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塔北轮南地区三叠系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仲米虹 唐武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8,共11页
为了揭示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分析化验、钻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塔北轮南地区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_Ⅱ油组的湖底扇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 为了揭示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分析化验、钻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塔北轮南地区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T_Ⅱ油组的湖底扇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湖底扇,其岩性以砾质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以及中粗砂岩为主,垂向上见鲍马序列,递变层理、块状层理以及变形层理发育,测井曲线则具有微齿化线型-箱型或钟形-微齿化线型的组合特征,地震剖面上对应于中强振幅高连续或中强振幅透镜状或短轴状地震反射,均方根振幅属性可见典型的下切弯曲水道。同时,识别出3种亚相、5种微相类型,其中内扇亚相发育补给水道和堤岸微相,中扇亚相发育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外扇亚相发育远源浊积岩。区内湖底扇分布在南部坡折带之下,发育多条典型的补给水道,辫状水道连片展布,水道间零星分布。本区湖底扇具备滑塌重力流的成因机制,是西北部和东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堆积坡度过陡重力失稳下切形成补给水道,并经补给水道搬运堆积于深水环境形成的,其发育受到了前陆盆地幕式构造活动、古地貌以及物源供给等多个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活动是湖底扇发育的诱因,古地貌影响其平面分布,物源供给则决定了湖底扇的岩性、物性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隆后坳陷 前陆盆地 沉积特征 主控因素 沉积模式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以桑塔木地区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唐武 王英民 仲米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1,共8页
三叠纪时期,塔里木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发育前陆坳陷、前缘隆起及隆后坳陷3个典型的前陆盆地构造单元。为了探讨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以桑塔木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等资料,采用"点-线-面&... 三叠纪时期,塔里木盆地进入前陆盆地演化阶段,发育前陆坳陷、前缘隆起及隆后坳陷3个典型的前陆盆地构造单元。为了探讨隆后坳陷区三角洲沉积特征,以桑塔木地区为例,利用岩心、钻井、测井、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等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其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两大沉积体系,并且垂向上具有辫状河三角洲向曲流河三角洲演化的特征。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而河口坝与远砂坝发育规模均较小;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及沼泽等,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则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克拉玛依组三角洲的演化不仅受控于前陆盆地构造运动所导致的地形坡度的变化,而且气候由干旱—半干旱向湿润的转化也起到一定作用。在对2类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隆后坳陷区三角洲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 沉积特征 演化模式 隆后坳陷 桑塔木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隆后坳陷区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唐武 王英民 +2 位作者 张雷 吴嘉鹏 仲米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5-1024,共10页
为了揭示塔里木盆地三叠系隆后坳陷区层序地层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钻测井、岩心及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研究区三级层序结构特征,提出了隆后坳陷区三级层序发育的主控因... 为了揭示塔里木盆地三叠系隆后坳陷区层序地层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地震、钻测井、岩心及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三叠系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研究区三级层序结构特征,提出了隆后坳陷区三级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三叠系发育1个构造层序、3个层序组及5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之间大多以厚层砂岩与泥岩突变接触,测井曲线上见明显的坎值,地震上削截特征清楚.在三级层序内部结构上底部以粗粒的三角洲相的砂岩、砂砾岩为主,顶部则为细粒的湖相泥质沉积,整体上表现为由粗变细的"二元"结构特征.前陆盆地的幕式构造活动对该层序结构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物的供给则影响了层序内部沉积特征及叠置样式,而气候不仅影响沉积物的类型,还可以通过控制降雨和植被发育来引起湖平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层序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后坳陷 层序地层 控制因素 塔里木盆地 三叠系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东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斑脱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玉满 李新景 +4 位作者 王皓 蒋珊 陈波 马杰 代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3-665,共13页
基于重庆石柱漆辽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剖面,系统研究四川盆地东部斑脱岩发育特征,并分析其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研究得到5点认识:①石柱漆辽剖面共发现6个斑脱岩密集段,主要赋存于凯迪阶、鲁丹阶和埃隆阶的6个笔石带,大部... 基于重庆石柱漆辽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剖面,系统研究四川盆地东部斑脱岩发育特征,并分析其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研究得到5点认识:①石柱漆辽剖面共发现6个斑脱岩密集段,主要赋存于凯迪阶、鲁丹阶和埃隆阶的6个笔石带,大部分斑脱岩密集段显示出黏土矿物明显增加、自然伽马曲线出现峰值响应、火山灰与有机碳含量关系不明显等典型特征;②龙马溪组斑脱岩密集段在川东及邻区广泛分布,自然伽马曲线普遍显示尖峰特征,可以成为川东—鄂西地区Coronograptus cyphus笔石带底界和鲁丹阶顶界划分的重要参考界面;③以斑脱岩密集段作为鲁丹阶和埃隆阶分层依据,以此确定鲁丹阶在川东坳陷区沉积厚度为10~40m,但在宜昌上升区的腹部仅沉积Coronograptus cyphus笔石带上段,厚度仅为3~7m;④在宜昌上升区的腹部,五峰组—鲁丹阶缺失至少5.5个笔石带,鲁丹阶沉积时间不足0.4Ma;⑤斑脱岩密集段是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扬子海盆强烈挠曲的重要沉积响应,反映川东坳陷存在拗陷初期、拗陷中晚期、前陆挠曲初期和前陆挠曲发展期等4个构造活动期次,优质页岩主要发育于拗陷初期—拗陷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石柱漆辽地区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斑脱岩 宜昌上升 隆后坳陷 富有机质页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三叠纪前缘隆起迁移演化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唐武 王英民 +3 位作者 张雷 吴嘉鹏 孙希家 郑贵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30,共12页
利用大量钻测井及地震资料,通过对邻近前缘隆起的隆后坳陷地层特征的分析以及与库车河露头的对比,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三叠纪前缘隆起的迁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三叠纪前缘隆起发生了 3 次往复迁移,隆后坳陷地区发育多期不整合面,且最大不... 利用大量钻测井及地震资料,通过对邻近前缘隆起的隆后坳陷地层特征的分析以及与库车河露头的对比,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三叠纪前缘隆起的迁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三叠纪前缘隆起发生了 3 次往复迁移,隆后坳陷地区发育多期不整合面,且最大不整合面均发育于地层的底部。早三叠世,隆后坳陷地层南厚北薄,早期前缘隆起向天山方向迁移,隆后坳陷地层超覆其上,前陆坳陷变窄; 晚期则向克拉通方向迁移隆升,邻近的隆后坳陷地层遭受强烈剥蚀。由于前缘隆起的遮挡作用,该时期前陆坳陷与隆后地区尚未贯通,山前发育冲积扇。中、晚三叠世前缘隆起又发生两次迁移,其迁移特征与早三叠世类似,但中三叠世前陆坳陷与隆后坳陷仍未相连,而晚三叠世两者相互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缘隆起 隆后坳陷 前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三叠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