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文”吗?——兼论“辞”的文体特点 |
李定广
丁震寰
|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来”字考辨 |
王小敏
代振宇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3
|
二十一世纪以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研究综述 |
张悦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1 |
4
|
|
4
|
浅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杨钥
|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2
|
|
5
|
赏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
张郁钦
|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 |
2
|
|
6
|
略论林语堂的翻译观——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英译为例 |
龚爱华
任芳
|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7
|
苏轼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再创作 |
熊言安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8
|
欣喜和惆怅交错下的自然吟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
王允亮
|
《语文知识》
|
2016 |
0 |
|
9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在民国的接受 |
常威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0
|
“心”与“形”的抗争与融合——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学分析 |
尹玉珊
|
《广西教育》
|
2011 |
0 |
|
11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押韵艺术探析——兼与苏轼、杨万里的次韵追和相比较 |
黄金灿
|
《天中学刊》
|
2020 |
1
|
|
12
|
群体性的选择——论两宋追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楚辞》的学习与借鉴 |
赵旭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1
|
|
13
|
欣慰、苦闷、解脱──重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周明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14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张衡《归田赋》之比较 |
高国藩
|
《九江师专学报》
|
1993 |
0 |
|
15
|
独“孤”求“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孤”字“诀” |
苗利军
|
《语文教学研究》
|
2012 |
0 |
|
16
|
一曲归去的孤独之歌——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感 |
舒滞
|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
2018 |
0 |
|
17
|
况味心白知:归去含凄凉,欢歌有余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教后有感 |
王海荣
|
《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
|
2011 |
0 |
|
18
|
立足陶渊明哲学研究,优化《归去来兮辞》思想主旨教学 |
于之也
李冬捷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9
|
从《归去来兮辞并序》看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
吴丽萍
|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2023 |
0 |
|
20
|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和高丽李仁老《和<归去来辞>》的比较研究 |
张婷
|
《汉字文化》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