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中医证型与Hp感染、胃小凹形态及其病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梁雪 宾金秀 +7 位作者 黄祖美 周德丽 卢杰夫 陈国忠 彭卓嵛 何慧 刘熙荣 王伟 《广西中医药》 2015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隆起糜烂型胃炎(VG)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研究中医分型与胃小凹形态、胃小凹形态与病变黏膜病理组织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入选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和Hp检测、中医辨证分型,在放大电子内镜下予蒸馏水及...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隆起糜烂型胃炎(VG)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研究中医分型与胃小凹形态、胃小凹形态与病变黏膜病理组织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入选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和Hp检测、中医辨证分型,在放大电子内镜下予蒸馏水及二甲基硅油稀释液充分冲洗后,用0.2%靛胭脂喷洒染色进行病变黏膜及周围胃小凹形态学观察分类,并选择病变黏膜区域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Hp阳性的VG患者的中医证型多见于肝胃气滞型及湿热内蕴型,高于其他证型(P<0.05)。列联表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00例VG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小凹形态改变有正相关关系(r=0.649,P<0.01)。湿热内蕴型VG患者病变胃小凹形态多见于C型、D型,共占76.33%。同时,胃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的等级相关结果亦显示有正相关关系(r=0.798,P<0.01)。结论:Hp感染的VG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临床多见肝胃气滞型和湿热内蕴型。放大内镜下靛胭脂喷洒染色技术对VG患者病变胃黏膜癌变有早期诊断价值,与病理组织学比较,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可行性,对胃癌的一级预防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型胃炎 中医证 胃小凹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隆起糜烂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2
作者 王威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5-65,共1页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胃镜确诊81例隆起糜烂型胃炎病人进行14C-呼气试验,与同期慢性充血渗出型胃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隆起糜烂型胃炎HP阳性率76.5%,明显高于单纯的充血渗出型胃炎HP阳性率43.1...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胃镜确诊81例隆起糜烂型胃炎病人进行14C-呼气试验,与同期慢性充血渗出型胃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隆起糜烂型胃炎HP阳性率76.5%,明显高于单纯的充血渗出型胃炎HP阳性率43.1%(P<0.01)。结论隆起糜烂型胃炎与HP感染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型胃炎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用胃镜下射频疗法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隆起糜烂型胃炎的疗效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学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0期145-146,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用胃镜下射频疗法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疣状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 目的 :探讨分析用胃镜下射频疗法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疣状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胃镜下射频疗法联合康复新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病变部位的炎性水肿、疣状糜烂及腹痛、反酸等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胃镜下射频疗法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隆起糜烂型胃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状隆起糜烂型胃炎 胃镜下射频 康复新液 效果
下载PDF
内镜下射频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胡仕林 贺降福 +2 位作者 余蓉 刘荣 黄爱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20-922,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局部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疗效.方法:内镜下符合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诊断,H pylori阳性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射频消融+洛赛克omeprazole、阿莫西林 Amoxicill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简称胃... 目的:探讨射频局部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疗效.方法:内镜下符合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诊断,H pylori阳性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射频消融+洛赛克omeprazole、阿莫西林 Amoxicillin、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简称胃三联)治疗,对照组:单纯胃三联治疗.结果:治疗组隆起糜烂病灶平复率、临床症状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4.1%,对照组隆起糜烂病灶平复率、临床症状有效率分别为 27.2%和58.2%,优于对照组(P<0.05).H pylori 根除率治疗组88.2%,对照组85.7%,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射频局部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三联疗法 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 内镜
下载PDF
隆起糜烂型胃炎中舌苔辨证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伟 吴晓华 +6 位作者 肖定洪 郭召平 尚莹莹 李静波 黄智萍 王文娟 侯玉蓉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23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的舌苔辨证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中医脾胃病科128例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7种不同舌苔的中医辨... 目的探讨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的舌苔辨证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胃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中医脾胃病科128例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7种不同舌苔的中医辨证分型的Hp感染及黏膜病理形态学进行分析。结果128名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中舌苔中医证候分布为肝胃气滞证34例(26.6%)、寒邪犯胃证6例(4.7%)、胃热炽盛证28例(21.9%)、食滞胃肠证25例(19.5%)、瘀阻胃络证8例(6.3%),胃阴亏虚证6例(4.7%),脾胃虚寒证21例(16.4%),其中以肝胃气滞证最为多见。就Hp阳性率而言,不同舌苔辨证中医证型Hp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胃阴亏虚证、寒邪犯胃证、胃热炽盛证、食滞胃肠证、脾胃虚寒证、瘀阻胃络证、肝胃气滞证。就胃黏膜病理形态学(胃萎缩、胃肠化生、胃异型增生)而言,7种症型均以胃窦病变为主。结论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舌苔辨证以肝胃气滞证最为多见,胃阴亏虚证中Hp的阳性率最高,7种症型均以胃窦病变为主,将中医证型与西医Hp感染以及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联系在一起,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型胃炎 舌苔辨证证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黏膜病理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某部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45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冯青青 王浈 +3 位作者 彭秋平 柯传庆 樊拖迎 杨洋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南方某部队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西药联合中成药(胃特安片)疗法,...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南方某部队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西药联合中成药(胃特安片)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表现改善程度、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临床总的疗效:治疗组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8.9%(40/45)显著高于对照组70.7%(29/41),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疗效:治疗组胃黏膜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征象改善较明显;治疗组有效率83.8%(31/3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19/31),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Hp根除率:治疗组(80.6%)与对照组(75.0%)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药联合胃特安片治疗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胃炎 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南方某部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冯青青 彭波 +1 位作者 彭秋平 幸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EG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8例南方某部队军人EGP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胃镜和组织活检,用碳-13(13C)呼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染色法检测H... 目的探讨军人隆起型糜烂性胃炎(EG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28例南方某部队军人EGP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胃镜和组织活检,用碳-13(13C)呼气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染色法检测Hp感染,病理学分析胃黏膜炎性反应、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情况。结果南方某部军人EGP患者的Hp感染率为67.2%(86/128)。EGP伴PU的发生率为46.1%(59/128),伴PU的EGP患者的Hp感染率(81.4%)显著高于不伴PU的EGP患者的Hp感染率(55.1%,P<0.01)。胃窦病变组的Hp感染率(70.6%)明显高于胃体病变组的Hp感染率(47.4%,P<0.01)。伴PU的EGP患者的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伴PU的EGP患者的发生率(均P<0.05)。结论 Hp感染与军人EGP伴PU的发病与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胃炎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病理变化
