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文”吗?——兼论“辞”的文体特点
1
作者 李定广 丁震寰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高中《语文》课本定为“文”,而当代研究著作及诗文选本中,或被归为“诗”,或被归为“文”,使得《归去来兮辞》文体归属成了疑难问题。经考察,《归去来兮辞》在宋前被归于“辞”或“诗”无异议,宋代开始有人将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高中《语文》课本定为“文”,而当代研究著作及诗文选本中,或被归为“诗”,或被归为“文”,使得《归去来兮辞》文体归属成了疑难问题。经考察,《归去来兮辞》在宋前被归于“辞”或“诗”无异议,宋代开始有人将其视作“文”。“辞”作为文体概念时有两重含义,其一指“楚辞体”的诗,与“骚”实为一体异名,这一文体常与“赋”发生混淆。较之于“赋”,在文体形式上“辞”在句中或句末多带有“兮”字或其他语气助词;在文体属性上“辞”更多的是直接自我抒情,与“赋”以铺陈体物为主有别;文体写作上“辞”的感情流动是作品内部生发的,即所谓“潜气内转”,“赋”则多靠使用关联词连接意脉。其二指歌词,这一文体概念后来被“词”包含。《归去来兮辞》完全符合“辞”的文体特点,本质属性是诗,在当下文体分类中应该归于诗而非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文体归属 赋差异
下载PDF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敏 代振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关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解释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持"语气词"说者虽众,然或论据单一,疑点重重;或局限于浮泛的解析层面,却并不符合陶翁作品的内质深意,存在诸多误读。本文从陶渊明作品的用... 关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解释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持"语气词"说者虽众,然或论据单一,疑点重重;或局限于浮泛的解析层面,却并不符合陶翁作品的内质深意,存在诸多误读。本文从陶渊明作品的用词习惯和生平经历入手,以理解陶渊明作品深层内涵为基础,对与其相关作品中"来"字的用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证,注重考察陶渊明作品深远的"诗意"内容,并进而探究了《归去来兮辞》"来"字的词性与意义,认为"来"字为实词,表示由彼至此、由远及近,与"去"、"往"的意义相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来” 词性 词义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以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研究综述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悦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5期8-10,共3页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归去来兮辞》也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文章。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归去来兮辞》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本文整理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归去来兮辞》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创造时间与地点、陶渊明归...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归去来兮辞》也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文章。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归去来兮辞》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本文整理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归去来兮辞》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创造时间与地点、陶渊明归隐原因与心态、作品思想感情、艺术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方便读者更好地解读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一世纪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浅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钥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8-80,共3页
汉赋的铺采摛文、夸张声貌在汉初已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势,后来赋作无法逾越,只能因循模仿,落于前作的窠臼之中。因此,赋的文辞内容逐渐开始转向,走出了铺采摛文、极力夸张声貌的模式而归乎于一种平静淡雅的风格。东晋陶渊明《归去... 汉赋的铺采摛文、夸张声貌在汉初已达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势,后来赋作无法逾越,只能因循模仿,落于前作的窠臼之中。因此,赋的文辞内容逐渐开始转向,走出了铺采摛文、极力夸张声貌的模式而归乎于一种平静淡雅的风格。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语言简省古朴,思想净洁笃真,是绚烂之极而归乎于"平淡"的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来兮
下载PDF
赏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郁钦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简述了陶渊明的生平,并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二个方面分析了《归去来兮辞》所体现的特点。
关键词 赏析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龚爱华 任芳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76-79,共4页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文《...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1932年初,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文《论翻译》,文中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这三条标准在他所译的陶渊明名篇《归去来兮辞》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回顾林语堂的翻译观,来解读其英译《归去来兮辞》,认为该译作是译者与原作者情感互通的产物,具有准确传神美、句式变化美及音韵节奏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的翻译观 《归去来兮辞》 美学欣赏
下载PDF
苏轼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再创作
7
作者 熊言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3,共4页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毅然辞去彭泽令,并作《归去来兮辞》一文,表达归隐田园的欣喜之情。陶渊明的品节以及归隐田园的心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代有不少文人通过再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陶...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毅然辞去彭泽令,并作《归去来兮辞》一文,表达归隐田园的欣喜之情。陶渊明的品节以及归隐田园的心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代有不少文人通过再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陶渊明品节的尊崇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其中,苏轼对《归去来兮辞》再创作的时间最早,次数最多,对此文的传播和影响也最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再创作 苏轼 田园生活 归隐 文人 向往
