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支’陶盘”:“黄帝考定‘星历’”的物证——“黄帝都邑”西安杨官寨遗址出土器物试解 被引量:7
1
作者 胡义成 《武陵学刊》 2018年第6期38-45,共8页
西安杨官寨遗址出土的"‘十二支’陶盘",是一个画着紧靠的12个小半圆的大圆盘,它可能是"黄帝考定‘星历’"包括实施"‘干支’纪时法"的物证。其中,"十二支"实际是对木星12年围绕太阳转一圈的表... 西安杨官寨遗址出土的"‘十二支’陶盘",是一个画着紧靠的12个小半圆的大圆盘,它可能是"黄帝考定‘星历’"包括实施"‘干支’纪时法"的物证。其中,"十二支"实际是对木星12年围绕太阳转一圈的表示,这与地球1年绕太阳转一圈形成了一种比较,故可以被转化成纪时方式。"十‘天干’"排列,最早是先民对自己一双手上十个手指头的直观表达。把"十‘天干’"和"十二支"加以排列匹配,就形成"‘干支’纪时法"。"黄帝考定‘星历’"实际是其宗教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十二支’陶盘"也可能是其传递"‘干支’纪年法"的教学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杨官寨遗址 “'十二支’陶盘 “'干支’纪年法”
下载PDF
重庆丰都东汉纪年陶盘试解
2
作者 王保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7,共3页
丰都汇南17号墓出土的陶盘,盘底刻有16字,内容为纪年和符咒,是道教遗物。陶文的书体风格,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近似,很有时代性,值得研究。正确解析这件东汉陶盘,将为道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汇南墓地 陶盘 铭文 道教
下载PDF
浅谈紫砂陶刻《心竹陶盘》
3
作者 王星茗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7年第8期90-90,共1页
陶刻艺术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表现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本质,也是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陶刻艺术不仅有他独立存在的形式,而且通过意境的追求更能体现陶刻作者的胸襟、气度和修养。... 陶刻艺术最主要的是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底以及人格气质。表现的笔法、技法、章法只是手段,而写神才是艺术本质,也是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陶刻艺术不仅有他独立存在的形式,而且通过意境的追求更能体现陶刻作者的胸襟、气度和修养。构图严谨、参差有致是陶刻艺术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竹陶盘 装饰形式 陶刻
下载PDF
破解古陶盘之谜
4
作者 鲍晓明 《科学与生活》 2002年第5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考古 陶盘 末诺斯文化 语言 通信器材
下载PDF
试论云南石寨山文化同心圆纹陶盘的功能与玉溪刺桐关遗址的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柏毅 《南方民族考古》 2017年第2期185-200,共16页
相对于数量丰富且题材多样的青铜器研究,云南石寨山文化的陶器迄今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透过民族学观察记录、中国史前考古材料与石寨山文化出土的同心圆纹陶盘进行比较,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并重新检讨玉溪刺桐关遗址的性质。本文... 相对于数量丰富且题材多样的青铜器研究,云南石寨山文化的陶器迄今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透过民族学观察记录、中国史前考古材料与石寨山文化出土的同心圆纹陶盘进行比较,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并重新检讨玉溪刺桐关遗址的性质。本文推断石寨山文化出土的同心圆纹盘可能即当地慢轮制陶工具的其中一项构件,而刺桐关遗址可能是一个制陶作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纹陶盘 慢轮制陶 玉溪刺桐关 石寨山文化
