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2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苏区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探析——以《西行漫记》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刘新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8-33,共6页
《西行漫记》曾被毛泽东评价为“真实地介绍我们情况的书”。在这本书里,斯诺从“他者”的视角,观察和记叙了中国共产党初到陕北苏区时,组织、动员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与过程。如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提的阶级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作...
《西行漫记》曾被毛泽东评价为“真实地介绍我们情况的书”。在这本书里,斯诺从“他者”的视角,观察和记叙了中国共产党初到陕北苏区时,组织、动员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与过程。如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提的阶级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作为基础的物质利益的给予与扶助、作为重要媒介的新组织网络嵌入与覆盖、基于受众生存感受的教育内容设计、融于受众生活世界的教育工作方式等,对于指导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意识形态
陕北苏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征前后陕北苏区“扩红”的历史经验
2
作者
杨红星
谷雨心
《党史文汇》
2024年第11期55-59,共5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扩大红军是党的革命任务之一。红军长征初抵陕北时,中央红军减员严重,陕北红军的整体规模也亟待提高,加之准备开展东征,故“扩红”自1935年冬季始便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重点工作。中共陕北省委自从1935年十月革命节提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扩大红军是党的革命任务之一。红军长征初抵陕北时,中央红军减员严重,陕北红军的整体规模也亟待提高,加之准备开展东征,故“扩红”自1935年冬季始便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重点工作。中共陕北省委自从1935年十月革命节提出3个月扩大新红军3400人的号召后,1936年1月又提出要扩大新战士2600人,也就是要在5个月内完成总计6000人的“扩红”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东征
陕北苏区
中央红军
扩大红军
红军长征
扩红
原文传递
斯诺在陕北苏区使用过的摄影机
被引量:
1
3
作者
建林
《文史春秋》
2004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斯诺
新闻记者
陕北苏区
《西行漫记》
摄影机
原文传递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明前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79-81,共3页
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中,依靠贫雇农、中农基本群众,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坚决开展反富农斗争,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灵活确定革命政策,成功地为党中央建设和保全了一块苏区,从而为土地革命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
陕北
革命根据地(
陕北苏区
)
土地革命
苏维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整风学习中对苏区历史的回顾与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韩伟
《苏区研究》
2018年第6期90-102,共13页
回顾讨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延安整风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苏区历史是其中的重点。通过对包括苏区历史在内党的历史的反思与研究,中共各级党员干部纠正了教条主义、"左"、右倾等错误思想,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认识,...
回顾讨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延安整风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苏区历史是其中的重点。通过对包括苏区历史在内党的历史的反思与研究,中共各级党员干部纠正了教条主义、"左"、右倾等错误思想,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认识,促进了党内团结,构成了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重要基础。延安整风学习中对苏区历史的回顾与研究,不仅保留了珍贵的党史资料,还体现出中共极强的自我纠错能力,以及善于从革命历史中探索执政兴国经验的智慧,初步奠定了党史研究的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风运动
陕北苏区
湘赣
苏区
苏区
史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陕北落脚点的选择
6
作者
胡雄杰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2期72-77,共6页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从而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选择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把抗日民族解...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从而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选择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把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推向一个新阶段,有着极其深远的重大历史意义。然而在一些历史论著中,却给人们一个印象,仿佛红军长征一开始就是为了转移到陕北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或者是遵义会议以后这样决定的;也有另一种论调,认为红军长征开始,“就当时来说,其实没有一个人那怕只是在梦中想到过要北上抗日。虽然抗日是主要的政治口号,但决不是党和红军领导者的军事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解放战争
前进阵地
最后胜利
陕北苏区
两河口会议
抗日前线
对日作战
抗日宣言
军事计划
俄界会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胜利到达陕北
7
作者
童小鹏
《红岩春秋》
2016年第12期22-24,共3页
由于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到俄界的中央、军委纵队和第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
由于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到俄界的中央、军委纵队和第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红军
林彪
毛泽东
杨尚昆
红军长征
陕北苏区
红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政治部主任
军队政治工作人员
骑兵团
长征路上
刘志丹
彭德怀
胜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
8
作者
孙中华
《创新作文(小学5-6年级)》
2017年第2期28-29,共2页
历史回顾: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北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路线: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历史回顾: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北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路线: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路
陕北苏区
强渡大渡河
中国梦
四渡赤水
吴起镇
飞夺泸定桥
战略转移
红二方面军
会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西行漫记》中彭德怀身世说起
9
作者
方海兴
《红岩春秋》
2015年第7期61-63,共3页
1936年7月,由北平几经辗转后深入陕北苏区的埃德加·斯诺,曾是"在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著作《西行漫记》中,特地以大量篇幅穿插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众多党和红军领导人的生平身世。有关彭...
