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郭路芬 彭亚光 +3 位作者 程姝娟 李庆祥 赵冬 洪昭光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收治的80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2h和﹥2h两组,...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收治的80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2h和﹥2h两组,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冠心病或心绞痛史、来院时心率、血压、发病时间、季节、地点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PDT的影响。结果PDT﹥2h组与PDT≤2h组比较,女性较多(114例,86例),年龄偏大[(62.0±12.9)岁,(59.0±12.9)岁],夜间发病者较多[136例(33.6%),103例(25.6%)],继往有糖尿病史者较多[114例(28.2%),87例(21.7%)]而吸烟者少[222例(55.9%),265例(66.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和乘急救车来院就诊与患者院前延误相关(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以及乘急救车来院就诊是影响PDT的相关因素。加强患者及家属对AMI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就诊,有助于AMI患者的救治及AMI患者病死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贾阿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0期210-21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佳木斯急救中心接诊的86例AMI患者的资料,根据延误时间将患者分为≤2 h和>2h两组,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误时间>2 h组与延误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佳木斯急救中心接诊的86例AMI患者的资料,根据延误时间将患者分为≤2 h和>2h两组,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延误时间>2 h组与延误时间≤2 h组比较,女性较多,年龄偏大,夜间发病者较多,有糖尿病史者较多。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和乘急救车来院就诊与患者院前延误相关(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史、乘急救车来院就诊是影响延误时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因素
下载PDF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临床发病特点和院前延误时间的差异
3
作者 李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2期1032-103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中的发病特点,并分析其院前延误时间的差别.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0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根据性别分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特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中的发病特点,并分析其院前延误时间的差别.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0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根据性别分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发病特点,并分析两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不同.结果与男性组对比,女性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吸烟情况较低,疼痛症状及非疼痛相关症状的数目减少,疼痛程度降低,在发病时呕吐、恶心症状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平均院前延误时间为(5.12±0.33)h,女性组平均院前延误时间为(4.99±0.21)h,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的发病特点较男性患者而言不具有典型性,应更加重视女性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特点 院前延误时间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保富 韩晓峰 王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2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者412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PDT≤2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者412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PDT≤2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冠心病病史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PDT的影响。结果与PDT≤2h组比较,PDT〉2h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既往多有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者较少,夜间发病者多(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和来院交通方式与PDT相关(P〈0.05)。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影响PDT。其中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是影响PDT的独立相关因素。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对AMI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发病时间 就诊时间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金迪 金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1期208-20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12月沈阳市急救中心收治的785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PDT≤2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饮酒史、吸烟史...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12月沈阳市急救中心收治的785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PDT≤2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饮酒史、吸烟史、体力劳动情况、发病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结果通过影响PDT的单因素分析,PDT>2h组患者与PDT≤2h组患者相比较,年龄偏大[(64.9依10.8)岁,(59.5依12.5)岁],夜间发病者较多[168例(36.6%),92(28.2%)],初中以下学历者较多[227例(49.5%),138例(42.3%)],而吸烟者[95例(20.7%),103例(31.6%)]、饮酒者[132例(28.8%),118例(36.2%)]较少。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学历、来院方式与PDT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来诊方式是PDT的危险因素,加强心血管疾病及老年慢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AMI的认识,选择合理的来院就诊方式,可以起到缩短PDT降低AMI病死率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院前急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AMI患者症状认知与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分析
6
作者 于诗雯 高瑜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第S02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与老年人主观感受的相关性,判断主观感受与院前延误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正版症状反应问卷、视觉模拟评分尺两种调查工具,对某市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3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进...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与老年人主观感受的相关性,判断主观感受与院前延误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正版症状反应问卷、视觉模拟评分尺两种调查工具,对某市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3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平均时间是(7.3±2.3)h。老年AMI患者真实症状与预想症状相符性、症状严重程度判断、疼痛评分与院前延误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症状控制能力与院前延误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与主观感受有直接相关性,对疾病严重性及症状的判断决定院前延误时间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症状认知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吴云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第12期1320-132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延误时间(PDT)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某院急诊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录患者PDT,统计PDT分布情况,对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延误时间(PDT)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某院急诊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录患者PDT,统计PDT分布情况,对不同时间段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对7个时间段的室颤、复苏成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溶栓治疗41例(20.5%),PCI 93例(46.5%),其他药物治疗66例(33.0%)。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PDT,溶栓治疗(105.9±3.3)min、PCI治疗(122.9±2.2)min、药物治疗(296.6±3.3)min,溶栓治疗和PCI治疗PDT均低于药物治疗,P<0.05。200例患者中,死亡13例,发生室颤18例,13例死亡患者中室颤死亡者6例(46.2%),非室颤死亡者7例(53.8%);其中PDT≤120 min的8例(61.5%),PDT在120 min以上的5例(38.5%)。Logistic分析:年龄、糖尿病史、PDT是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需缩短PDT,尽早对患者进行治疗,预防室颤、猝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就诊时间 室颤 院前延误时间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院前转运延误时间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邢攸红 付振虹 杨小泉 《护理研究(下半月)》 2005年第4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转运延误时间(PDT)及相关因素。