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院前院内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成功的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永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第2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有效的院前院内救治,回顾分析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结果所有82例观察...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有效的院前院内救治,回顾分析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结果所有82例观察对象中,74例患者救治成功,8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2例转运途中死亡,3例院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科学、有效、及时的院前院内救治,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及开通绿色通道,有助于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救治 绿色通道 多发性创伤 治疗体会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
作者 薛雨 王越 +3 位作者 尹美玲 杨闯 高健文 王可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181-184,共4页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进行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进... 目的:分析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救治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进行常规急救的为对照组,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的介入取栓时间、救治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介入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救治总有效率96.29%、并发症发生率3.70%,对照组则分别为77.78%、25.92%,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取栓治疗阶段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急性脑梗死 介入取栓治疗
下载PDF
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艳 胡丽萍 +7 位作者 刘科位 郭先彬 蔡俊秀 潘敏 唐婕 龚清涛 李志国 王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模式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采取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比较2组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早...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模式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传统救治模式,观察组采取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比较2组静脉溶栓时间效率、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2组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及就诊到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 d、溶栓后90 d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3.33%;观察组中未发生死亡情况。结论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时间效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模式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0
4
作者 徐敏 戴建英 楼敏 《护理学报》 2014年第17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实施溶栓救治的效果,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新模式。方法建立由急诊科医师、急诊科护士、神经内科医生、卒中病房护士、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等人员组成的卒中应急小组,相较于...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实施溶栓救治的效果,探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新模式。方法建立由急诊科医师、急诊科护士、神经内科医生、卒中病房护士、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等人员组成的卒中应急小组,相较于以前的卒中应急小组,加设院前救治小组,由受过溶栓治疗相关培训的医生和护士,配以相应人数的担架工和驾驶员组成,对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院前接诊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实施标准化干预流程,进行相关的急救护理和救治措施。比较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实施前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率及溶栓等待时间,以及溶栓前后Bathel指数及溶栓后第90天Bathel情况。结果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后(2013年1—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率较之前(2012年1—12月)显著提高(P<0.05);溶栓的等待时间明显减少(P<0.01)。结论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诊治时间,让患者在最佳"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提高溶栓率,最终提高患者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泽克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效果及在救治中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实施院前和院内一体化救治,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效果及在救治中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实施院前和院内一体化救治,在救治过程中观察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未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d内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尿激酶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6
作者 邵丽娜 《全科护理》 2017年第8期936-937,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6例为研究,分为实施前组(n=41)和实施后组(n=45)。实施前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救治模式,实施后组采用院前院...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6例为研究,分为实施前组(n=41)和实施后组(n=45)。实施前组采用传统的院内救治模式,实施后组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溶栓治疗等待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施前组、实施后组分别有13例(31.71%)、24例(53.33%)采用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等待时间分别为104.3min±35.8min和57.8mi±22.9min,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0.49%和95.56%,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传统的院内救治模式,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缩短溶栓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 治疗等待时间
下载PDF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院内救治衔接流程优化效果
7
作者 翟景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0-23,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院内救治衔接流程优化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本院救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以数字任意编号法划入优化组与常规组(n34)。常规组执行常规救治方案,优化组应用院前院内救治衔接流程优化方案,对比两...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院内救治衔接流程优化效果。方法 抽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于本院救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患,以数字任意编号法划入优化组与常规组(n34)。常规组执行常规救治方案,优化组应用院前院内救治衔接流程优化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相关指标、救治成功率及再PCI率、院内再发AMI率、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 优化组患者急救时长、分诊评估时长、心肌再灌注时长及发病至确诊的时间分别为(1.71±0.58)min、(3.73±0.69)min、(55.94±5.39)min、(47.67±6.24)min,常规组患者急救时长、分诊评估时长、心肌再灌注时长及发病至确诊的时间分别为(4.17±0.71)min、(8.71±0.78)min、(99.96±9.17)min、(105.73±7.58)min,优化组患者急救时长、分诊评估时长、心肌再灌注时长及发病至确诊的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常规组对应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救治成功率是97.06%,常规组救治成功率是82.35%,优化组的救治成功率较高(p<0.05)。