1936年7月,由北平几经辗转后深入陕北苏区的埃德加·斯诺,曾是"在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著作《西行漫记》中,特地以大量篇幅穿插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众多党和红军领导人的生平身世。有关彭德怀身世的信息,斯诺在书中明确写道,这是彭德怀本人在宁夏东南预旺堡西方野战军司令部给他讲述的,并记述了彭德怀与他谈话时的具体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行漫记》
陕北苏区
埃德加·斯诺
红色区域
西方新闻
黄公略
庐山会议
外出谋生
鸦片烟
第二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泪仇》引他弃暗投明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明皋
马士琦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共1页
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远渡重洋来到陕北苏区。他看过抗日红军战士剧社的演出后,对该社当时的宣传鼓动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加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加巧妙...
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远渡重洋来到陕北苏区。他看过抗日红军战士剧社的演出后,对该社当时的宣传鼓动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加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加巧妙的武器了。”“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了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宣传,争取人民的信任。”这话说得十分中肯。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些革命现代戏曲确实已成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下边这个故事,即是其中的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苏区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血泪仇
战士剧社
共产主义运动
传播革命
美国记者
宣传鼓动
现代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海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医生
被引量:
1
11
作者
赵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马海德(1910-1988),原名沙菲克·乔治·海德姆,美籍黎巴嫩人,著名医学专家。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来自黎巴嫩的阿拉伯移民家庭,1931年获日内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为了解东方热带病情况来到中国。1936年,他与斯诺一起到...
马海德(1910-1988),原名沙菲克·乔治·海德姆,美籍黎巴嫩人,著名医学专家。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来自黎巴嫩的阿拉伯移民家庭,1931年获日内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为了解东方热带病情况来到中国。1936年,他与斯诺一起到达陕北苏区,为了改变苏区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他选择留在陕北,并起了中国名字——马海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巴嫩人
著名医学专家
美国纽约州
医疗卫生状况
博士学位
热带病
日内瓦大学
陕北苏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征中毛泽东处理危机的战略思维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赵建利
《中共党史资料》
2006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关键词
两河口会议
俄界会议
猴场会议
陕北苏区
黎平会议
四渡赤水
对敌斗争
行动方针
毛儿盖会议
战略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军长征记》诞生前后
被引量:
1
13
作者
吴跃农
《档案春秋》
2016年第9期9-12,共4页
没有什么比长征更考验革命者对理想的坚守了、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话,凡长征经历者中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所以,出生入死的老红军都是中共党员。抗战爆发后,老红军成了革命种子,是党和军队的精华。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党和军队具有了无...
