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院前救治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苏丰鸣 白向威 尚洋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7期5079-5080,共2页
目的评估两种院前救治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先治疗后转运的急救模式下的80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先治疗组,以2017年1—12月按... 目的评估两种院前救治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先治疗后转运的急救模式下的80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先治疗组,以2017年1—12月按先转运后治疗的急救模式下的80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先转运组。所有患者入院后随访7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送至入院时的生命体征情况,并比较7个月内存活情况。结果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1.25%)高于先转运组(61.25%)(P<0.05);入院时,先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先转运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先转运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先治疗组存活情况优于先转运组(P<0.05)。结论对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先治疗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有利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提高后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救治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生存期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
作者 薛雨 王越 +3 位作者 尹美玲 杨闯 高健文 王可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进行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进...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进行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的介入取栓时间、救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介入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救治总有效率96.29%、并发症发生率3.70%,对照组则分别为77.78%、25.92%,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阶段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急性脑梗死 介入取栓治疗
下载PDF
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艳 胡丽萍 +7 位作者 刘科位 郭先彬 蔡俊秀 潘敏 唐婕 龚清涛 李志国 王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模式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采取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比较2组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早...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模式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采取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比较2组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2组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及就诊到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 d、溶栓后90 d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33%;观察组中未发生死亡情况。结论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间效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0
4
作者 徐敏 戴建英 楼敏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7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实施溶栓救治的效果,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新模式。方法建立由急诊科医师、急诊科护士、神经内科医生、卒中病房护士、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等人员组成的卒中应急小组,相较于...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实施溶栓救治的效果,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新模式。方法建立由急诊科医师、急诊科护士、神经内科医生、卒中病房护士、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等人员组成的卒中应急小组,相较于以前的卒中应急小组,加设院前救治小组,由受过溶栓治疗相关培训的医生和护士,配以相应人数的担架工和驾驶员组成,对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院前接诊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实施标准化干预流程,进行相关的急救护理和救治措施。比较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实施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率及溶栓等待时间,以及溶栓前后Bathel指数及溶栓后第90天Bathel情况。结果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后(2013年1—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率较之前(2012年1—12月)显著提高(P<0.05);溶栓的等待时间明显减少(P<0.01)。结论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诊治时间,让患者在最佳"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提高溶栓率,最终提高患者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邵丽娜 《全科护理》 2017年第8期936-937,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6例为研究,分为实施前组(n=41)和实施后组(n=45)。实施前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救治模式,实施后组采用院前院...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6例为研究,分为实施前组(n=41)和实施后组(n=45)。实施前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救治模式,实施后组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溶栓治疗等待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施前组、实施后组分别有13例(31.71%)、24例(53.33%)采用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等待时间分别为104.3min±35.8min和57.8mi±22.9min,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和95.56%,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传统的院内救治模式,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缩短溶栓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治疗等待时间
下载PDF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坤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4期134-135,138,共3页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急诊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 救治时间 成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