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及其用地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甘枝茂 岳大鹏 +2 位作者 甘锐 刘啸 裴新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划分为河谷平原型、坡麓台地型、支毛沟型及墚峁坡型等4种类型.论述了乡村聚落具有规模小、密度小、分布不均匀,沿树枝状水系递减,大多有向阳、向路、向沟等特点.分析了聚落用地情况,...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划分为河谷平原型、坡麓台地型、支毛沟型及墚峁坡型等4种类型.论述了乡村聚落具有规模小、密度小、分布不均匀,沿树枝状水系递减,大多有向阳、向路、向沟等特点.分析了聚落用地情况,其中院落用地较大,占聚落总用地的41 8%~58.6%,人口密度大的绥德、米脂地区,户均聚落占地较少(391m2),而人口密度小的榆阳区户均聚落占地较多(498m2);乡村聚落实际占地比一般统计数字大47.8%,同时聚落用地数量在不断增大,并向条件好的地方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 乡村聚落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地区 院落 规模 人口密度 分布 平原 数量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建军 王得祥 +2 位作者 雷瑞德 韩黎明 杨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15,共4页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性质、土壤基质旱化、植被恢复和重建途径等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提出应采用集雨造林和径流林业技术 ,利用地带性林草种类 ,仿拟自然演替规律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群落 ,构建“乔灌草”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 植被重建 集雨造林 经流林业技术 乔灌草配置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文武 傅伯杰 陈利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6-69,共4页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11个水文站点的6,7,8,9月平均径流量、含沙量和侵蚀模数的数据,选择沟壑密度、地形起伏度、粗糙度等12个地形因子,进行了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不同,而且不同... 针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11个水文站点的6,7,8,9月平均径流量、含沙量和侵蚀模数的数据,选择沟壑密度、地形起伏度、粗糙度等12个地形因子,进行了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不同,而且不同月份之间相关程度也不一致。基于地形因子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所拟合的曲线模型中,径流量、7月含沙量和7月侵蚀模数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6,8,9月侵蚀模数和8,9月含沙量的模型拟合效果一般,6月含沙量的模型拟合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地形因子 水土流失 相关性 流域尺度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威胁窑洞民居的地质灾害问题--以陕西延安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玉华 张睿 +1 位作者 王佳运 武文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23-1229,共7页
窑洞是陕北黄土丘陵区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介绍区内窑洞的类型和分布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崩塌、塌窑、窑洞透水等主要窑洞民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从沟谷发育期、斜坡结构类型、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窑洞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 窑洞是陕北黄土丘陵区民居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介绍区内窑洞的类型和分布的基础上,阐述了滑坡、崩塌、塌窑、窑洞透水等主要窑洞民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从沟谷发育期、斜坡结构类型、地形特征等方面分析了窑洞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是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从窑洞的选址、斜坡的设计、窑洞的防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灾害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 窑洞民居 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养分背景和生产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郝文芳 单长卷 +1 位作者 梁宗锁 陈存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129-135,共7页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11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含水量和刺槐的株高、冠幅、胸径、新枝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土壤肥力水平偏低,有效养分缺乏。(2)整个生长季内,三个立地条件的土壤养分含量是: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说明林地自肥能力弱,地力在逐渐的衰退;(3)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三个立地条件下的人工刺槐林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而三个立地条件下的刺槐生长量却有差异,因此认为,引起刺槐林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的缺乏,更加恶化了刺槐的生长条件。要想彻底改变刺槐生长“小老树”的局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工刺槐林的水肥条件;(4)三个立地条件之间,刺槐的生长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大小均为: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所以,在建造人工刺槐林时,在半阴坡、半阳坡、阳坡三个立地类型之中,宜选择在立地条件好的半阴坡进行。基于上述分析,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林草植被建设时,必须慎重考虑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刺槐林 立地类型 土壤养分背景 生产力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壤养分含量 关系研究 土壤含水量 立地条件 土壤肥力水平
下载PDF
基于影像融合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自动分类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咏梅 李锐 杨勤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 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 ,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 ,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 ,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 ,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 ,对多源遥感影像 (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 )进行... 采用 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 ,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 ,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 ,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 ,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 ,对多源遥感影像 (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 )进行融合处理 ;同时 ,在分类中 ,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 ,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 ,先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 ,在对样本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调整的基础上 ,再进行监督分类。 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与仅以TM影像为信息源 ,采用单纯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可知 :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分类总精度从 82 0 %提高到89 2 % ;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类别的精度 ,提高了 10 %以上 ;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现象明显减少 ,精度均提高了 5 %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城镇用地 地区 技术支持 土地利用调查 合并 水田 坡耕地 草地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咏梅 李锐 杨勤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66,共4页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采用一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采用一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对多源遥感影像(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波段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同时在分类中采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改进训练样本选取方法。先以非监督分类获得初始训练样本,在对样本进行删除、增补、合并等调整的基础上,再进行监督分类,这2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使土地利用信息自动提取的精度明显提高。与仅以TM影像为信息源,采用单纯监督分类法的分类结果对比可知,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类别的精度提高了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现象明显减少,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 土地利用 分类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基于修正简易模型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分布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钟莉娜 王军 赵文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4,共7页
