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诗歌险韵用词的翻译问题
1
作者 杨成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52-154,共3页
押韵分两种:押稳韵;押险韵。所谓稳韵,是指押韵用词与所表达的含义和谐切贴;而险韵则指押韵用词不能和谐切贴地表达含义,只是服从于上下诗行韵脚的需要。在翻译中,除故意将有韵诗译为无韵诗外,译者用韵是根据译入语的诗歌语境选择的。这... 押韵分两种:押稳韵;押险韵。所谓稳韵,是指押韵用词与所表达的含义和谐切贴;而险韵则指押韵用词不能和谐切贴地表达含义,只是服从于上下诗行韵脚的需要。在翻译中,除故意将有韵诗译为无韵诗外,译者用韵是根据译入语的诗歌语境选择的。这样,原诗中的险韵在译入语中不一定仍押险韵,而原诗中的稳韵也许押上了险韵。译者在译诗实践中须注意的是:要区分原诗的稳韵与险韵,不要拘泥于原诗的险韵而以辞害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险韵 稳韵 翻译 诗歌语境
下载PDF
古典诗学视域下的“险韵”现象
2
作者 黄金灿 《铜仁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6-22,共7页
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诗韵学与诗学概念,“险韵”在当代古典诗学界受到普遍关注。所谓“险韵诗”,就是指押“险韵”这一艺术手法在诗歌结构系统中由从属地位上升至主导地位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诗歌类型。“险韵”与“强韵”“难韵”“僻韵... 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诗韵学与诗学概念,“险韵”在当代古典诗学界受到普遍关注。所谓“险韵诗”,就是指押“险韵”这一艺术手法在诗歌结构系统中由从属地位上升至主导地位后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诗歌类型。“险韵”与“强韵”“难韵”“僻韵”等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险韵诗”与次韵诗、独木桥体、联句诗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险韵”一共有三个典型历史文本,同时也由此产生三个代名词,即“竞病诗”“车斜韵”与“尖叉韵”,构成了我国古典诗学的特殊“险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险韵 内涵 诗歌类型 代名词 险韵现象
下载PDF
“唐人爱押险韵”例说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金灿 《杜甫研究学刊》 2017年第4期98-104,共7页
唐诗中"押险韵"的作品数量可观、技法成熟,引起后世较为广泛的关注,甚至曾给宋人留下"唐人爱押险韵"的印象。"唐人爱押险韵"较为集中地表现于杜甫、韩孟、元白、皮陆诸人的相关创作上。在这些唐代重量级... 唐诗中"押险韵"的作品数量可观、技法成熟,引起后世较为广泛的关注,甚至曾给宋人留下"唐人爱押险韵"的印象。"唐人爱押险韵"较为集中地表现于杜甫、韩孟、元白、皮陆诸人的相关创作上。在这些唐代重量级诗人的参与下,"押险韵"这一艺术手法得以逐渐从传统诗歌体裁的束缚下凸显出来,最终发展成为险韵诗这种特殊的诗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韩孟 元白 皮陆 险韵
下载PDF
险韵诗价值与理想形态衡论——以明清文献中的多元表述为支撑
4
作者 黄金灿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险韵诗既是评价诗人诗才高下的标准,也是反映其创作心态的镜子,还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然而,它长期被视为一种文字游戏而未能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明清时代人们对险韵诗理想形态的表述是诗作自然,既奇又稳,体现了其内容与形式完美统... 险韵诗既是评价诗人诗才高下的标准,也是反映其创作心态的镜子,还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然而,它长期被视为一种文字游戏而未能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明清时代人们对险韵诗理想形态的表述是诗作自然,既奇又稳,体现了其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诗学导向功能,有助于加深对其价值的理解。客观认识险韵诗的价值,能为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学问化、说明文体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古典诗学的艺术准则等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险韵 尖叉韵 诗体 诗才 学问化
下载PDF
宋代诗学史视域下的险韵诗创作
5
