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MEA联合PDCA循环法在发热门诊院内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静 郭亚楠 孙旭玉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65-16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联合PDCA循环法在发热门诊院内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966例发热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22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963例发热门诊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联合PDCA循环法在发热门诊院内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收治的1966例发热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22年7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963例发热门诊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FMEA联合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物体表面消毒质量不合格情况,护士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台面、电脑键盘、门把手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施后护士健康知识、操作、专业能力、病历书写、疾病监测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FMEA联合PDCA循环法应用于发热门诊院内感染护理管理中,可提高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消毒质量不合格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护士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 PDCA循环法 发热门诊 院内感染
下载PDF
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雪萍 何舒 钟和祥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7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40名医护人员展开系统调查,将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设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质量控制措施),2020年6月—2... 目的分析在预防院内感染中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7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40名医护人员展开系统调查,将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设为对照组(未采取护理质量控制措施),2020年6月—2021年7月期间设为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质量控制),不同时期各使用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200件,分析对比2组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护理质量、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管理效率及服务意识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清洗质量、消毒质量、器械处理、器械包装和环境监测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室预防院内感染处理中实施全程护理质量控制措施能提升管理质量,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能和消毒质量,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消毒供应室 护理质量 控制预防 院内感染
下载PDF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惠 陈勤 +2 位作者 丁澄 陶婷婷 朱九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接受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57例患者作为感染组(病例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105例...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接受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57例患者作为感染组(病例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的105例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尿毒症MHD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院内感染患者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占50.88%。两组患者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透析频率、白细胞、血钙、血磷、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合并糖尿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透析时间>9个月占比高于未感染组,置管留置时间>2个月占比高于未感染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高于未感染组,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于未感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置管留置时间、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与尿毒症MHD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有关联(P<0.05)。结论 尿毒症MHD患者院内感染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年龄、合并糖尿病、透析时间、置管留置时间、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是尿毒症MHD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院内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对器械合格及院内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吕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 对于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后对器械合格及院内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消毒供应室2022年度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2023年度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研究组)。分别在每个年度随机选出430... 目的 对于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后对器械合格及院内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消毒供应室2022年度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2023年度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研究组)。分别在每个年度随机选出4300件器械(器械包共计100包),对比合格率(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在年度收治使用器械的患者中各选取100例,对比院内感染率。以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10名),比较护理质量。比较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更高(P <0.05)。研究组院内感染率比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比对照组护理质量好(P <0.05)。护理满意度两组更高的是研究组(P <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可以提高器械合格率,预防院内感染,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质量敏感指标 阶段递进式护理 院内感染
下载PDF
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效能验证研究
5
作者 席翔 马筱 +3 位作者 卓晖 熊黎强 袁仁斌 曹敏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2148-2151,2155,共5页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22年1~12月老年住院患者1 0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22年1~12月老年住院患者1 0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患者(研究组)45例和非感染患者(对照组)1 00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法,筛选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而构建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 and Lemeshow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绘制ROC曲线,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年龄>75岁、住院时间≥15 d、手术治疗、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留置导尿管是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模型:P=1/[1+exp(6.055-0.969X1-2.802X2-1.904X4-1.169X5-2.120X6)];ROC曲线分析显AUC为0.916,95%CI为0.874~0.957。结论 年龄>75岁、住院时间≥15 d、手术治疗、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和留置导尿管是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针对上述因素对高危患者人群进行筛查,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措施以预防感染发生。同时,采用风险预测模型能够对泌尿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风险进行科学评价,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风险预测模型 效能验证
