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南汉中地区新元古代岩浆岩U-Pb年代学 被引量:62
1
作者 赵凤清 赵文平 +2 位作者 左义成 李宗会 薛克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3-388,共6页
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测定了扬子地块北缘汉南地区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年龄,获得孙家河组火山岩成岩年龄为840~ 820Ma,汉南侵入杂岩中五堵门复式花岗岩体中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764Ma±2Ma,黄家营复式岩体中钾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 用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测定了扬子地块北缘汉南地区新元古代岩浆岩的年龄,获得孙家河组火山岩成岩年龄为840~ 820Ma,汉南侵入杂岩中五堵门复式花岗岩体中英云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764Ma±2Ma,黄家营复式岩体中钾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778Ma±5Ma,表明扬子地块北缘汉南地区岩浆岩分别形成于新元古代晋宁期和澄江期。结合这些岩浆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点,认为其成因可能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解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汉中地区 孙家河组 汉南侵入杂岩 单颗粒锆石U-Pb测年 新元古代
下载PDF
陕南汉中农作物秸秆资源区域结构特点及综合开发潜力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军 李瑞 +3 位作者 张建华 翟英 亢晓琳 张效瑕 《陕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79-82,共4页
研究分析陕南汉中近5 a农作物秸秆区域结构特点及综合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陕南汉中农作物秸秆平均产量约为196.60×10~4t,产量总体上增长不明显;秸秆资源平均密度约为4.77t·hm^(-2),资源密度较大的农作物依次为... 研究分析陕南汉中近5 a农作物秸秆区域结构特点及综合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陕南汉中农作物秸秆平均产量约为196.60×10~4t,产量总体上增长不明显;秸秆资源平均密度约为4.77t·hm^(-2),资源密度较大的农作物依次为水稻、油料(主要为油菜)、玉米和小麦,秸秆资源的丰度及经济性较好;秸秆平均产量占比较大前4位依次为油料(28.13%)、水稻(27.40%)、玉米(16.03%)和蔬菜(10.32%)。陕南汉中秸秆综合利用因地域特点、传统习惯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可高效综合利用的主要为水稻、油菜、玉米和小麦等4种秸秆,其综合总利用率为75.50%,秸秆年均剩余量约为78.43×10~4t,剩余主要为蔬菜、薯类及豆类等秸秆;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利用方式,其他依次为免耕覆盖、堆肥及生物肥利用、饲料化利用、编织利用及基料化利用,单位面积秸秆平均粉碎还田量约为5.59 t·hm^(-2),单位面积秸秆肥料化用量约为5.59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 区域特点 结构 利用潜力 陕南汉中
下载PDF
陕南汉中生态旅游产业整合开发战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关嵩山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8期113-115,共3页
从陕南汉中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出发,在分析了陕南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必要性之后,确定了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总体指导思想,并就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劣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中生态旅游产业整合开发战... 从陕南汉中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出发,在分析了陕南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必要性之后,确定了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总体指导思想,并就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劣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中生态旅游产业整合开发战略和重点产品设计开发思路,为陕南汉中生态旅游产业的整合开发确定了战略框架和具体的思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汉中 生态旅游 整合开发
下载PDF
浅论陕南汉中端公戏的美学特征
4
作者 荣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11-112,共2页
陕南汉中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陕南端公戏独有的美学特征:通过神灵文化展示人伦关怀,古朴豪放的表现形式以及鲜明的地域、民俗特征。
关键词 陕南汉中 端公戏 美学特征 人伦关怀 民俗 粗旷豪放
下载PDF
陕南汉中羌族文化的前生今世
5
作者 师国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第3期78-79,共2页
羌族是我国西部一个特别古老的民族,2008年10月,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省的羌族聚集地和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共同被列入保护区范围。本文结合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陕西省汉中市的工作实践,梳... 羌族是我国西部一个特别古老的民族,2008年10月,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省的羌族聚集地和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略阳县共同被列入保护区范围。本文结合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陕西省汉中市的工作实践,梳理陕西省南部汉中市羌族文化的源流、特点及整体保护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汉中 羌族文化 前生今世
下载PDF
银河璀璨 光耀天汉
6
作者 栗莎 李哲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9年第27期19-20,共2页
从一台由85千瓦旧蒸汽发电机组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再至改革开放新时期,汉中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凝聚着几代电力职工的辛勤劳动,创造了70年拼搏创业的辉煌业绩。"维天有汉,鉴亦有光",陕南汉... 从一台由85千瓦旧蒸汽发电机组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再至改革开放新时期,汉中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凝聚着几代电力职工的辛勤劳动,创造了70年拼搏创业的辉煌业绩。"维天有汉,鉴亦有光",陕南汉中古称"天汉",寓有银河星光撒落人间之意。这千百年来人们美好的想象,正在当代人的手中一步步变成现实。从首座85千瓦发电厂建成供电,到如今日均供电量超过2200万千瓦时,汉中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凝聚着几代电力职工的辛勤劳动,记载着他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在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奋力拼搏的辉煌业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职工 三线建设 供电量 改革开放新时期 辉煌业绩 陕南汉中 发电机组 无私奉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