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配合高压氧在急性CO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信丽 杨越芬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7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进行治疗的急性CO中毒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进行治疗的急性CO中毒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患者行高压氧联合常规救治,研究组给予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毒严重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物质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首次使用高压氧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毒严重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物质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可促进急性CO中毒患者的中毒症状、器官功能损害的恢复,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护理 高压氧 急性CO中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进行急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其中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前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2... 目的探讨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进行急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其中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前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实施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后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急救干预,观察组实施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院内急救时间、治疗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等待时间、动脉置鞘等待时间、置鞘至血管再通时间分别为(57.22±16.73)min、(89.29±17.54)min、(80.23±11.3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06.37±20.11)min、(100.28±18.76)min、(88.73±14.39)min;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71.11%;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78±6.93)分,高于对照组(80.33±8.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等待时间,提升治疗有效率,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 治疗等待时间 救治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潘艳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2期239-240,共2页
目的 研究如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分析急救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后,所有患者都得到... 目的 研究如何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其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分析急救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地急救护理后,所有患者都得到救治。结论 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护理人员要迅速赶赴现场,并采取系统、全面的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措施,以进行进一步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患者 院前院内急救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医院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翟运开 孙东旭 +1 位作者 蔡垚 赵杰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24,共5页
对国内外医院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实现路径和内涵,具体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情况。在原有急救系统基础上,通过多种通讯手段的集成将医疗信息无缝连接,建立数字化急救平台,从院前急救现场、院内急救平台... 对国内外医院急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实现路径和内涵,具体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践情况。在原有急救系统基础上,通过多种通讯手段的集成将医疗信息无缝连接,建立数字化急救平台,从院前急救现场、院内急救平台、院前急救平台、院外急救平台4个方面着手,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绿色通道 数字化急救平台
下载PDF
院前院内急救医疗信息一体化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巴衣尔策策克 陈辉 +4 位作者 耿聆 秦铁岭 张威 张涛 王勇 《中国数字医学》 202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统筹院前院内急救资源,建立院前院内衔接路径与衔接机制,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共享。方法:基于院前院内急救医疗应用场景要求,遵循模块化、流程化、规范化设计开发理念,采用Netty框架及Kotlin开发语言实现多个独立系统的数据集成... 目的:统筹院前院内急救资源,建立院前院内衔接路径与衔接机制,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信息共享。方法:基于院前院内急救医疗应用场景要求,遵循模块化、流程化、规范化设计开发理念,采用Netty框架及Kotlin开发语言实现多个独立系统的数据集成共享和移动端应用。结果:有效整合院前院内急救资源,统一急救信息输入与输出路径,实现了26家医院系统的有效衔接,强化了急救体系建设与预警联动,助力于精益化急救流程与管理,实现急救资源共享。结论:基于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院内衔接,有助于宏观调控急救资源配置,是实现“上车即入院,信息实时传”的有效探索,进一步提高了急救运行效率与医疗急救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急救 一体化平台 系统衔接 资源共享 急救体系建设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翁明月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9期211-212,共2页
目的探究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严重腹腔创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救护理意识、护理质量及住院时间... 目的探究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全程优化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严重腹腔创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优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急救护理意识、护理质量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护理能够有效优化各项护理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腹部创伤 院前院内急救 全程优化护理
下载PDF
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邓明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21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院前院内急救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观察组应用多功能便携... 目的探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院前院内急救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气囊辅助呼吸,观察组应用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大幅度提升抢救成功率,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便携式呼吸机 危重患者 院前院内急救
下载PDF
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威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4期84-85,共2页
