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陶渊明诗文选注》商榷
- 1
-
-
作者
徐新杰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53-56,共4页
-
文摘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上承屈原下启李杜的伟大诗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正逐渐为人们所正确认识。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著作及生平者大有人在,且已出了不少成果。以作品而言,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了王瑶编注的《陶渊明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了逯钦立校注的《陶渊明集》。唐满先同志的《陶渊明诗文选注》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了陶诗五十五首、辞赋散文五篇,抉择是比较精的;除注释外,还有写作年代、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说明,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本。但读过之后,觉得还有些地方值得商榷。
-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注
陶渊明集
写作年代
陶诗
李杜
艺术特色
上海古籍出版社
逯钦立
人民文学
羲皇上人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评三十年来出版的三本《陶渊明集》
- 2
-
-
作者
吴云
-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6,2,共5页
-
文摘
(一)一九五六年八月,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王瑶同志的《陶渊明集》。王瑶同志在谈到此书写作目的时说,“本书是为了普及的。”为此,作者对每首诗,文都作了系年,还有简要的题解,以说明诗、文内容的含义;对难懂的词语还作了简注。王瑶同志在《陶渊明集》中所用的心血是颇多的。例如系年,有些诗文写作年代很明确,但还有部分诗文不知作于何时。对后者,作者都要暂系于某年,或某个时期,这“暂系”便需要考证的功力与时间。王瑶同志对陶诗、陶文所作的“简注”,说来容易,注起来却颇难。因为只有在把握了全文的含义的基础上,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
关键词
陶渊明集
王瑶
陶诗
写作年代
作家出版社
文都
陶渊明诗文选注
柴桑
桃花源诗
渊明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简答关于“偏颇”的责难
- 3
-
-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32-,共1页
-
文摘
本学报1985年第4期发表了徐新杰同志的《〈陶渊明诗文选注〉商榷》,对唐满先同志的选注本提出了21条意见;1987年第2期发表了唐满先同志的《疑义相与析》,对徐文作了回答。唐文在谈到《咏荆轲》中“心知去不归”的解释时说: 诗中说“素骥鸣广陌”,《史记》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送行的人明明都“心知”荆轲此去不归,所以“心知”者是大家。从《商榷》原稿的复印件看出,原稿本来是“此‘心知’者,不独进行诸人,荆轲自己也在内”。这样解释是对的。学报发表时却把这句改为:“此‘心知’者。
-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注
咏荆轲
白衣冠
徐新
陶诗
文在
燕丹
唐文
风萧萧
批评指正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疑义相与析
- 4
-
-
作者
唐满先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55-59,共5页
-
文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发表了徐新杰同志的《〈陶渊明诗文选注〉商榷》(以下简称《商榷》),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拙作《陶渊明诗文选注》(以下简称《选注》)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这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对我不无启发和帮助。一本书出版之后,或者一篇文章发表之后,能得到读者的商榷意见,总是有益处的。通过商榷,互相斟酌,互相启发,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必将有利于著作和文章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术的进步和繁荣。因此,我愿意把自己读过《商榷》之后的一些看法,坦率地提出来商榷。《商榷》共二十一则,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有四则是关于陶渊明的故居和评价问题,有五则是对陶渊明几句诗的理解问题,其余十二则是对陶渊明诗文中一些字、词、句的解释问题。下面,我按照这三方面的次序,一则一则地进行商榷。
-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渊明
商榷意见
文章质量
桃花源诗
柴桑
《归去来兮辞》
羲皇上人
《饮酒》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