没有什么比长征更考验革命者对理想的坚守了、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话,凡长征经历者中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所以,出生入死的老红军都是中共党员。抗战爆发后,老红军成了革命种子,是党和军队的精华。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党和军队具有了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意志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记
徐梦秋
红军战士
党政军领导
意志品格
中共党员
红军大学
陕北苏区
红星照耀中国
李一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三传
14
作者
田真
赖世鹤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1,共4页
六、飞往西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立即向中共中央通报,说他们扣留了蒋介石,并提出八项主张,请中共中央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事。
关键词
肤施
抗日救国
曾三
陕北苏区
保安城
西北军
迎上前去
中共代表团
中央领导人
寒风刺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星闪闪亮“八一”拍片忙
15
作者
屈军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37-37,共1页
八一厂继《巍巍昆仑》等富有新意和特色的影片后,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影片有:彩色惊险故事片《蛇谷奇兵》,该片反映了我军坦克部队在还击战中,穿蛇谷、攀陡坡、经险滩,与越南男扮女装的特工队斗争的惊险场面。传奇故事片《冒险的美国女人》...
八一厂继《巍巍昆仑》等富有新意和特色的影片后,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影片有:彩色惊险故事片《蛇谷奇兵》,该片反映了我军坦克部队在还击战中,穿蛇谷、攀陡坡、经险滩,与越南男扮女装的特工队斗争的惊险场面。传奇故事片《冒险的美国女人》,描写的是一九三七年,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妻子海伦·斯诺,为去陕北苏区采访,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到达陕北的故事。《两栖英雄》反映的是:我军陆战队特勤分队在代号“生存90”的演习中,与一伙国际海匪遭遇,队员们机智灵活,与对手交战,最后救出了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伦·斯诺
美国著名作家
陕北苏区
埃德加·斯诺
巍巍昆仑
生命危险
男扮女装
一九
巨片
女战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朱德祭黄帝文
16
作者
高增安
祁恒文
张天海
《文博》
1985年第2期91-92,共2页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我国文明初创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他的功绩赢得了后世子孙的敬仰和缅怀。每逢清明,人们到黄帝陵前瞻仰凭吊,扫墓祭奠,世代相传,绵延至今。一九三七年清明节,各党各界集于桥山...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我国文明初创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他的功绩赢得了后世子孙的敬仰和缅怀。每逢清明,人们到黄帝陵前瞻仰凭吊,扫墓祭奠,世代相传,绵延至今。一九三七年清明节,各党各界集于桥山黄帝陵,举行民族扫墓典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派林伯渠同志,代表当时陕北苏区全体人民致祭黄帝陵,并宣读了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的祭黄帝文。祭文刊载于一九三七年四月六日《新中华报》。该报在报道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黄帝文
陕北苏区
祭黄帝陵
苏维埃政府
新中华报
一九
桥山
界集
陕甘宁边区政府
帝国主义侵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徐海东与斯诺在一起的5天
17
作者
周田坤
《兰台内外》
2014年第3期21-21,共1页
1936年,西征战役结束,红15军团在宁夏预旺地区进行了整训。8月26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见到了红15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斯诺在红15军团一共待了五天,红15军团也成了斯诺远渡大洋,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苏区后所深入采访的第一...
1936年,西征战役结束,红15军团在宁夏预旺地区进行了整训。8月26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见到了红15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斯诺在红15军团一共待了五天,红15军团也成了斯诺远渡大洋,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苏区后所深入采访的第一支红军部队。蒋介石曾把徐海东称为文明的一大害。早在红军初创时期,国民党悬赏缉拿所谓的"共匪",声势造得最大的就是彭德怀和徐海东。南京的飞机飞到红军前线的上空,散发的传单上写道:"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苏区
西征战役
周东屏
后所
副军长
东本
庾家河战斗
任红
红星照耀中国
身负重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斯诺与中国》问世
18
作者
安春杰
《出版参考》
1994年第5期4-4,共1页
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22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记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斯诺与中国》一书。 这部书以斯诺6次来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
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22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记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斯诺与中国》一书。 这部书以斯诺6次来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建立起非比寻常的友谊,写出《西行漫记》、《大河彼岸》、《毛泽东传》等8种闻名世界的中国学著作为基本线索,生动而详细地叙写了斯诺为寻“东方魅力”而来到中国,身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经历“一二九”运动,与宋庆龄和鲁迅相识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社会,只身访问陕北苏区看到中国的希望之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苏区
《西行漫记》
中国学
毛泽东传
东方魅力
尼克松访华
一二八
国际友人
九一八
独家新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军西路军西征原因及作用新探
19
作者
侯富强
《河西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0-13,31,共5页
近几年关于红军西路军的评价很多,观点也不一致,笔者认为只有在对当时红军所处具体形势及战略方针有了详细的了解,并了解了红军西征的原因及作用,才能对红军西路军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因之,就红军西路军西征原因及其作用谈一些新的认识...
