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最新指南为指导制订院内心肺复苏流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好华 翁国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9期1295-1296,共2页
目的在新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称新指南)指导下,制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流程,以适应院内急救需要。方法选择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呼吸内科医师、护士组成急救小组,按已拟定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抢救。... 目的在新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称新指南)指导下,制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院内心肺复苏流程,以适应院内急救需要。方法选择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呼吸内科医师、护士组成急救小组,按已拟定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抢救。结果急救小组能快速完成心肺复苏技术的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人工呼吸等基础生命支持各个环节。结论按新指南制订的心肺复苏流程可提高院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指南 院内心肺复苏 流程
下载PDF
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对模拟院内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和按压者疲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海东 王鹏 +1 位作者 吴满辉 黄子通 《广州医药》 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装置对院内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和复苏疲劳的影响。方法将12名医学生志愿者分为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组(LDCPR)(n=6)和徒手标准CPR组(STCPR)(n=6)模拟院内心肺复苏场景进行CPR试验。LDCPR组... 目的探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装置对院内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和复苏疲劳的影响。方法将12名医学生志愿者分为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组(LDCPR)(n=6)和徒手标准CPR组(STCPR)(n=6)模拟院内心肺复苏场景进行CPR试验。LDCPR组采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对模拟人进行连续6min连续胸外按压,STCPR组徒手对模拟人进行6min连续胸外按压。监测复苏期间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等变化。结果随着连续胸外按压的进行,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有效按压深度超过5 cm次数逐渐减少,但是在连续胸外按压的第4~6min,LDCPR组按压者的心率较STCPR组慢(P<0.05),疲劳程度较轻(P<0.05),有效按压的比例更高(P<0.05)。按压频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模拟人试验中,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可减轻按压者疲劳,有助于提高院内CPR时长时间胸外按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肺复苏 疲劳 机械按压
下载PDF
144例心脏骤停患者院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龙淑珍 俞宁 薛丽平 《微创医学》 2019年第4期461-463,47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心脏骤停并接受院内CPR患者的资料,根据CPR结果分为有效组(84例)与无效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及CPR情况等临床...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院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心脏骤停并接受院内CPR患者的资料,根据CPR结果分为有效组(84例)与无效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及CPR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有效组60岁及以上患者比例、心脏骤停时长、CPR总时长、首次电除颤实施时间、电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阿托品用量均低于/少于无效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比例高于无效组(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骤停时长、首次电除颤实施时间是影响CPR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低于60岁、心脏骤停时间较短、首次电除颤实施较早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较高,CPR总时长较短,复苏药物用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骤停 院内心肺复苏 回顾性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付东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16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均施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自主循环恢复超过20分钟作为近期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分析心肺复苏的相... 目的研究影响院内心肺复苏后近期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均施行院内心肺复苏抢救,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自主循环恢复超过20分钟作为近期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分析心肺复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苏成功70例,复苏成功率46.7%,初期复苏成功患者经全力抢救仍然死亡58例,12例患者存活出院,总存活率为8.0%。结论在院内心肺复苏抢救中,患者基础疾病情况与心肺复苏成功率有直接关系,在开展心肺复苏过程中也应针对患者基础疾病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肺复苏 存活率 相关因素 急救 生命指标 机器通气
下载PDF
65例院内心肺复苏效果回顾性分析
5
作者 余德海 《大医生》 2017年第5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65例院内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为心肺复苏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5—2015年实施心肺复苏术患者65例,将成功的患者纳入研究组(28例),失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7例),然后对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展开... 目的探讨65例院内心肺复苏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为心肺复苏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5—2015年实施心肺复苏术患者65例,将成功的患者纳入研究组(28例),失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7例),然后对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基础病及年龄、胸外心脏按压方法、高级生命治疗时间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复苏时间早、首次监测可除颤心律、尽早采取高级生命治疗是心肺复苏的成功因素,而气管插管时间长、基础病及年龄大、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的危险因素。结论院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需要主治医师结合实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以全面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回顾分析
下载PDF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临床分析及院内自主循环恢复预测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刘军芳 段小霞 +3 位作者 马志琴 符浩雪 武波 王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筛选院内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7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收治并实施CPR的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 目的筛选院内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7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收治并实施CPR的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心搏骤停主要原因、是否为可除颤心律、入院至CPR时间、是否实现ROSC等。比较是否实现ROSC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院内CPR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建立ROSC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该模型对ROSC的预测价值。结果共235例患者在急诊科接受CPR,其中院内CPR 153例(占65.11%),院外CPR 82例(占34.89%);ROSC比例为30.21%(71/235)。所有患者中,以年龄为61~80岁人群居多〔占40.43%(95/235)〕,且心源性疾病为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32.77%(77/235)〕。153例院内CPR患者中,非ROSC 89例,ROSC 64例,ROSC比例为41.83%;与非ROSC组比较,ROSC组患者血乳酸(La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Lac/白蛋白(Alb)比值(LAR)及非可除颤心律比例更低〔Lac(mmol/L):5.50(2.33,9.65)比7.10(3.50,13.35),NT-proBNP(μg/L):0.87(0.20,8.68)比3.00(0.58,20.17),LAR:0.14(0.07,0.29)比0.19(0.10,0.43),非可除颤心律比例:68.75%(44/64)比93.26%(83/89)〕,实际碱剩余(ABE)、Alb更高〔ABE(mmol/L):-3.95(-12.75,0.23)比-7.50(-13.50,-3.35),Alb(g/L):38.13±7.03比34.09±7.81〕,入院至CPR时间更短〔h:3.25(1.00,14.00)比8.00(2.00,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R〔优势比(OR)=0.037,95%可信区间(95%CI)为0.005~0.287〕、非可除颤心律(OR=0.145,95%CI为0.049~0.426)、入院至CPR时间(OR=0.984,95%CI为0.972~0.997)是院内CPR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构建ROSC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预测院内CPR患者ROS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7(95%CI为0.680~0.834),约登指数为0.429,敏感度为76.6%,特异度为66.3%。结论LAR、非可除颤心律和入院至CPR时间是院内CPR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ROSC预测模型对于院内CPR患者ROSC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能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通过相关指标评估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骤停 院内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