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香山汉墓出土陶质彩绘文物材质及制作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尚欣 付倩丽 +5 位作者 王伟锋 夏寅 刘江卫 兰德省 黄建华 毛晓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3,共8页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齐全陶质彩绘文物,尤其是陶马和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绘画工艺精湛,非常罕见。为了研究汉代彩绘及其制陶工艺等信息,本研究使用拉曼光谱(R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齐全陶质彩绘文物,尤其是陶马和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绘画工艺精湛,非常罕见。为了研究汉代彩绘及其制陶工艺等信息,本研究使用拉曼光谱(R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偏光显微镜(PI.M)、体式显微镜(O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等分析方法,对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批陶质彩绘文物制作工艺是就地取土,与水混合塑型,在900-1000%烧制陶胎。其彩绘所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其中白色为方解石(CaCO3)、红色为赭石(Fe203)和朱砂(HgS)、黑色为炭黑(C)、紫色为人造汉紫(BaCuSi2O6),采用胶料调和颜料调涂刷绘制而成。这批文物的制作工艺属于典型的秦汉时期彩绘陶器的制作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文物的保护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汉墓 陶质彩绘文物 材质 制作工艺
下载PDF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容波 周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6-21,56,共7页
陶质彩绘文物是指用硅酸盐制作的表面有彩绘颜料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但目前整体保存的现状堪忧。由于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工作的缺乏,使大多数陶质彩绘文物出现表面彩绘起翘、脱落等现象。系统回顾了国内外陶质彩绘文... 陶质彩绘文物是指用硅酸盐制作的表面有彩绘颜料的文化遗产,在我国数量多,分布广,但目前整体保存的现状堪忧。由于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工作的缺乏,使大多数陶质彩绘文物出现表面彩绘起翘、脱落等现象。系统回顾了国内外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有机类文物加固材料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盲用非常普遍,而对其使用的界定与利弊未进行综合评估,尤其是针对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脆弱性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研究还未深入持续开展,导致现有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未能满足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工程的需要,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评估研究仍需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彩绘文物 保护材料 文物加固
下载PDF
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及陶质彩绘的颜料成分分析
3
作者 王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2期56-58,共3页
文章利用激光拉曼对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及陶质彩绘的颜料进行成分分析,同时结合电镜能谱仪和偏光显微镜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颜料颜色共有红、黑、白、黄、绿和蓝6种。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属于同时期同一墓葬中的随葬品... 文章利用激光拉曼对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及陶质彩绘的颜料进行成分分析,同时结合电镜能谱仪和偏光显微镜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颜料颜色共有红、黑、白、黄、绿和蓝6种。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属于同时期同一墓葬中的随葬品,壁画和陶质彩绘在红色和白色颜料的使用上还是存在些许差异;同时,靛蓝是唯一一种在壁画及陶质彩绘上都使用的有机染料,给北齐时期颜料的使用情况及后续保护加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墓葬壁画 陶质彩绘 颜料 靛蓝 有机染料
下载PDF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材料有效寿命预测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维莎 杨晨 +2 位作者 张秉坚 容波 周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0,共8页
文物保护材料有效寿命的预测是文博领域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仿真样品进行多组平行老化实验,借鉴动力学方法探究环境对纯丙(纯丙烯酸乳液)、硅丙(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及B72(Paraloid B72)等保护材料有效寿命的影响。实... 文物保护材料有效寿命的预测是文博领域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仿真样品进行多组平行老化实验,借鉴动力学方法探究环境对纯丙(纯丙烯酸乳液)、硅丙(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及B72(Paraloid B72)等保护材料有效寿命的影响。实验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一、测量仿真样品上保护材料在不同老化条件下的接触角及色度变化,以表征其耐候性;二、测量紫外光照射时间不同保护材料的可逆率变化,以表征其耐光性;三、对三种材料做热重分析,并利用热动力学原理预测其热老化寿命。所得结果如下:一、通过对仿真样品的老化循环可以直观地表达三种保护材料的耐候性,发现与文物本体的"相容性"是三种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组的老化实验中,可以看出三种材料各有优劣;二、通过测量几种保护材料的"可逆率"发现,紫外光照射下纯丙、硅丙、B72均符合二级反应,可以此为依据通过计算的方法推测保护材料在紫外老化条件下的耐久性;三、通过数据可知,在稳定、低温环境下,高分子材料的耐久性均非常优异。随着环境温度升高,保护材料的有效寿命会明显缩短。本研究探索的结果,可为现阶段较常使用的文物保护材料的寿命预测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彩绘 保护材料 寿命预测 光降解 热降解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唐慕容智墓出土陶质彩绘文物颜料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蔡苗苗 李明珂 +4 位作者 马宇 惠娜 景娅娅 魏彦飞 刘兵兵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2-500,共9页