近几年关于红军西路军的评价很多,观点也不一致,笔者认为只有在对当时红军所处具体形势及战略方针有了详细的了解,并了解了红军西征的原因及作用,才能对红军西路军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因之,就红军西路军西征原因及其作用谈一些新的认识,与同志者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路军
西征
宁夏战役
渡黄河
十月份作战纲领
陕北苏区
打拉池
对日作战
战略方针
西北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鼎,杰出的中国人
20
作者
路易·艾黎
《军工文化》
2016年第9期92-94,共3页
他的忠心革命、富有才干,还有他的虚怀若谷、坚忍负重、超俗不凡、实实在在做实事的品格,正直、正派的为人,都令我从心里敬佩,难以忘怀。我在中国生活六十年,接触过许多非凡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其中,刘鼎是我最熟悉、最敬佩的老同志之一...
他的忠心革命、富有才干,还有他的虚怀若谷、坚忍负重、超俗不凡、实实在在做实事的品格,正直、正派的为人,都令我从心里敬佩,难以忘怀。我在中国生活六十年,接触过许多非凡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其中,刘鼎是我最熟悉、最敬佩的老同志之一。他是在革命和建设两方面都卓有贡献的杰出的中国人。刘鼎辞世已经一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我说
愚园路
史沫特莱
张学良将军
陕北苏区
段士谋
秘密联络站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中国生活
北京医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苏区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探析——以《西行漫记》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刘新全
机构
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28-33,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政治社会化视域下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建构研究”(19YJC710046)
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能力-素质’融合贯通教学模式探索研究”(鲁教高函【2017】10号)
文摘
《西行漫记》曾被毛泽东评价为“真实地介绍我们情况的书”。在这本书里,斯诺从“他者”的视角,观察和记叙了中国共产党初到陕北苏区时,组织、动员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措施与过程。如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提的阶级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作为基础的物质利益的给予与扶助、作为重要媒介的新组织网络嵌入与覆盖、基于受众生存感受的教育内容设计、融于受众生活世界的教育工作方式等,对于指导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
《西行漫记》
意识形态
陕北苏区
Keywords
Red Star over China
ideology
Northwest China Soviet Area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征前后陕北苏区“扩红”的历史经验
2
作者
杨红星
谷雨心
机构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党史文汇》
2024年第11期55-59,共5页
文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扩大红军是党的革命任务之一。红军长征初抵陕北时,中央红军减员严重,陕北红军的整体规模也亟待提高,加之准备开展东征,故“扩红”自1935年冬季始便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重点工作。中共陕北省委自从1935年十月革命节提出3个月扩大新红军3400人的号召后,1936年1月又提出要扩大新战士2600人,也就是要在5个月内完成总计6000人的“扩红”计划。
关键词
陕北
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东征
陕北苏区
中央红军
扩大红军
红军长征
扩红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斯诺在陕北苏区使用过的摄影机
被引量:
1
3
作者
建林
出处
《文史春秋》
2004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斯诺
新闻记者
陕北苏区
《西行漫记》
摄影机
分类号
K837.1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明前
机构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79-81,共3页
基金
厦门大学985工程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项目资助
文摘
陕北革命根据地在苏维埃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中,依靠贫雇农、中农基本群众,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坚决开展反富农斗争,根据自身地域特点,灵活确定革命政策,成功地为党中央建设和保全了一块苏区,从而为土地革命做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
陕北
革命根据地(
陕北苏区
)
土地革命
苏维埃
分类号
K269.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整风学习中对苏区历史的回顾与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韩伟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出处
