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陕蒙地区煤炭运输通道运营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昕馨 董雪婷 《铁道经济研究》 2024年第2期39-44,50,共7页
晋陕蒙地区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导向、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健全煤炭内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目标,结合现阶段晋陕蒙地区煤炭生产布局调整及能源安全,分析晋陕蒙地区煤炭运输通道功能分... 晋陕蒙地区煤炭运输通道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导向、运输结构调整政策,健全煤炭内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目标,结合现阶段晋陕蒙地区煤炭生产布局调整及能源安全,分析晋陕蒙地区煤炭运输通道功能分工及运输通道症结,根据晋陕蒙地区煤炭产销结构与趋势分析及煤炭运输通道外运量预测,提出晋陕蒙地区铁路煤炭运输通道格局调整优化方案,从煤运通道需求、运输企业运营2个方面,提出打通运输市场隐形“瓶颈”,合理分流公路运量,降低铁路运营成本,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优化铁路运输结构等运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蒙地区 煤炭 运输通道 铁路运输 能源结构 “公转铁” 运输结构 运营对策
下载PDF
晋陕蒙地区煤层气勘查潜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熊德华 唐书恒 朱宝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2-36,109-110,共5页
目前,晋陕蒙地区的煤层气产业已初步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其勘探开发资料比较丰富,开展勘查潜力综合评价已具备条件。为此,在大量收集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勘查潜力的各种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层... 目前,晋陕蒙地区的煤层气产业已初步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其勘探开发资料比较丰富,开展勘查潜力综合评价已具备条件。为此,在大量收集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勘查潜力的各种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层气勘查潜力评价的12个指标,结合专家意见还对各级指标赋予了权重,最后建立起了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认为,评价对象具有明显灰色性特征,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建立了用于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评价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晋陕蒙地区沁水、霍西、鄂尔多斯东缘、渭北4个含气区带的煤层气资源勘查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有利的勘查区块分布于4个含气区带的浅部含气区,深部含气区勘查潜力整体上较差。其评价结果对今后该区煤层气资源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勘查潜力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灰色聚类分析法 资源条件 开采条件 开发利用条件 陕蒙地区
下载PDF
近54年来晋陕蒙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殷方圆 殷淑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220,260,共9页
以晋陕蒙地区6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晋陕蒙地区近54年来年均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近54年来,晋陕蒙3个省(区):(1)年均降水量都在波动中呈缓慢的减少趋势,减少趋势均不显著,晋... 以晋陕蒙地区60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晋陕蒙地区近54年来年均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研究发现,近54年来,晋陕蒙3个省(区):(1)年均降水量都在波动中呈缓慢的减少趋势,减少趋势均不显著,晋陕蒙三省(区)减少趋势分别为14.014、10.706 mm·10a-1和0.76 mm·10a-1;空间上内蒙古年均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由东部400~500 mm向西减少到200 mm以下,山西年均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晋东南在500~800 mm,而晋西北在400~500 mm,陕西年均降水量表现为南多北少的特点,陕南地区大于800 mm,陕北下降到400~500 mm。(2)从变化趋势上来看,从东南向西北,降水出现由减少到增多的变化趋势,原来降水多的地区趋于减少,降水少的区域趋于增多,晋陕蒙地区内部降水量差异趋于减小。内蒙古东部减幅为0~1 mm·a-1,而西部增幅为0~1 mm·a-1。山西省南部最大减幅1~3 mm·a-1,而在晋东北减幅在3 mm·a-1以上。陕北和陕南地区减幅较小为0~1 mm·a-1,陕西中部大部分地区减幅较大为1~3 mm·a-1。(3)200 mm和400 mm降水等值线呈明显年代际波动,1970年代和1990年代偏西偏北,1980年代和2000年代偏东偏南。近年来夏季风影响范围缩小,内蒙古降水趋于减少,晋陕南部略有增加。(4)年均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变化幅度大部分在0~1 mm·a-1,此时段内极端降水量未发生突变,极端降水量的增加,使本地区降水处于不稳定状态;极端降水强度方面,山西和陕西的极端降水强度明显大于内蒙古,山西和陕西极端降水强度由南向北依次递减,陕西南部大于50 mm·a-1,而北部降低到30~40 mm·a-1,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在40~50mm·a-1,只有在北部为30~40 mm·a-1,内蒙古极端降水强度由东向西逐步减少,东部为30~40 mm·a-1,西部在20 mm·a-1以下,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内部差异不大;极端降水日数呈弱增长,增长水平不显著,此时段内极端降水日数没有出现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陕蒙地区
下载PDF
晋陕蒙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文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90-93,共4页