目的: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对照组(n=38)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8)采取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急救意识、急救... 目的: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对照组(n=38)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8)采取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分析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急救意识、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64%,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8.95%,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具备急救意识、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院内急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有利于缩短急救时间,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优化护理模式 严重腹部创伤 院前院内急救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北京市出台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管理办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浩 《农村百事通》 2019年第24期23-23,共1页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从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明确,医疗机构要通过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从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明确,医疗机构要通过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原则及流程,对急危重症患者按照“先及时救治,后补交费用”的原则救治,不得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抢救工作;院内急诊科室至少保证急救周转备用平车1辆,且不得用于非危重症急救患者;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禁止推倭患者及未经联系的危重症急救转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诊负责制 急危重症患者 预检分诊 院前院内急救 工作管理办法 危重症 医疗机构 急诊科室
下载PDF
院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的建设与管理
10
作者 殷晓雯 史金霞 《饮食科学》 2019年第16期81-81,共1页
文章介绍了绿色急救渠道的内涵,促进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推广和普及。确保救护通道和急救信息的畅通,确保及时,快速的救援处理,加强应急系统监督管理和质量控制阐述了如何加强绿色通道急救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 院前院内急救绿色通道 建设与管理
下载PDF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晶 朱俊杰 +1 位作者 邹美林 马宗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34-1837,1843,共5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母婴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4±1.6 min)、院内转运时间(10.3±3.1 min)、急救物品准备时间(15.4±5.1 min)、急诊科救治时间(21.5±6.8 min)均短于传统组(8.1±1.8 min、13.8±4.2 min、24.5±6.4 min),急救总有效率(95.3%)高于传统组(85.5%),孕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3.5%)、新生儿窒息率(5.9%)及死亡率(1.2%)均低于传统组(16.9%、9.6%)(均P<0.05)。结论:在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采取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孕产妇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 急救效率 母婴结局
下载PDF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配合高压氧在急性CO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崔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0-0073,共4页
分析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配合高压氧在急性CO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者中抽取此次研究对象,共计44例,均于2022.01-2023.01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高压氧... 分析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配合高压氧在急性CO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者中抽取此次研究对象,共计44例,均于2022.01-2023.01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名称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高压氧常规救治、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配合高压氧救治,对比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救治情况,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各项救治用时均较短;中毒严重度评分与器官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治疗前评分均较高,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更高。结论 对急性CO中毒患者开展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配合高压氧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 高压氧 急性CO中毒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周萍萍 刘岚岚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9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莆田市急救中心收治的9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实...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氧合指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莆田市急救中心收治的9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实施血液灌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p H值、碳酸氢根(HCO3-)、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 E)水平、临床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反跳、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 H值、HCO3-、氧合指数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h E水平均显著升高,且Ch 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Ch E恢复时间、昏迷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联合血液灌流有一定效果,可改善氧合指数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 血液灌流 急性有机磷中毒 氧合指数
下载PDF
院前联合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急救效率及病情恢复的影响
14
作者 刘念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急救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效...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急救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行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效率、病情恢复、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诊到达、评估、接诊、急诊救治及转送时间分别为(6.63±0.68)min、(2.26±0.42)min、(5.34±1.02)min、(128.29±20.60)min、(21.71±4.08)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胆碱酯酶恢复、症状消失、意识恢复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18±10.63)min、(69.12±9.93)min、(12.61±2.17)h、(7.89±1.33)h,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77%)低于对照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4%)高于对照组(82.98%)(P<0.05)。结论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性有机磷重度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提升急救效率,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病情恢复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王光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18-0121,共4页