下载PDF
胃镜下微波与抗幽门螺杆菌联治成熟型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8
作者 邹尤宝 陈哲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胃镜下微波与抗幽门螺杆菌(HP)联合治疗成熟型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活检孔导入微波同轴导线对成熟型隆起糜烂性胃炎300例(1480处病灶)进行微波治疗,其中25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联合行抗HP治疗,并进行了1... 目的:探讨胃镜下微波与抗幽门螺杆菌(HP)联合治疗成熟型隆起糜烂性胃炎(EGP)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活检孔导入微波同轴导线对成熟型隆起糜烂性胃炎300例(1480处病灶)进行微波治疗,其中255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联合行抗HP治疗,并进行了1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治愈率为93.3%(280/300),好转率6.7%(20/300),有效率100%(300/300);255例HP感染者经抗HP治疗后有235例转阴;2年复发率为10%.微波治疗后1周内均有轻度上腹辣痛,3例(1%)出现轻度胃出血。未出现穿孔及其它并发症.结论:微波联合抗HP治疗EGP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幽门螺杆菌 成熟隆起糜烂胃炎 胃镜
下载PDF
10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玲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188-2189,共2页
目的:对10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特点、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及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对隆起糜烂最为明显的部位活检2~4块黏膜,及时送病理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对100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特点、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及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对隆起糜烂最为明显的部位活检2~4块黏膜,及时送病理检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选患者中存在HP感染的为68例(68%)。隆起糜烂病灶单个为16例(16%),多个为84例(84%),P〈0.05。病灶位于胃窦部63例(63%),其中存在HP感染为53例(84%);病灶位于胃体部10例(10%),均无HP感染;病灶位于胃窦胃体部27例(27%),存在HP感染为15例(56%),不同部位发病率比较及不同部位HP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反应活动74例(74%);伴有肠上皮化生39例(39%),其中HP阳性者为31例(79%);萎缩21例(21%),其中HP阳性者为17例(81%);伴有上皮内瘤变13例(1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3例(13%),其中HP阳性者为11例(8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0例。结论:推测不同部位发病机制有所不同,胃窦部主要为HP感染,余部位者则可能与免疫变态反应关系密切。对HP感染且伴有肠上皮化生或萎缩、上皮内瘤变者,应及时进行HP根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型胃炎 临床分析 内镜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内镜下高频电凝与胃三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维婵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与胃三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90例确诊为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研究对象资料,均于屏南县总医院接受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划分组别,45例归对照组,45例归... 目的:分析内镜下高频电凝与胃三联方案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90例确诊为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研究对象资料,均于屏南县总医院接受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划分组别,45例归对照组,45例归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一胃三联方案治疗,试验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胃三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5.56% vs 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腹胀、嗳气反酸与上腹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在生活质量上,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的评分数据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单一采用胃三联方案的基础上与内镜下高频电凝实施联合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疗效,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隆起糜烂 内镜下高频电凝 胃三联方案 症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隆起型糜烂性胃炎25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贾建忠 马佑平 +1 位作者 耿继梅 雷小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4期270-271,共2页
隆起型糜烂性胃炎又称痘疹性胃炎、疣状胃炎。新悉尼系统和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将其归属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的伴发表现,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将我院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完整的256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 隆起型糜烂性胃炎又称痘疹性胃炎、疣状胃炎。新悉尼系统和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将其归属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的伴发表现,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将我院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完整的256例隆起糜烂性胃炎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起糜烂胃炎 病理分析 胃镜 诊断
原文传递
胃复康颗粒对Hp VG湿热证患者胃黏膜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雪 宾金秀 +8 位作者 黄祖美 王鹏 卢杰夫 刘熙荣 周德丽 郑超伟 以敏 王伟 苏攀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5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胃复康颗粒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疣状胃炎(Hp VG)湿热证患者胃黏膜病理及p38MAPK、ATF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p VG湿热证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联合组及西药组各45例,中药组予胃复康颗粒1袋/次,2次/d;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 目的:探讨胃复康颗粒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疣状胃炎(Hp VG)湿热证患者胃黏膜病理及p38MAPK、ATF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p VG湿热证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联合组及西药组各45例,中药组予胃复康颗粒1袋/次,2次/d;西药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每次1片,1次/d。联合组同时服用中药及西药。3组疗程均为6周。采用定位活检法取得治疗前后胃黏膜病变标本,用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组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善总有效率中药组为82.2%、联合组为88.9%、西药组为73.3%,中药组、联合组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联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胃黏膜p38MAPK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较西药组降低明显(P<0.05),与中药组比较效果相当(P>0.05)。中药组、联合组ATF2蛋白表达较治疗前及西药组降低(P<0.05),西药组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效果相当(P>0.05)。结论:胃复康颗粒联合西药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及ATF2蛋白表达,抑制p38MAPK/ATF2通路,减少下游炎症因子释放,起到减轻Hp VG湿热证患者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隆起糜烂 幽门螺杆菌感染 P38MAPK ATF2 胃复康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