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造陶渊明:《宋书·陶潜传》发微
1
作者 张德恒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9-77,共9页
《宋书·陶潜传》在“陶渊明形象塑造史”上具有奠基作用。宋传文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陶渊明的诗文,一是撰者叙述之语。宋传的文献来源是早期“陶渊明集”的手抄本,以及陆子真巡行寻阳时采获的相关信息、文献。宋传在排比、措置陶... 《宋书·陶潜传》在“陶渊明形象塑造史”上具有奠基作用。宋传文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陶渊明的诗文,一是撰者叙述之语。宋传的文献来源是早期“陶渊明集”的手抄本,以及陆子真巡行寻阳时采获的相关信息、文献。宋传在排比、措置陶渊明的仕宦文献资料时出现阙略、错误,导致陶公仕宦历程长期未能得到清晰的呈现。宋传记述陶渊明辞彭泽令事重点刻画了陶渊明的“风度”,但却遮蔽了陶公辞官的真实隐情。宋传作者重点记述了陶渊明的“酒事”,以此强化陶公的绝世风流,但它对陶公酒后“抚弄”无弦琴的叙述则无疑是一种误解。宋传忌讳叙及陶公在晋宋易代之际的真实政治态度,每以淡墨轻轻扫过。宋传并没有勾勒出一个完全真实的陶渊明形象,但却为人们塑造了一个风神绝代的陶公,它承载着“后风流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对前贤风流的无限回忆与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宋书·陶潜传》 文本 风流
下载PDF
从陶潜的“化”到王维的“空”──晋至唐诗人自然观变迁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节末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12-118,共7页
从晋至唐,中国诗人的自然观发生了某种转型,即从庄玄转向佛禅。陶潜和王维是这一转型过程的两个个案。陶潜以亲和的视角去看自然,感受着生命萌发的欣喜和生命消逝的痛苦,基本仍处于庄子和玄学的传统之中。王维则以空观的视角去看自... 从晋至唐,中国诗人的自然观发生了某种转型,即从庄玄转向佛禅。陶潜和王维是这一转型过程的两个个案。陶潜以亲和的视角去看自然,感受着生命萌发的欣喜和生命消逝的痛苦,基本仍处于庄子和玄学的传统之中。王维则以空观的视角去看自然,所见无非静谧。王维看自然更为敏感细致,自然界固然充满着动静变化,不过那只是空的现象。空的直观在王维诗的意象构成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促使境界一意境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潜 王维 自然观 禅宗
下载PDF
追寻历史的叙述者──《宋书·陶潜传》作者考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攸欣 贝京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在陶渊明研究史上,尚无人研究过《宋书·陶潜传》的真正原作者是谁,而根据现代历史学观念,历史叙述对于历史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试图追寻《宋书·陶潜传》的叙述者,解决陶渊明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据现在所能使... 在陶渊明研究史上,尚无人研究过《宋书·陶潜传》的真正原作者是谁,而根据现代历史学观念,历史叙述对于历史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试图追寻《宋书·陶潜传》的叙述者,解决陶渊明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据现在所能使用的材料,《宋书·陶潜传》作者很可能是徐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述 《宋书·陶潜传》 陶渊明 徐爰
下载PDF
陶潜归隐真相新解——从陶潜与桓玄的关系说起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培基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6年第1期68-73,共6页
陶潜(公元365-427年)与桓玄(公元369-404年),一个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一个是篡晋失败以致灭族的所谓"乱臣贼子".在东晋末年争夺帝权的斗争中,陶潜却是站在桓玄这一边的.陶潜归隐的真实原因,也是由于桓玄的失... 陶潜(公元365-427年)与桓玄(公元369-404年),一个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一个是篡晋失败以致灭族的所谓"乱臣贼子".在东晋末年争夺帝权的斗争中,陶潜却是站在桓玄这一边的.陶潜归隐的真实原因,也是由于桓玄的失败.为什么呢?一、陶潜当过桓玄的"参军"陶潜当过桓玄的官,这已是成为定论了.只是不知当的是什么官.据史传记载,陶潜生平除了当过"少日"的州祭酒和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之外,就是"为镇军、建威参军".这里有两种可能:一,为史传所漏书;二,就是上述诸官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玄 陶潜 关系说 参军 陶渊明 失败 东晋 江州刺史 质性自然 史传
下载PDF
元初绘画中的陶潜情结——以钱选、赵孟頫、何澄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中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陶潜情结,可以说是元代士人的象征符号,是在大统一背景下,知识阶层自我反省和自我体认的一种忠实态度。而钱选、赵孟頫、何澄等人在笔墨中对这种情怀的体认,在当时便颇具代表性。仕与不仕的姿态或深或浅都会影响到他们笔墨情趣的表达,... 陶潜情结,可以说是元代士人的象征符号,是在大统一背景下,知识阶层自我反省和自我体认的一种忠实态度。而钱选、赵孟頫、何澄等人在笔墨中对这种情怀的体认,在当时便颇具代表性。仕与不仕的姿态或深或浅都会影响到他们笔墨情趣的表达,他们执着于陶潜情结,并不是为了向世人宣扬个人的政治立场,而是更多地出于调和自我的考虑。这种心绪一旦在笔墨中挥发出来,便很自然会晕染出一个时代的绘画风格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元代) 陶潜情结 士人 钱选 赵孟频 何澄 绘画风格
