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唐陵户制变迁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3-171,共9页
中日学者对陵户的研究集中于唐代,但受唐代律令语境束缚严重,故走出唐代,整体上审视陵户制渊源以及汉唐间陵户的演进脉络尤显得必要。中国古代陵、冢、墓三者语意相通,尽管阶级社会出现以后有等级差异,但"陵户""墓户&quo... 中日学者对陵户的研究集中于唐代,但受唐代律令语境束缚严重,故走出唐代,整体上审视陵户制渊源以及汉唐间陵户的演进脉络尤显得必要。中国古代陵、冢、墓三者语意相通,尽管阶级社会出现以后有等级差异,但"陵户""墓户""冢户"等词意涵仍然接近,有时统称守护,园邑亦与其相近。陵户是负责陵冢之守护和日常洒扫之人,先秦时期称为"甸人",汉代称为"守冢",受陵邑制影响",园邑"也与之类似。汉代为先王和宗室亲王、皇亲国戚、公卿贵胄置"守冢",是朝廷赐予的极大恩德,一般大臣贵胄则并不一定有此殊荣。魏晋南北朝时期园邑制没落,但为古代帝王、先贤陵冢设置"守冢户"以事守护、洒扫,仍然是政府管理的一项工作,且逐步成为定制。这些守护、洒扫性工作的守冢户实为唐代陵户的前身。厘清汉唐陵户制变迁轨迹对认识唐及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陵户制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户 守冢 园邑 汉唐
下载PDF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2
作者 吴树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59,共8页
唐代陵户设置既存于法,又寓于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唐代前期陵户设置严格区分帝陵、追封的帝陵、先代帝陵、太子陵以及亲王墓、公主墓等,每一等级通常都有具体标准。这些礼制规范在唐后期也基本得到因循,但陵户设置上... 唐代陵户设置既存于法,又寓于礼,在一定程度上是礼仪的外在表现形式。唐代前期陵户设置严格区分帝陵、追封的帝陵、先代帝陵、太子陵以及亲王墓、公主墓等,每一等级通常都有具体标准。这些礼制规范在唐后期也基本得到因循,但陵户设置上的尊崇逾制在有唐一代经常出现。唐代陵户设置的等级差别和变化反映出唐代礼制与政治的紧密关联。一方面,其等级差别是唐代政治地位和尊卑等级的体现,其调整变化则鲜明地带有为现实政治服务的特点。另一方面,唐代陵户设置在唐后期乃至五代宋初的因循说明,礼制在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提供统治依据、提高君主地位以及调节各阶层政治关系上不可或缺。不过,唐代统治者在陵户设置上也经常有任情之举,这反映出君主凌驾于礼制规范之上的特殊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户 礼制 唐代
下载PDF
略论日本律令制国家的陵户身份 被引量:2
3
作者 章林 《古代文明》 CSSCI 2010年第3期103-111,共9页
陵户是日本律令制国家中,为天皇及其皇族守卫陵墓的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陵户这一名称来自唐朝中国,在公元681年制定《净御原今》时,日本已经开始使用“陵户”这一名称。根据《养老律今》的规定,陵户在律令制下属于“贱民”阶层,... 陵户是日本律令制国家中,为天皇及其皇族守卫陵墓的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陵户这一名称来自唐朝中国,在公元681年制定《净御原今》时,日本已经开始使用“陵户”这一名称。根据《养老律今》的规定,陵户在律令制下属于“贱民”阶层,是当时的“五色贱”身份之一,但在《大宝律令》中,陵户仍然属于“良民”阶层。在“五色贱”中,同其他贱民相比,陵户有着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地位。对陵户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日本律今制国家等级制度与贱民阶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律令制国家 陵户 贱民 身份
下载PDF
汉唐陵户制变迁考论
4
作者 李文才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5期218-218,共1页
中日学者对陵户的研究集中于唐代,但受唐代律令语境束缚严重,故走出唐代,整体上审视陵户制渊源以及汉唐间陵户的演进脉络尤显必要。中国古代陵、冢、墓三者语意相通,尽管阶级社会出现以后有等级差异,但“陵户”“墓户”“冢户”等词意... 中日学者对陵户的研究集中于唐代,但受唐代律令语境束缚严重,故走出唐代,整体上审视陵户制渊源以及汉唐间陵户的演进脉络尤显必要。中国古代陵、冢、墓三者语意相通,尽管阶级社会出现以后有等级差异,但“陵户”“墓户”“冢户”等词意涵仍然接近,有时统称守护,园邑亦与其相近。陵户是负责陵冢之守护和日常洒扫之人,先秦时期称为“甸人”,汉代称为“守冢”,受陵邑制影响,“园邑”也与之类似。汉代为先王和宗室亲王、皇亲国戚、公卿贵胄置“守冢”,是朝廷赐予的极大恩德,一般大臣贵胄则并不一定有此殊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差异 陵户 演进脉络 汉唐间 园邑 汉代 守护
原文传递
唐代陵户问题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树国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3,共9页
唐玄宗在开元十七年拜谒定陵、献陵、昭陵、乾陵四陵后,为每陵设置三千户百姓供役。三千户实即六乡百姓,属于专门服务特定帝陵的奉陵户,其中包含了"四百人"或"三百人"的陵户。陵户由诸陵署管理,从事守卫、洒扫和筑... 唐玄宗在开元十七年拜谒定陵、献陵、昭陵、乾陵四陵后,为每陵设置三千户百姓供役。三千户实即六乡百姓,属于专门服务特定帝陵的奉陵户,其中包含了"四百人"或"三百人"的陵户。陵户由诸陵署管理,从事守卫、洒扫和筑坟等日常劳作,免除课役;而其他奉陵户则被州县征派,服杂徭力役,但蠲免陵寝之外的其他正役与杂徭。唐代陵户身份并非以开元十七年为界分为贱民与良人,谒五陵大赦诏中的陵户放良仅针对五陵中贱民身份的官户,不具有普遍性。事实上,贱民身份的官户与百姓良人一直都是唐代陵户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唐以后役制的变迁,陵户在国家管理层面一度失去役的特征,但地方实际用役逐步恢复了陵户的职役本质。总体上看,唐代陵户问题凸显了唐代役制的复杂性和唐宋役制变迁的整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陵户 色役
