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出土玉鱼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闵梦羽
朱勤文
罗泽敏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
出处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1期51-53,共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随州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发掘报告>(14ZDB051)阶段性成果
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珠宝首饰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心项目(CJHZXM-201515)
-
文摘
2011至201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玉器300余件,笔者选取数量约占十分之一的32件完整的鱼形佩饰,从玉器形制、纹饰工艺和微痕迹三方面进行琢制工艺研究。关于玉鱼形制研究,可将玉鱼分为四种类型:直线型(A型)、拱背型(B型)、刻刀型(C型)、工具类(D型)。四种类型的特征如下:(1)直线型(A型)玉鱼,鱼身平直,头和尾在一条直线上。直线型玉鱼又可进一步分为Aa型、Ab型和Ac型。Aa型玉鱼的纹饰简单,具有鱼嘴、鱼眼、鱼鳃、鱼鳍和鱼尾;Ab型玉鱼的造型具有兽足和鸟喙以及鱼身,为复合动物型;Ac型玉鱼通体为流畅的柳叶状素面鱼身,仅有一个孔眼象征鱼眼。(2)拱背型(B型)玉鱼,鱼身弯曲,成一条弧线。拱背型玉鱼又可分为Ba型、Bb型和Bc型,Ba型玉鱼具有鱼嘴、鱼眼、鱼鳃、鱼鳍和鱼尾,鱼身呈流畅的弧形;Bb型玉鱼具有兽足和鸟喙及鱼身,为复合动物型;Bc型玉鱼为素面玉鱼,仅具有鱼嘴、鱼眼和鱼尾,鱼眼由孔眼表示,整个鱼身无纹饰,头尾连成弧形。(3)刻刀型(C型)玉鱼,鱼尾呈刻刀状,鱼身为刀柄状,鱼身后方两侧各有一个方形凸齿为刀格,鱼尾无豁口。刻刀型玉鱼也可分为Ca型、Cb型和Cc型。Ca型玉鱼整体呈棒状,无突出的鱼鳍,鱼身较立体,截面一般呈三角形;Cb型玉鱼鱼腹平直,鱼背呈流线状,鱼身整体略鼓,鱼头和鱼尾较扁平;Cc型玉鱼呈跳跃状,鱼背和鱼腹上拱,鱼头和鱼尾连成弧线。(4)工具型(D型)玉鱼,仅一件,用作挖耳勺,整体呈棒状,鱼尾笔直,呈现代的挖耳勺造型。关于玉鱼纹饰工艺研究,这32件玉鱼皆采用片雕手法,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素面玉鱼,共6件;另一类为纹饰玉鱼,共26件。鱼嘴多呈"丁"字嘴,鱼眼为"圆洼眼";鱼身多数无鱼鳞,鱼身上可见粗阴刻线刻画的鱼鳃、鱼鳍和兽足,鱼鳃处采用斜刀的手法刻画;这26件玉鱼中,仅2件刻有鱼鳞。关于玉鱼微痕迹研究,在全部32件玉鱼中,只有1件玉鱼上可观察到宽约0.5mm的切割痕,该切割痕中间宽深,两端尖浅,笔者推断,此为砣切割工艺留下的痕迹。在具有纹饰的26件玉鱼上,表示鱼鳍和兽足的宽阴刻线同样表现为中间宽深,两端较尖浅,线条宽窄不均匀,为砣具手工琢制的痕迹;在鱼眼和鱼鳃倾斜的部位上可以见到尖锐工具手工推碾留下的"蚂蚁脚"。在30件具有孔眼的玉鱼中,有27件孔眼为双面钻,呈现双面喇叭状孔壁,个别孔壁可见螺旋纹,在孔眼附近有错位的残缺圆形洼凹,推测为桯钻痕迹;有2件为单面钻,其中1件的孔眼处可见管状器具留下的同心圆痕迹,推测为单面管钻;还有1件玉鱼上具有象鼻孔,孔壁较平直,双面喇叭状孔壁斜向下连通成孔。
-
关键词
玉鱼
纹饰工艺
微痕迹
西周
随州叶家山
-
Keywords
fish-shaped jade
texture decoration craft
microscratch
Western Zhou Dynasty
Yejiashan,Suizhou
-
分类号
J528.1
[艺术—艺术设计]
TS93
[轻工技术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