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马观花十三陵
1
作者 陈力丹 《地图》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71,共10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面积达120余平方千米,东、西.北三面山势高峻,逶迤连绵,绿树丛荫之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明十三陵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在长达200余年间依次建有长...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天寿山南麓,面积达120余平方千米,东、西.北三面山势高峻,逶迤连绵,绿树丛荫之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明十三陵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在长达200余年间依次建有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共葬有十三位皇帝,故称十三陵。明十三陵是中国皇家陵寝的典范,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范例。明十三陵自然环境幽雅,陵寝建筑规模庞大、体系完备,是明朝200多年历史中建筑艺术的杰作,是陵寝规划和建造的最高代表,其建筑风格和形制影响了以后几百年,并对之后的清帝陵产生巨大影响。 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2003年7月3日决定,将中国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十三陵是北京继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后的第6处世界文化遗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十三陵将按照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的要求基本“复原”。十三陵特区将对包括德陵在内的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等七座陵寝进行抢修,去年开工的德陵抢修工程今年年底前将全部结束,康陵、庆陵的抢修工程也将于今明两年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
下载PDF
城陵共融:黄陵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路径探索
2
作者 吴左宾 王泽民 +1 位作者 王笑一 陈美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8,共9页
“陵”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融合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揭示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文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以黄陵城市与黄帝陵为例,通过梳理两者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功能结构... “陵”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空间,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融合对于保护历史文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建设、揭示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的精神文明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以黄陵城市与黄帝陵为例,通过梳理两者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功能结构、秩序关系、空间感知三方面的相互联系,综合考虑本地人口的宜居需求、旅游人口与文化产业的增长潜力,提出黄帝陵与黄陵城市融合发展路径:一是明确黄帝陵的核心祭祀功能,定位古城的文旅服务角色与新区的宜居促游功能,促进城市文化旅游功能融合与非文化功能的优化提升;二是融合自然山水与人工环境,优化城陵轴线关系与谒陵路线,创新设计生态谒陵路线,营建体验式的“有礼有序”秩序空间;三是运用视域分析等科学方法,增补绿色空间,拓宽公共空间视野,强化黄帝陵的空间感知.通过研究黄帝陵与黄陵城市融合发展,可以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创新性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融 城市 黄帝 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创新路径
下载PDF
北魏平城皇陵营建与经济发展研究
3
作者 许孝堂 倪润安 许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85,共13页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先后发现了北魏桓帝与帝后祁氏合葬的祁皇墓、冯太后的方山永固陵等皇陵。拓跋鲜卑族的陵寝文化也由最初的“潜埋虚葬”发展为鲜卑习俗与中原墓葬文化相融合的“陵寺结合”,葬在山巅之上,设守墓人及因守墓而设县... 近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先后发现了北魏桓帝与帝后祁氏合葬的祁皇墓、冯太后的方山永固陵等皇陵。拓跋鲜卑族的陵寝文化也由最初的“潜埋虚葬”发展为鲜卑习俗与中原墓葬文化相融合的“陵寺结合”,葬在山巅之上,设守墓人及因守墓而设县的北魏特有的陵寝文化。然而现有研究始终未对北魏平城皇陵进行系统的揭示。在北魏文献研读和田野考古调查均有新突破的基础上,理清北魏平城皇陵位置、范围及皇陵龙脉的地理环境,特别是对北魏云中金陵、金陵、盛乐金陵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同时讨论北魏平城皇陵营建与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有助于填补北朝史研究的空白,也将对北朝史学研究产生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结合 潜埋虚葬 地理环境 营建 经济发展
