑堡,在毛泽东的提议下,成立了一所特别的大学,即于1936年6月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学校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其所著《西行漫记》中曾这样评价:“这个大学,大约是世界上唯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陕北瓦窑堡 埃德加·斯诺 一所 学府
原文传递
抗日救国青年奋勇前进
14
《少先队员(知识路)》 2023年第6期10-12,共3页
在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于陕北瓦窑堡召开的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会后又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就使得国内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关键词 抗日救国 政治局扩大会议 陕北瓦窑堡 奋勇前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救亡运动 党中央
原文传递
瓦布梁子
15
作者 贾拓夫 《延安文学》 2016年第4期220-222,共3页
一奉令筹粮一、四方面军会合进至黑水、芦花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筹粮。因此,当时军委筹粮委员会的组织,在毛儿盖与芦花城各设立一粮委,我是参加芦花粮委的一个。芦花粮委担任筹60万斤粮食的任务,我们计划在几个出产粮食的中心区域,分头进... 一奉令筹粮一、四方面军会合进至黑水、芦花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筹粮。因此,当时军委筹粮委员会的组织,在毛儿盖与芦花城各设立一粮委,我是参加芦花粮委的一个。芦花粮委担任筹60万斤粮食的任务,我们计划在几个出产粮食的中心区域,分头进行。我担任了瓦布梁子的一路。当天计划好一切,第二天便随一班武装匆匆地由芦花城出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筹粮委员会 毛儿盖 三十里 绳桥 第三天 陕北瓦窑堡 子一 贾拓夫 至一 郭洪涛
原文传递
隶书《沁园春·雪》创作手记
16
作者 刘明虎 《源流》 2021年第10期61-61,共1页
《沁园春·雪》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过黄河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清涧县袁家沟适逢大雪所作。面对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想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写下了这首气势... 《沁园春·雪》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过黄河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清涧县袁家沟适逢大雪所作。面对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想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迈的诗篇。此词上篇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下篇议论抒情,评历史人物,抒无产阶级情怀。全词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阔,气势恢弘,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抒情 抗日前线 《沁园春·雪》 陕北瓦窑堡 对日作战 清涧县 豪迈
原文传递
跟随毛泽民长征
17
作者 黄德泉 苑治 《大江南北》 2015年第10期15-16,共2页
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大弟弟,长征前任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第15大队,毛泽民为大队长。当时,银行的黄金、银元、文件等就挑在100多位红军战士的肩膀上。1929年参加革命的黄德泉,就是... 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大弟弟,长征前任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第15大队,毛泽民为大队长。当时,银行的黄金、银元、文件等就挑在100多位红军战士的肩膀上。1929年参加革命的黄德泉,就是这支运输队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民 红军战士 中华苏维埃 中央红军 钱希均 四渡赤水 陕北瓦窑堡 大树下 黄亚光 赵秀英
原文传递
毛主席为我们题字
18
作者 刘宪瑞 《党史纵横》 1990年第3期56-56,共1页
1935年,我在陕北瓦窑堡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首长根据我有制鞋手艺,便将我分配到中央红军总供给部制鞋厂当军工。制鞋厂厂长马瑞和,率领一百多人,为红军赶制布鞋。制鞋厂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一台德国产的破旧四四缝纫机,由我们会操作的两... 1935年,我在陕北瓦窑堡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首长根据我有制鞋手艺,便将我分配到中央红军总供给部制鞋厂当军工。制鞋厂厂长马瑞和,率领一百多人,为红军赶制布鞋。制鞋厂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一台德国产的破旧四四缝纫机,由我们会操作的两个人使用。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不打日本侵略者,却经常出动飞机到这里来轰炸。我们两个人使用一台缝纫机,不分昼夜地扎鞋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红军 日本侵略者 陕北瓦窑堡 个人使用 制鞋厂 供给部 救国救民 生产战线 手操作
原文传递
抗大七分校在陇东
19
作者 陈宗斌 《党史文汇》 2021年第5期53-56,共4页
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国共双方确立了二次合作的方针,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迁往陕北延安。1941年7月,抗大总校在山西省兴县李家湾以第一二〇师教导团为基... 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国共双方确立了二次合作的方针,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迁往陕北延安。1941年7月,抗大总校在山西省兴县李家湾以第一二〇师教导团为基础,创办了抗大第七分校,附属一所陆军中学,共有学员2000多人。1942年,为“保存和培养干部,准备反攻”,党中央决定将抗大七分校迁到甘肃陇东继续办学。抗大七分校学员在陇东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和当地军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用鲜血和生命孕育了抗大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瓦窑堡 培养干部 陇东 李家湾 抗大
原文传递
党史上的六月
20
《党课》 2021年第11期110-110,共1页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立1936年6月1日,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同日,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1937年1月20日,学校...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立1936年6月1日,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同日,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1937年1月20日,学校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学典礼 陕北瓦窑堡 张闻天 技术水平 党史 周恩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