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曾代伟 盛波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7期87-93,共7页
法律人群体是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法制的近代化,我国法律人群体逐渐形成。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环境下,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陪都,众多法学名宿和法律精英荟萃,构成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上的一大奇观。探讨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 法律人群体是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法制的近代化,我国法律人群体逐渐形成。在抗日战争的特定历史环境下,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和陪都,众多法学名宿和法律精英荟萃,构成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上的一大奇观。探讨陪都时期重庆法律人群体的特征,对于我国近现代法律人群体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都时期 重庆 法律人群体 特征
下载PDF
抗战陪都时期峨眉武术考证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必强 《四川体育科学》 2008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抗战"陪都"时期的峨嵋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汇聚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峨嵋武术等外来武术在民... 抗战"陪都"时期的峨嵋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汇聚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峨嵋武术等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陪都时期 峨眉武术 巴渝武术
下载PDF
重庆陪都时期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再利用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向洹序 郭璇 《室内设计》 2013年第2期99-104,共6页
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随着以军工业为主的大批工业的迁入而成为后方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代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庆的主流产业出现更替,陪都时期的工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如何对待工业遗产成为一个新兴课题。本文通过对... 抗日战争期间,重庆作为国民政府的陪都,随着以军工业为主的大批工业的迁入而成为后方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代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重庆的主流产业出现更替,陪都时期的工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如何对待工业遗产成为一个新兴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陪都时期工业遗产的现状调研,分析其价值和基本特征,进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重庆地区实际情况,探索陪都时期工业遗产可持续再利用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陪都时期 工业遗产 发展模式
下载PDF
陪都时期的重庆“新闻党团聚餐会”
4
作者 胡平原 《文史春秋》 2020年第2期24-30,共7页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了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实现独裁专制,控制舆论,便在重庆国民党统治区成立了“新闻党团聚餐会”。这一新闻党团聚餐会从1946年夏开始到1949年秋,3年多来为国民党控制新闻发布、扩大反动宣传、摧残进步舆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了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实现独裁专制,控制舆论,便在重庆国民党统治区成立了“新闻党团聚餐会”。这一新闻党团聚餐会从1946年夏开始到1949年秋,3年多来为国民党控制新闻发布、扩大反动宣传、摧残进步舆论、迫害进步人士,起到了一定的助桀为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统治区 蒋介石集团 抗战胜利后 反动宣传 陪都时期 新闻 舆论 党团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的图书馆事业兴盛述论
5
作者 杨清兆 杜俊华 《历史学研究》 2021年第3期21-26,共6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战火的摧残下,中国图书馆事业遭受莫大摧残,整体发展走向衰微。而随着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并把它法定为陪都之后,重庆地区的图书馆事业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发展。本文从抗日时期陪都重庆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出发,梳...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战火的摧残下,中国图书馆事业遭受莫大摧残,整体发展走向衰微。而随着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并把它法定为陪都之后,重庆地区的图书馆事业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发展。本文从抗日时期陪都重庆的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出发,梳理其发展情况的具体表现,多角度分析这一时期重庆图书馆事业在全国图书馆事业式微的背景下逆向生长的原因,这主要来源于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的外部因素,以及图书馆界自强不息的内部因素影响,并由此探究重庆图书馆事业兴盛状态在发挥战时作用、重新架构我国图书馆事业布局、促进重庆地区图书馆事业长远发展、促进文化抗战等各方面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时期陪都重庆 图书馆事业 兴盛
下载PDF
遠去的家園 中兴路棉花街 何智亚黑白摄影选
6
《重庆建筑》 2022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清末民初,此处是卖棉花的地方,因而得名。1927年前叫棉花街,后因民族路到小什字有一条街也名叫棉花街,此街改名为棉絮街,陪都时期将邻近的黄荆桥街并入。棉絮街与百子巷、潘家沟相连,没有修建和平路之前,棉絮街出口可一直通到金鱼塘街... 清末民初,此处是卖棉花的地方,因而得名。1927年前叫棉花街,后因民族路到小什字有一条街也名叫棉花街,此街改名为棉絮街,陪都时期将邻近的黄荆桥街并入。棉絮街与百子巷、潘家沟相连,没有修建和平路之前,棉絮街出口可一直通到金鱼塘街、蒋家院子、清真寺巷(现中兴路一带)。民国时期,棉絮街建有不少大户人家的宅院,也有一些公司和政府机关的办公房、宿舍楼,还有不少贫民搭建的简陋棚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摄影 中兴路 清末民初 陪都时期 清真寺 棉絮 棉花 民国时期
下载PDF
黑夜过去是黎明(七)
7
作者 罗华生 《重庆集邮》 2000年第3期6-7,共2页
重庆自古以来,是巴人劳动生息的地方,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但民风淳厚,勤劳朴实。多年来人们把重庆建设成为商业城市及水运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长江一带约有一百多万人涌入重庆,共同把重庆推向了全国政治... 重庆自古以来,是巴人劳动生息的地方,虽然地处西南边陲,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但民风淳厚,勤劳朴实。多年来人们把重庆建设成为商业城市及水运中心。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长江一带约有一百多万人涌入重庆,共同把重庆推向了全国政治、经济、军军、文化、教育及工业交通运输中心,使重庆日渐走向繁荣。胜利后,大批人东下还乡,重庆又安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邮风气 重庆 陪都时期 邮票题材 邮票数量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