下载PDF
欣喜和惆怅交错下的自然吟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8
作者 王允亮 《语文知识》 2016年第23期87-89,共3页
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终于再也无法忍受频被拘制、违逆本性的官场生活,决然辞去仅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重新回到了平静淡然的田园生活。在达成夙愿的同时,他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该文文字恬淡简约,意境潇洒自得... 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终于再也无法忍受频被拘制、违逆本性的官场生活,决然辞去仅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重新回到了平静淡然的田园生活。在达成夙愿的同时,他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该文文字恬淡简约,意境潇洒自得,笔致婉转,悠然天成,被欧阳修称为“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流风遗韵,沾溉后人良多,千百年下读来犹令人神往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赏析 吟咏 自然 交错 归去来辞》 官场生活
下载PDF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民国的接受
9
作者 常威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2-46,共5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民国颇引人瞩目。此时,出现了以"归去来兮"命名的各种文学作品,而且在艺术界其亦颇受欢迎,书法、制乐、谱曲、歌唱、舞蹈皆有以此命名者。民国学人出于对陶渊明浩然气节的期许、对喧嚣城市、黑暗官场...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民国颇引人瞩目。此时,出现了以"归去来兮"命名的各种文学作品,而且在艺术界其亦颇受欢迎,书法、制乐、谱曲、歌唱、舞蹈皆有以此命名者。民国学人出于对陶渊明浩然气节的期许、对喧嚣城市、黑暗官场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原因,不约而同选择了它作为抒发情志的工具。在具体接受情形中,首先,体现在与之相关的注释、作品欣赏等问题的解读上;其次,体现在大量模仿创作上;再者,也包括时人对《归去来兮辞》题旨的多元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民国 接受
下载PDF
“心”与“形”的抗争与融合——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学分析
10
作者 尹玉珊 《广西教育》 2011年第23期44-45,共2页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被欧阳修称为东晋唯一一篇值得称道的文章,在《晋书·陶渊明传》中,此篇也是陶渊明唯一被全文摘录之作。这说明无论是文人还是史家都认定此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关键词 心与形 陶渊明 归去来兮 教学分析
下载PDF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押韵艺术探析——兼与苏轼、杨万里的次韵追和相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金灿 《天中学刊》 2020年第4期90-100,共11页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体现了极高的押韵艺术,完美地达到了“韵随意转,天然凑泊”的艺术境界。苏轼与杨万里的次韵追和,虽步武陶韵却并未被其所限,而是成功实现了创新与突围,彰显了各自独特的艺术个性。陶辞、苏辞与杨辞虽然使用的韵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体现了极高的押韵艺术,完美地达到了“韵随意转,天然凑泊”的艺术境界。苏轼与杨万里的次韵追和,虽步武陶韵却并未被其所限,而是成功实现了创新与突围,彰显了各自独特的艺术个性。陶辞、苏辞与杨辞虽然使用的韵字及其顺序几乎完全一样,但所表现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却构成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范型:陶辞是名副其实的“归去来兮辞”;苏辞实际上是“归不得兮辞”;杨辞则是“不愿归兮辞”。苏辞、杨辞由于基本沿用陶辞的押韵结构,故将陶辞的押韵艺术展现得更为鲜活、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苏轼 杨万里 和陶 《归去来兮辞》 次韵
下载PDF
群体性的选择——论两宋追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楚辞》的学习与借鉴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旭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81-87,共7页
两宋士人追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文学活动由元祐时期苏门诸人首倡,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后期形成热潮。流传至今的数十篇辞作虽为和陶,但通过细致的文本比读,我们却能够发现其深受《楚辞》影响。由于时代环境以及宋人审美趣尚的转变,... 两宋士人追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文学活动由元祐时期苏门诸人首倡,从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后期形成热潮。流传至今的数十篇辞作虽为和陶,但通过细致的文本比读,我们却能够发现其深受《楚辞》影响。由于时代环境以及宋人审美趣尚的转变,他们似乎普遍对《楚辞》中《远游》《卜居》《渔父》《招隐士》诸篇更感兴趣一些。这些篇目中包蕴着的逍遥神游之乐、对出处大节的思考以及淡泊近道之趣,正与他们的审美相合。这些趣味与庄子的齐物达观、佛老的禅悦之趣更为接近,水乳交融般地融贯于他们的辞作之中。两宋士人藉此以陶写襟怀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他们心目中一个崭新的屈原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归去来兮辞》 追和 庄老
下载PDF
欣慰、苦闷、解脱──重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心灵活动 古代文学 归田之前 陶渊明集》 象征意义 抒情小赋 门阀制度 作品选
下载PDF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张衡《归田赋》之比较
14
作者 高国藩 《九江师专学报》 1993年第4期1-5,12,共6页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以下简称两《归》),是中国赋文宝库中两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两篇赋具有同一题材、同一思想的基调,文章气质上也极其相近。但是,读后却丝毫不感到因袭雷同。它们各自以其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流传... 《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以下简称两《归》),是中国赋文宝库中两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两篇赋具有同一题材、同一思想的基调,文章气质上也极其相近。但是,读后却丝毫不感到因袭雷同。它们各自以其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归田赋》是其为官之时,阉党专政,朝政混乱,思有建树而不能,遂产生了弃官归田的思想,因而写此赋以抒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张衡 《归田赋》 赋文 题材 意境