降雨侵蚀力经典模型计算结果准确,但计算过程繁琐、数据量大且难获取;简易模型计算便捷,但结果不够准确。本文分析了8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差异,并对简易模型进行修正。以经典模型为基准值,对与经典模型结果最为接近的简易... 降雨侵蚀力经典模型计算结果准确,但计算过程繁琐、数据量大且难获取;简易模型计算便捷,但结果不够准确。本文分析了8种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模型的差异,并对简易模型进行修正。以经典模型为基准值,对与经典模型结果最为接近的简易模型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简易模型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主要是数理统计法和模型差异分析方法。经典模型更能准确估算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侵蚀力;拟合模型y=0.849x-29.651可以提高章文波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的模拟精度(拟合优度0.734);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2年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汾川河流域、清涧河流域上游降雨侵蚀力较高,下游次之;延河流域、大理河流域下游降雨侵蚀力较高,上游次之。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经修正后可以较好的估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2006—2012年间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侵蚀力整体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简易算法修正 时空分布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土壤水蚀观测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甘枝茂 岳大鹏 +1 位作者 甘锐 查小春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9-525,共7页
通过2004年6月至10月,在陕北对降雨形成的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定位观测,其结果表明:①乡村聚落的平均径流系数为0.335,其中延安最大,为0.44;榆林和绥德较小,分别为0.293、0.272。同时,道路和庭院的径流系数较大,分别为0.39、0.377,户间... 通过2004年6月至10月,在陕北对降雨形成的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定位观测,其结果表明:①乡村聚落的平均径流系数为0.335,其中延安最大,为0.44;榆林和绥德较小,分别为0.293、0.272。同时,道路和庭院的径流系数较大,分别为0.39、0.377,户间空地较小,为0.277;②径流平均含沙量以户间空地最大(52.54g/l),次为户间道路(41.42g/l),而院落径流含沙量较小(17.78g/l);③乡村聚落的平均侵蚀强度为5434.3t/km2,已达强度级侵蚀,其中户间道路、户间空地侵蚀较大,分别为7348t/km2、6873t/km2,庭院相对较小,为2081.7t/km2;④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变化,受人为影响更加突出。说明黄土高原乡村聚落土壤侵蚀较严重,并且具有特殊性,不可忽视,应加强研究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陕北黄土丘陵 观测分析 土壤水蚀 2004年6月 土壤侵蚀 径流系数 径流含沙量 定位观测 侵蚀强度 人为影响 黄土高原 户间 平均 道路 特殊性 庭院 降雨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榆林市米脂县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郗静 曹明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5-169,共5页
以榆林市米脂县为例,选择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1995~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该县2010年的粮食供需前景。研究结果表明:与退耕前相比... 以榆林市米脂县为例,选择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1995~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M(1,1)模型预测了该县2010年的粮食供需前景。研究结果表明:与退耕前相比,米脂县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25.15%,耕地压力指数增加了7.99%;粮食供需预测显示,2010年米脂县粮食总供给量为42522t,当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为190kg、230kg、260kg时,粮食总需求量为39847t、48236t、54527t,粮食盈余率为6.29%、-13.44%、-28.23%。这说明在低的需求下,目前退耕还林工程没有对该县的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但随着需求水平提高粮食安全威胁迅速加大。因此,决不能对粮食安全放松警惕,并据此提出了保证未来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粮食安全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米脂县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集聚演变特征与引导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晓荣 杨辉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3-20,共8页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始终处于要素逆差和收缩集聚的动态发展变化中,准确把握乡村消解期内的乡村人口流变特征、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发展现实问题,对于合理制定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和指导乡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始终处于要素逆差和收缩集聚的动态发展变化中,准确把握乡村消解期内的乡村人口流变特征、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发展现实问题,对于合理制定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和指导乡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传统调查在提供乡村聚落人口流变、空间演变整体数据方面的不足,提出POI开放数据与传统数据结合的乡村聚落调查研究方法,初步构建了POI开放数据与传统数据结合的调查研究数据系统与方法框架,并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消解期乡村聚落空间集聚引导策略,以促进该地区乡村现代化转型与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开放数据 传统数据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空间集聚演变 引导策略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ALOS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欣 常庆瑞 +2 位作者 卞德鹏 刘炜 杨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通过几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筛选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处理的融合方法。【方法】利用ALOS全色波段与多光谱影像,通过主成分变换、乘法变换和Brovey变换等3种融合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进行融合,... 【目的】通过几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筛选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处理的融合方法。【方法】利用ALOS全色波段与多光谱影像,通过主成分变换、乘法变换和Brovey变换等3种融合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所有融合处理图像的标准差和信息熵多大于原始影像,融合后图像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其中Brovey变换法在提高目视效果和识别精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融合方法。【结论】3种变换融合方法中,Brovey变换更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ALOS遥感影像的融合,同时也为提高该区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ALOS 遥感影像融合 主成分变换 乘法变换 Brovey变换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郝文芳 杜峰 +1 位作者 陈存根 梁宗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92-197,共6页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30个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时间系列方法,分析了撂荒地土壤含水量的月动态、年际变化以及土壤容重的时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撂荒演替使得土壤容重变小;在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呈现逐渐...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30个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时间系列方法,分析了撂荒地土壤含水量的月动态、年际变化以及土壤容重的时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撂荒演替使得土壤容重变小;在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含水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撂荒地立地间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撂荒地土壤含水量月变化趋势为:7月>8月>9月>10月>5月>6月;土壤含水量的年际动态为2005年土壤含水量高于2006年和2007年。3个年份的共同趋势为:撂荒演替前期,土壤含水量较高;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 撂荒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时空变异特征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新农村植被建设问题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岗栓 李明霞 +2 位作者 耿桂俊 惠涛 汪有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7-170,共4页
