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MIC-Ⅳ构建重症胰腺炎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1
作者 吴嘉怡 柯键 沈俊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012-3017,共6页
目的 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构建重症胰腺炎(SP)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在MIMIC-Ⅳ中筛选SP患者,提取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8∶2... 目的 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构建重症胰腺炎(SP)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在MIMIC-Ⅳ中筛选SP患者,提取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8∶2的比例将SP患者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训练集的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SP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再基于测试集的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两个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年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阴离子间隙、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DW、阴离子间隙是S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S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SP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为■,其中P为SP患者院内死亡的概率,e为自然常数,a=-6.264+0.033×年龄+0.061×RDW+0.091×阴离子间隙-0.019×HDL-C。当核函数为Linear函数、松弛变量为0.1、容错率为0.42时,SVM模型预测SP患者院内死亡的准确率最高。两个模型预测SP患者院内死亡效能的评价结果显示,SVM模型预测SP患者院内死亡的准确率、灵敏度和ROC曲线下面积高于或大于Logistic回归模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当。结论 年龄、RDW、阴离子间隙是S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SVM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均可有效预测SP患者院内死亡风险,而SVM模型的准确率和灵敏度稍高,预测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院内死亡风险 LOGISTIC回归模型 支持向量机 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 预测模型
下载PDF
HMGB⁃1、cTnI及Ang2与急诊多发伤血管损伤、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发生 李帅 +3 位作者 郭立峰 刘高强 赵俊泉 李学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8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肌钙蛋白Ⅰ(cTnI)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与急诊多发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重伤组44例、轻伤组例51例)...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肌钙蛋白Ⅰ(cTnI)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变化与急诊多发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急诊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重伤组44例、轻伤组例51例),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8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HMGB⁃1、cTnI、Ang2水平,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HMGB⁃1、cTnI、Ang2水平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HMGB⁃1、cTnI、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伤组HMGB⁃1、cTnI、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MGB⁃1、cTnI、Ang2水平与TM、vwF呈正相关(P<0.05)。95例患者死亡19例(20.00%),生存76例(80.00%)。生存组HMGB⁃1、cTnI、Ang2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1、cTnI及Ang2表达水平与急诊多发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院内死亡风险相关,三者可作为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病情进展、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CTNI ANG2 血管内皮损伤 院内死亡风险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才广 江昆 +2 位作者 宋伟 程思强 郭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根据院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86例AADB患者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对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 根据院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将86例AADB患者分为存活组71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NLR、D-D、IL-6、IFN-γ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D-D、IL-6、IFN-γ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采用相对风险值(RR)分析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患者NLR、D-D、IL-6、IFN-γ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D-D、IL-6、IFN-γ均为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NLR、D-D、IL-6、IFN-γ4者联合对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优于单项指标。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AADB患者院内死亡率均高于对应指标阴性表达患者(P<0.001)。RR分析结果显示,NLR、D-D、IL-6、IFN-γ阳性表达均显著增加AADB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P<0.001)。结论 NLR、D-D、IL-6、IFN-γ是AADB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4者联合具有可靠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介素-6 D-二聚体 干扰素-Γ 院内死亡风险 预测效能
原文传递
脑利钠肽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红俊 龚少愚 +1 位作者 邹逊 陆曙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7期30-31,39,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脑利钠肽(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7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在入院时(BNP1)和治疗5d后(BNF2)检测血浆BNP水平,并定义bnp=BNP2-BNP1。记录院内死亡事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期间院内死... 目的研究血浆脑利钠肽(BNP)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76例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在入院时(BNP1)和治疗5d后(BNF2)检测血浆BNP水平,并定义bnp=BNP2-BNP1。记录院内死亡事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期间院内死亡7例,性别、年龄、NYHA分级、原发病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无相关性。血浆BNP依次为BNP1(1495.6±1218.4)ng/L、BNP2(1088.5±1214.9)ng/L、bnp(407.0±1062.8)ng/L,均与院内死亡风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0.669、0.399),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84、0.933、0.812,P值和95%可信区间依次为0.006(O.645~0.922)、0.000(0.862~1.003)、0.003(0.650~0.973)。BNP1、BNP2和bnp的cut-off值分别取2245.0ng/L、938.5ng/L和-1.0ng/L时,灵敏度分别为55.6%、89.6%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74.6%、77.8%和86.6%。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脑利钠肽 院内死亡风险
下载PDF
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艳华 张珂 +6 位作者 张海霞 文静 靳桂芳 李代京 郑新媚 常敏 王宏宇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究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干预... 目的探究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院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等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干预组则予以阶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肠系膜上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水平,院内死亡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肠系膜上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在脓毒症、出血、水电酸碱紊乱、肠瘘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而F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治疗方案治疗老年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血浆Hcy、FA水平,同时有利于降低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阶梯式治疗 老年 院内死亡风险
下载PDF
列线图模型用于体外膜肺氧合患者术后死亡的早期预测价值
6
作者 王黎明 陈琳 +1 位作者 王华斌 陈琨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4-1030,共7页
目的利用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检验结果构建能早期预测体外膜肺氧合(ECMO)术后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ECMO模式等... 目的利用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检验结果构建能早期预测体外膜肺氧合(ECMO)术后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ECMO模式等临床特征及ECMO术后2 h的实验室指标。按照4∶1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11例)和验证集(28例)。采用Lasso回归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MO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通过Lasso回归分析从训练集参与者的34个实验室指标中筛选出4个预测变量,包括ECMO后2 h的阴离子间隙(AG)、血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血清淀粉酶(AMY)。联合上述变量和其他3个临床重要因素〔原发病、ECMO模式和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正向:LR方法)筛选出Lac-2 h、PaO_(2)-2 h、AMY-2 h和原发病4个独立的强预测因子,并纳入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可信区间(95%CI)为0.78~0.92〕,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为0.398时,准确度为80.2%、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68.1%。应用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在院内病死率为64.3%的验证集中验证列线图模型的性能。根据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0.398,将验证集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低风险组的生存概率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0.018),表明该模型在验证队列中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基于该模型,验证集的AUC为0.76,95%CI为0.58~0.94,准确率为71.43%,表明观察到的结果与预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结合Lac-2 h、PaO_(2)-2 h、AMY-2 h和原发病的列线图模型可能对预测ECMO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院内死亡风险 预测模型 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