原文传递
明代陵坟户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盛承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明代未建立规整的陵坟户制度,但存在普遍建置陵坟户的事实,且在因循旧例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常例。陵坟户是建立在军、民两种基本户籍上的次生户籍,亦属因事编佥的杂役户役籍。宗室坟户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内部各阶层的坟户来源和性... 明代未建立规整的陵坟户制度,但存在普遍建置陵坟户的事实,且在因循旧例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常例。陵坟户是建立在军、民两种基本户籍上的次生户籍,亦属因事编佥的杂役户役籍。宗室坟户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内部各阶层的坟户来源和性质并不相同,明后期建置坟户的宗室限定为亲王与绝嗣郡王。明前期陵坟户按户免役,至明中期转变为量丁免役,并逐渐形成每户三丁的成文法规,免役范围在逐渐缩小并制度化。在以一条鞭法为核心的改革中,陵坟户的配户当差逐渐瓦解,差役由世役演变为均徭,从按户佥拨转为按丁佥派,力役也逐渐折银雇役。但是,皇陵、祖陵陵户以及出藩亲王坟户仍然延续着世役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赋役制度
下载PDF
辽朝奉陵邑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伟祥 高福顺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1期76-82,113-114,共7页
辽朝吸收中原陵寝制度基础上设置奉陵邑以对陵寝进行管理,共有祖州、怀州、显州、乾州、庆州5个奉陵邑。奉陵邑规模宏大,城内宫殿、寺庙、官署等主体建筑完备,凸显其较高政治地位与作用。奉陵邑官员由奉陵官与州县官组成,直接向皇家机... 辽朝吸收中原陵寝制度基础上设置奉陵邑以对陵寝进行管理,共有祖州、怀州、显州、乾州、庆州5个奉陵邑。奉陵邑规模宏大,城内宫殿、寺庙、官署等主体建筑完备,凸显其较高政治地位与作用。奉陵邑官员由奉陵官与州县官组成,直接向皇家机构负责。辽朝奉陵邑的出现一方面可视为契丹族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之表现,另一方面亦为统治者"因俗而治"治国理念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朝 陵户 因俗而治
下载PDF
论汉唐时期的“给户”
8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1期154-154,共1页
汉唐时期的“给户”,是指受国家指派或差遣,在庙宇、祠堂、陵园、家墓等场所承担洒扫守护工作的人户,以其所“给”场所的不同而被称为祠户、庙户、陵户(墓户、冢户)。“给户”的本质就是编户齐民,亦即民户。“给户”所任事务的性质属于... 汉唐时期的“给户”,是指受国家指派或差遣,在庙宇、祠堂、陵园、家墓等场所承担洒扫守护工作的人户,以其所“给”场所的不同而被称为祠户、庙户、陵户(墓户、冢户)。“给户”的本质就是编户齐民,亦即民户。“给户”所任事务的性质属于役,一旦选充“给户”,除非有特殊情况,必须终身服役于所“给”场所。“给户”作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与其他普通百姓一样,在承担租税赋役等法定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同的社会待遇。他们的身份、地位不仅不低于其他普通编户民,甚至还略高于普通百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 陵户 汉唐时期 法定义务 祠堂
原文传递
试论大化革新的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文定 《日本研究》 1985年第2期43-47,共5页
关于日本古代历史的分期,我国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日本没有经过奴隶制,在公元二世纪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另一种认为,日本也像多数国家一样,经历了奴隶制社会。至于奴隶制的时期,主要的分岐在于对大化革新的评价。... 关于日本古代历史的分期,我国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日本没有经过奴隶制,在公元二世纪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另一种认为,日本也像多数国家一样,经历了奴隶制社会。至于奴隶制的时期,主要的分岐在于对大化革新的评价。我国目前流行大化革新封建说,把大化革新看做是日本奴隶制的结束和封建制的开始。按照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化革新 国史学界 土地买卖 古代历史 班田制 大宝律令 陵户 班田收授法 土地私有权
下载PDF
《文献通考》勘误一则
10
作者 石悦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4期50-51,共2页
《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中,关于永熙陵置守陵户五百人的记载是错误的。北宋皇陵的守陵人是国家募役而来的士兵。北宋虽有守陵户的存在,但其守奉的是先代帝王陵寝,并没有守奉北宋皇陵的情况存在。由其他相关记载来看,《文献通考》中关... 《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中,关于永熙陵置守陵户五百人的记载是错误的。北宋皇陵的守陵人是国家募役而来的士兵。北宋虽有守陵户的存在,但其守奉的是先代帝王陵寝,并没有守奉北宋皇陵的情况存在。由其他相关记载来看,《文献通考》中关于守陵人的正确记载应是"置卫兵五百人",而非"置守陵户五百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通考》 陵户 永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