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挤出式3D打印陶瓷梯度材料动态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段国林 王龙 +3 位作者 王世杰 马硕 杨杰 韩晓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64-1276,共13页
针对微流挤出工艺下制备陶瓷梯度材料引起的混合难题,依托混合挤出核心功能部件——多组分主动混合机构,结合理论分析、ANSYS仿真模拟与打印实验,探究了螺杆结构下混料腔内多组分材料混合机制及其规律.首先,对流体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其次... 针对微流挤出工艺下制备陶瓷梯度材料引起的混合难题,依托混合挤出核心功能部件——多组分主动混合机构,结合理论分析、ANSYS仿真模拟与打印实验,探究了螺杆结构下混料腔内多组分材料混合机制及其规律.首先,对流体流动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对料腔内流体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定义了该工艺下材料混合时间的构成;最后以螺杆转速、材料进给量、进料顺序3个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分输运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上述3个因素对多材料混合过程的影响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变径螺杆作用下腔内压力沿着挤出方向阶跃式升高,口模附近迅速泄压;腔内流体速度沿挤出方向递增,在螺槽的左、右底角部位会形成材料滞留区.螺杆转速的变化对内部流体的流动影响大于进给量;通过混合过程模拟结果发现螺杆转速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平面混合均匀性,对腔内流体的平均停留时间影响不大;增大进料量不仅缩短了混料腔内流体停留时间,还降低了螺杆的轴向混合能力;材料过渡时间随着料腔内高黏度流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后,打印锯齿形梯度渐变部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验证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的合理性与正确性.该研究为了解挤出式3D打印陶瓷梯度材料混合过程的机理奠定了基础,并为后续混料设备的结构改进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挤出 陶瓷梯度材料 多组分材料混合 混合时间 混合过程模拟
下载PDF
等离子熔积制备金属-陶瓷梯度材料过程数值模拟
2
作者 王桂兰 朱慧林 张海鸥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5,68,共4页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等离子熔积制备金属-陶瓷梯度材料,分析了不同热源功率下熔池形貌和流场特征,计算了功能梯度材料中陶瓷体积分数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讨论了熔积层组分分布与熔池形貌和流场的关系,探讨了热源功率和热源移动速度对陶...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等离子熔积制备金属-陶瓷梯度材料,分析了不同热源功率下熔池形貌和流场特征,计算了功能梯度材料中陶瓷体积分数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讨论了熔积层组分分布与熔池形貌和流场的关系,探讨了热源功率和热源移动速度对陶瓷梯度体积分数的影响。最后用等离子熔积成形法制备了Al2O3-不锈钢功能梯度材料,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 等离子熔积 制备过程模拟 组分分布
下载PDF
金属-陶瓷梯度材料动态热应力响应变物性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翟鹏程 张清杰 袁润章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78-82,共5页
研究了梯度材料在承受热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态热应力响应分析模型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分析材料的变物性特性(即材料的热学和力学性能依赖于温度的特性)对动态热应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梯度材料承受热冲击栽荷作用时,变物性特性... 研究了梯度材料在承受热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态热应力响应分析模型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分析材料的变物性特性(即材料的热学和力学性能依赖于温度的特性)对动态热应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梯度材料承受热冲击栽荷作用时,变物性特性对材料的动态热应力响应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对梯度材料进行评价和优化设计时,必须采用动态热应力响应变物性分析模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梯度材料 动态热应力响应 变物性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金属-陶瓷梯度材料动态温度响应变物性分析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翟鹏程 张清杰 袁润章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68-71,共4页
以ZrO_2/Ti-6Al-4V金属-陶瓷梯度材料为例,研究了梯度材料在承受热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态温度响应分析模型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分析材料的热导率和热容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即变物性特性)对动态温度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梯度材料承受... 以ZrO_2/Ti-6Al-4V金属-陶瓷梯度材料为例,研究了梯度材料在承受热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动态温度响应分析模型问题。研究的重点是分析材料的热导率和热容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即变物性特性)对动态温度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梯度材料承受热冲击载荷作用时,变物性特性对材料的动态温度响应和材料隔热性能预测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对梯度材料的隔热性能进行优化设计时,必须采用动态变物性温度响应分析模型和理论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梯度材料 动态温度响应 变物性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功能梯度陶瓷材料刚柔耦合动力学问题研究