慕容智墓出土的彩绘陶俑、骑马俑使用了不同色彩的颜料。为研究所用彩绘颜料成分,使用偏光显微镜、显微共焦拉曼、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剖面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几种颜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红色、粉红色颜料为朱砂和... 慕容智墓出土的彩绘陶俑、骑马俑使用了不同色彩的颜料。为研究所用彩绘颜料成分,使用偏光显微镜、显微共焦拉曼、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剖面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几种颜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大红色、粉红色颜料为朱砂和铅丹的混合物,均含有CaCO_(3);橘红色颜料为铁红,含有CaCO_(3)及铝/硅氧化物;蓝色染料为靛蓝,含有硫酸钙和石英;黑色颜料为炭黑,含有CaCO_(3);白色颜料为石膏。陶俑表面只有一层彩绘层,且彩绘层薄厚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 陶质彩绘文物 颜料 拉曼光谱 偏光
下载PDF
彩绘陶质文物修复保护操作流程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江卫 惠娜 +1 位作者 赵昆 王东峰 《文博》 2009年第6期318-324,共7页
彩绘陶器文物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我国出土彩绘陶质类文物较为丰富,但保护修复操作基本不够完备。本文通过对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研究,目的建立统一、明确的操作规范,使得文物得到切实的... 彩绘陶器文物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我国出土彩绘陶质类文物较为丰富,但保护修复操作基本不够完备。本文通过对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研究,目的建立统一、明确的操作规范,使得文物得到切实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减缓或降低文物的衰变速度,延长其寿命,保护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 操作流程 彩绘陶质文物
下载PDF
荆门地区黄付庙遗址战国楚墓出土陶质彩绘文物分析研究
7
作者 容波 汤学锋 +4 位作者 郑姗姗 郑豪 凌雪 李强 罗宏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20-126,共7页
前言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黄付庙遗址位于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付场村,西南距楚都纪南城约4公里。2001年秋,襄荆高速公路修建方将黄付庙北部定为取土场... 前言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黄付庙遗址位于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付场村,西南距楚都纪南城约4公里。2001年秋,襄荆高速公路修建方将黄付庙北部定为取土场,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了大批墓葬。经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墓葬30座,均为小型墓葬,共出土随葬器物286件,其中陶器124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葬器物 抢救性发掘 纪南城 陶质彩绘文物 取土场 战国楚墓 沙洋县 荆门市
原文传递
新时期陶质彩绘文物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8
作者 李斌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0-284,共5页
陶质彩绘文物作为一类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在全球各个古代文明中都有分布,在中国更是分布地域广、时间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至明清,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丰富的遗存。经过几十年的刻苦攻关和几代人的努力,我国陶质彩绘文物... 陶质彩绘文物作为一类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在全球各个古代文明中都有分布,在中国更是分布地域广、时间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至明清,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丰富的遗存。经过几十年的刻苦攻关和几代人的努力,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解决了几个关键技术难题。但是目前发展面临瓶颈期,研究者还需在保护材料甄选、彩绘表面加固、回帖工艺研究等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彩绘文物 新石器时代 古代文明 阶段性成果 商周 关键技术难题 瓶颈期 时间跨度
原文传递
无损光谱技术在彩绘陶质文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魏璐 王丽琴 +2 位作者 周铁 容波 夏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1-485,共5页
彩绘陶质文物拥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商贸、科学技术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彩绘陶质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破坏性,普通分析技术难以满足其测试要求,近年来无损光谱技术被引入文物分析检测领域并逐渐... 彩绘陶质文物拥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商贸、科学技术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彩绘陶质文物的珍贵性和不可破坏性,普通分析技术难以满足其测试要求,近年来无损光谱技术被引入文物分析检测领域并逐渐得到应用。本工作从彩绘颜料分析、陶胎分析以及器物信息提取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激光拉曼显微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无损光谱技术应用的现状、方法原理、特点及局限性,并对无损光谱技术在彩绘陶质文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分析 光谱技术 彩绘陶质文物 进展