[方法]比较42例AMI病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状况、医疗费别、来院方式、心肌梗死类型、梗死部位、心肌梗死次数等因素对病人就诊时间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转运延误时间(PDT)及相关因素。[方法]比较42例AMI病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状况、医疗费别、来院方式、心肌梗死类型、梗死部位、心肌梗死次数等因素对病人就诊时间的影响。[结果]随着病人经济收入的增长,就诊时间呈现缩短趋势;公费病人的就诊时间短于医疗保险和自费病人(P <0 .0 1) ;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就诊的病人就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初次就诊时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早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到达急诊科时间再次或多次心肌梗死的病人早于初次心肌梗死病人。[结论]交通工具、AMI类别、AMI次数为影响AMI病人PDT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院前延误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分布及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朱灿 韦兵 +2 位作者 孙磊 李俊 许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28期5564-5566,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院前延误时间分布及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AMI患者共208例,分析不同院前延误时间(pre-hospital delay times,PDT)患者的治疗情况、心室纤颤发生率、复苏成...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院前延误时间分布及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段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AMI患者共208例,分析不同院前延误时间(pre-hospital delay times,PDT)患者的治疗情况、心室纤颤发生率、复苏成功率和死亡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PDT的相关因素。结果:61 min-120 min溶栓治疗率最高,为87.04%;121 min-240 min PCI/CABG治疗率最高,为20.93%;>720min药物治疗率最高,为100%,但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药物治疗组的PDT为(323.86±23.07)min,显著高于PCI/CABG组(108.69±10.84)min和溶栓组(112.35±15.73)min,(P<0.05)。首诊医院、处理方式、感知严重性、夜间发病和PDT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PDT≤120min组的心室纤颤发生率为12.26%,显著高于PDT>12 min组(P<0.05)。结论:患者和家属应加强学习AMI相关知识,缩短PDT,尽早诊治,避免因心室纤颤导致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误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静 李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2-624,627,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并且分析影响院前延误时间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3-11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院前延误时间的因...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并且分析影响院前延误时间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3-11月进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影响院前延误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较短院前延误时间的影响因素有:(1)有房颤病史;(2)发病地点距医院近;(3)由旁人首先发现症状、首发症状为意识改变;(4)转运方式为急救120、私家车或的士,首诊医院为二级及以上医院;(5)卒中类型为心源性栓塞。较长院前延误时间的影响因素有:(1)有糖尿病史;(2)在家发病;(3)转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发病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有利因素为由旁人首先发现症状;不利因素为在家发病、转院、转运方式为其他交通工具。结论造成院前延误有如下原因:(1)患者及家属不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溶栓治疗紧急性,发病后不能立即通过急救120、私家车或的士将患者送至医院就诊。(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救系统并不完善,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病后首先被转运到了没有溶栓条件的一级医院治疗,从而错过了溶栓时间窗。因此需要患者及家属、医疗工作者、社会共同参与,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相应机制,才能真正缩短院前延误时间,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院前延误时间 影响因素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瑜 张会君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6期34-36,40,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患者在发病后能否及早到院接受再灌注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影响。院前延误时间(PDT)即为从患者出现症状至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AMI患者就医大...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患者在发病后能否及早到院接受再灌注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影响。院前延误时间(PDT)即为从患者出现症状至到达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AMI患者就医大多是延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能决定自己的症状是否需要治疗,也就是患者决定就医时间延长。本研究目的是分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迟诊治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云军 梁岩 朱俊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75-97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就诊时间
下载PDF
辽西地区农村和城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现状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睿 栾波 +4 位作者 段娜 李佳进 李媛 王永 侯爱洁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比较辽西地区433例农村和城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就诊方式以及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差,分析辽西地区AMI患者的就诊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自阜新市中心医院和北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433例,其... 目的比较辽西地区433例农村和城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就诊方式以及发病至到达医院的时间差,分析辽西地区AMI患者的就诊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自阜新市中心医院和北票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433例,其中男性261例,女性172例,平均年龄66.26±12.51岁。将记录的到达医院时间与此次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院前延误时间(PDT)。统计农村和城镇PDT分布情况、到达医院的方式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城镇和农村AMI患者就诊方式中,自行就诊(379例)多于呼叫"120"急救系统(54例)。城镇和农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药物保守治疗不同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组PDT>720 min所占比例最高。城镇组PDT<30 min所占比例最高。在STMEI中,农村组与城镇组比较PDT≤720 min和PDT>72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MEI)中,农村组PDT≤720 min所占比例低于城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辽西农村地区,AMI患者普遍存在就诊延迟现象。应在广大农村人群中积极宣传心血管病等健康教育知识,强化AMI急救知识,建立AMI绿色通道以缩短PDT时间,减少就诊延迟现象,为患者赢得再灌注治疗的黄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时间 再灌注治疗
下载PDF
10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路芬 彭亚光 +3 位作者 程姝娟 王薇 白树功 朱小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从就诊到出院的临床特点、院前延误时间(PDT)、就诊及治疗方式等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表格,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所有AM1患者临床情况。根据发病时间分A组(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B组(2005年... 目的分析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从就诊到出院的临床特点、院前延误时间(PDT)、就诊及治疗方式等情况。方法设计统一表格,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所有AM1患者临床情况。根据发病时间分A组(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B组(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和C组(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就诊和治疗情况。结果2004—2007年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医疗抢救中心收治1004例AMI患者。3年中急诊收治的AMI患者绝对人数逐年增加,A、B、C三组人数分别为270例、309例和425例,其中≤40岁的AMI患者比例三组分别为4.4%、9.7%和5.9%;既往有脑血管病史分别为8.1%、5.5%和12.8%;既往有冠心病史分别为19.6%、14.3%和31.0%。随着时间的变化,PDT有所改善,三组PDT分别为149、120和130min;患者选择急救车就诊比例有所增加,三组分别为57.3%、55.7%和64.8%。3年来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有所增加,三组分别为62.6%、78.0%和74.5%。所有AMI患者总病死率为5.3%,三组分别为5.2%、5.5%和5.2%,病死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急诊收治的AMI患者绝对人数呈增加(其中多数患者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40岁AMI患者比例亦有增加,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样增加,但患者PDT有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病死率 院前延误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