下载PDF
规范管理程序模式对重症MDRO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阮杏菲 唐香祝 +3 位作者 关键 吴育宇 陈邓周 江敏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探究规范管理程序模式对重症多重耐药菌(MDRO)院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外科ICU和急诊ICU的1 61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为实验组(n=824)和对照组(n=786),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探究规范管理程序模式对重症多重耐药菌(MDRO)院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外科ICU和急诊ICU的1 61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为实验组(n=824)和对照组(n=786),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感染管理,实验组接受规范管理程序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MDRO院内感染和防控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MRSA、CRE(肺克)、VRE(屎肠)、CRE(大肠)、VRE(粪肠)、CRAB和CRPA的MDRO感染人数和感染率均有所下降,且总感染率也有下降;调查两组患者对MDRO院内感染防控管理的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采取规范管理程序模式预防重症MDRO院内感染,能降低MDRO院内感染人数和感染率,同时患者也获得了更安全专业的就医体验,可作为医院防控MDRO院内感染的机制予以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管理程序模式 多重耐药菌 院内感染 防控管理
下载PDF
2019年-2022年儿科、产科及妇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张胜男 吴岷岷 +3 位作者 徐文君 王洁 杨力 钟天鹰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积极开展儿科、产科和妇科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耐药性的调查,对经验性治疗妇儿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也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2022年入住我院儿科、产科及妇科诊断为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这3个科... 目的:积极开展儿科、产科和妇科院内感染病原体分布、耐药性的调查,对经验性治疗妇儿院内感染有重要意义,也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2022年入住我院儿科、产科及妇科诊断为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这3个科室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等信息,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珠海迪尔DL-96全自动细菌测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9-2022年纳入研究对象的227124例儿科、产科及妇科患者中,累计发生院内感染770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34%。77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儿科以菌血症和胃肠道感染多见,分别占31.87%和26.02%;产科以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分别占15.98%和14.79%;妇科以腹(盆)腔内组织和急性盆腔炎多见,分别占24.32%和23.94%。77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标本共分离、培养出病原体458株,儿科以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占23.12%和20.10%;产科以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23.33%和20.00%;妇科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3.25%。儿科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无耐药,产科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无耐药,妇科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1.11%,儿科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无耐药,产科和妇科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无耐药。结论:2019-2022年儿科、产科及妇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34%,我院儿科院内感染率(1.17%)高于产科(0.12%)和妇科(0.43%)。抗菌药物妇科应用率显著高于产科应用率,且非一联用药为主,这就导致妇科院内感染病原体的耐药率高于产科。积极监测儿科、产科和妇科院内感染情况,并及时分析、总结院内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性,对于院内感染诊断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均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产科 妇科 院内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优质化护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观察
8
作者 刘红梅 陈双凤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5期162-165,共4页
目的 探查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以1:1比例分为两组,行优质护理者为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护理质量、医... 目的 探查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以1:1比例分为两组,行优质护理者为观察组,行常规护理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护理质量、医院感染情况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评估、消毒隔离、预防能力、护理操作、抗菌药物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医院感染涵义、感染原因、感染类型和症状、预防措施等掌握程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实施优质化护理流程,能够使医院感染发生风险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保障了患者诊疗和护理的安全性,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院内感染防控中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阿依先木古丽·吐尔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56-0059,共4页
探析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在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受试患者有48例,时间为2022.1-2023.3,根据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办法进行分组,2022.1-2022.7期间实行常规管理,2022.8-2023.3期间实行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详细记录上述... 探析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在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受试患者有48例,时间为2022.1-2023.3,根据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办法进行分组,2022.1-2022.7期间实行常规管理,2022.8-2023.3期间实行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详细记录上述时间段内医院感染发生率、工作质量和抗菌药使用情况,用以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在院期间有1例(4.17%)消化系统感染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不合理用药率(4.17%)低,另一组高出综合组20.83%,P<0.05;综合组抗菌药使用时间短、费用低,给药种类平均(2.48±0.64)种,少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感染防控工作质量(清洁消毒、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得分更高,P<0.05。结论 多层级、多学科综合治疗用于院内感控工作中,可以强化人员感染防控意识,规范人员操作行为,提高管控水平,降低院内感染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防控 多层级多学科 综合治疗 管理质量 院内感染 抗菌药