下载PDF
历代帝王陵墓(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前云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元朝   蒙古贵族以其强悍的军事力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元以前的分裂混战局面,疆域空前辽阔.但是他们的社会生产方式还留有蒙古游牧部族的特征.……
关键词 帝王 清东 清西 明太祖 朱元璋 地宫 朱元璋(1328-1398) 园建筑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陵水北坡LS13-2区勘探思路与突破方向
5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杨鹏程 张如凤 董鑫 桑亚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83,共11页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南坡已发现了中央峡谷千亿方级气田,证实了陵水凹陷为富生烃凹陷。而陵水凹陷北坡LS13-2区的岩性圈闭勘探虽然也取得了“点”上的突破,但“见气不见田”,勘探效果不佳。为了明确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带,以含...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南坡已发现了中央峡谷千亿方级气田,证实了陵水凹陷为富生烃凹陷。而陵水凹陷北坡LS13-2区的岩性圈闭勘探虽然也取得了“点”上的突破,但“见气不见田”,勘探效果不佳。为了明确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区带,以含油气盆地分析为基础,聚焦关键成藏要素,提出了新的勘探思路,并明确了有利成藏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工区成藏条件整体有利,具备“充足烃源、规模储层、高效输导、整体保存”的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基础,但对于中新统岩性圈闭勘探来讲,也存在“烃源岩主排烃期早于圈闭定型期,断层垂向输导能力低”的不利因素,据此建立了“早期成藏、岩性圈闭、断-砂输导”三元勘探评价要素,并评价认为探区西部断坡海底扇带具备“原生油气藏、规模岩性圈闭、断-砂高效输导”的有利成藏条件,为最有利成藏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规律 成藏条件 有利区带 梅山组 水凹陷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戏剧史视野下的《陵王》曲辞探赜——以日本资料为中心
6
作者 张之为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167,共7页
唐歌舞戏《兰陵王》(日本称《陵王》《罗陵王》)具备故事、扮演、歌舞诸戏剧要素,向为研究者关注。《陵王》曲辞我国文献失载,但见存于日本,是推进唐代歌舞戏演艺形态研究的重要资料。《陵王》曲辞具有明显的代言成分,且歌唱、舞蹈由同... 唐歌舞戏《兰陵王》(日本称《陵王》《罗陵王》)具备故事、扮演、歌舞诸戏剧要素,向为研究者关注。《陵王》曲辞我国文献失载,但见存于日本,是推进唐代歌舞戏演艺形态研究的重要资料。《陵王》曲辞具有明显的代言成分,且歌唱、舞蹈由同一人承担,在表演形式上,已实现语言、动作、妆扮在“人物”身上的聚合,但其话语仍存在完全游离于戏外、不能统辖于人物表演的部分,与成熟形态的戏剧有显著区别。从生成路径切入,可以解释其戏剧要素产生与聚合之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辞 戏剧
下载PDF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藏汉籍善本医书考略
7
作者 张君 川尻秋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020-1024,共5页
创建于公元701年的“图书寮”,隶属中务省,1949年更名为“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皇家藏书机构,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境外一个特殊藏书机构,所藏汉籍善本极其丰富,其中许多在中国国内已经佚失。本文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对所藏医书进... 创建于公元701年的“图书寮”,隶属中务省,1949年更名为“宫内厅书陵部”,是日本皇家藏书机构,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境外一个特殊藏书机构,所藏汉籍善本极其丰富,其中许多在中国国内已经佚失。本文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对所藏医书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图书著录书名、卷数、册数、撰者、版本、行款和印记的梳理,简明扼要地揭示所藏图书的特征,为当下发掘、整理海外中医善本古籍,进而深入进行中日传统医药知识的交流研究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宫内厅书 汉籍善本 医学文献
下载PDF
西汉景帝阳陵帝陵陵园东阙门遗址发掘简报
8
作者 焦南峰 杨武站(照片) +9 位作者 石宁(照片) 陈波(照片) 郑朝阳(绘图) 孙征(绘图) 陈波 刘婷 杨武站 石宁 李库 张琳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7,F0002,共12页
2011年4月~2012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对汉阳陵帝陵陵园东阙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出土以瓦当为主的各类遗物234件(组)。此次发掘进一步厘清了阳陵帝陵陵园的结构布局和东阙门的营造方式,寻找... 2011年4月~2012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对汉阳陵帝陵陵园东阙门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出土以瓦当为主的各类遗物234件(组)。此次发掘进一步厘清了阳陵帝陵陵园的结构布局和东阙门的营造方式,寻找到东阙门建筑规制提升的证据并确定了其毁弃的原因,也为继续开展阳陵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 东阙门 营造方式
