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马加装陶瓷制动器
1
作者 杨明 《汽车维修技师》 2015年第7期118-118,共1页
车型:M5(F10)、M6(F06,F12,F13),仅适用于具有20in轻金属轮毂(也包括科季轮胎)的车辆使用。
关键词 陶瓷制动器 宝马 车辆使用 F12 轻金属 轮毂
下载PDF
全新研发的PSCB高效长久制动器镀层
2
作者 Hartmut Hammer 《汽车制造业》 2018年第7期48-49,共2页
保时捷公司研发生产的Surface Coated Brake是一种全新的表面镀层制动器,它的性能比传统的灰铸铁制动器更好、比陶瓷制动器更加经济实惠。
关键词 陶瓷制动器 表面镀层 研发 SURFACE 保时捷公司 灰铸铁 性能比
下载PDF
车用陶瓷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庾晋 《江苏陶瓷》 CAS 2002年第4期24-24,28,共2页
关键词 车用陶瓷 市场前景 陶瓷发动机 陶瓷催化器 陶瓷传感器 陶瓷制动器
下载PDF
汽车领域用陶瓷材料
4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02年第3期47-47,共1页
陶瓷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过去都用合金钢制造,汽缸工作温度只有1000℃左右,而且还要用循环水冷却。汽缸的活塞鞘,由于耐高温摩擦性能较差,压缩效率下降较快,因而成了新型汽车工业的拦路虎。1980年,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采用氮化硅陶瓷汽车... 陶瓷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过去都用合金钢制造,汽缸工作温度只有1000℃左右,而且还要用循环水冷却。汽缸的活塞鞘,由于耐高温摩擦性能较差,压缩效率下降较快,因而成了新型汽车工业的拦路虎。1980年,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采用氮化硅陶瓷汽车发动机(DE),这种新型发动机的温度可达到1300~1500℃,不要水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陶瓷材料 陶瓷发动机 陶瓷制动器
下载PDF
布拉格光栅应变测试系统的动态标定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康 顾金良 罗红娥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3-917,共5页
为了能够简单精确地标定出Bragg光栅应变测试系统的应变拉伸系数,通过分析测试系统的解调原理,提出了运用陶瓷制动器的逆压电效应标定该系统的方法。对系统的8路应变测试通道进行了标定实验,将每路通道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别得到... 为了能够简单精确地标定出Bragg光栅应变测试系统的应变拉伸系数,通过分析测试系统的解调原理,提出了运用陶瓷制动器的逆压电效应标定该系统的方法。对系统的8路应变测试通道进行了标定实验,将每路通道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分别得到了Bragg光栅应变拉伸量与解调信号相位差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了每路通道的应变拉伸系数,分析表明系数的标定相对误差在±0.002μm/(°)以内,标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GG光栅 应变测试 动态标定 陶瓷制动器
下载PDF
宾利添越Bentayga V8
6
《汽车观察》 2018年第4期42-42,共1页
宾利添越Bentayga V8搭载集强劲动力与出色燃油经济性于一身的新一代4.0升32气门双涡轮增压V8汽油发动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4.5秒,亦拥有746公里的满油续航里程。该车还成为添越车系中首个可选装碳陶瓷制动器的车型,这是宾利品牌... 宾利添越Bentayga V8搭载集强劲动力与出色燃油经济性于一身的新一代4.0升32气门双涡轮增压V8汽油发动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4.5秒,亦拥有746公里的满油续航里程。该车还成为添越车系中首个可选装碳陶瓷制动器的车型,这是宾利品牌历史上尺寸最大、性能最强劲的制动系统,也是迄今为止,应用于全球量产车型上最大的前制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8 制动系统 汽油发动机 双涡轮增压 燃油经济性 陶瓷制动器 加速时间 公里
下载PDF
消除汽车刹车噪音的控制系统
7
作者 东方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3年第10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汽车 刹车噪音 噪音控制系统 压电陶瓷制动器
下载PDF
反噪声及其妙用
8
作者 吴继星 《环境》 1993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噪声控制 反噪声器 压电陶瓷制动器
下载PDF
Active control of fluctuating pressure induced by blade-vortex interaction 被引量:4
9
作者 ZHANG MingMing XU JianZh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862-868,共7页
It is well known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eading edge of a blade and incoming vortical structures produce a sharp rise in fluctuating pressure nearby,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noise production in various... It is well known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eading edge of a blade and incoming vortical structures produce a sharp rise in fluctuating pressure nearby,contributing significantly to the noise production in various types of rotorcrafts.To suppress this fluctuating pressure and subsequently induced noise,as the first step,active control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an airfoil and incoming cylinder-generated vortices,which mimics the practical phenomenon,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The essence of the control is to create a local perturbation,using piezo-ceramic actuators,on the surface near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airfoil,thus modifying the airfoil-vortex interactions.Both open-and closed-loop methods were used,where the surface perturbation was controlled by an external sinusoidal wave and a feedback pressure signal from a pressure transducer installed at the leading edge,respectively.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losed-loop control was superior to the open-loop one;the closed-and open-loop controls achieve a maximum reduction in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at the dominant vortex frequency by 32% and 11%,respectively.The detailed physics behind the observation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vortex interaction perturbation technique piezo-ceramic actuator closed-loop contr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