《苏区研究》
2018年第6期90-102,共13页
文摘
回顾讨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延安整风学习中的重要内容,苏区历史是其中的重点。通过对包括苏区历史在内党的历史的反思与研究,中共各级党员干部纠正了教条主义、"左"、右倾等错误思想,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认识,促进了党内团结,构成了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重要基础。延安整风学习中对苏区历史的回顾与研究,不仅保留了珍贵的党史资料,还体现出中共极强的自我纠错能力,以及善于从革命历史中探索执政兴国经验的智慧,初步奠定了党史研究的旨趣。
关键词
整风运动
陕北苏区
湘赣
苏区
苏区
史研究
Keywords
the Rectification Movement
Northern Shaanxi Soviet Area
Hunan-Jiangxi Soviet Areas
Research on Soviet history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陕北落脚点的选择
6
作者
胡雄杰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8年第2期72-77,共6页
文摘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后胜利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大转移,从而拯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因此,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选择陕北作为长征的落脚点,把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推向一个新阶段,有着极其深远的重大历史意义。然而在一些历史论著中,却给人们一个印象,仿佛红军长征一开始就是为了转移到陕北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或者是遵义会议以后这样决定的;也有另一种论调,认为红军长征开始,“就当时来说,其实没有一个人那怕只是在梦中想到过要北上抗日。虽然抗日是主要的政治口号,但决不是党和红军领导者的军事计划。”
关键词
民族解放战争
前进阵地
最后胜利
陕北苏区
两河口会议
抗日前线
对日作战
抗日宣言
军事计划
俄界会议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胜利到达陕北
7
作者
童小鹏
出处
《红岩春秋》
2016年第12期22-24,共3页
文摘
由于原属红一方面军的第五、九军团已编入左路军,到俄界的中央、军委纵队和第一、三军团只有8000余人,中央决定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副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并由彭德怀、林彪、毛泽东、王稼祥。
关键词
陕北
红军
林彪
毛泽东
杨尚昆
红军长征
陕北苏区
红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政治部主任
军队政治工作人员
骑兵团
长征路上
刘志丹
彭德怀
胜利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
8
作者
孙中华
机构
山东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五(
出处
《创新作文(小学5-6年级)》
2017年第2期28-29,共2页
文摘
历史回顾: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北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路线: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
关键词
长征路
陕北苏区
强渡大渡河
中国梦
四渡赤水
吴起镇
飞夺泸定桥
战略转移
红二方面军
会宁
分类号
TV74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西行漫记》中彭德怀身世说起
9
作者
方海兴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出处
《红岩春秋》
2015年第7期61-63,共3页
文摘
1936年7月,由北平几经辗转后深入陕北苏区的埃德加·斯诺,曾是"在中国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著作《西行漫记》中,特地以大量篇幅穿插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众多党和红军领导人的生平身世。有关彭德怀身世的信息,斯诺在书中明确写道,这是彭德怀本人在宁夏东南预旺堡西方野战军司令部给他讲述的,并记述了彭德怀与他谈话时的具体情景:
关键词
《西行漫记》
陕北苏区
埃德加·斯诺
红色区域
西方新闻
黄公略
庐山会议
外出谋生
鸦片烟
第二年
分类号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泪仇》引他弃暗投明
被引量:
1
10
作者
王明皋
马士琦
出处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共1页
文摘
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远渡重洋来到陕北苏区。他看过抗日红军战士剧社的演出后,对该社当时的宣传鼓动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写道:“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加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加巧妙的武器了。”“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了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宣传,争取人民的信任。”这话说得十分中肯。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些革命现代戏曲确实已成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下边这个故事,即是其中的一例。