5
作者 蔡丽江 《信息记录材料》 2024年第1期14-16,共3页
针对具有内冷通道且截面尺寸不一致的旋转中心刚体—梯度功能材料(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FGM)柔性梁在热环境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基于横向与纵向的物理变形对非线性耦合变形量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在热... 针对具有内冷通道且截面尺寸不一致的旋转中心刚体—梯度功能材料(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FGM)柔性梁在热环境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基于横向与纵向的物理变形对非线性耦合变形量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在热环境下采取内冷措施时热力耦合的具体影响,从而获取FGM柔性梁在沿厚度方向所形成的温度场。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说明了大范围运动在何种条件下会引起柔性梁的高频振荡及刚柔热耦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中心刚体 功能梯度陶瓷材料 柔热耦合动力学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扬卫 王富耻 +1 位作者 于晓东 马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详细综述了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冲击加载下的动态响应,材料设计,抗弹性能与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梯度陶瓷金属装甲复合材料在装甲应用方面的优势,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重点。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梯度装甲 梯度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抗弹性能 动态响应
下载PDF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发展及其电火花加工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振龙 程健 +1 位作者 耿雪松 王玉魁 《电加工与模具》 2013年第4期11-18,共8页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以其优异的特性和新颖的设计理念而备受世人瞩目,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但目前国内外对该材料的研究还普遍停留在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评价阶段。而一种新材料从出现到实际应用,有效的加工手段是至关重要...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以其优异的特性和新颖的设计理念而备受世人瞩目,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但目前国内外对该材料的研究还普遍停留在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性能评价阶段。而一种新材料从出现到实际应用,有效的加工手段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概述了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制备方法及其广泛的应用,同时对该材料的电火花加工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 电火花加工 发展现状 加工展望
下载PDF
对称型梯度功能陶瓷材料抗热震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军 艾兴 +2 位作者 张建华 邓建新 黄传真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20,共4页
通过水淬实验并结合热冲击过程瞬态热应力场的计算 ,研究了Al2 O3/ (W ,Ti)C系对称型梯度功能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 。
关键词 对称型 梯度功能陶瓷材料 抗热震性 研究
下载PDF
功能孔梯度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宁青菊 曹波俏 于成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9-112,共4页
制备了表面镀有光催化剂薄膜的孔梯度陶瓷材料,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不同孔结构的 材料复合及其厚度对渗透率的影响,并借助性能测试及OM显微结构测试,分析了微孔陶瓷 及泡沫陶瓷的孔结构,考察了各种孔梯度材料的光催化效果。研究结... 制备了表面镀有光催化剂薄膜的孔梯度陶瓷材料,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不同孔结构的 材料复合及其厚度对渗透率的影响,并借助性能测试及OM显微结构测试,分析了微孔陶瓷 及泡沫陶瓷的孔结构,考察了各种孔梯度材料的光催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孔梯度材料的性 能除与各层材料的性能有关外,还与它们的厚度比有关;对油酸的降解量取决于材料中发泡剂 碳粒的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梯度陶瓷材料 光催化效果 性能 厚度 渗透率
下载PDF
TiC-TiB_2-Fe陶瓷与42CrMo熔化连接及层间梯度复合材料制备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文斌 赵忠民 尹德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122,共4页
采用超重力场辅助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实现了TiC-TiB_2-Fe细晶凝固陶瓷与42CrMo合金钢的熔化连接,并制备出具有连续梯度特征的陶瓷/合金钢层间复合材料。陶瓷/合金钢层间接头组织表明:正是超重力场辅助SHS的爆燃特性,使得合金钢表... 采用超重力场辅助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实现了TiC-TiB_2-Fe细晶凝固陶瓷与42CrMo合金钢的熔化连接,并制备出具有连续梯度特征的陶瓷/合金钢层间复合材料。陶瓷/合金钢层间接头组织表明:正是超重力场辅助SHS的爆燃特性,使得合金钢表面发生熔化,进而发生熔融态陶瓷、合金钢液相层间的原子互扩散现象;在陶瓷/合金钢连接区形成Ti C和Fe基合金呈相间分布且细小TiB_2片晶镶嵌其上的凝固组织,并使陶瓷/合金钢界面呈现连续梯度特征,使陶瓷/合金钢的界面剪切强度达到355±50 MPa;层间连续梯度复合材料硬度从陶瓷至合金钢则呈抛物线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金属连续梯度复合材料 自蔓延高温合成 熔化连接 原子互扩散