作者 黄金灿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将宋人的险韵诗创作置于宋代诗学史的视域下观照,能够发现许多生动的诗学细节,有助于加深对宋代诗歌与诗学的认识。宋代诗人的险韵诗创作,相对于宋代以前的时代而言,有范围更大、造诣更深等特点。其中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的创作更是个... 将宋人的险韵诗创作置于宋代诗学史的视域下观照,能够发现许多生动的诗学细节,有助于加深对宋代诗歌与诗学的认识。宋代诗人的险韵诗创作,相对于宋代以前的时代而言,有范围更大、造诣更深等特点。其中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的创作更是个中翘楚。王安石的险韵诗被认为能够“角立苏黄”,而苏轼、黄庭坚的险韵诗则一被叹为“冥搜至此”,一被赞为“妙不可言”。三位大诗人的险韵诗创作不仅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后人的影响不容小觑。尤值一提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尖叉”唱和,更是引发后人持久的兴趣,成为引人注目的诗学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险韵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尖叉”
下载PDF
“险韵”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健 《韵律语法研究》 2017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本文针对学界有关'险韵'的经典定义提出质疑与修正。险韵非仅指韵字少的韵部、生僻的韵字,宽韵、熟字亦可为险韵。韵之险与否不仅视乎单一的韵脚字,亦关乎韵脚字与其前相关字组成的韵藻以及韵字、韵藻与诗题之间的意义关联度。
关键词 险韵 宽韵 窄韵 韵藻
原文传递
论宋诗语言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康锦屏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2-48,共7页
在比较唐诗,充分肯定宋诗的艺术成就,分析宋诗所以异于唐诗的原因之后,将理论阐述与实例结合,论述了宋诗语言的三大特征:破旧立新的句法面貌,即对立冲突的章法、散语与硬语的句式创造、远距异质与变本加厉的偶对;充分发掘语词的... 在比较唐诗,充分肯定宋诗的艺术成就,分析宋诗所以异于唐诗的原因之后,将理论阐述与实例结合,论述了宋诗语言的三大特征:破旧立新的句法面貌,即对立冲突的章法、散语与硬语的句式创造、远距异质与变本加厉的偶对;充分发掘语词的活力,即以俗为雅和以故为新的造语、传神写照的用字、多重美感内涵的使事用典;相切相宜的声律对偶,即用拗律破坏心理预期、困难见巧押险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法 冲突 张力 拗律 险韵 雅俗 心理预期
下载PDF
试论《西清诗话》与《庚溪诗话》对苏轼评诗的不同倾向性——以苏评曾肇《扈跸诗》为例
8
作者 董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宋蔡絛所著《西清诗话》与陈严肖所著《庚溪诗话》中均有苏东坡评曾肇《扈跸诗》的记载,但二者对于苏轼的评价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前者认为苏轼此论重在批评曾肇诗用韵险僻,故谓其"唱首多辣气";后者却举《离骚》之例,认... 宋蔡絛所著《西清诗话》与陈严肖所著《庚溪诗话》中均有苏东坡评曾肇《扈跸诗》的记载,但二者对于苏轼的评价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前者认为苏轼此论重在批评曾肇诗用韵险僻,故谓其"唱首多辣气";后者却举《离骚》之例,认为曾肇此诗虽押险韵,却"可谓工矣";同时认为东坡为人"慷慨嫉恶",断然不肯"效闾阎以鄙语相詈",并认为蔡论是对苏轼的污蔑,是"误后人心术"之论。本文从分析上述二者大相径庭的论点入手,在结合相关材料对其中所表现的作者倾向性进行分析和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产生分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押险韵 苏评 辣气 倾向性 原因
下载PDF
论韩愈的联句诗 被引量:1
9
作者 寇养厚 《克拉玛依学刊》 1989年第Z1期75-79,共5页
联句诗之肇起,其源远矣。虞廷《赓歌》,汉武《柏梁》,实为唱和联句之滥觞。至南朝齐梁时,沈约、周颐首倡四声八病之说,联句诗之声律体式始臻完善。但在中唐韩愈之前,联句之作虽多,然文义断续,笔力悬殊,名为联句,实仍各人之制,且又皆寥... 联句诗之肇起,其源远矣。虞廷《赓歌》,汉武《柏梁》,实为唱和联句之滥觞。至南朝齐梁时,沈约、周颐首倡四声八病之说,联句诗之声律体式始臻完善。但在中唐韩愈之前,联句之作虽多,然文义断续,笔力悬殊,名为联句,实仍各人之制,且又皆寥寥短篇,不及数韵,故影响甚微。至韩愈、孟郊,天才杰出,联句诗始大盛,蔚然成一代之大观。本文即拟对韩愈联句诗作一粗浅之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句诗 韩愈 韵字 孟郊 险韵 韩诗 昌黎 奇字 作诗 奇诗
下载PDF
易安词四首赏析
10
作者 祝诚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1期29-32,共4页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词 芭蕉 女主人 词人 北人 险韵 团茶 李清照 酒醒 冷香