关键词
陕北苏区
《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血泪仇
战士剧社
共产主义运动
传播革命
美国记者
宣传鼓动
现代戏曲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海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医生
被引量:
1
11
作者
赵红
机构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文摘
马海德(1910-1988),原名沙菲克·乔治·海德姆,美籍黎巴嫩人,著名医学专家。191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来自黎巴嫩的阿拉伯移民家庭,1931年获日内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为了解东方热带病情况来到中国。1936年,他与斯诺一起到达陕北苏区,为了改变苏区落后的医疗卫生状况,他选择留在陕北,并起了中国名字——马海德。
关键词
黎巴嫩人
著名医学专家
美国纽约州
医疗卫生状况
博士学位
热带病
日内瓦大学
陕北苏区
分类号
K82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征中毛泽东处理危机的战略思维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赵建利
出处
《中共党史资料》
2006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关键词
两河口会议
俄界会议
猴场会议
陕北苏区
黎平会议
四渡赤水
对敌斗争
行动方针
毛儿盖会议
战略方
分类号
K26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军长征记》诞生前后
被引量:
1
13
作者
吴跃农
出处
《档案春秋》
2016年第9期9-12,共4页
文摘
没有什么比长征更考验革命者对理想的坚守了、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话,凡长征经历者中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所以,出生入死的老红军都是中共党员。抗战爆发后,老红军成了革命种子,是党和军队的精华。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党和军队具有了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意志品格。
关键词
红军长征记
徐梦秋
红军战士
党政军领导
意志品格
中共党员
红军大学
陕北苏区
红星照耀中国
李一氓
分类号
K26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三传
14
作者
田真
赖世鹤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11,共4页
文摘
六、飞往西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立即向中共中央通报,说他们扣留了蒋介石,并提出八项主张,请中共中央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事。
关键词
肤施
抗日救国
曾三
陕北苏区
保安城
西北军
迎上前去
中共代表团
中央领导人
寒风刺骨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星闪闪亮“八一”拍片忙
15
作者
屈军强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37-37,共1页
文摘
八一厂继《巍巍昆仑》等富有新意和特色的影片后,即将与观众见面的影片有:彩色惊险故事片《蛇谷奇兵》,该片反映了我军坦克部队在还击战中,穿蛇谷、攀陡坡、经险滩,与越南男扮女装的特工队斗争的惊险场面。传奇故事片《冒险的美国女人》,描写的是一九三七年,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妻子海伦·斯诺,为去陕北苏区采访,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到达陕北的故事。《两栖英雄》反映的是:我军陆战队特勤分队在代号“生存90”的演习中,与一伙国际海匪遭遇,队员们机智灵活,与对手交战,最后救出了人质。
关键词
海伦·斯诺
美国著名作家
陕北苏区
埃德加·斯诺
巍巍昆仑
生命危险
男扮女装
一九
巨片
女战士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朱德祭黄帝文
16
作者
高增安
祁恒文
张天海
出处
《文博》
1985年第2期91-92,共2页
文摘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我国文明初创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成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他的功绩赢得了后世子孙的敬仰和缅怀。每逢清明,人们到黄帝陵前瞻仰凭吊,扫墓祭奠,世代相传,绵延至今。一九三七年清明节,各党各界集于桥山黄帝陵,举行民族扫墓典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派林伯渠同志,代表当时陕北苏区全体人民致祭黄帝陵,并宣读了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的祭黄帝文。祭文刊载于一九三七年四月六日《新中华报》。该报在报道中说:“
关键词
祭黄帝文
陕北苏区
祭黄帝陵
苏维埃政府
新中华报
一九
桥山
界集
陕甘宁边区政府
帝国主义侵略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海东与斯诺在一起的5天
17
作者
周田坤
出处
《兰台内外》
2014年第3期21-21,共1页
文摘
1936年,西征战役结束,红15军团在宁夏预旺地区进行了整训。8月26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见到了红15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斯诺在红15军团一共待了五天,红15军团也成了斯诺远渡大洋,历经千辛万苦到达陕北苏区后所深入采访的第一支红军部队。蒋介石曾把徐海东称为文明的一大害。早在红军初创时期,国民党悬赏缉拿所谓的"共匪",声势造得最大的就是彭德怀和徐海东。南京的飞机飞到红军前线的上空,散发的传单上写道:"凡击毙彭德怀或徐海东,投诚我军,