该文简要论述了晋陕蒙接壤区在国家能源方面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它的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即生态环境的过渡性、波动性、脆弱性和敏感性,并阐述了在这一地区建立试区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 陕蒙地区 生态环境特征 水蚀风蚀交错带 植被建设
下载PDF
晋陕蒙地区单音词重叠效果及其他 被引量:1
5
作者 白连衡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7年第1期88-90,共3页
单音词的重叠式,在晋、陕、蒙地区民间口语和民歌中随外可见,但要真正使用好它,还需认真探 讨.重叠类别及重叠后所产生的效果一、单音节名词的重叠1.用在人名(小名)中的单音节名词重叠,例如:花花 霞霞 萍萍 豆豆 海海民民 命命 兵兵 牛... 单音词的重叠式,在晋、陕、蒙地区民间口语和民歌中随外可见,但要真正使用好它,还需认真探 讨.重叠类别及重叠后所产生的效果一、单音节名词的重叠1.用在人名(小名)中的单音节名词重叠,例如:花花 霞霞 萍萍 豆豆 海海民民 命命 兵兵 牛牛 虎虎我们以“花花”为例,来分析它们的特点.(1)重叠后突出了这一名词所表示事物的特征单说“花”,仅指“花”这种植物,其特征并不明显,但重叠后用在人名中,则有“鲜艳”、“美好”之意.同时突出了“花”这种植物的特征.父母亲给孩子起小名,往往就是抓住了这个特点,以期望自己的女儿长得象花一样美丽(对儿子也是同样如“虎虎”等).这种重叠方式,是借形象的事物特征来表情达意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蒙地区 单音节形容词 重叠效果 名词重叠 动词的重叠 重叠式 动词重叠 形容词重叠 AABB式 儿童语言
下载PDF
陕蒙地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快速回撤安装工艺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洋洋 朱森 《煤矿现代化》 2020年第6期174-176,共3页
针对陕蒙地区大采高工作面如何实现快速回撤安装,从前期回撤造条件、回撤安装工艺流程及优化、安撤队伍及车辆组织、现场组织及协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陕蒙地区 大采高工作面 快速回撤安装
下载PDF
晋陕蒙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效应研究
7
作者 齐璇璇 黄庆 黄蕊 《煤炭经济研究》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1995—2020年长时间序列的能源消费和社会经济数据,对晋陕蒙地区CO_(2)排放进行了核算,结合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LMDI... 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根据1995—2020年长时间序列的能源消费和社会经济数据,对晋陕蒙地区CO_(2)排放进行了核算,结合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LMDI)模型探究晋陕蒙地区不同时期CO_(2)排放的驱动因素,采用二维脱钩模型分析晋陕蒙地区CO_(2)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对“十四五”时期晋陕蒙地区的脱钩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995—2020年期间,晋陕蒙地区CO_(2)排放总量以年均6.6%的速度增长。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对CO_(2)排放起促进作用,能源强度对CO_(2)排放起抑制作用,而能源结构对CO_(2)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晋陕蒙地区的CO_(2)排放和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脱钩状态,其中以弱脱钩-经济低水平增长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晋陕蒙地区制定节能减排措施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对数均值Divisia指数 脱钩效应 趋势预测 陕蒙地区
原文传递
晋陕蒙交界地区晋方言咸山宕江摄舒声字口元音化现象
8
作者 刘洋 《现代语文》 2024年第8期29-34,共6页
在晋陕蒙交界地区的晋方言中,咸山宕江摄舒声字鼻韵尾弱化或脱落,部分字与果摄三等、假摄开口三等、蟹摄开口二等字合流。晋方言咸山摄阳声韵的演变承西北方音一脉,咸山宕江摄阳声韵尾的弱化,在唐末宋初已初现端倪,其演变时间应早于北... 在晋陕蒙交界地区的晋方言中,咸山宕江摄舒声字鼻韵尾弱化或脱落,部分字与果摄三等、假摄开口三等、蟹摄开口二等字合流。晋方言咸山摄阳声韵的演变承西北方音一脉,咸山宕江摄阳声韵尾的弱化,在唐末宋初已初现端倪,其演变时间应早于北方共同语。从语音演变内因的角度来说,晋方言咸山摄阳声韵尾的弱化,首先是受到低元音韵母的同化作用,其次是由于鼻韵尾自身的原因。同时,音变链移促使主要元音高化,推动韵腹整体向前移动;而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语言接触,也对这一合流现象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方言 咸山摄 宕江摄 阳声韵尾 口元音化 交界地区
下载PDF
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目标 被引量:11
9
作者 穆从如 王景华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34-541,共8页
本文对晋陕蒙接壤区三角地带13个市县(旗)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评析,按照21世纪能源供需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就该区的环境发展趋势和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作出预测,并提出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 本文对晋陕蒙接壤区三角地带13个市县(旗)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评析,按照21世纪能源供需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就该区的环境发展趋势和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作出预测,并提出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蒙地区 废水 废气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晋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敏 姜巍 +1 位作者 高卫东 熊天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33-1940,共8页
