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撞击:文明的陨灭
- 1
-
-
作者
列布罗夫
包文贵
-
机构
俄
-
出处
《飞碟探索》
1995年第4期13-13,共1页
-
文摘
关于我们地球与小行星碰撞可能性的谈话是偶然引起的,然而科学院院士特鲁特涅夫不无忧虑地指出:危险确实存在,而且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其后果如果不能说是“悲剧性”的话,也可能是极其严重的。科学能否预防来自宇宙的灾祸?学者们抱乐观态度,尽管目前提出的一些技术方案看起来近乎天方夜谭。 我们的星球至今保留着许多被宇宙小行星撞击的痕迹。科学家们测算出,自地球诞生以来,至少有上百万颗来自空间的物体落到地球的表面。它们多数体积很小,未能对地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不过其中也有例外,如著名的直径超过1公里的美国亚利桑那火山口就是天外物体留给地球的伤痕。据估计,那次撞击所引起的爆炸,相当于一枚30万吨级的原子弹。亚利桑那火山口并非是天外小行星绝无仅有的杰作,仅在俄罗斯境内就已发现类似上述的大小不等的环形山、环形湖上百个。
-
关键词
小行星
地球
技术方案
陨灭
俄罗斯
抱乐观态度
小行星撞击
运行轨道
环形湖
科学院院士
-
分类号
P183
[天文地球—天文学]
-
-
题名文明与陨灭
- 2
-
-
作者
王寅生
-
出处
《飞碟探索》
1995年第3期34-36,共3页
-
文摘
尽管人类在地球上的遗迹可以把人类历史追溯到几百万年之前.但是人类文明的初始位置距今只有几千年的时间,而人类智慧文明由量变到质变而产生了革命性飞跃的那一刻,仅仅发生在10O~200年之前.人类的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辉煌历史诗篇掀开了第一页.其特征表现在人们找到了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强大物质力量.18世纪中叶,蒸汽机技术的研制成功和推广使用,发起了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次动力革命.蒸汽机以煤炭作为燃料能源,产生巨大的动能,驱动火车、轮船等大型动力设备.19世纪末。
-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内燃机
陨灭
燃料能源
近代自然科学
科学技术史
石油能源
蒸汽机
物质力量
煤炭
-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读《影的告别》——鲁迅《野草》研究之二
- 3
-
-
作者
傅荫先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3期26-,12,共2页
-
文摘
常言道:形影不离。有其形,才有其影。如今影子要与形体“告别”了,真是奇特的构思。鲁迅运用这一方式暗示了对自我的否定与批判,来解剖自己,发人深思。 读与本文写在同一天的鲁迅书信“致李秉中》里,有如下一段心情剖析: “其实我何尝坦白?我已经能够细嚼黄连而不皱眉了。我很憎恶我自己,因为有若干人,或则愿我有钱,有名,有势,或则愿我陨灭,死亡,而我偏偏无钱无名无势,又不灭不亡,对于各方面,都无以报答盛意,年纪已经如此,恐将遂以如此终。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然而都不实行,我大约不是一个勇士。……
-
关键词
《影的告别》
《野草》研究
鲁迅
影子
思想矛盾
陨灭
黄金世界
形影
书信
有毒气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