原文传递
画陶盘浅谈
6
作者 蒋衍山 《美苑》 CSSCI 1992年第4期48-48,共1页
陶盘的绘制方法有多种,一般高温花釉是先上一层黑底釉,工厂师傅们的土叫法是先"药"一遍"黑药",因为高温花釉只有在黑底釉上才能最好的出现其神秘的变化和沉稳的色釉效果,而且有的色釉在是否有黑釉作底所呈现的色彩... 陶盘的绘制方法有多种,一般高温花釉是先上一层黑底釉,工厂师傅们的土叫法是先"药"一遍"黑药",因为高温花釉只有在黑底釉上才能最好的出现其神秘的变化和沉稳的色釉效果,而且有的色釉在是否有黑釉作底所呈现的色彩却大相径庭,如兰均、兔毫釉只能在黑底釉上才呈现其本来的釉色,而在没有黑底釉的坯胎上经烧成后却是白色.我们在上过黑底釉的陶盘上可采用刻线、挤线、釉线、灌线等方法来表现.刻线即用粗铁针、竹、硬木一类的尖器在胚胎上刻划,刻过后留有明显的凹线,然后再上大面积的釉色,刻划的线要注意留好,以防釉色流到凹线里去.这种方法能表现的较为工细,但釉色的流动受到一定限制.挤线即留线,就是在黑底釉上直接用其它釉色画形象,轮廊线是留下的黑底釉,故土叫法称挤线.这种方法较为简便,但要注意靠近轮廓线的釉色不要上得太厚,否则高温烧成后流动的釉色会把留下的底线压住,使盘中的形象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釉 陶盘 凹线 兔毫釉 刻线 轮廓线 花釉 铁针 法称 自色
原文传递
接纳阳光空气——“瓦库”室内陈设设计
7
作者 董静 余平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5期77-79,共3页
瓦库后期陈设设计与空间设计理念是一个互为补益的整体。瓦库设计注重打开窗子,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以瓦、砖、木等有生命属性的建筑材料作为室内设计的主材。"瓦"是空间语言,也是主要的陈设装饰,与此相呼应的家具及布艺使... 瓦库后期陈设设计与空间设计理念是一个互为补益的整体。瓦库设计注重打开窗子,让阳光照进、空气流通,以瓦、砖、木等有生命属性的建筑材料作为室内设计的主材。"瓦"是空间语言,也是主要的陈设装饰,与此相呼应的家具及布艺使用旧木与棉布,与室内主材一起接纳阳光空气,慢慢变老,留下岁月的痕迹,体现生命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陈设 主材 建筑材料 古民 陶盘 室内气流 变形系数 挂画 空调系统 形与色
下载PDF
重庆丰都东汉纪年陶铭试解
8
作者 王保成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205-210,共6页
丰都汇南17号墓出土的陶盘,盘底刻有16字,内容为纪年和符咒,是道教遗物。陶文的书体风格,与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相近似,很有时代性,值得研究。正确解析这件东汉陶盘,将为道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汇南 墓地 陶盘 铭文 道教
下载PDF
对探索夏文化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德光 《文物世界》 1989年第1期18-21,63,共5页
夏代是我国原始社会解体,阶级和国家政权开始出现,奴隶社会产生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夏文化对探讨中国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起源,填补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上的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几十年来,我国考... 夏代是我国原始社会解体,阶级和国家政权开始出现,奴隶社会产生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环节。研究夏文化对探讨中国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起源,填补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上的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几十年来,我国考古学者在探索夏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东下冯 文化面貌 考古学文化 中国历史学 文化遗址 王湾 考古学者 彩绘蟠龙陶盘