基于能源生态系统理论,对晋陕蒙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内生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晋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的整体发育状况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其中山西省由于能源资源开发较早、产业结... 基于能源生态系统理论,对晋陕蒙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内生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晋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的整体发育状况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其中山西省由于能源资源开发较早、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其内生系统规模较大,能源系统生态发育状况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陕西、内蒙古则由于近年来能源开采量迅速增加而造成能源生态系统演进系数迅速降低;能源开发和消费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使其总体状况略好于山西省;能源开发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亦带来环境的破坏,虽然三省的环境状况近年来有所好转,但是水平依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蒙地区 能源生态系统 演进状况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晋陕蒙地区PM_(2.5)遥感反演与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婷 闫庆武 李飞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04,共6页
为实现晋陕蒙地区PM_(2.5)浓度遥感监测,研究在分析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与PM_(2.5)站点实测数据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现了年均和季均PM_(2.5)浓度遥感反演。经检验,春夏秋冬四季以及年均遥感反演结果与站点实测值... 为实现晋陕蒙地区PM_(2.5)浓度遥感监测,研究在分析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与PM_(2.5)站点实测数据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现了年均和季均PM_(2.5)浓度遥感反演。经检验,春夏秋冬四季以及年均遥感反演结果与站点实测值的拟合R^(2)分别为0.814、0.736、0.844、0.891和0.928,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基于反演结果分析晋陕蒙地区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晋陕蒙地区PM_(2.5)浓度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明显,季节上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特点,冬季污染较为严重,PM_(2.5)浓度均值达51.74μg/m^(3),夏季PM_(2.5)浓度最低,均值为23.65μg/m^(3);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山西和陕西省中南部的汾渭平原PM_(2.5)浓度较高,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PM_(2.5)浓度较低。该研究可为晋陕蒙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气溶胶光学厚度 相关性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陕蒙地区
原文传递
晋陕蒙接壤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动态遥感研究与预测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雪军 杨建新 孙玉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61,共4页
应用1986年与2000年两期TM遥感影像判图制图,编制两期晋陕蒙接壤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RC/INFO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套合叠加,获取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揭示该地区14年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 应用1986年与2000年两期TM遥感影像判图制图,编制两期晋陕蒙接壤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RC/INFO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套合叠加,获取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揭示该地区14年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应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格局趋势进行预测分析,总的趋势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还存在着草地沙化、耕地退化的生态问题,因此加大草地、林地、耕地的保护和改良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力度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接壤地区 土地利用格局 遥感 马尔柯夫链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晋陕蒙接壤地区资源开发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研究——以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维 吴殿廷 +1 位作者 邱研 孔德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8-396,共9页
晋陕蒙接壤地区能源资源优势明显,开发规模大,特殊的气候与地质地貌条件使其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兼及社会和生态共同发展,成为制约该区域科学发展的瓶颈。选取该地区典型区域榆林市经济、社会、生态方... 晋陕蒙接壤地区能源资源优势明显,开发规模大,特殊的气候与地质地貌条件使其成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兼及社会和生态共同发展,成为制约该区域科学发展的瓶颈。选取该地区典型区域榆林市经济、社会、生态方面22个指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据层次分析原理构建区域系统协调评价模型,测算协调发展指数,发现该市的协调度指数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动规律,表现为广义的环境库滋涅茨规律,而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指数先缓慢后加速上升,影响协调性的关键因素是生态系统发展滞后,促进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壤地区 协调发展 评价模型 榆林市