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后分析此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70例(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均来自我院的热射病患者,随后为上述患者选用两种护理方式同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例数均为35例,常规... 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后分析此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70例(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均来自我院的热射病患者,随后为上述患者选用两种护理方式同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例数均为35例,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前组,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方式给予后者。随后以体温情况、好转时间、住院时间、神经损伤情况、护理有效率以及满意度为研究方向,分析两组患者的表中数据。结果 入室抢救30分钟体温、入室抢救2小时体温观察组比对照组低,体温降至38.5℃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好转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的时间短,P<0.05;观察组的损伤情况比对照组轻,P<0.05;护理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体温,在院前以及院内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缩短患者的好转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增加护理满意度以及有效率,因此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 热射病 急诊救治
下载PDF
院前-院内无缝急救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奕敢 陈迪 +1 位作者 李建 宁玉梅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10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急救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某院急诊收治的7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急救模式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120接诊院...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急救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某院急诊收治的78例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急救模式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120接诊院前-院内无缝急救,37例)和对照组(自行入院常规院内急救,41例)。统计两组急诊救治成功率;比较观察两组入院至接诊、CT检查、实验室检查、静脉溶栓四项急诊救治工作所用时间;溶栓后24 h,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随访3个月,以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thel指数(BI)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两组预后。结果 两组均在时间窗内完成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生存,急诊救治成功率100%。试验组患者入院至接诊、CT检查、实验室检查、静脉溶栓四项急诊救治工作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溶栓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BI评分高于对照组,m RS≥2分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院前-院内无缝急救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有效缩短院内救治时间,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院前-院内无缝急救模式 疗效
下载PDF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方敏 张慈华 于贺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838-1841,共4页
目的探究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本院急诊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6月收治的30例为参照组,由其家属护送入院且接受常规院内急救;2022年7—12月收治... 目的探究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本院急诊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6月收治的30例为参照组,由其家属护送入院且接受常规院内急救;2022年7—12月收治的30例为研究组,均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下急救。比较急诊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6.67%)、急救疗效(96.67%)及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6.67%)均较参照组(80.00%、73.33%、76.67%)更高,并发症发生率(10.00%)较参照组(33.33%)更低;入院-急救医师接诊、开具CT报告、静脉溶栓、动脉成功置鞘及置鞘-血管再通时间[(7.14±2.33)min、(22.45±2.79)min、(49.71±7.68)min、(77.38±7.51)min、(65.38±5.91)min]均较参照组用时[(10.05±2.41)min、(31.87±3.5)4min、(83.34±9.79)min、(96.84±9.97)min、(74.84±5.97)min]更短;治疗6 h、24 h及7 d后神经功能受损评分[(13.85±1.18)分、(9.71±1.08)分、(6.81±0.96分)]低于参照组[(16.01±1.43)分、14.34±2.79)分、9.67±1.09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74.09±9.44)分,高于参照组的(65.39±6.44)分;住院天数为(12.12±4.27)d,较参照组的(19.74±5.69)d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可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提升抢救效果,并积极影响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 急性脑梗死 急诊科 急救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结合思维导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心肌损伤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完瑞玲 谢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结合思维导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结合思维导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结合思维导图。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检评估时间、医生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病情控制时间、手术室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cTnI、MYO、CK-M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TnI、MYO、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率低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结合思维导图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可提高急救效果,缓解心肌损伤指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ICU入住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 思维导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效果 心肌损伤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体系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海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5-7,共3页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一体化院前-院内救治体系进行院前急救的作用。方法 以2021.01~2022.10为试验期限,受试者均为AMI病例,病例数为80例,按不同救治方式分2组(40例/组)展开对照,以甲乙命名。甲组救治方式以院内常规急救为...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一体化院前-院内救治体系进行院前急救的作用。方法 以2021.01~2022.10为试验期限,受试者均为AMI病例,病例数为80例,按不同救治方式分2组(40例/组)展开对照,以甲乙命名。甲组救治方式以院内常规急救为主,乙组救治方式以一体化院前-院内救治为主。对照并发症、救治情况、急救效率。结果 救治后对照并发症指标结局,统计的数值为乙组占优势(P<0.05)。救治后对照入住ICU率、成功急救率、成功转运率等指标结局,统计的数值为乙组占优势(P<0.05)。救治后对照反应急救、就诊-用药、就诊-扩张球囊、就诊-完成备术、急救及住院等用时指标结局,统计的数值为乙组占优势(P<0.05)。结论 在AMI患者中应用一体化院前-院内救治体系进行院前急救的作用更优,可减少或预防各种并发症,可提升救治成功率和急救效率,有借鉴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一体化救治体系 院前-院内急救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加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清波 赵龙现 《中国病案》 2007年第11期24-26,共3页
目的加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使急诊急救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效规范地衔接。方法分析影响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管理的各个环节,总结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结果建立了高效快捷的全程急救服务体系,急救工作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 院前院内急救 一体化管理 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