下载PDF
文学视域下的宋代诗韵热点问题综论
11
作者 黄金灿 《社会科学论坛》 2020年第2期106-111,共6页
诗韵研究并不是语言学的专利,更是诗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诗人的押韵技巧、用韵艺术等文学性特点是以文学为本位的诗韵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对于语言学视域下的诗韵研究而言,文学视域下的诗韵研究显得异常薄弱。从当代学者的宋代诗学研究论... 诗韵研究并不是语言学的专利,更是诗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诗人的押韵技巧、用韵艺术等文学性特点是以文学为本位的诗韵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对于语言学视域下的诗韵研究而言,文学视域下的诗韵研究显得异常薄弱。从当代学者的宋代诗学研究论著中可归纳出四个宋代诗韵研究的热点问题,即对宋代次韵唱和诗的研究、对宋诗"以押韵为工"的创作特点的研究、对宋人"押险韵"的批评与实践的研究与对宋人"押韵之文"说的研究。这些热点问题一方面反映了诗韵的文学研究范式的现实存在样态,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种研究范式的合法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视域 诗韵 次韵 押韵 险韵
下载PDF
苏过唱和诗研究——以苏过与苏辙唱和为视角
12
作者 康莉 《淄博师专论丛》 2020年第1期50-54,共5页
《斜川集》现存二十首与苏辙相关的唱和诗,名为次韵诗或和诗实质上是和韵兼和意,而单纯的和意诗现不存。此时叔侄二人不再以创作为国为民的讽喻诗为己任,也不再以抒发男儿的议论惶惶、外王事功的豪情壮志为人生理想。而是将视野从朝堂... 《斜川集》现存二十首与苏辙相关的唱和诗,名为次韵诗或和诗实质上是和韵兼和意,而单纯的和意诗现不存。此时叔侄二人不再以创作为国为民的讽喻诗为己任,也不再以抒发男儿的议论惶惶、外王事功的豪情壮志为人生理想。而是将视野从朝堂转向日常生活,从议论朝政转向吟咏自然风物。内容上二人的唱和诗主要有咏物诗、题画诗、日常记事诗,其中咏物诗占有大量比重。体裁上苏过和诗兼备各体,既擅长古体诗创作,也擅长近体诗创作,诗人依据诗情寻求最恰当的诗体。就押韵方式看苏过和诗只运用了甚为严格的次韵方式,其韵脚字多押宽韵,但也出现了押险韵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材丰富 兼备各体 宽韵为主兼有险韵
下载PDF
论用韵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似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1期15-21,共7页
用韵是韵文写作所必需的技巧。现代汉语的韵文形式很丰富,除诗之外,戏曲、歌剧、歌词、以及各种小演唱都属于韵文,都存在押韵问题。用韵得当,对于韵文作品有很大的帮助;用韵失当,则思想性虽好,也会造成艺术性上的缺陷,从而使作品减色。... 用韵是韵文写作所必需的技巧。现代汉语的韵文形式很丰富,除诗之外,戏曲、歌剧、歌词、以及各种小演唱都属于韵文,都存在押韵问题。用韵得当,对于韵文作品有很大的帮助;用韵失当,则思想性虽好,也会造成艺术性上的缺陷,从而使作品减色。本文想就用韵问题加以初步的探讨,讲一些个人的心得和见解,供写作与教学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脚 韵部 平声韵 韵文 仄声韵 险韵 江阳 鼻音韵尾 和韵 重韵
下载PDF
在汉民族散曲韵律技巧中别出机杼──谈维吾尔作家贯云石散曲的用韵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全芝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贯云石 散曲 元代 维吾尔作家 韵律技巧 创新 句句用韵 重韵 险韵 自然本色
原文传递
“尖叉韵”考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连国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6,共5页
"尖叉韵"或称"尖叉",作为险韵的代称,源于苏轼七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该组诗末句分别押"尖"、"叉"二字,这两个字都属于险韵。该组诗并不是押险韵最高难度的标志,但由于苏轼的巨大影响力,... "尖叉韵"或称"尖叉",作为险韵的代称,源于苏轼七律《雪后书北台壁二首》。该组诗末句分别押"尖"、"叉"二字,这两个字都属于险韵。该组诗并不是押险韵最高难度的标志,但由于苏轼的巨大影响力,后世文人大量唱和,才使得尖叉的险韵特点凸显出来,进而超出了苏轼雪诗及其所用险韵的特定指代,成为代指险韵的独立词汇。这一情况出现并完成于清代。"尖叉韵"与"白战体"都产生于苏轼的咏雪诗歌,他们从押韵和表现手法两个角度体现了苏轼的才力与艺术创新,并赢得后世的广泛推崇与积极唱和,是后世效法苏轼诗歌的典型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叉韵 险韵 苏轼 清代 白战体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