下载PDF
阶梯状孔梯度陶瓷材料性能的研究和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易佑宁 《江苏陶瓷》 CAS 2003年第3期7-8,共2页
介绍了孔梯度陶瓷材料的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制造工艺,对均匀多孔陶瓷与阶梯状孔梯度陶瓷材料过滤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阶梯状孔梯度陶瓷材料 性能 分类 结构 制造工艺
下载PDF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FGM)板的安定区域分析
12
作者 郑恒伟 陈小亮 陈世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安定性对受到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板的设计与分析非常重要。对受到常机械载荷和循环温度作用下的由弹塑性金属材料和陶瓷相材料构成的功能梯度材料(FGM)板进行安定性分析,其中板的材料热物参数空间变化采用指数函... 安定性对受到热机械载荷作用下的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板的设计与分析非常重要。对受到常机械载荷和循环温度作用下的由弹塑性金属材料和陶瓷相材料构成的功能梯度材料(FGM)板进行安定性分析,其中板的材料热物参数空间变化采用指数函数模型描述。首先给出温度变化在FGM板厚度方向的分布函数,根据平面应力状态,分别给出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纯弹性解,然后基于静力安定定理推导出了安定分析理论模型,并对具体的FGM板进行了安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组分材料且各组分材料总体积含量相同条件下的复合材料,组分材料沿板厚度方向连续梯度变化可提高板的安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机械载荷 安定性分析 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
下载PDF
梯度功能陶瓷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
13
作者 赵军 屈学茂 +1 位作者 樊宁 王景海 《陶瓷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研究了对称型梯度功能材料的Ⅰ型裂纹问题 ,并采用外推法计算了三点弯曲条件下不同组成分布的梯度功能陶瓷材料的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KI。计算结果表明 ,裂纹长度较小时 ,KI随着组成分布指数n的增大而增大 ;而裂纹长度较大时 ,KI随着n的... 研究了对称型梯度功能材料的Ⅰ型裂纹问题 ,并采用外推法计算了三点弯曲条件下不同组成分布的梯度功能陶瓷材料的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KI。计算结果表明 ,裂纹长度较小时 ,KI随着组成分布指数n的增大而增大 ;而裂纹长度较大时 ,KI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陶瓷材料 应力强度因子 裂纹 外推法 有限元法
下载PDF
离心反应熔铸TiB2基/42CrMo合金钢梯度复合陶瓷材料层间缺陷研究
14
作者 李维锴 韩保红 赵忠民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75-79,共5页
在(Ti+B4C)燃烧体系中引入Ni添加剂,采用超重力场自蔓延离心反应熔铸技术制备出TiB2基/42CrMo合金钢梯度复合材料。观察材料中存在的裂纹和孔洞两种微观层间缺陷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液态陶瓷遵循表面自下而上与底... 在(Ti+B4C)燃烧体系中引入Ni添加剂,采用超重力场自蔓延离心反应熔铸技术制备出TiB2基/42CrMo合金钢梯度复合材料。观察材料中存在的裂纹和孔洞两种微观层间缺陷并探讨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液态陶瓷遵循表面自下而上与底部自上而下的双向凝固顺序,使得在其心部偏下位置形成金属液膜,液膜受力断裂即产生热裂纹。为消除热裂倾向,可减少金属添加剂的含量、加快凝固速率。由于受强风激冷作用,陶瓷表面率先形成凝固壳层;后续凝固过程中,陶瓷液相无法得到补充,以致在陶瓷内部形成缩松、缩孔。通过改善压坯质量、改变物料成分、改善保温环境都可以有效减少材料内部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反应熔铸 陶瓷/金属连续梯度复合材料 热裂纹 孔洞
下载PDF
金属/陶瓷梯度热障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丽荣 张所信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10-13,共4页
综述了金属/陶瓷梯度涂层材料的作用机理、研究工作及应用领域、金属/陶瓷梯度热障层的制备工艺。
关键词 金属/陶瓷梯度涂层材料 梯度热障涂层 材料 制备工艺 进展
下载PDF
新型陶瓷材料的特性与技术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淑梅 周竹发 《江苏陶瓷》 CAS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综述了新型陶瓷材料的分类、特性及需求,阐述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轴承、军事等方面的应用,着重探讨了新型陶瓷材料研究近况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 陶瓷材料 精细陶瓷 非金属材料 结构陶瓷 功能陶瓷 市场需求 陶瓷轴承 航空航天材料 汽车零部件 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分离膜 金属陶瓷 陶瓷涂层 纳米陶瓷 梯度陶瓷材料 synerey陶瓷 仿生层状复合陶瓷材料
下载PDF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Al_2O_3-PCS陶瓷梯度复合材料
17
作者 宋仁义 王钧 张联盟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2-536,共5页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经过多次表面裂解-浸渍循环制备SiC/Al2O3-PCS陶瓷梯度复合材料.DTA-TG分析研究表明,裂解面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显微红外及SEM扫描分析表明裂解表面内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体全部转化为SiC,从裂解面向聚合物层...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经过多次表面裂解-浸渍循环制备SiC/Al2O3-PCS陶瓷梯度复合材料.DTA-TG分析研究表明,裂解面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显微红外及SEM扫描分析表明裂解表面内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体全部转化为SiC,从裂解面向聚合物层的过渡为连续过渡,没有明显的界面.随着离裂解面的距离增加,Si-H键红外吸收强度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 陶瓷梯度复合材料 先驱体转化法