为了促进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新农村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对该区新农村植被建设进行了调查,发现新农村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着3个主要问题。(1)喜欢选择常绿树种,且多以松类、柏类为主,影响了当地以苹果、梨为主的果业发展。(2)模仿城市绿化... 为了促进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新农村植被建设的健康发展,对该区新农村植被建设进行了调查,发现新农村植被建设过程中存在着3个主要问题。(1)喜欢选择常绿树种,且多以松类、柏类为主,影响了当地以苹果、梨为主的果业发展。(2)模仿城市绿化,热衷于修建广场和草坪,导致田园风光、传统文化等乡村特色消失。(3)树种、草种比较单一,多为外来树种,不能反映区域特色,且树种、草种间搭配不够合理,存在着相克现象。建议新农村植被建设以乡土树种为主,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田园风光和区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 新农村植被建设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雄 尚爱军 +1 位作者 姚学慧 王立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2-34,共3页
在分析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条件与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该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和原则 ,并根据农业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 ,分别指出了农林牧... 在分析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条件与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提出该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和原则 ,并根据农业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 ,分别指出了农林牧生产结构、种植业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 战略性调整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现状 农业资源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中政府职能与农户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文辉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2期57-62,共6页
陕北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对于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及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在对陕北黄土丘陵区五百多户退耕还林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提升农户收入水平以及实现生态效益的目标,运用生态补偿理论、资源... 陕北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对于本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及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在对陕北黄土丘陵区五百多户退耕还林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提升农户收入水平以及实现生态效益的目标,运用生态补偿理论、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产业链理论等对于退耕还林进程中政府职能与农户利益不协调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退耕还林进程中政府政策不够合理或者政府职能缺失造成退耕农户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到农户的生计问题。文章指出完善政府职能对于保障退耕农户利益以及实现政府目标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构建了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职能与农户利益的协调机制,具体从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优化经济林产业结构和延长产业链等方面阐释了政府职能与农户利益的协调关系以及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 退耕还林 政府职能 农户利益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文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3-88,共6页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改变陕北黄土丘沟壑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必须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选取陕北榆林黄土丘陵沟壑特征显著的绥德、清涧、子洲县区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陕北黄土丘陵区的区域...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持续增长具有强相关性,改变陕北黄土丘沟壑区经济落后的状况必须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选取陕北榆林黄土丘陵沟壑特征显著的绥德、清涧、子洲县区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陕北黄土丘陵区的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具体状况,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理论及政策,结合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化工产业,完善和提升现代服务业、打造黄土旅游胜地等等方面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对策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优化对策
下载PDF
从绥德韭园沟的自然经济分析看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产建设方针
18
作者 陈传康 崔海亭 +1 位作者 李昌文 郭挺彬 《资源科学》 1983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一、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 韭园沟位于陕北绥德县城的东北约5公里处,为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中等大小的支沟。全流域面积70.7平方公里,主沟长18公里。沟道比降1.15%,沟壑密度5.34公里/平方公里,常流水量20一40公升/秒,年平均侵蚀模数1.8... 一、地理位置和经济情况 韭园沟位于陕北绥德县城的东北约5公里处,为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条中等大小的支沟。全流域面积70.7平方公里,主沟长18公里。沟道比降1.15%,沟壑密度5.34公里/平方公里,常流水量20一40公升/秒,年平均侵蚀模数1.8万吨/平方公里。境内地貌切割破碎,是一个典型的黄土切割峁梁丘陵区。这里位于黄土高原偏北,按土质机械组成属沙黄土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园沟流域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绥德 坡度 生产建设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淤地 切沟 坡田
下载PDF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多源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19
作者 刘咏梅 李锐 杨勤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期361-365,共5页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融合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分类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废弃油井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军权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5-87,共3页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区废弃油井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发现废弃油井区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将会引发一定的环境问题,从而影响到脆弱的陕北生态环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矿区进行生物修复植树种草、利用小水利工程措施收集... 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区废弃油井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发现废弃油井区如果不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将会引发一定的环境问题,从而影响到脆弱的陕北生态环境。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矿区进行生物修复植树种草、利用小水利工程措施收集地表径流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清除污染源、对石油开采企业征收生态环境恢复费用、废弃油井进行地热水源开发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丘陵 废弃油井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