下载PDF
陶潜田园诗和王维田园诗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申东城 《巢湖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76-80,118,共6页
时代基础的差别,形成陶与王田园诗风的差异;陶诗写躬耕生活感受和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王诗站在庄园主立场上,为寻求闲逸萧散情趣和静谧恬淡心境;陶诗真实写隐后穷困和农村荒凉萧败。王诗曲折隐晦反映农民生活贫困和社会黑... 时代基础的差别,形成陶与王田园诗风的差异;陶诗写躬耕生活感受和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王诗站在庄园主立场上,为寻求闲逸萧散情趣和静谧恬淡心境;陶诗真实写隐后穷困和农村荒凉萧败。王诗曲折隐晦反映农民生活贫困和社会黑暗;陶诗歌颂劳动,乐在田园。王诗描写大自然和农村静美及所生情趣,乐在山林;社会理想不同。艺术特色:陶诗主情。王诗主景;陶诗真率、淡美、平淡有味。王诗丰润、有生趣、诗情画意;陶诗恬淡中有旨趣。王诗澄澹,形神兼备,自我形象与外景完美融合;陶诗语言朴质、平淡、自然,为“田家语”。王诗语言清秀精工、洗炼,朴素中润泽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潜 田园诗 王维 农村 农民 艺术 中国
下载PDF
论陶潜田园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7
作者 于春海 夏玉玲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81-91,共11页
陶潜的田园诗在广义上指那些反映农村农民生活百态和记述诗人田园乡居生活的诗作,共52首。值得注意的是,陶潜的田园诗取象特征比较明显,每篇诗作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取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思维方式,取象思维在古典诗歌中发挥着重... 陶潜的田园诗在广义上指那些反映农村农民生活百态和记述诗人田园乡居生活的诗作,共52首。值得注意的是,陶潜的田园诗取象特征比较明显,每篇诗作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取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思维方式,取象思维在古典诗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取象思维方式,诗人委婉含蓄地表情达意,或言志,在诗歌中表现其退隐躬耕之志、安贫固穷之节;或述乐,记述亲身力耕和耕余闲居的乐趣;或叹忧,在慨叹无常人生的同时悲悯农村田园的破败。取象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沟通陶潜和田园诗的重要媒介,它的巧妙运用,使得陶诗既不露痕迹,又收放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潜 田园诗 取象分类 取象比附
下载PDF
李锦全先生《陶潜评传》读后
8
作者 刘斯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李锦全 陶潜评传》 哲学思想 文化立场 诗歌 散文
下载PDF
鲁迅论阮籍、嵇康、陶潜
9
作者 王永生 《社会科学》 1983年第8期61-65,共5页
鲁迅对于魏晋时代作家阮籍、嵇康、陶潜的思想言行,曾作过深入的研究、剖析,发表过一系列精辟独到的见解。这些重要评论,对于我们提高当前文艺批评的质量,做好文学评论与文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其可贵的学习范例。
关键词 鲁迅 嵇康 阮籍 文艺批评 文学评论 文学研究 陶潜 魏晋时代 独到的见解 作家
下载PDF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论陶潜对《论语》的接受
10
作者 王亚楠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21-23,85,共4页
探讨陶潜作品中接受和运用《论语》的情况,其间表现出陶潜对孔子的虔诚崇拜、人生准则的效仿表达和隐士身份的自我定位。
关键词 陶潜 《论语》 孔子 接受
下载PDF
钟嵘《诗品》“陶潜诗源出于应璩”说所受批评考论
11
作者 杨和为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钟嵘《诗品》将陶潜列入中品,且以为其诗源出于应璩,这一断语至宋以后颇受人诟病指责。实际上,钟嵘此说之所以会导致宋以后普遍的批评,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应璩诗颇多亡佚,后人不得窥其全貌;二是陶潜诗由晦而显,至宋而极,后人遂以为应... 钟嵘《诗品》将陶潜列入中品,且以为其诗源出于应璩,这一断语至宋以后颇受人诟病指责。实际上,钟嵘此说之所以会导致宋以后普遍的批评,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应璩诗颇多亡佚,后人不得窥其全貌;二是陶潜诗由晦而显,至宋而极,后人遂以为应璩不足以笼罩陶潜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陶潜 应璩 《百一诗》 苏轼和陶
下载PDF
自然的歌者:陶潜风度的深度阐释
12
作者 赵韡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陶潜并非“浑身静穆” ,也有入世的雄心。儒道双修 ,将其融于一体 ,从而建构了陶潜的人生哲学。陶潜体现了魏晋风度。陶潜归隐田园 ,追求的是田园的清静、恬淡与心灵无限自由的相通。陶潜生活在自然中 ,歌唱自然。
关键词 陶潜 诗歌创作 文学风格 人生哲学 魏晋风格 自然
下载PDF
陶潜——李白诗歌的一个文化情结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建华 《青海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陶潜 李白 诗歌 创作成就 文化情结 文学史 诗人 内蕴 角度 契合
下载PDF
陶潜、李白、杜甫与越南文学——陈庭史教授访谈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庭史 张叉 《杜甫研究学刊》 2019年第3期95-100,共6页