优化组病患再PCI率、院内再发AMI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29.41%、17.65%、91.18%,常规组病患再PCI率、院内再发AMI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58.82%、58.82%、82.35%,优化组病患再PCI率、院内再发AMI率、护理满意率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院前院内救治衔接流程的优化,有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的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院前院内救治 衔接流程优化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保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8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由120院前接诊并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其中的患者89例作为研究组,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由120院前接诊,但为普通送诊的患者92...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由120院前接诊并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其中的患者89例作为研究组,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由120院前接诊,但为普通送诊的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和患者Ba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溶栓率高于对照组,溶栓等待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溶栓前与溶栓后两组患者的Bathel指数得分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院内溶栓密切配合,实现无缝链接的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将患者在最短时间内送到具有溶栓资格的抢救中心,达到救治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溶栓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中厅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院前接诊,普通送诊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将120院前接诊,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溶栓疗效进行...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院前接诊,普通送诊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将120院前接诊,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溶栓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试验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溶栓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两组患者的Bathel指数均显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能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率提高,让溶栓等待时间缩短,最终让临床救治效果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溶栓疗效
下载PDF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坤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4期134-135,138,共3页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中毒 急诊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 救治时间 成功率
下载PDF
82例热射病患者应用院前院内急诊救治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倪晓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202-0205,共4页
分析热射病患者院前院内无缝隙急诊救治方案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热射病患者82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急救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急救组给予院前院内无缝隙急诊护理模... 分析热射病患者院前院内无缝隙急诊救治方案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医院在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热射病患者82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急救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急救组给予院前院内无缝隙急诊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降温情况、颅脑神经损伤情况以及症状的恢复时间。结果 急救组患者的颅脑神经损伤情况优于常规组,急救组症状恢复时间及体温降到38.5℃的时间均较常规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热射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院内无缝隙急诊救治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相关症状的恢复时间,提高热射病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院前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体会 急诊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晖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2期261-263,共3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多并发症为特点的疾病[1]。目前临床上对于AI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予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取栓技术,其中得到急救时间是救治成功的关键[2]。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患者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朱梦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评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患者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8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根据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 评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患者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8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根据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早期生命体征监测、疼痛管理、并发症风险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配合。收集两组患者抢救数据,包括各项抢救时间、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抢救时间指标均比对照组少(P<0.05),节省更多抢救时间,应用效果更好。 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但是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数据结果显示为5.00%<25.00%。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此过程中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进行应用,具有潜在的益处,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住院时间、提高康复率。然而,对生存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干预 创伤患者 急诊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刘桂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S0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因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一体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救治方法,一体组使用...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因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一体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救治方法,一体组使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一体组患者发病-就诊时间、就诊-冠状动脉再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冠状动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可以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5G互联转运系统研发及应用实践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航测 张瑛琪 +2 位作者 杨舟 陈伟 孙洁 《中国数字医学》 2023年第11期36-40,共5页
目的:提升急救效率,探索院前-院内急救转运医疗服务新模式。方法:利用5G网络对原有重症救护车进行改造,在救护车内装载5G脉搏一号,基于用户面功能锚点(UPF)对5G网络进行弹性切片,实现与转运系统的稳定高效互联。结果:在物理终端层实现... 目的:提升急救效率,探索院前-院内急救转运医疗服务新模式。方法:利用5G网络对原有重症救护车进行改造,在救护车内装载5G脉搏一号,基于用户面功能锚点(UPF)对5G网络进行弹性切片,实现与转运系统的稳定高效互联。结果:在物理终端层实现了心电、床旁监护仪参数快速数据采集,网络传输层实现了数据传输到院内急诊5G抢救室,并同步到医院5G指挥中心。结论:5G互联转运系统提升了院前急救的时效性,实现了院前-院内急诊救治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互联 医疗转运系统 院前-院内救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