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外院内无缝隙链接对院外重度颅脑损伤急救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邵小颖 李金年 刘向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598-600,共3页
目的分析院外重度颅脑损伤的特点、急救处置方式,探讨院外与院内联合救治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8年8月在院外重度颅脑损伤、并送达脑系科专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特点,将不同院外处置方式... 目的分析院外重度颅脑损伤的特点、急救处置方式,探讨院外与院内联合救治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8年8月在院外重度颅脑损伤、并送达脑系科专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4例特点,将不同院外处置方式的病例分为2组,A组(n=54)按常规转运方式,B组(n=60)转运同时直接与院内手术医生建立联系。2组患者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例受伤至入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入院到手术时间比较。A组显著小于B组(P〈0.01)。A组患者成活率(59.26%),显著低于B组成活率(76.67%,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加强现场急救和初期诊治,尽早做到全面诊断,掌握好手术时机,及早手术。急救中心、急诊、抢救室、手术室、颅脑外科病房的无缝隙链接模式,能够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成活率及生活质量。做到院外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不仅需要建立一个院外急救医生与院内专业医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还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制定相应法规政策和运行机制,才能让这种模式长期良好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院外急救 院外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王汉琪 韦雄盛 许永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49-52,共4页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05月-2023年05月到本院急诊收治的病人8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单组40例,分析不同干预价值。结果 实验组评估时间、分诊时间和治...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05月-2023年05月到本院急诊收治的病人8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单组40例,分析不同干预价值。结果 实验组评估时间、分诊时间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各项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运用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可明显的缩短评估时间、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成功率,改善病人的生命体征,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院前 院内 急救 无缝隙
下载PDF
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151例研究报告 被引量:15
3
作者 闫波 姜正伟 王连馥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的标准化。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0例,实验组151例。对照组病情评估采用传统的血压、脉搏、呼吸生命体征评估法;实验组病情评估除采用血压、脉搏、呼吸...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的标准化。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0例,实验组151例。对照组病情评估采用传统的血压、脉搏、呼吸生命体征评估法;实验组病情评估除采用血压、脉搏、呼吸生命体征评估外,实用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心电图、血糖八项指标评估法。结果实验组病情评估更完整、更科学、更实用,得出的诊断更准确,急救处理更准确。结论实验组较好的完成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隙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院前 院内 无缝隙
下载PDF
院外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
4
作者 薛峥 张海滨 +1 位作者 王连馥 闫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7期622-624,共3页
目的探讨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2004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228例猝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并接回急诊科的猝死患者,整个心肺脑复苏抢救均由同一团... 目的探讨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2004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228例猝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并接回急诊科的猝死患者,整个心肺脑复苏抢救均由同一团队完成,B组120例,急诊科医生接诊“120”急救中心的猝死患者;采用自主循环恢复、存活等2项指标,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对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出院率优于传统复苏组。结论院外急救与院内急救工作完全由一个团队完成,抢救连贯,猝死患者预后及转归明显优于传统复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猝死 院外急救 无缝隙
下载PDF
98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应用
5
作者 张耿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0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98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救治的196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压、脉搏及呼吸等指标评估。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血糖、心电图的评估... 目的探讨98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救治的196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压、脉搏及呼吸等指标评估。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温、血氧饱和度、意识、血糖、心电图的评估,同时组建院前预报机制。结果实验组患者再进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干预后,留观(24h)意外的发生率为9.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9%,P<0.05。实验组患者30d内的病死率为3.0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0%,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使急救患者的救治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减少病死率及意外不良情况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无缝隙
下载PDF
175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苏登科 刘小平 马军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175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机场急救中心急救的17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急救1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式,对脉搏、血压、呼吸指标进行评估。研... 目的探讨175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机场急救中心急救的17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急救1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式,对脉搏、血压、呼吸指标进行评估。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对意识、体温、心电图、血糖、血氧饱和度的评估方法,并采用院前急救建立了预报制度。通过调查回访对两组急救患者24 h留观意外的发生率及住院患者30 d内的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为12%,明显少于观察组的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30d病死率为4.57%,也明显少于观察组的11.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能有效保障急救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无缝隙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纪明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患者101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研究组患者采取MEWS方法进...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患者101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措施,研究组患者采取MEWS方法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24h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为4.3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31%,(P<0.05)。研究组30d内住院患者的死亡率3.9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12%(P<0.05)。结论 MEWS评分可以准确、快速预测患者的预后状态,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对策,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适于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无缝隙
下载PDF
大冬会医疗保障期间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启示及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895-895,899,共2页
