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宝沟文化陶器纹饰艺术风格演变与原始宗教的关系
1
作者 张洪亮 乌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3,共3页
本文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赵宝沟文化陶器纹饰艺术与原始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陶器的纹饰是远古先民受陶器制作过程中陶器本身肌理纹样的启发而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与原始宗教信仰的发展,二者不断结合,纹饰本身开始逐渐具有... 本文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了赵宝沟文化陶器纹饰艺术与原始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陶器的纹饰是远古先民受陶器制作过程中陶器本身肌理纹样的启发而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与原始宗教信仰的发展,二者不断结合,纹饰本身开始逐渐具有独立意义。随着先人审美意识的增强,陶器纹饰就有了宗教信仰与审美意识两种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宝沟 陶器纹饰 宗教信仰
下载PDF
白金宝陶器纹饰演进的文化解读
2
作者 齐甲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40-144,共5页
白金宝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经历了由素面陶、绳纹陶、篦纹陶向多种纹样陶器的演进过程。白金宝陶器纹饰体现和表达了嫩江流域先民实用而简约的审美理念,其陶器纹饰的演进也蕴含或折射出了该遗址所在的嫩江流域由渔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经... 白金宝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经历了由素面陶、绳纹陶、篦纹陶向多种纹样陶器的演进过程。白金宝陶器纹饰体现和表达了嫩江流域先民实用而简约的审美理念,其陶器纹饰的演进也蕴含或折射出了该遗址所在的嫩江流域由渔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经济向农耕文明转型发展的深刻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纹饰 审美理念 文化解读 白金宝遗址
下载PDF
嫩江流域青铜时代陶器纹饰初探
3
作者 赵湘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第3期19-20,22,共3页
从嫩江流域各文化考古发掘资料中分析青铜时代陶器纹饰的产生、发展的脉络和纹饰具有的特点。展示嫩江流域各个文化的文明进步。
关键词 嫩江流域 青铜时代 陶器纹饰 篦点纹
下载PDF
试论红山诸文化陶器纹饰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彦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65-70,共6页
红山诸文化发祥于西辽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的辽阔地域。按文化类型又细分为前红山文化,包括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后文化及富河文化;后红山文化,包括小河沿文化,另外还有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 红山诸文化发祥于西辽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的辽阔地域。按文化类型又细分为前红山文化,包括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后文化及富河文化;后红山文化,包括小河沿文化,另外还有东山嘴遗址、牛河梁遗址等遗迹。红山诸文化出土的陶器,无论器型还是纹饰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不揣浅陋,试就其纹饰做一初探,并求教于纹饰学研究的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纹饰 文化类型 东山嘴遗址 红山文化 兴隆洼文化 小河沿文化 西辽河流域 辽宁西部 不揣浅陋 河北北部
下载PDF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纹饰综述
5
作者 陈迪 《文教资料》 2017年第6期84-86,共3页
辽西地区晚期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主要有富河文化的晚段、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该地区这一时期陶器纹饰经历了富河文化、红山文化的之字纹、几何纹,最后到小河沿文化的绳纹,均体现了辽西地区陶器纹饰在时间上的继承与发展... 辽西地区晚期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主要有富河文化的晚段、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该地区这一时期陶器纹饰经历了富河文化、红山文化的之字纹、几何纹,最后到小河沿文化的绳纹,均体现了辽西地区陶器纹饰在时间上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在地域上的交流融合,表明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各考古学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 陶器纹饰
下载PDF
基于形状文法的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冬宁 《西部皮革》 2022年第21期109-111,共3页
