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装双钩片对除雾器流场及除雾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洪文鹏 张博 +1 位作者 查博宇 王欣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121,共7页
为了研究加装双钩片对板式除雾器的性能以及不同粒径液滴去除率的影响,本文采用低Re SST k-ω湍流模型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带双钩的板式除雾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钩片的结构参数、气流速度和液滴粒径对除雾效率和压降的影响。... 为了研究加装双钩片对板式除雾器的性能以及不同粒径液滴去除率的影响,本文采用低Re SST k-ω湍流模型对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带双钩的板式除雾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钩片的结构参数、气流速度和液滴粒径对除雾效率和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钩片除雾器相比,加装双钩片对较小粒径液滴的去除率有显著提升,粒径为10μm液滴的去除率从原来7.99%提高到23.14%,粒径为20μm的液滴去除率从原来的31.63%提高到60.49%,而对粒径大于30μm的液滴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钩片的长度对除雾效率的影响为主要因素,而钩片的宽度对其影响很小;加装双钩的板式除雾器在压降允许范围内,改善了普通板式除雾器对小液滴去除率低的缺点,为高效除雾器的实验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钩 板式除雾 除雾性能 液滴 粒径 压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波纹板脱硫除雾器的除雾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郎方年 陈金玉 +1 位作者 吴建卫 赵光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7-140,共4页
作者对波纹板除雾器的除雾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工作 ,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影响波纹板脱硫除雾器除雾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流速、雾滴直径分布范围、板间距离、布置级数以及弧形弯曲角度等对除雾器效率的影响... 作者对波纹板除雾器的除雾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工作 ,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影响波纹板脱硫除雾器除雾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流速、雾滴直径分布范围、板间距离、布置级数以及弧形弯曲角度等对除雾器效率的影响规律 ,从而为除雾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板 除雾 脱硫 除雾性能 速度弛豫时问 烟气治理
下载PDF
基于二次携带现象的折流板除雾性能仿真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定平 张宇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140,150,共9页
针对除雾器数值研究中欧拉-拉格朗日法无法预测二次携带现象对除雾性能影响的问题,以折流板为研究对象,在欧拉-拉格朗日法的基础上耦合欧拉壁膜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二次携带现象的除雾模型;通过实验数据比对,模型预测曲线与实验结果一致... 针对除雾器数值研究中欧拉-拉格朗日法无法预测二次携带现象对除雾性能影响的问题,以折流板为研究对象,在欧拉-拉格朗日法的基础上耦合欧拉壁膜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二次携带现象的除雾模型;通过实验数据比对,模型预测曲线与实验结果一致;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在不同流速下仿真研究了叶片板间距和转折角度对除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角处的液膜分离是导致高流速下除雾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增大板间距和转折角度均会加剧二次携带,使临界速度下降;在低于临界速度下,除雾效率随板间距增大而减小,随转折角增大而增大;在高于临界速度下,除雾效率随板间距增大而减小,随转折角增大而减小。本模型板间距优化值取20 mm,转折角度取40°时,除雾效率可提升16.38%,压降降低9.74%。该结果对防止除雾器二次携带及提高除雾性能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除雾 除雾性能 二次携带 板间距 转折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某车型前挡风玻璃除霜除雾性能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启武 翟超 +2 位作者 马胜龙 龙金世 杨云龙 《汽车零部件》 2020年第3期60-63,共4页
针对某车型前挡风玻璃除霜除雾性能问题,通过CFD仿真计算分析发现其风量分配与出风口风速满足目标要求,但A柱附近玻璃局部区域壁面风速偏小。因此,在风道上设计两种辅助出风口方案,对局部区域进行风速与温度提升。经过CFD分析与试验测... 针对某车型前挡风玻璃除霜除雾性能问题,通过CFD仿真计算分析发现其风量分配与出风口风速满足目标要求,但A柱附近玻璃局部区域壁面风速偏小。因此,在风道上设计两种辅助出风口方案,对局部区域进行风速与温度提升。经过CFD分析与试验测试对比,优选一种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前挡风玻璃除霜除雾性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霜除雾性能 风道设计 风量分配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汽车空调除霜除雾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任岗 宁红 《汽车实用技术》 2019年第7期59-61,共3页
文章通过现阶段汽车空调系统除霜、除雾性能测试方法及缺点进行分析,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汽车空调除霜除雾性能测试系统,并进行关键部件的设计和调试。该系统的发生装置可以满足雾、霜量的一致性的要求;同时,数据和图像... 文章通过现阶段汽车空调系统除霜、除雾性能测试方法及缺点进行分析,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了汽车空调除霜除雾性能测试系统,并进行关键部件的设计和调试。该系统的发生装置可以满足雾、霜量的一致性的要求;同时,数据和图像采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试验精度,辅助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大大节省人力物力。经过实车测试,该系统工作可靠、数据准确、测试高效,为汽车空调除霜除雾性能测试和评估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空调 测试系统 除霜除雾性能
下载PDF
基于CFD的某商用车HVAC除雾性能分析及优化
6
作者 莫荣博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第5期56-58,共3页