陈庭史(Tran Dinh Su,1940-),越南顺化市人,苏联基辅大学文学理论博士,中国南开大学进修学者,越南河内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越南中央文艺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越南作家协会会员,越南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越南科学研究国... 陈庭史(Tran Dinh Su,1940-),越南顺化市人,苏联基辅大学文学理论博士,中国南开大学进修学者,越南河内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越南中央文艺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越南作家协会会员,越南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越南科学研究国家奖获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文学 文艺理论批评 陶潜 李白 杜甫 作家协会 研究生导师 委员会
下载PDF
陶潜之归隐与东晋南朝门阀政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雒三桂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从南北朝至今,人们对陶潜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缺乏了解,对陶潜的思想和品格也存在着夸大和神化现象。大量史料证明,陶潜的辞官归隐是东晋南朝门阀士族政治下次等士族在政治上无望进取的无奈之举,同时也是缺乏政治才能的陶潜的必然归宿。
关键词 陶潜 门阀 归隐
下载PDF
杜诗原意的传递、接收与解读——论仇兆鳌《杜诗详注》引陶潜注的相关问题(续)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伟豪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第4期55-63,共9页
《四库提要》论《杜诗详注》,除正面称诩外,也曾反面批评“摭拾类书,小有舛误”,甚至改动注引原文,以至“乖其本旨”,因而认为“如此之类,往往有之,皆不可据为典要”。平情而论,尽管杜甫创作意图无从知晓,但就笔者所见,综观... 《四库提要》论《杜诗详注》,除正面称诩外,也曾反面批评“摭拾类书,小有舛误”,甚至改动注引原文,以至“乖其本旨”,因而认为“如此之类,往往有之,皆不可据为典要”。平情而论,尽管杜甫创作意图无从知晓,但就笔者所见,综观《杜诗详注》,在二百八十六条“以陶注杜”中,确实有不少地方,未免惹人非议。这大概有三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详注》 仇兆鳌 原意 陶潜 解读 《四库提要》 创作意图 杜甫
下载PDF
陶潜诗序试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杰 《安顺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3,共3页
陶潜的诗,自唐以来或仿制,或应和,或研究其价值,从各方面体现出后人对他的推崇。但陶潜的诗序却很少有人注意,从现存的121首陶诗中,共有34首冠以诗序。陶潜诗的诗序是一篇篇完整的美文,有题旨,内容丰富,形式独特,风格朴素自然。透过这... 陶潜的诗,自唐以来或仿制,或应和,或研究其价值,从各方面体现出后人对他的推崇。但陶潜的诗序却很少有人注意,从现存的121首陶诗中,共有34首冠以诗序。陶潜诗的诗序是一篇篇完整的美文,有题旨,内容丰富,形式独特,风格朴素自然。透过这些诗序,同样能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因此,这些诗序是研究陶诗的重要材料,有着独特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潜 诗序 自然
下载PDF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志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54-59,95,共7页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王志清读王维的诗,很容易让人联系到陶潜。其实,陶王间虽见师承之血脉,而却情趣大异。古人以为,陶潜为平淡之宗,王维乃神韵之祖①,这也只是给我们以比较的暗示和比较的视角。而读解陶王... 心物冥一中的庄、禅精神──陶潜王维比较论王志清读王维的诗,很容易让人联系到陶潜。其实,陶王间虽见师承之血脉,而却情趣大异。古人以为,陶潜为平淡之宗,王维乃神韵之祖①,这也只是给我们以比较的暗示和比较的视角。而读解陶王二人的生命星空,见其异同及异同的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陶潜 《归园田居》 山水田园诗 社会理想 美学思想 “自在” 诗美形态 禅宗 生存智慧
下载PDF
自得与自适——陶潜与苏轼的心态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陈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9-42,共4页
陶潜与苏轼因所处时代背景、个性经历、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其心态也有很大差别,集中体现为自得与自适的不同。四个角度来比较两者:(1)自我意识与理性精神;(2)悲与乐: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3)著境与通达;(4)避世与入世。
关键词 自得 自适 陶潜 苏轼
下载PDF
陶潜《挽歌诗》与魏晋佛教“三世之辞”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永忠 《九江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41-44,共4页
本文认为,陶潜《挽歌诗》三首,是凭籍了魏晋佛教“三世”神学想象才得以突破我国千百年来的《诗》《骚》传统,于现实人生之外另辟出一“幽冥”鬼世界来。抒写其前所未有的奇思妙想,使之成为了千古绝唱的浪漫主义杰作。
关键词 陶潜 《挽歌诗》 魏晋佛教 "三世之辞" 神学思想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