下载PDF
北魏“终宁陵令印”补释
9
作者 朱棒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6,89,共5页
《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中著录了一枚北魏“终宁陵令印”。结合终宁陵设置的时间,可知这枚官印制作于公元499年至519年之间,是目前所见的北魏陵园官印孤品。自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诏令勿置陵邑后,陵邑制度遂见废弛。魏晋以降,帝后陵也... 《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中著录了一枚北魏“终宁陵令印”。结合终宁陵设置的时间,可知这枚官印制作于公元499年至519年之间,是目前所见的北魏陵园官印孤品。自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诏令勿置陵邑后,陵邑制度遂见废弛。魏晋以降,帝后陵也仅置园邑而不再置陵邑,园邑归陵园令长统属,其邑户多者不过三五百户,规模远小于秦汉时期比于县的陵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宁 北魏官印 园邑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考古50年侧记
10
作者 付建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7期136-139,共4页
1974年7月15日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分界线,从这一天开始,帝陵兵马角一号坑正式进入科学发掘、系统研究、科技保护,以及社会教育的阶段。今年7月,秦始皇帝陵兵马角一号坑迎来考古发掘50周年,笔者特用不多的笔墨,记录秦始皇兵马博物馆(200... 1974年7月15日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分界线,从这一天开始,帝陵兵马角一号坑正式进入科学发掘、系统研究、科技保护,以及社会教育的阶段。今年7月,秦始皇帝陵兵马角一号坑迎来考古发掘50周年,笔者特用不多的笔墨,记录秦始皇兵马博物馆(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包括兵马角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园)的精彩瞬间,让世人了解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秦始皇帝 精彩瞬间 博物馆 社会教育 博物院 分界线
下载PDF
宁夏社会科学院开展西夏陵申遗与西夏学科建设调研
11
作者 周鑫一 吴宇(图) 《西夏研究》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4月1日至3日,宁夏社会科学院就西夏陵申遗与西夏学科建设进行调研,征求了全国部分专家的意见。调研组到著名西夏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教授家中进行了拜访。史金波认为: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 2024年4月1日至3日,宁夏社会科学院就西夏陵申遗与西夏学科建设进行调研,征求了全国部分专家的意见。调研组到著名西夏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史金波教授家中进行了拜访。史金波认为: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方位研究西夏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西夏陵的陵寝制度、建筑布局、出土文物,特别是其中大量的汉文和西夏文碑石,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以实物体现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交流、融合与发展,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史金波 物质文化遗产 寝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筑布局 西夏文
下载PDF
古代帝陵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国河 王芳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0,共7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三个问题,即因山为陵、陵区制和堪舆理念。因山为陵本意在于利用山体或高地进行埋葬,墓穴有竖穴和横穴两种类型,竖穴型定型于秦始皇陵,对东晋南朝、金帝陵有一定影响;横穴型定型于东汉帝陵,被西晋帝陵和唐陵所继承。自战... 本文重点探讨了三个问题,即因山为陵、陵区制和堪舆理念。因山为陵本意在于利用山体或高地进行埋葬,墓穴有竖穴和横穴两种类型,竖穴型定型于秦始皇陵,对东晋南朝、金帝陵有一定影响;横穴型定型于东汉帝陵,被西晋帝陵和唐陵所继承。自战国时期确立的独立陵园制,至汉晋时期发展成为陵区制度,体现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对立统一格局,以及“家国同构”的核心价值,宋以后集中陵区成为一种制度。堪舆理念对帝陵选址的影响大约从南朝开始逐步加深,至明清成为多种“趋利避害”理念的混合体,其中唐宋时期帝陵所用堪舆术与民间分野明显,反映出强化皇权统治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山为 堪舆
下载PDF
唐桥陵文化符号的IP角色设计开发策略与实践研究
13
作者 刘凯雄 周天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212,235,共12页