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展现了咸头岭先民兼容与创新的文化精神。文章运用形状文法对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形态进行理性推理演变分析,完成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与包装设计形态的有机融合,以期提升包装设计的地域性与文化性,丰富包装设计的表现形... 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展现了咸头岭先民兼容与创新的文化精神。文章运用形状文法对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形态进行理性推理演变分析,完成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与包装设计形态的有机融合,以期提升包装设计的地域性与文化性,丰富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拓展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的传播路径,进而提升文化认同感及包装产业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头岭文化陶器纹饰 形状文法 包装设计
下载PDF
华县两汉陶器纹饰选萃
7
作者 刘合心 吕宝玲 《文博》 2005年第6期40-47,共8页
华县位于陕西关中东部,古称华州.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因境内有少华山而得名. 华县是古都长安京畿之地,又是周、秦、汉、唐以来,长安至洛阳水陆交通干道必经之所,经济文化发达,文物遗存较为丰富.近年,华县境内修筑高速公路及基建工程,在... 华县位于陕西关中东部,古称华州.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因境内有少华山而得名. 华县是古都长安京畿之地,又是周、秦、汉、唐以来,长安至洛阳水陆交通干道必经之所,经济文化发达,文物遗存较为丰富.近年,华县境内修筑高速公路及基建工程,在东赵乡、柳枝镇、杏林镇等一带,相继发现并出土了一批纹饰精美、制作精细的两汉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纹饰 圆圈 红陶 藏品 柳枝镇 釉陶 陶器(考古) 胎质 凸棱 鼎盖 浮雕 雕塑 朱雀 文管会 元君庙遗址 狩猎纹 陶罐 汉代人
下载PDF
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的美学价值
8
作者 张新颖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2期50-50,共1页
陶器是白金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陶器纹饰多种多样,每一种纹饰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有些纹饰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很高的考古价值,陶器纹饰是古代人们生活的体现,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古代人们高尚的艺术情操。本文首先介绍了白金宝文... 陶器是白金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陶器纹饰多种多样,每一种纹饰都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有些纹饰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很高的考古价值,陶器纹饰是古代人们生活的体现,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古代人们高尚的艺术情操。本文首先介绍了白金宝文化陶器中丰富的装饰手段,其次概述了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的美学价值,希望能够为研究白金宝文化的人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金宝文化 陶器纹饰 美学价值
下载PDF
成都平原史前文化陶器纹饰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丽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56,共15页
本文在陶器纹饰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平原史前文化陶器纹饰进行分期,揭示其早晚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纹饰分期同以器物群和器物形态为主要依据进行的文化分期之间并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纹饰变化的滞后性。这一差异表明纹饰在文... 本文在陶器纹饰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成都平原史前文化陶器纹饰进行分期,揭示其早晚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纹饰分期同以器物群和器物形态为主要依据进行的文化分期之间并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纹饰变化的滞后性。这一差异表明纹饰在文化的传承上更具有保守性,更能反映文化间的传承关系。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宝墩文化四期遗存的文化归属、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渊源等问题做了相关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史前文化 陶器纹饰 分期
原文传递
裴李岗文化陶器纹饰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雪飞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8,共8页
陶器纹饰在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的发展变化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从陶器纹饰中可以分析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裴李岗文化陶器发现了诸多的纹饰,如篦点纹、绳纹等,并且这些纹饰在裴李岗文化分布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图... 陶器纹饰在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的发展变化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从陶器纹饰中可以分析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裴李岗文化陶器发现了诸多的纹饰,如篦点纹、绳纹等,并且这些纹饰在裴李岗文化分布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特征。本文试图从裴李岗文化陶器纹饰特征来探讨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裴李岗文化的地域类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李岗文化 陶器纹饰 文化交流 文化类型