下载PDF
唐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的拉曼光谱和X衍射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景龙 《文博》 2009年第6期407-411,共5页
利用拉曼光谱和X衍射方法,对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颜料及胎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颜料保存基本完好,为以后科学保护修复这批彩绘陶质文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在样品量极少的情况下,利用拉曼光谱和X衍射等方法可有效鉴别古代... 利用拉曼光谱和X衍射方法,对张臣和墓彩绘陶质文物颜料及胎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颜料保存基本完好,为以后科学保护修复这批彩绘陶质文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证明,在样品量极少的情况下,利用拉曼光谱和X衍射等方法可有效鉴别古代颜料的种类及文物胎体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x衍射 彩绘陶质 颜料 胎体
下载PDF
以青州为例看山东的可移动彩绘陶质、石质文物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瑞霞 周麟麟 《文博》 2009年第6期371-386,共16页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目前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青州 彩绘陶质文物 彩绘石质文物 艺术特色
下载PDF
釉下五彩瓷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
12
作者 贺林龙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I0018-I0018,共1页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陶瓷成为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符号,陶瓷的出现、应用与发展见证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素雅的白瓷、斑斓的彩色釉瓷及古彩瓷可谓是百花争艳,流传至今的每一件瓷器都蕴含...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陶瓷成为不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符号,陶瓷的出现、应用与发展见证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素雅的白瓷、斑斓的彩色釉瓷及古彩瓷可谓是百花争艳,流传至今的每一件瓷器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由于制瓷工艺工序复杂、分工细致且专业水平极高,陶瓷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地设立了陶瓷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数字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于文物保护及修复的研究实践中,可以说,数字化的方式和手段为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注入了新活力。2006年全国重要的考古发展之一青州香山汉墓出土了2 000余件陶质彩绘文物,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工艺精湛,色彩艳丽。青州香山汉墓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20余名研究人员历时9年探索和总结出了陶质彩绘文物的修复规范,有效保护了千余件珍贵文物,其研究成果集结为《中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案例报告》一书,经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发行。全书为陶瓷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科学、实操性强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值得同行们仔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质彩绘文物 保护修复 制瓷工艺 陶瓷文物 香山汉墓 出版发行 科研基地 人类物质文明
下载PDF
唐代彩绘陶质文物的酥粉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静 罗宏杰 +3 位作者 王丽琴 李伟东 容波 周铁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26-938,共13页
陕西陇县神泉村唐墓最早发掘于1955年,其中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西部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彩绘文物正在面临严重酥粉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利用超景深显微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色谱和x射线... 陕西陇县神泉村唐墓最早发掘于1955年,其中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西部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彩绘文物正在面临严重酥粉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利用超景深显微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色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探讨典型酥粉彩绘陶质文物样品的化学成分、微观形貌以及含有的可溶盐离子成分、浓度等,提出含量占样品总质量3.70%~10.74%的可溶盐NaCl和NaNO3是导致文物酥粉的主要原因,证明了陶质裂纹的起裂并不意味着样品的破坏,破坏的本质在于可溶盐结晶受力过程中微裂纹的扩展和贯通,在环境相对湿度变化引起裂纹的扩展贯通过程中,样品质量、形貌、孔径和强度都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NaCl结晶体对陶质样品产生的负压压力较大,破坏性最强.本研究揭示了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彩绘陶质文物酥粉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酥粉陶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墓 彩绘陶质文物 酥粉 可溶盐 裂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