下载PDF
晋陕蒙接壤地区沙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雪军 杨建新 孙玉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1,共4页
利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与2000年晋陕蒙接壤地区两期TM遥感影像,分析了近15a来该地区沙地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000年末,晋陕蒙接壤地区沙地总面积为648299hm2。在近15a中,有147671hm2沙地分别变成了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又有4071... 利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与2000年晋陕蒙接壤地区两期TM遥感影像,分析了近15a来该地区沙地空间分布与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000年末,晋陕蒙接壤地区沙地总面积为648299hm2。在近15a中,有147671hm2沙地分别变成了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又有40715hm2的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沙地,沙地面积共减少106956hm2。主要表现为草地与沙地之间的变化。该地区退耕还林还牧、治沙防沙、"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对沙地空间分布及变化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分布 中后期 草地 治沙 防沙 接壤地区 年末 驱动作用
下载PDF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冲突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勤业 张豪禧 叶庆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3期193-200,共8页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在全国能源工业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 由于富足的能矿资源与干旱、风沙、严重的水土流失等脆弱生态环境并存, 且呈异向关系, 历来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 随着区内... 黄河北干流晋陕蒙接壤地区在全国能源工业发展和能源基地建设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 由于富足的能矿资源与干旱、风沙、严重的水土流失等脆弱生态环境并存, 且呈异向关系, 历来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 随着区内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和能源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冲突,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对研究区的环境脆弱形势和环境冲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缓解环境冲突,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壤地区 环境冲突因素 环境地理
下载PDF
晋陕蒙接壤地区煤炭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1
16
作者 蔺明华 慕成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6-28,共3页
晋陕蒙接壤地区以煤炭资源丰富而著称于世,在该区域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局部地区已经显现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 晋陕蒙接壤地区以煤炭资源丰富而著称于世,在该区域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局部地区已经显现出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不加以重视并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就可能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发 生态环境 对策 接壤地区
下载PDF
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分异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唐宇 宋永永 +3 位作者 薛东前 马蓓蓓 王莎 叶昊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7-300,共14页
科学认知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格局、过程与机制,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晋陕蒙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论文在构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推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从动力、制度、结构和方式4个维度,研究2... 科学认知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格局、过程与机制,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晋陕蒙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论文在构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推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从动力、制度、结构和方式4个维度,研究2005—2019年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时空分异机制。