下载PDF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頔 张梦 +3 位作者 王蕊 谭驰宇 胡兴蔚 王哲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bacteria,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82例60岁及以上恶性肿瘤...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bacteria,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782例60岁及以上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无院内感染组(529例)、院内感染组(253例),其中院内感染包括MDRO感染(156例)和非MDRO感染(9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和MDRO感染的比例分别为32.35%和61.6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慢性疾病、身体衰弱情况、侵入性操作、恶性肿瘤、住院时间≥14d、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1周、长期卧床、低蛋白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衰弱情况、侵入性操作、恶性肿瘤、住院时间≥14d、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1周、长期卧床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及MDRO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疾病、低蛋白水平为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菌药物≥3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4d是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和MDRO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多样,须对其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为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期间院内感染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禹澄 王睿 +5 位作者 通耀威 周旺涛 袁鑫 杨自凯 胥天伟 宋云林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2期152-159,共8页
体外膜氧合(ECMO)作为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在ECMO支持过程中,感染、肾衰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直接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 体外膜氧合(ECMO)作为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呼吸循环衰竭患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在ECMO支持过程中,感染、肾衰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直接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及死亡率增加。本文将综述ECMO期间院内感染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进展,针对感染流行病学及病原学进行描述,汇总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及临床治疗策略调整提供合理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院内感染 流行病学 病原学
下载PDF
口腔修复门诊实施院内感染清单式管理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蒙 刘学伟 +4 位作者 甘泠 晏桐 崔悦 蔡爽 王威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门诊实施院内感染清单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针对院内感染监测发现的问题,于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实施包括诊室空气质量、医疗器械、口腔印模、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清单式管理。经过3次诊室空气培养,器械...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门诊实施院内感染清单式管理的效果。方法针对院内感染监测发现的问题,于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医院口腔修复门诊实施包括诊室空气质量、医疗器械、口腔印模、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清单式管理。经过3次诊室空气培养,器械表面、印模表面及医护人员手部采样和细菌学检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对比实施前后口腔修复门诊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数据的差异,分析实施效果。结果清单式管理实施后,口腔科门诊空气菌落计数较清单式管理实施前下降(P<0.01);医护人员手部、口腔印模表面、医疗器械表面菌落计数较清单式管理实施前下降(P<0.01);口腔科门诊空气、医护人员手部、托盘消毒储存监测合格率较清单式管理实施前提升(P<0.01);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P<0.01)。结论口腔修复门诊实施院内感染清单式管理可有效减少诊室空气粉尘、器械表面、印模表面、医护人员手部的细菌学检出率,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单式管理 口腔修复门诊 院内感染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万洁 汪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4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院内感染管理 院内感染控制 手术室 院内感染 感染管理工作 急危重患者 高危科室 医疗效果
下载PDF
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多元化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丽英 孙秀红 张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4期269-270,共2页
医院内感染是NICU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极为重要。我们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采取护理措施,并加强有效的管理,使院内感染率有所下降。现将吉林省妇幼保健院N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具体工作介绍如下。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院内感染 多元化 院内感染控制 NICU 院内感染 妇幼保健院 吉林省
下载PDF
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院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15
作者 王晓晨 林向华 +4 位作者 蔡梦珊 彭栩健 钟润锵 吕云娟 罗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35-39,共5页
目的分析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院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75例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感染SARS-CoV-2后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68例、无肺炎组2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 目的分析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院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75例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感染SARS-CoV-2后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68例、无肺炎组2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住院患者感染SARS-CoV-2后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肺炎组相比,肺炎组患者年龄大、男性比例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营养不良、鼻咽癌和肝分化型胚胎瘤比例均高(P均<0.05);与无肺炎组相比,肺炎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高,血清尿素、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高,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低,血清钙、总蛋白、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水平低(P均<0.05)。年龄大、男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血清总蛋白水平下降为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37、5.383、115.786、0.155、0.884、0.941,P均<0.05)。结论年龄大、男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以及血清总蛋白水平降低的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患者感染SARS-CoV-2后更易发生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肺炎 继发性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年龄 性别 凝血酶原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白蛋白