目的近几年,各个行业都极力去打造属于自己的IP,用于传播文化和提升经济。桥陵作为关中唐十八陵中的佼佼者,包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IP可开发内容,但存在知名度较低、文化遗产破坏较严重等问题,为促进桥陵文化再生,提出了几点关于IP角色... 目的近几年,各个行业都极力去打造属于自己的IP,用于传播文化和提升经济。桥陵作为关中唐十八陵中的佼佼者,包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IP可开发内容,但存在知名度较低、文化遗产破坏较严重等问题,为促进桥陵文化再生,提出了几点关于IP角色开发的方案策略。方法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资料和实地考察对桥陵文化进行梳理,确定文化符号的具体载体和蕴含的IP设计要素;其次,结合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类成功的IP角色设计案例,通过对比分析法,根据桥陵的特殊性从“视觉形象构建”“精神情感传达”“角色故事衍生”三个层面探索了开发的策略;最后进行了IP设计实践,以验证策略的可行性。结论将桥陵文化符号以IP角色的形式进行设计呈现,不仅可以使受众了解历史、熟知桥陵,实现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而且还可以为此类IP角色的设计提供灵感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 IP角色 开发策略 推广
下载PDF
零陵香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欧阳涵 李迪扬 +2 位作者 袁姝雅 秦优 蔡萍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4期111-115,共5页
零陵香是我国传统中草药,来源于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皂苷类、甾醇类、香豆素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药理作用。近现代临床上多以复方制剂形式出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经济... 零陵香是我国传统中草药,来源于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皂苷类、甾醇类、香豆素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药理作用。近现代临床上多以复方制剂形式出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经济效益。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对零陵香展开综述,为其进一步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开发应用
下载PDF
清昭西陵隆恩殿柱头科斗拱研究
15
作者 李东祖 曹鹏 徐苏斌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清昭西陵建筑是清初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十九世纪60年代,其隆恩殿因破败被迫落架保护,大量构件被集中保存。在对隆恩殿平身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辈学者基于清工部《工程做法》与实例的著作,发现并分析了柱头科独特的连做构件及以此引... 清昭西陵建筑是清初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十九世纪60年代,其隆恩殿因破败被迫落架保护,大量构件被集中保存。在对隆恩殿平身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辈学者基于清工部《工程做法》与实例的著作,发现并分析了柱头科独特的连做构件及以此引发的构造问题,揭示了昭西陵隆恩殿柱头科的尺寸设计方法与独特的构造做法,以期厘清清初斗拱承上启下的发展流变过程,为正确解读中国建筑技术史发展环节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西 隆恩殿 柱头科 连做 构造
下载PDF
零陵花鼓戏中大筒的特殊音高现象研究
16
作者 王玮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1期8-10,49,共4页
目的:文章研究零陵花鼓戏中大筒的特殊音高现象,并探讨其在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价值。方法:聚焦零陵花鼓戏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大筒,通过系统的田野调查,探讨特殊音高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揭示了零陵花鼓戏中大筒特殊音高... 目的:文章研究零陵花鼓戏中大筒的特殊音高现象,并探讨其在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价值。方法:聚焦零陵花鼓戏中的主要伴奏乐器——大筒,通过系统的田野调查,探讨特殊音高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揭示了零陵花鼓戏中大筒特殊音高现象的特点和意义,为理解这一地方戏曲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视角。零陵花鼓戏大筒伴奏中出现的与十二平均律音乐理论不符的特殊音高现象并非偶然,其既与乐器的构造和演奏技巧相关,又受到唱腔模仿和演员表演风格的影响。结论:大筒在零陵花鼓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产生的特殊音高是传统民间音乐独特魅力的体现。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加深对当地戏曲文化的认识,促进其传承与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艺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殊音高现象在现代演出中逐渐消失,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认知变迁的结果。尽管如此,我们仍应认识到特殊音高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它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表演艺术的魅力。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更好地弘扬湖南地方戏曲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同时,需要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和创新性的传播方式,确保大筒特殊音高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得到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戏 大筒 特殊音高现象