原文传递
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蔡昕欣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4-48,共5页
以白金宝文化的陶器纹饰为基本素材,简述该文化的主要陶器纹饰,并将其中施纹繁缛、组合秩序性强的篦纹作重点研究。试从图案学角度对其进行类型梳理与归纳,阐明基本单元纹饰、构成组合及器表布局,同时也对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的整体风格... 以白金宝文化的陶器纹饰为基本素材,简述该文化的主要陶器纹饰,并将其中施纹繁缛、组合秩序性强的篦纹作重点研究。试从图案学角度对其进行类型梳理与归纳,阐明基本单元纹饰、构成组合及器表布局,同时也对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的整体风格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器纹饰 篦纹图案 单元纹饰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出土北魏陶器研究
12
作者 赵婻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0-67,共8页
云冈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出土的北魏陶器标本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昙曜五窟的开凿为时间界线,以陶罐为代表,一段器型以溜肩、盘口、通体网状暗纹为主,二段演变为圆肩,上腹较鼓,通体磨光暗纹。纹饰的演变是一个由简—繁的过程,一段主要为水波... 云冈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出土的北魏陶器标本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昙曜五窟的开凿为时间界线,以陶罐为代表,一段器型以溜肩、盘口、通体网状暗纹为主,二段演变为圆肩,上腹较鼓,通体磨光暗纹。纹饰的演变是一个由简—繁的过程,一段主要为水波纹、弦纹、方格纹、暗纹等,二段纹饰融入了佛教思想,在一段基础上增加了弦纹与忍冬纹、莲瓣纹组合出现。在制作工艺方面,多为手制泥条盘筑,轮制较少。烧制时主要运用温度控制和气氛控制两种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北魏陶器 陶器纹饰 陶器工艺
下载PDF
形式美的创立——史前彩陶纹饰的营构法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望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11,共8页
如果把史前陶器纹饰的创造看作是人类早期的审美实践之一,那么这纹饰营构的法则可以看作是形式美的创立。它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关系的恰当处理:一、具象与抽象;二、对立与和谐;三、丰富与单纯;四、空间与时间;五、色彩与线条;六、有法... 如果把史前陶器纹饰的创造看作是人类早期的审美实践之一,那么这纹饰营构的法则可以看作是形式美的创立。它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关系的恰当处理:一、具象与抽象;二、对立与和谐;三、丰富与单纯;四、空间与时间;五、色彩与线条;六、有法与无法。史前陶器纹饰处理的基本原则全部为中华民族后来的艺术、设计所继承,成为中华民族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陶器纹饰 形式美
下载PDF
传承纹饰艺术 创新设计学科
14
作者 王杰 《天工》 2022年第17期1-1,共1页
写实或抽象的陶器纹饰从出现到夏朝时期,更富于规律性或具有象征意义。商周时期陶器纹饰并不特指某一兽面,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解体,并演化为具有鲜活生命状态的龙蛇造型。战国时期,纹饰的装饰性逐渐取代意识形态反映,成为展示工艺、财... 写实或抽象的陶器纹饰从出现到夏朝时期,更富于规律性或具有象征意义。商周时期陶器纹饰并不特指某一兽面,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解体,并演化为具有鲜活生命状态的龙蛇造型。战国时期,纹饰的装饰性逐渐取代意识形态反映,成为展示工艺、财富的媒介,青铜器上的水陆攻战、狩猎、宴饮等图像,可以看作汉代画像的肇始。陶器、玉器和青铜器纹饰均由抽象起始,逐步与具象事物的鲜活形象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陶器纹饰 青铜器纹饰 商周时期 兽面 生命状态 汉代画像 纹饰艺术
下载PDF
红山文化陶器 被引量:2
15
作者 滕海键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1-15,共5页
陶器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通过陶器能够观察那个时代的手工技术水平、生业等物质生活状况,也能看到当时先民的审美观、原始宗教观以及文化特征、文化的源流和文化交流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相对于玉器,学界对陶器研究的相关成果... 陶器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通过陶器能够观察那个时代的手工技术水平、生业等物质生活状况,也能看到当时先民的审美观、原始宗教观以及文化特征、文化的源流和文化交流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相对于玉器,学界对陶器研究的相关成果不多,主要集中在陶筒形器、陶器纹饰、特殊类陶器、陶器与红山文化的渊源、陶器与辽西史前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等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陶器 陶器纹饰
下载PDF
由韵律美特征看原始陶器艺术形式的成熟
16
作者 王楠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8-49,80,共3页