为了解决客户提出改善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前挡风玻璃除雾性能的问题,基于流体力学、传热学理论建立驾驶室机舱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并分析室内流场环境,获得空调系统(HVAC)除霜除雾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散点分布速度测试方... 为了解决客户提出改善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前挡风玻璃除雾性能的问题,基于流体力学、传热学理论建立驾驶室机舱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并分析室内流场环境,获得空调系统(HVAC)除霜除雾的主要影响因子。提出散点分布速度测试方案,结合风速仪器探究室内流场真实环境,论证空调系统的除霜除雾能力,验证建模与仿真分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最后通过优化出风口提升除雾性能,为汽车风窗除雾提供了有效的试验方法与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 流场 CFD 除雾性能 除雾试验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旋流管式除雾器性能的数值分析
7
作者 刘定平 张向阳 +2 位作者 陈爱桦 王海 何文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6,共8页
随着国家工业烟气排放要求日益严格,针对折流板除雾器对粒径小于20μm的微细雾滴去除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旋流管式除雾器。采用欧拉-拉格朗日的方法,对旋流管式除雾器内烟气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使用刚性球形水滴代替雾滴,采用RN... 随着国家工业烟气排放要求日益严格,针对折流板除雾器对粒径小于20μm的微细雾滴去除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旋流管式除雾器。采用欧拉-拉格朗日的方法,对旋流管式除雾器内烟气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使用刚性球形水滴代替雾滴,采用RNG k-ε模型和离散相模型(DPM)模型进行连续相和离散相的交替耦合计算;研究了不同流速下旋流管式除雾器性能的变化;并在基于正交设计的模拟实验下研究旋流管式除雾器结构参数对除雾性能的影响。对基础结构旋流管式除雾器的模拟结果表明:在3~7 m/s的流速下对直径大于20μm的雾滴去除效率在99%以上;对直径在10~20μm的雾滴去除效率在86.5%以上;对直径在2~10μm的雾滴去除效率在51.3%以上;压降61.4~321.3 Pa,对微细雾滴的去除效率有显著提升。通过分析正交模拟试验结果,得到扭转角度(a)的增大和单管直径(d)的减小有利于提高雾滴的去除效率;随着a的增大、d的增大、H的减小会加大烟气流过除雾器的压降;得出了参数范围内以2~10μm除雾效率为指标的最佳结构d=100 mm,H=2000 mm,a=900°;以10~20μm除雾效率为指标的最佳结构d=100 mm,H=1600 mm,a=900°;以除雾器进出口压降为指标的最佳结构d=100 mm,H=2400 mm,a=540°。本研究所提出的旋流管式除雾器能够显著提升微细雾滴的去除效率,对工业烟气的超洁净排放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管式除雾 除雾性能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海水淡化丝网除雾器的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吴彬彬 《电站辅机》 2022年第2期1-5,共5页
丝网除雾器广泛地用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MED)装置中,用来去除蒸汽中携带的盐水液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越来越多地作为实验辅助手段,应用于工程设计和研究中。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丝网除雾器进行建模,通过Fluent软件进行... 丝网除雾器广泛地用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MED)装置中,用来去除蒸汽中携带的盐水液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越来越多地作为实验辅助手段,应用于工程设计和研究中。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对丝网除雾器进行建模,通过Fluent软件进行CFD模拟,分析了丝网除雾器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对实际工程项目中的除雾器设计提出优化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除雾 数值模拟 多孔介质模型 海水淡化 除雾性能
下载PDF
CFD分析方法在除霜风道设计校核及改型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刚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年第7期37-40,共4页
通过风道内部速度场和压力场的CFD分析,分析风道内部结构对送风量和风量分配的影响,对除霜风道进行校核及优化。首先确定空调风道风量分析流程,并用FLUENT软件进行理论校核。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在风道设计优化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除霜除雾性能 CFD分析 风道
下载PDF
新型螺旋管式除雾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定平 鲁文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122,共7页
针对折流板除雾器对超细雾滴(<20μm)的除雾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螺旋管式除雾器.通过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除雾数学模型,采用随机轨道模型修正雾滴运动轨迹.分析了高径比、翅片间隙和螺旋升角在不同流速下对除雾性能的影响,获... 针对折流板除雾器对超细雾滴(<20μm)的除雾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螺旋管式除雾器.通过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除雾数学模型,采用随机轨道模型修正雾滴运动轨迹.分析了高径比、翅片间隙和螺旋升角在不同流速下对除雾性能的影响,获得了不同粒径范围雾滴的最优捕集区域.结果表明:当高径比为3,翅片间隙为25 mm,螺旋升角为30°时,[2,10)µm的雾滴的除雾效率可达40.48%,[10,20)µm雾滴的除雾效率可达70.15%,总除雾效率可达92.12%.减小翅片间隙可有效提升各粒径雾滴的除雾效率,当翅片间隙为15 mm,高径比为2,螺旋升角为30°时,对粒径为[10,20)µm的雾滴脱除效率高达73.04%,对30µm以上的雾滴的脱除效率达99%以上,总除雾效率达94.25%.螺旋升角对于除雾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增加流速可有效提高粒径大于20μm雾滴的除雾效率.旋流区域为螺旋管式除雾器的核心捕集区域;旋流产生区域和旋流充分发展区域为粒径低于20μm雾滴的最优捕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分离 螺旋管式除雾 除雾性能 滴运动特性 气液两相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