全文增补中
独“孤”求“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孤”字“诀”
15
作者 苗利军 《语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3期13-14,共2页
笔者和学生游走在古诗文中,遇到诸多“孤”字,这些“孤”字,不仅有“形象”,更有“灵魂”。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解” “灵魂” 古诗文 学生
下载PDF
一曲归去的孤独之歌——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感
16
作者 舒滞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年第28期25-25,共1页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 篇抒情小赋。在序言中他或明或隐地写了自己辞 官归隐的原因,在辞赋中他叙述了辞官归途中的心 情、归去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以及自己对官 场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索。《归去来兮辞》被看作...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 篇抒情小赋。在序言中他或明或隐地写了自己辞 官归隐的原因,在辞赋中他叙述了辞官归途中的心 情、归去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以及自己对官 场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思索。《归去来兮辞》被看作是 他与官场诀别、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但每 次读这篇辞赋,我并没有感到他归隐后心情的酣畅 淋漓和豁然开朗,他的心中始终笼罩着一层迷雾, 拨不开也吹不散。诗人虽然归去,但归得并不洒 脱,归得并不自在,归得并不逍遥,他的内心深藏着 份孤独,一份他人无法理解、自己无法排解的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归去来兮 有感
下载PDF
况味心白知: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后有感
17
作者 王海荣 《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2011年第10期57-58,共2页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战书,他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战书,他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清、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人们谈论《归去来兮辞》习惯于称道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和隐逸之欢,而忽视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生悲凉。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诗人抒写欢快喜乐的同时,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发人们联想到他的酸心隐痛的词句,揣摩、品味这些词句的深层内涵,我觉得,《归去来兮辞》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篇吐露隐痛,舒展苦闷的心灵悲歌。下面结合文章内容对此稍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自然景物 崇尚自然 浪漫情怀 深层内涵 文章内容 诗人
下载PDF
立足陶渊明哲学研究,优化《归去来兮辞》思想主旨教学
18
作者 于之也 李冬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105-110,共6页
陶渊明是诗人,更是哲人,其诗文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想。论其具体意蕴,根据“陶学”界的一般研究,可大体归纳为“自然”“任化”“养真”等方面内涵。在《归去来兮辞》教学中,可以尝试着以此为路径来优化教学内容,以深入开掘思想... 陶渊明是诗人,更是哲人,其诗文中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想。论其具体意蕴,根据“陶学”界的一般研究,可大体归纳为“自然”“任化”“养真”等方面内涵。在《归去来兮辞》教学中,可以尝试着以此为路径来优化教学内容,以深入开掘思想意蕴。这是突破时下陶氏诗文教学模式化、扁平化局面的有益尝试,对于提高中学古诗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也有一定的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教学 陶渊明哲学思想 主旨教学 内容优化
下载PDF
从《归去来兮辞并序》看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19
作者 吴丽萍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3年第11期82-84,共3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的人生宣言,由此可以探究陶渊明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在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时选择适性,是为第一重境界;他在处理自己与时代的关系时选择出世,是为第二重境界,他在处理自己与天命的关系时选择安命,是为第三重...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陶渊明的人生宣言,由此可以探究陶渊明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在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时选择适性,是为第一重境界;他在处理自己与时代的关系时选择出世,是为第二重境界,他在处理自己与天命的关系时选择安命,是为第三重境界。陶渊明的三重人生境界揭示了他成为一位身体力行的隐士的心路历程,并对其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归去来兮并序》 陶渊明 人生境界
下载PDF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高丽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张婷 《汉字文化》 2023年第20期84-86,共3页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日便弃职归田,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仁老是高丽朝诗人、稗说文学家,以汉诗名震高丽诗坛。是韩国汉文学史最初的...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到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辞赋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日便弃职归田,被后世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仁老是高丽朝诗人、稗说文学家,以汉诗名震高丽诗坛。是韩国汉文学史最初的“辞”作者,又被称为“和陶辞”的开创者。本文将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李仁老《和<归去来辞>》为研究对象,结合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呈现不同的道家思想意识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李仁老 《归去来兮辞》 思想意识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