下载PDF
南宫市出土唐代墓志铭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力生 《文物春秋》 1990年第2期90-90,共1页
一九八九年二月,南宫市乔村乡李家集村一农民起土时发现唐代墓志一盒,同时还发现,陶质带釉“注子”、陶盘、陶碗等器物六件,现由南宫市文保所收藏。 此墓志为青石质,长38、宽38、厚8.5厘米,志盖为四阿式,顶心高14厘米,阴刻篆书“唐故陇... 一九八九年二月,南宫市乔村乡李家集村一农民起土时发现唐代墓志一盒,同时还发现,陶质带釉“注子”、陶盘、陶碗等器物六件,现由南宫市文保所收藏。 此墓志为青石质,长38、宽38、厚8.5厘米,志盖为四阿式,顶心高14厘米,阴刻篆书“唐故陇西李公墓志铭”九字,字刻于阴刻方格内,较为整齐。斜刹之上线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震四方。四神伴有云气海水纹,个个雄健威武,双目圆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志 阴刻 四阿式 李家集 陶碗 宫市 陶盘 线刻 陶质 青石质
下载PDF
于都发现商代印纹陶簋
11
作者 易淑芳 《江西文物》 1989年第2期41-41,共1页
1985年6月底,于都县银坑圩居民挖路基时,发现一件陶簋、一件小陶鼎和几件小陶豆。 陶簋等器物埋在离地表深50厘米的黄泥土中。陶簋倒扣在一个陶盘中(可能是簋盖),发掘时不慎将盖和陶鼎打碎,陶豆虽保存完好,却被小孩拿去玩后敲碎丢失。
关键词 陶簋 陶豆 陶鼎 陶盘 圈足 云雷纹 弦纹 黄泥土 敲碎 圜底
下载PDF
弋阳出土独木古舟
12
作者 周依仁 《江西文物》 1989年第3期69-69,共1页
1987年8月13日,弋阳县胜利路南端,县经委大楼基建施工时,发现一条独木小舟,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进行了清理。 独木小船出土处,位于弋阳县城南,离弋江河岸约100米,此地原为居民住舍,现为了建造大楼,旧房已拆除。出土小船离地面的深度为3.... 1987年8月13日,弋阳县胜利路南端,县经委大楼基建施工时,发现一条独木小舟,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进行了清理。 独木小船出土处,位于弋阳县城南,离弋江河岸约100米,此地原为居民住舍,现为了建造大楼,旧房已拆除。出土小船离地面的深度为3.6米,土层断面可明显观察到不同时代的文化层,最上层为原屋舍基石块,往下1米左右有一层20匣米厚的瓦片碎片层,再向下2米左右有一沙砾层,船体淹没在沙砾层以下50厘米左右的淤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路 弋阳县 小舟 最上层 城南 基建施工 葛阳县 陶片 陶盘 泥沙沉积
下载PDF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
13
作者 熊振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第11期48-55,共8页
龙是中国最神秘的一种动物,没人见过其具体是什么样,它是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
关键词 元青花 陶瓷装饰 风播 青花龙纹高足杯 陶盘 新石器晚期 三式 梅瓶 传统纹样 盖罐
下载PDF
人造珊瑚岛败局
14
作者 谢博识 《新知客》 2009年第7期120-121,共2页
日本大阪围海造机场在20世纪90年代导致地面沉陷。《日本沉没》的上映在2006年轰动全球。2012年7月,日本的"海岸线北流"计划再次搁浅。看起来,关于岛屿和沉没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人一直都无法弄清。
关键词 地面沉陷 日本大阪 陶盘 因果关系 北流 丹赤 复育 石珊瑚 洋底 老样子
下载PDF
食器不宜珍贵
15
作者 梁文道 《中华手工》 2015年第7期106-106,共1页
有些顶级日本料亭会标榜一个酒壶的年岁,一个陶盘的身世,在柳宗悦看来,这就叫做走火入魔。日本料理讲究季节,不止食材要依照时序,不时不食,连盘饰和餐具也要反映季节的变化。比如说秋天的烧鱼最好就能配一枚干枯的叶脉,而贝壳形的小盘... 有些顶级日本料亭会标榜一个酒壶的年岁,一个陶盘的身世,在柳宗悦看来,这就叫做走火入魔。日本料理讲究季节,不止食材要依照时序,不时不食,连盘饰和餐具也要反映季节的变化。比如说秋天的烧鱼最好就能配一枚干枯的叶脉,而贝壳形的小盘就最适合春天的鱼获了。如果一个厨师弄错了节气,在盛暑用上了不当时的花朵或不合宜的碗盘,那就说明他还没掌握到料理艺术的魂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悦 陶盘 食材 日本料理 壳形 烧鱼 食器 盛制 表现自我 人的生命