下载PDF
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率的性别年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苗慧慧 杨立明 张艳丽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5期481-483,共3页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因收治群体的特殊性、病情的复杂性、接受治疗护理技术的多样性等,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要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平均可达20%-40%[1,2],使得治疗难度、病死率及医疗资源投入均增加,引起ICU医师广...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因收治群体的特殊性、病情的复杂性、接受治疗护理技术的多样性等,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要明显高于普通病房,平均可达20%-40%[1,2],使得治疗难度、病死率及医疗资源投入均增加,引起ICU医师广泛重视。大量研究显示,吸烟史、高龄、疾病严重程度、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住院时间、昏迷等与ICU院内感染密切相关[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感染 差异性研究 重症监护 护理技术 院内感染 疾病严重程度 侵入性诊疗 医院感染情况 院内感染情况 创面分泌物
下载PDF
6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17
作者 苏雨宁 陈晓平 +2 位作者 曲宝明 韩文超 刘文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710-717,共8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用药,为其早期识别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青岛市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的6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病... 目的: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情况,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用药,为其早期识别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青岛市市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的6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总结和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以败血症感染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侵袭性操作、长期静脉营养等高危因素有关。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应密切观察并动态监测,及时完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关注危险因素,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期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体分布研究
18
作者 任禹澄 王睿 +3 位作者 通耀威 周旺涛 李颖 宋云林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 针对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期间发生院内感染(NIs)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需ECMO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研究回示是否诊断... 目的 针对体外膜氧合(ECMO)支持期间发生院内感染(NIs)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病原体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收治的需ECMO支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学研究回示是否诊断NIs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MO支持期间发生NIs的危险因素,并汇总分析病原体分布。结果 共68例ECMO支持患者纳入本例研究,平均年龄为(55±13.21)岁,男性53例(77.94%),感染组40例,非感染组28例;39例行静脉-静脉模式,19例行静脉-动脉模式,10例行静脉-动脉-静脉模式;40例(58.82%)患者发生51例次NIs,发病率75.00%,发病密度71.56‰(/1 000 ECMO 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45例次,88.24%)为主;检出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8株,74.51%),多药耐药菌株17株占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MO支持前血乳酸(OR=1.337,95%CI:1.023~1.748,P=0.033)、ECMO支持期间肌酐值(OR=1.019,95%CI:1.001~1.038,P=0.043)及ECMO时长总计(OR=1.524,95%CI:1.022~2.272,P=0.039)是发生N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MO支持期间NIs发病率较高,ECMO支持前血乳酸水平、ECMO支持期间肌酐值及ECMO时长总计是其危险因素;针对ECMO支持期间感染高发趋势,应采取积极预防感染措施,强化医护理论培训,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
下载PDF
维持性透析患者院内感染病原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王峰 赵伟 张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肾内科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透析的21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是否发... 目的探讨肾内科维持性透析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维持性透析的21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5)和未感染组(n=190)。统计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并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分离培养出4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ICC、低蛋白血症、贫血、年龄、透析充分性、心功能、透析时间是患者感染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β=1.471,OR=4.352,95%CI1.520~12.462)、低蛋白血症(β=1.328,OR=3.772,95%CI 1.339~10.630)、贫血(β=1.876,OR=6.527,95%CI 2.149~19.826)、年龄≥60岁(β=0.193,OR=1.213,95%CI 0.405~3.628)、透析充分性低(β=1.311,OR=0.270,95%CI0.095~0.764)、合并心衰(β=1.365,OR=1.255,95%CI 0.087~1.750)、透析时间长(β=1.286,OR=3.619,95%CI 1.246~10.514)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肾内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其中病原菌特点表现为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危险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无PICC、透析充分性低、贫血、透析时间长、合并心衰、高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透析 院内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革兰阴性菌
下载PDF
目标管理理论在医养结合医院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20
作者 邓山红 李怀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145-149,共5页
目的评价目标管理理论在康复专科医院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入住的康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40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2年1月1日... 目的评价目标管理理论在康复专科医院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入住的康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402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427例患者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目标管理理论,设定目标及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88.54%,高于对照组(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8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39%,低于对照组(1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康复机构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防控,可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管理理论 康复专科医院 康复治疗 院内感染防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