在造型形式上,绝对纯粹的造型形态在原始陶器艺术中没能出现。从原始陶器的造型结构、纹饰、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始陶器艺术的韵律美特征,可以看出,原始人由对客体的自然属性直观认识逐渐过度到抽象认知的纯化,使得韵律美成为完全独立... 在造型形式上,绝对纯粹的造型形态在原始陶器艺术中没能出现。从原始陶器的造型结构、纹饰、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始陶器艺术的韵律美特征,可以看出,原始人由对客体的自然属性直观认识逐渐过度到抽象认知的纯化,使得韵律美成为完全独立的审美形态,充分体现出原始陶器艺术形式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美 陶器纹饰 造型 纹饰 色彩
下载PDF
河南新乡市东干道发现西汉陶窑 被引量:5
17
作者 贺惠陆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河南新乡市东干道发现西汉陶窑1988年11月上旬,新乡市文管会为配合基建,在市东干道液化气供应站发掘了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西汉对称双火膛烧陶窑.窑内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有陶豆、盆、罐、碗、甑、瓮、空心陶球以及空心砖等,现... 河南新乡市东干道发现西汉陶窑1988年11月上旬,新乡市文管会为配合基建,在市东干道液化气供应站发掘了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西汉对称双火膛烧陶窑.窑内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有陶豆、盆、罐、碗、甑、瓮、空心陶球以及空心砖等,现简介如下:陶容为半地穴式,直接在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市 火膛 空心砖 东干 河南 西汉中期 烟道及烟囱 西汉早期 新乡地区 陶器纹饰
下载PDF
沙市官堤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18
《江汉考古》 1985年第4期1-10,共10页
官堤遗址位于湖北省沙市市东区北部的荆沙棉纺厂内,西距一九八一年发现的周梁玉桥商代遗址约1,100米,西北距楚都纪南城约15公里(图一)。官堤遗址周围地势基本平坦,是长江的淤积平原。从官堤至周梁玉桥往东、西一线有断续分布的略高出附... 官堤遗址位于湖北省沙市市东区北部的荆沙棉纺厂内,西距一九八一年发现的周梁玉桥商代遗址约1,100米,西北距楚都纪南城约15公里(图一)。官堤遗址周围地势基本平坦,是长江的淤积平原。从官堤至周梁玉桥往东、西一线有断续分布的略高出附近地面的土岗,历年来这些土岗不断被市区建设工程所推平,常有零星的古代遗迹遗物出土。可见这些断续分布的土岗是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地方。官堤遗址就处于这些土岗的偏南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发掘简报 沙市 淤积平原 湖北省 纪南城 陶器纹饰 红陶 文化层 省博物馆
下载PDF
随州庙台子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6
19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0,97-98,共12页
庙台子遗址位于随州市淅河镇金屯村以西约0.5公里的一方形台地之上.地处涢水北岸支流漂水东岸。遗址西边紧邻庙台子自然村,西距随州市约12公里.南距淅河镇约5公里,东面与西花园新石器时代遗址相距不足200米.遗址所在的台地高出周围地面... 庙台子遗址位于随州市淅河镇金屯村以西约0.5公里的一方形台地之上.地处涢水北岸支流漂水东岸。遗址西边紧邻庙台子自然村,西距随州市约12公里.南距淅河镇约5公里,东面与西花园新石器时代遗址相距不足200米.遗址所在的台地高出周围地面约4—6米。遗址南北宽约120米,东西长约140米,总面积约16,800平方米,系由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文化层堆积而成,地表现为农耕地。(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台子 新石器时代遗址 陶器纹饰 标本 文化遗存 西周文化 生产工具 西花园 随州市 灰陶
下载PDF
半坡姜寨遗址“人面鱼纹”新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荆林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9-63,77,共6页
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大规模地揭示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并由此确立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或称“半坡文化”。在这之后,又陆续发掘了好些这一类型的遗址,重要的有: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阴横阵、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 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大规模地揭示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并由此确立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或称“半坡文化”。在这之后,又陆续发掘了好些这一类型的遗址,重要的有: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华阴横阵、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等地。在这类遗址出土的众多的陶器纹饰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的彩陶盆上所绘的“人面纹”和“鱼纹”,它们是这一类型遗址中最有特色的典型纹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寨遗址 婴儿出生 半坡遗址 人面鱼纹彩陶盆 妇女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新石器时代 陶器纹饰 氏族部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