2009年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开幕,从2月13日大运村开村到2月28日闭村,120急救中心共转运伤病员75人。现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国伤病员的院外急救及转运进行总结,为以后急救工作的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及大型冬季运动会医... 2009年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开幕,从2月13日大运村开村到2月28日闭村,120急救中心共转运伤病员75人。现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国伤病员的院外急救及转运进行总结,为以后急救工作的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及大型冬季运动会医疗保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障 院外 院内 无缝隙
下载PDF
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链接的管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昕 《护理学报》 2008年第7期65-65,共1页
北京市急救中心专家赵永春在2006年北京中法急救与灾难医学论坛上提出:院前、院内急救链接存在严重的“断链”现象。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多以口头交接为主;尽管患者有院前急救病历,但内容简单、各项目书写不... 北京市急救中心专家赵永春在2006年北京中法急救与灾难医学论坛上提出:院前、院内急救链接存在严重的“断链”现象。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多以口头交接为主;尽管患者有院前急救病历,但内容简单、各项目书写不规范;另外,院前、院内急救技术未实现互补也是断链的原因。因此,建立院前、院内急救链接制度在当今急救医学中至关重要。我院自2005年11月建立院前、院内急救链接及推出急救预报制度,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艳芹 季银霞 罗玉春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15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模式,观察组... 目的:探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时间、护士工作效率及脑卒中短期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到患者的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脑血管再通时间、患者转诊时间、医护获取知情同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士到达导管室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抢救技能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短期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无缝隙链接抢救模式,可缩短抢救流程,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医护一体化 无缝隙 缺血性脑卒中 急救护理
下载PDF
衢州市区院前与院内急救衔接现状及提升对策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7期120-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链接方法。方法通过对本地区院前急救队伍的现状、日常急救转运原则、日常管理、设备设置的调研,分析断链存在的主要原因。结果院前、院内急救队伍人员年龄均较轻,分别为(30.82±6.18)岁、(31.9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效链接方法。方法通过对本地区院前急救队伍的现状、日常急救转运原则、日常管理、设备设置的调研,分析断链存在的主要原因。结果院前、院内急救队伍人员年龄均较轻,分别为(30.82±6.18)岁、(31.93±7.39)岁;技术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从事急救工作时间院前为(4.38±4.65)年,院内为(5.58±4.77)年;在转运原则选择上,以"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的比例最高,占38.1%,其次为"根据就急、就近"原则,占33.1%,就"医院能力"意愿者为21.9%;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病历资料存在断链,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院前、院内急救技术上未达到有效衔接。结论加强院前、院内急救队伍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急救网络、设备配备,提升急救技术,可使院前、院内急救有机衔接,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调查研究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隙链接的救治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文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8期81-81,共1页
分析对比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隙链接对降低急救医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02月至2014年0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100例急救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需要急救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式,对脉搏、血压、呼... 分析对比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隙链接对降低急救医患纠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02月至2014年0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100例急救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需要急救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式,对脉搏、血压、呼吸指标进行评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意识、体温、心电图、血糖、血氧饱和度也进行实时评估,并采用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隙链接的预报系统。调查回访记录两组患者对医院急救措施的满意度、记录死亡例数,并对发生医患纠纷例数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8%,对照组为17%,两组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00例急救病例中没有发生医患纠纷,而对照组中有8例医患纠纷案件发生,两组医患纠纷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隙链接能够明显降低急救医患纠纷,降低死亡率,并且能够明显提高急救患者满意度,可以在临床急救状况中推而广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救治 无缝隙 医患纠纷
下载PDF
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原秀春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11期176-176,共1页
目的观察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依照住院时间不同分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护理满意... 目的观察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依照住院时间不同分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 急性左心衰竭 抢救效果
原文传递
院内-院外无缝链接式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视力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红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4期84-85,68,共3页
目的:探讨院内-院外无缝链接式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视力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院内-院外无缝链... 目的:探讨院内-院外无缝链接式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视力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院内-院外无缝链接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视力功能恢复情况和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眼压、视野等视力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另随访发现,观察组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关指标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院内-院外无缝链接式护理可以辅助提高青光眼患者的视力功能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具备推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院内-院外 无缝式护理 视力功能 自我管理能力
原文传递
航天医院急诊科657例就诊资料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薛峥 王连馥 +7 位作者 闫波 姜正伟 李东君 刘文海 刘挺 刘家炜 张海滨 林财威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 研究航天职工及家属急症患者院外与院内的全程急救保障,探讨院外与院内急救全程无缝隙连接的作用.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0例,实验组657例.对照组为急诊科医生接诊"120"急救医生转运的患者;实验组为急诊科医生院外急救出诊... 目的 研究航天职工及家属急症患者院外与院内的全程急救保障,探讨院外与院内急救全程无缝隙连接的作用.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0例,实验组657例.对照组为急诊科医生接诊"120"急救医生转运的患者;实验组为急诊科医生院外急救出诊到现场进行初步检查、治疗后接回急诊科并继续急救的患者,从急症患者的预后转归等方面进行t 检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航天部直机关、航天二院职工及家属多为科研技术人员,院外急救的急症患者从年龄构成来看多为老年人,从急症患者病种分布来看,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实验组急症患者的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组转运急救与院内急救工作完全由一个团队完成,抢救与治疗有比较好的连续性,使急症患者的转归好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急救保障 航天 健康保障体系 无缝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