原文传递
Ti合金插层厚度对反应连接TiB_2基陶瓷/Ti-6Al-4V梯度复合材料的影响
18
作者 宋亚林 张龙 +1 位作者 潘传增 朱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69-1776,共8页
将Ti合金插层引入(Ti+B_4C)反应原料和Ti合金底板之间,研究Ti合金插层厚度变化对超重力反应连接TiB2基陶瓷/Ti-6Al-4V梯度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热力学计算表明:合成反应的绝热温度远超Ti合金的熔点,可以保证不同厚度... 将Ti合金插层引入(Ti+B_4C)反应原料和Ti合金底板之间,研究Ti合金插层厚度变化对超重力反应连接TiB2基陶瓷/Ti-6Al-4V梯度复合材料界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热力学计算表明:合成反应的绝热温度远超Ti合金的熔点,可以保证不同厚度的Ti合金插层全部熔化。XRD、FE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在陶瓷和Ti合金底板之间形成梯度界面区,且随着Ti合金插层厚度的增加,梯度界面区的厚度也不断增大。自陶瓷基体至Ti合金底板,TiB_2和TiC_(1-x)的体积分数不断减少,而TiB的体积分数先增加而后减少,最终形成以TiB_2、TiC_(1-x)及TiB陶瓷相尺寸和分布为特征的梯度复合结构。而梯度连接区的硬度分布趋势更加平缓,其剪切强度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基陶瓷/Ti-6Al-4V梯度复合材料 反应连接 Ti合金插层 显微组织 维氏硬度 剪切强度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and ablation behavior of Zr-based ultra-high-temperature gradient composites
19
作者 Qing-hua LIU Tian TIAN +2 位作者 Wei SUN Hong-bo ZHANG Xiang XIO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889-2899,共11页
To obtain high-performance Zr-based ultra-high-temperature composites,Zr-based ultra-high-temperature gradient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changing the laying method of the infiltrant via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Th... To obtain high-performance Zr-based ultra-high-temperature composites,Zr-based ultra-high-temperature gradient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changing the laying method of the infiltrant via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filtrant laying method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ablative properties of Zr-based ultrahigh-temperature gradient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adient structure of the Zr-based ultrahigh-temperature gradient composites differed when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infiltrant was changed.When the thicknesses of the Zr/Mo/Si layers were 6/4/12 mm and 8/2/12 mm,the SiMoZrC solid solution content in the samples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along the infiltration direction,respectively.The gradient samples were ablated in an oxyacetylene flame at 3000°C for 40 s.The ablation resistance of the sample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infiltrant was a powder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Zr/Mo/Si layer was 6/4/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melt infiltration ceramic-matrix composites gradient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ablation property
下载PDF
ZrO_2悬浮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明伟 尹钟大 朱景川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采用乙醇为溶剂 ,PVB为分散剂和粘结剂 ,对固相的质量分数为 5 5 %的ZrO2 悬浮液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悬浮液的粘度和最终沉降体积 ,确定最佳分散剂含量。悬浮液的制备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悬浮液由ZrO2 粉、乙醇和质量... 采用乙醇为溶剂 ,PVB为分散剂和粘结剂 ,对固相的质量分数为 5 5 %的ZrO2 悬浮液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悬浮液的粘度和最终沉降体积 ,确定最佳分散剂含量。悬浮液的制备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悬浮液由ZrO2 粉、乙醇和质量分数为 0 7%的PVB(分散剂 )组成 ,球磨 2 4h ,目的是打开颗粒团聚体和润湿粉料 ;第二阶段 ,主要是使悬浮液与粘结剂的混合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PVB(粘结剂 ) ,球磨 2 4h。结果表明 ,分散剂含量为粉体质量的 0 7%时 ,能使ZrO2 粉末得到良好的分散 ;当粘结剂含量少于 6 %时 ,在涂层坯体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 ;而粘结剂含量高于 6 %时 ,悬浮液中含有较多的气泡。加入 0 7%分散剂和 6 %粘结剂 ,可以获得粘度适中、悬浮稳定的ZrO2 悬浮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悬浮液 性能 分散剂 粘结剂 乙醇 陶瓷/金属功能梯度材料 粉浆积层法 超细粉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