关键词
陕北苏区
西征战役
周东屏
后所
副军长
东本
庾家河战斗
任红
红星照耀中国
身负重伤
分类号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斯诺与中国》问世
18
作者
安春杰
出处
《出版参考》
1994年第5期4-4,共1页
文摘
今年2月15日是埃德加·斯诺逝世22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友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记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斯诺与中国》一书。 这部书以斯诺6次来访中国,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级领导人建立起非比寻常的友谊,写出《西行漫记》、《大河彼岸》、《毛泽东传》等8种闻名世界的中国学著作为基本线索,生动而详细地叙写了斯诺为寻“东方魅力”而来到中国,身历“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经历“一二九”运动,与宋庆龄和鲁迅相识从而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社会,只身访问陕北苏区看到中国的希望之光。
关键词
陕北苏区
《西行漫记》
中国学
毛泽东传
东方魅力
尼克松访华
一二八
国际友人
九一八
独家新闻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军西路军西征原因及作用新探
19
作者
侯富强
出处
《河西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0-13,31,共5页
文摘
近几年关于红军西路军的评价很多,观点也不一致,笔者认为只有在对当时红军所处具体形势及战略方针有了详细的了解,并了解了红军西征的原因及作用,才能对红军西路军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因之,就红军西路军西征原因及其作用谈一些新的认识,与同志者共同探讨。
关键词
西路军
西征
宁夏战役
渡黄河
十月份作战纲领
陕北苏区
打拉池
对日作战
战略方针
西北军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鼎,杰出的中国人
20
作者
路易·艾黎
出处
《军工文化》
2016年第9期92-94,共3页
文摘
他的忠心革命、富有才干,还有他的虚怀若谷、坚忍负重、超俗不凡、实实在在做实事的品格,正直、正派的为人,都令我从心里敬佩,难以忘怀。我在中国生活六十年,接触过许多非凡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其中,刘鼎是我最熟悉、最敬佩的老同志之一。他是在革命和建设两方面都卓有贡献的杰出的中国人。刘鼎辞世已经一年了。
关键词
对我说
愚园路
史沫特莱
张学良将军
陕北苏区
段士谋
秘密联络站
东北抗日义勇军
中国生活
北京医院
分类号
G239.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苏区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探析——以《西行漫记》为中心的考察
刘新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征前后陕北苏区“扩红”的历史经验
杨红星
谷雨心
《党史文汇》
2024
0
原文传递
3
斯诺在陕北苏区使用过的摄影机
建林
《文史春秋》
2004
1
原文传递
4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王明前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延安整风学习中对苏区历史的回顾与研究
韩伟
《苏区研究》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与陕北落脚点的选择
胡雄杰
《贵州文史丛刊》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胜利到达陕北
童小鹏
《红岩春秋》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重走长征路,共筑“中国梦”
孙中华
《创新作文(小学5-6年级)》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西行漫记》中彭德怀身世说起
方海兴
《红岩春秋》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血泪仇》引他弃暗投明
王明皋
马士琦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马海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美国医生
赵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长征中毛泽东处理危机的战略思维
赵建利
《中共党史资料》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红军长征记》诞生前后
吴跃农
《档案春秋》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曾三传
田真
赖世鹤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红星闪闪亮“八一”拍片忙
屈军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毛泽东、朱德祭黄帝文
高增安
祁恒文
张天海
《文博》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徐海东与斯诺在一起的5天
周田坤
《兰台内外》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斯诺与中国》问世
安春杰
《出版参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红军西路军西征原因及作用新探
侯富强
《河西学院学报》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刘鼎,杰出的中国人
路易·艾黎
《军工文化》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