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陕南汉江上游气温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任利利
殷淑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7,共6页
以陕南汉江上游汉中、石泉、安康观测站1960-2010年的逐日、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区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季节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
以陕南汉江上游汉中、石泉、安康观测站1960-2010年的逐日、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区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季节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陕南汉江上游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递增速率分别为0.107℃/10a(P<0.01)、0.16℃/10a(P<0.01),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不显著递增趋势,三者发生突变的时间分别为2001、2000和2001年;各季节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增温速率最高(P<0.01),对年平均气温增加的贡献最大;夏季气温变幅较小,变化趋势不显著;春、秋季气温分别呈极显著、显著上升趋势,但日波动性较大;倒春寒天气发生时间推迟,发生频率、强度增大;秋封(冷害)发生频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对该区的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深入了解汉江上游气候变化规律及成因,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汉江上游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倒春寒
秋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陕南汉江上游山地灾害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党群
殷淑燕
+2 位作者
殷方圆
李慧芳
王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3,共8页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明清时期山地灾害史料,统计分析了1368—1911年陕南汉江上游地区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并对发生的时空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主要有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明清时期山地灾害史料,统计分析了1368—1911年陕南汉江上游地区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并对发生的时空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主要有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2.9年发生一次。山地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1368—1467年呈减少趋势,1468—1567年呈上升趋势,1568—1717年呈下降趋势,1718—1911年为高频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季节分布不均,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6—9月。山地灾害发生频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安康盆地的安康市和旬阳,汉中盆地的勉县、南郑为高频中心;而大巴山地的岚皋、镇坪,秦岭南麓的洛南、商南、山阳、丹凤为低频中心。研究区地质地貌是山地灾害发生的基础,气候水文是主导,人类活动是山地灾害的致灾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陕南汉江上游
山地灾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南汉江上游气温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
9
1
作者
任利利
殷淑燕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AZS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30637
+2 种基金
41271108)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项目(20110202130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GK201301003)
文摘
以陕南汉江上游汉中、石泉、安康观测站1960-2010年的逐日、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区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季节气温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自1960年以来,陕南汉江上游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递增速率分别为0.107℃/10a(P<0.01)、0.16℃/10a(P<0.01),而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不显著递增趋势,三者发生突变的时间分别为2001、2000和2001年;各季节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增温速率最高(P<0.01),对年平均气温增加的贡献最大;夏季气温变幅较小,变化趋势不显著;春、秋季气温分别呈极显著、显著上升趋势,但日波动性较大;倒春寒天气发生时间推迟,发生频率、强度增大;秋封(冷害)发生频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持续时间较长,强度较大,对该区的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深入了解汉江上游气候变化规律及成因,对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陕南汉江上游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倒春寒
秋封
Keywords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in Southern Shaanxi
Maximum temperature
Minimum temperature
Late spring coldness
Autumn chilling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陕南汉江上游山地灾害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党群
殷淑燕
殷方圆
李慧芳
王蒙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8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02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GK201301003)
西安科技大学培育基金(201111)
文摘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明清时期山地灾害史料,统计分析了1368—1911年陕南汉江上游地区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并对发生的时空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主要有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灾害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2.9年发生一次。山地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1368—1467年呈减少趋势,1468—1567年呈上升趋势,1568—1717年呈下降趋势,1718—1911年为高频时期。研究区山地灾害季节分布不均,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的6—9月。山地灾害发生频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安康盆地的安康市和旬阳,汉中盆地的勉县、南郑为高频中心;而大巴山地的岚皋、镇坪,秦岭南麓的洛南、商南、山阳、丹凤为低频中心。研究区地质地貌是山地灾害发生的基础,气候水文是主导,人类活动是山地灾害的致灾因子。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陕南汉江上游
山地灾害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y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in southern Shaanxi
mountain hazards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陕南汉江上游气温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任利利
殷淑燕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明清时期陕南汉江上游山地灾害研究
党群
殷淑燕
殷方圆
李慧芳
王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