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移动卒中单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院前静脉溶栓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黄保岗 吴昊昊 +5 位作者 钱芳 范茜君 施媛 巴瑞琼 杨君素 杜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6-682,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移动卒中单元(MSU)行院前静脉溶栓与常规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移动卒中单元(MSU)行院前静脉溶栓与常规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发病时间、静脉溶栓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溶栓后48 h症状性颅内出血、静脉溶栓后7 d NIHSS评分、静脉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静脉溶栓后90 d死亡及静脉溶栓过程中是否发生任何过敏反应或其他系统出血等。应用MSU进行院前静脉溶栓的AIS患者为MSU溶栓组,院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普通急救车入院或自行来院)的AIS患者为常规溶栓组。观察终点指标包括时间指标、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时间指标为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疗效指标为静脉溶栓后7 d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安全性指标包括静脉溶栓后48 h症状性颅内出血、静脉溶栓过程中发生任何过敏反应或其他系统出血及静脉溶栓后90 d患者死亡。结果共纳入151例应用阿替普酶行静脉溶栓的AIS患者,其中男94例(62.3%),女57例(37.7%),年龄39~86岁,中位年龄为67(58,77)岁。MSU溶栓组50例,常规溶栓组10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吸烟史、卒中史及基线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MSU溶栓组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较常规溶栓组明显缩短[93.0(64.5,136.5)min比153.0(118.5,193.5)min,Z=-5.058,P<0.01]。MSU溶栓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常规溶栓组[1.0(0.0,3.0)分比2.0(1.0,4.0)分,Z=-2.464,P=0.013],且静脉溶栓后90 d mRS评分较常规溶栓组低[0.0(0.0,0.5)分比0.0(0.0,1.0)分,Z=-2.037,P=0.042]。两组静脉溶栓后48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90 d内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过敏及其他系统出血。结论基于MSU的AIS院前静脉溶栓可以显著缩短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救医疗服务 治疗结果 移动卒中单元 院前静脉溶栓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的护理 被引量:7
2
作者 曾庆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5期221-22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发生心肌坏死[1]。加强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有效地缩小梗死的面积,是抢救心肌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发生心肌坏死[1]。加强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有效地缩小梗死的面积,是抢救心肌梗死的关键。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溶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静脉溶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护理 冠状动脉供血 GISSI 心肌坏死 溶栓治疗
下载PDF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王垒 李允 常晓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9期3533-3534,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院前组,选取同时段内家属护送入院治疗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院内组,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院前组,选取同时段内家属护送入院治疗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院内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病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情况及冠脉再通率。结果院前组患者确诊及患病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均较院内组短,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院内组高(90.0%比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有效缩短患者患病及确诊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冠脉再通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应用移动卒中单元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静脉溶栓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腾飞 朱良付 +7 位作者 李天晓 李玉成 王梅云 刘焕 武宏坤 赵俊涛 裴全森 陈伟峰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的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难以在发病早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而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的应用将静脉溶栓治疗从院内提到院前。本研究初步探讨中国首台MSU在急性卒中患者院前静脉溶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荥阳市人... 目的大多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难以在发病早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而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的应用将静脉溶栓治疗从院内提到院前。本研究初步探讨中国首台MSU在急性卒中患者院前静脉溶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荥阳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8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应用MSU进行院前静脉溶栓的患者(MSU溶栓组)和使用传统救护车转运至院内静脉溶栓的患者(常规溶栓组)的临床资料。观察终点包括主要时间指标从呼叫至溶栓时间、从发病至溶栓时间;疗效指标为90 d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率;安全性指标包括溶栓后48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及随访90 d内的全因死亡。比较静脉溶栓患者应用两种治疗模式的终点差异。结果MSU溶栓组共计14例患者接受了院外静脉溶栓,同时期常规溶栓组有24例患者在院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与常规溶栓组相比,MSU溶栓组呼叫至溶栓时间(59 min vs 92 mi n,P=0.001)、发病至溶栓时间(73 min vs 114 mi n,P=0.002)均较短。两组的90 d良好预后率(79%vs 67%,P=0.488)和安全性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MSU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溶栓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从发病至溶栓时间及呼叫至溶栓时间,但对于急性卒中的救治疗效仍需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移动卒中单元 院前静脉溶栓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志友 李雪芹 谢秀莲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院前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观察 老年 急危重症 表现特点 尿激酶
下载PDF
AMI院前静脉溶栓疗效分析
6
作者 陈兆新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7期144-144,共1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早期及时开通梗死血管,尽早溶栓,对恢复冠脉再灌流、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保存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我院于2001年开展早期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心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早期及时开通梗死血管,尽早溶栓,对恢复冠脉再灌流、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保存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我院于2001年开展早期溶栓治疗AMI,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静脉溶栓 AMI 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溶栓治疗 梗死面积 临床意义 总结报告
下载PDF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霍宏梅 王巍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85-0088,共4页
分析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8例,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院内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治疗前... 分析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8例,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院内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级别、胸痛评分、CK-MB水平、冠脉再通比例、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发病至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级别、胸痛评分、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冠脉再通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院前静脉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溶栓时间,提高冠脉再通比例,有利于改善患者胸痛和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玲英 程友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5年第10期1381-138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的疗效与护理要点.方法实验组(20例)采用院前1 h内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0例)1~6 h溶栓,两组均用尿激酶静滴.结果实验组中有18例再通,再通率为90%,死亡1例;对照组中有12例再通,再通率为60%,死亡3例....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的疗效与护理要点.方法实验组(20例)采用院前1 h内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0例)1~6 h溶栓,两组均用尿激酶静滴.结果实验组中有18例再通,再通率为90%,死亡1例;对照组中有12例再通,再通率为60%,死亡3例.两组冠脉再通率与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P<0.01、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院前静脉溶栓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可降低并发症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静脉溶栓 护理 院前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 冠脉再通率 护理要点 疗效显著 实验组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和院内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向小平 谢圣兰 +8 位作者 刘杰昕 刘枫 周喆 董蕾 胡大一 孙利红 解永红 田景峰 杜爱民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及院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人选AMI病人120例,按发病时间至开始静脉溶栓给药的时间,两组均为≤12小时。入选者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给予尿激酶100万U入20ml生理盐水10分钟内静...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院前及院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人选AMI病人120例,按发病时间至开始静脉溶栓给药的时间,两组均为≤12小时。入选者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给予尿激酶100万U入20ml生理盐水10分钟内静注,再用150万U入100ml生理盐水中60分钟内滴注。结果: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时间平均提前1.4小时。临床开通率,院前组76%,院内组63%。随访5周观察:反复心绞痛发作、重度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院前组明显优于院内组;心功能不全、心肌再梗死、多巴酚丁胺心脏负荷试验存活心肌和室壁瘤发生的比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为了提高梗塞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和降低急性期病死率,除提早溶栓时间外,早期识别高危病人及时有效的稳定血液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院前静脉溶栓 院内静脉溶拴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