结果表明:(1)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呈现先波动下降后快速上升的演化趋势,市域间新旧动能转换差距逐渐扩大;(2)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水平整体较低,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核心—外围”结构,新旧动能转换优势区和领先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呈“点状分布”,滞后区和中等区在非省会城市“广泛分布”;(3)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空间负相关性明显,表现出“冷点集聚、热点离散”的空间分异特征,市域间新旧动能转换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4)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地域分异是多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城市规模和信息化水平是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因子。研究认为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资源集聚与转化能力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促进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分异机制 地理探测器 陕蒙地区
原文传递
明代晋陕蒙地区蝗灾的韵律性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富民 殷淑燕 殷田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6-183,共8页
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及《爱如生数据库·中国方志库》,搜集史料,构建10a尺度上的蝗灾频次与县次序列。采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蝗灾发生的趋势与周期,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晋陕蒙地区蝗灾共... 通过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及《爱如生数据库·中国方志库》,搜集史料,构建10a尺度上的蝗灾频次与县次序列。采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蝗灾发生的趋势与周期,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代晋陕蒙地区蝗灾共发生73次,每2.6次/10a,县次共258次,每9.3次/10a;4种等级蝗灾各占总灾害频次的41.3%、37.8%、12.9%和8%;蝗灾爆发峰值季节在夏秋。整体上看,蝗灾频次与县次呈现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的波动趋势;蝗灾频次存在55a的周期,县次则存在110a的主周期和55a和20a的次周期。蝗灾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主要在地势相对平坦地区、沿河谷与湖泊等水系发达区域分布。蝗灾发生与气候波动变化有良好对应关系,气候转折期及偏干暖阶段,蝗灾发生规模较大的特征。长时间的暖干气候引起的蝗灾,影响范围更广,县次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灾 气候变化 陕蒙地区 明代
原文传递
绿色技术溢出对晋陕蒙煤炭行业碳排放强度影响路径分析
19
作者 苏红梅 张成斌 +1 位作者 王彩霞 韩丽萍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8,共12页
我国煤炭生产消费过程的碳排放占总量的70%~80%,晋陕蒙地区煤炭生产消费占全国的60%左右,因此,对晋陕蒙地区煤炭行业进行碳排放强度影响路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运用DDF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式测算晋陕蒙地区煤... 我国煤炭生产消费过程的碳排放占总量的70%~80%,晋陕蒙地区煤炭生产消费占全国的60%左右,因此,对晋陕蒙地区煤炭行业进行碳排放强度影响路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运用DDF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相结合的方式测算晋陕蒙地区煤炭行业绿色技术溢出,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指南》中公布的碳排放主要来源,通过层层分类的方法对晋陕蒙地区煤炭行业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绿色技术溢出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2006-2021年间晋陕蒙地区煤炭行业绿色技术溢出呈现波动上升变化趋势和碳排放强度呈现倒“V”型变化趋势;晋陕蒙地区煤炭行业绿色技术溢出与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绿色技术溢出通过经济发展水平、行业结构和从业人口数量等变量构成的3条影响路径降低晋陕蒙地区煤炭行业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溢出 煤炭行业 影响路径 碳排放强度 陕蒙地区
下载PDF
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也 刘琼海 +1 位作者 王隽雄 田博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10期28-29,49,共3页
晋陕蒙接壤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禀赋优异,20世纪80年代初资源开发的乱挖滥采现象严重,造成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干流,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晋陕蒙接壤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严格管控人为水土流失,全面落实全过程水土保持监管... 晋陕蒙接壤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禀赋优异,20世纪80年代初资源开发的乱挖滥采现象严重,造成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干流,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晋陕蒙接壤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严格管控人为水土流失,全面落实全过程水土保持监管,注重监管能力建设和监管效能提升,水土保持监管在整治河道堆渣、整顿采煤秩序、调解矿界纠纷、防治水土流失等方面切实发挥。在未来的发展中,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要以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为原则,夯实体制机制基础,完善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体系,以数字化为驱动重点提升监管效能,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督管理 接壤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