下载PDF
以西夏迦陵频伽艺术为元素的文创设计与应用
17
作者 唐红旭 许岩桂 张子贵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5期37-41,共5页
西夏是路上丝路的重要节点,是当时西北地区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一个缩影,其艺术形式表现为“东西兼顾”。由于历史原因,西夏的考古发掘中鲜有实物出土,目前研究仍处于文献整理等奠基性阶段。出土于西夏3号王陵的迦陵频伽与礼制同源的辽、... 西夏是路上丝路的重要节点,是当时西北地区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一个缩影,其艺术形式表现为“东西兼顾”。由于历史原因,西夏的考古发掘中鲜有实物出土,目前研究仍处于文献整理等奠基性阶段。出土于西夏3号王陵的迦陵频伽与礼制同源的辽、金迦陵频伽,在造型、细节上有明显区别,代表了西夏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倾向。文章以西夏迦陵频伽的艺术为元素,提取其造型、色彩、细节元素,创新设计出具有“西夏特色文化符号”的文创纪念品,助力考古文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迦频伽 文创 设计 元素
下载PDF
纪念性景观设计在援助项目中的地域化应用——以援汤加王陵景观改造方案为例
18
作者 任塞那 梁源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我国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越来越多,尤其在对外建设援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国逐渐将文化输出与资源输出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示范工程,同时在开展一些具有纪念性意义的项目,结合受援国的文化特质,将纪...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我国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越来越多,尤其在对外建设援助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国逐渐将文化输出与资源输出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示范工程,同时在开展一些具有纪念性意义的项目,结合受援国的文化特质,将纪念性景观进行了杂糅的地域化表达。文章将通过分析援汤加王陵景观改造方案的设计过程,探索纪念性景观设计与援助项目地域化设计的结合路径,运用传统园林造园手法,还原纪念性氛围的场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性 新地域 汤加王 中国援助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服务学习视角下博物馆与高校的合作模式——南汉二陵博物馆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佳慧 孙玉霞 冯楠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年第3期19-25,共7页
主要依托实践案例介绍了三种形式:“皓月”舞蹈创排属于高校专业课融入式服务学习;“倾听·康陵”沉浸式艺术剧场展演属于项目联创式服务学习;并通过“校-馆-校”合作项目讨论了跨校桥接式服务学习。结合实践经验与服务学习理论基础... 主要依托实践案例介绍了三种形式:“皓月”舞蹈创排属于高校专业课融入式服务学习;“倾听·康陵”沉浸式艺术剧场展演属于项目联创式服务学习;并通过“校-馆-校”合作项目讨论了跨校桥接式服务学习。结合实践经验与服务学习理论基础,总结出服务学习实施的三个有效原则:遵循学术考量、回应真实社会需求与反馈,并进行需求共通与动态调整。最后,从服务学习视角出发,提出博物馆与高校合作应朝学生学用互促、馆校互惠共生和平台网状进阶的方向努力,推动博物馆与高校建立互补互惠的合作模式,不仅增强合作的教育效果,也提升其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馆校合作 服务学习 南汉二博物馆 高等教育 博物馆教育
下载PDF
博物馆场域中思政教育适应提升路径研究——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讲解为例
20
作者 杨笑笑 迟文轩 丁珊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88-91,共4页
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起效,关键之一是需具有适应性,其内容或路径要适应青年学生情感态度、认知特点、话语习惯和其他发展需求与期待。博物馆隐性思政教育,因其独有的情境性、针对性与适切性,使受教育者以最为自然的状态接受鲜明的思想... 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中起效,关键之一是需具有适应性,其内容或路径要适应青年学生情感态度、认知特点、话语习惯和其他发展需求与期待。博物馆隐性思政教育,因其独有的情境性、针对性与适切性,使受教育者以最为自然的状态接受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博物馆隐性思政教育的前提是知识传递的主要媒介—讲解,需将深奥的、专业的、晦涩的、隐性的信息调整为大众易于理解、接地气、可以接受的外显性信息,思政教育才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鉴于此,文章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讲解为例,提出四条路径:御流行多热词、挖情感唤参与、补背景增诠释、添对话多互动,并且首字取“女娲补天”谐音以方便传播和记忆,以期发扬博物馆思政教育的潜隐性、渗透性、开放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思政教育 适应提升 秦始皇帝博物院 博物馆讲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