下载PDF
我为食器狂
16
作者 陈丽萍 食器疯子李鹤 《中华手工》 2016年第5期58-61,共4页
点开李鹤的微博、微信,满满当当的锅碗盘碟杯勺筷叉笼……有陶瓷的、玻璃的、铁的、木的;或质朴,或简约,或清新,或童趣;装着菜、盛着汤、隔着糕点,或者就空着。不管怎样,都配得赏心悦目。哪怕只是把它们往地上一堆,也有着令人惊叹的美。... 点开李鹤的微博、微信,满满当当的锅碗盘碟杯勺筷叉笼……有陶瓷的、玻璃的、铁的、木的;或质朴,或简约,或清新,或童趣;装着菜、盛着汤、隔着糕点,或者就空着。不管怎样,都配得赏心悦目。哪怕只是把它们往地上一堆,也有着令人惊叹的美。"果然是一个爱食器爱到疯狂的姑娘。""食器疯子"正是李鹤的网名。"就是很喜欢,觉得只能用‘食器疯子’来形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器 陶艺家 天会 买手 令人 新生命 食材 品质感 陶盘 粗陶
下载PDF
陶寺龙盘:图腾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17
作者 卢文雨 《科学之友》 2020年第3期66-67,共2页
本期小科说宝要给大家介绍的珍贵文物是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当中的彩绘龙盘。它的质地为灰陶,在陶盘的内部描绘有一个朱红色龙纹,但这条龙的样子比较特殊,它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 本期小科说宝要给大家介绍的珍贵文物是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当中的彩绘龙盘。它的质地为灰陶,在陶盘的内部描绘有一个朱红色龙纹,但这条龙的样子比较特殊,它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彩绘龙盘中的龙看起来明明更像一条蛇,为什么说它是龙呢?彩绘龙盘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襄汾县 陶寺遗址 灰陶 陶盘 图腾文化 朱红色 珍贵文物 彩绘
下载PDF
一种稳定循环功率转换的砂锅煲产品的开发
18
作者 吕全彬 黄楚钦 吴绍凤 《家电科技》 2019年第4期106-107,99,共3页
本文重点研究了通过一种防溢水精准探温的电陶发热盘结构和一种稳定循环转换恒功率电路控制所实现的烹饪器具技术,包括防溢水精准探温设计、恒定功率转换设计、食物烹饪效果等。
关键词 精准探温 陶盘 稳定循环 烹饪
下载PDF
年画之源 以史为证临
1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王娇 《科学之友》 2014年第11期19-19,共1页
木版画,又称民间张贴画,为古代年画的始祖。专家学者认为,它肇始于黄河中游山西西南部的平阳府,也就是现在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一带。1998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下靳村发掘的至今4 500~5 000年的古墓群遗址、襄汾县陶寺墓群遗址... 木版画,又称民间张贴画,为古代年画的始祖。专家学者认为,它肇始于黄河中游山西西南部的平阳府,也就是现在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一带。1998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下靳村发掘的至今4 500~5 000年的古墓群遗址、襄汾县陶寺墓群遗址中出土的彩陶片、玉器、彩绘木案,特别是蟠龙纹陶盘,说明远在上古之时,平阳就有了雕版彩绘技术。《尚书·尧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庙镇 《尚书·尧典》 古墓群 临汾市尧都区 平阳府 陶盘 黄河中游 蟠龙纹 陶片 考古工作者
下载PDF
修水县渣津发现东汉墓
20
作者 余家栋 《文物工作资料》 1976年第1期2-,共1页
1976年1月,修水县渣津区267地质队,在基建工程中,发现古墓一座,我们配合进行了清理。该墓为券拱砖室,平面呈凸字形。墓向270°。墓分甬道和主室。全长5.7米,宽3.2、高2.2米。两纵一横铺底。封门砖作横平结砌。后壁在高1.
关键词 东汉墓 基建工程 平结 拱砖 红胎绿釉陶 出土遗物 余家栋 陶壶 几何纹 陶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