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境与“随文释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雍长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语境是“随文释义”这一传统训诂学广泛运用的一个原则和方法所产生的客观基础,而“随文释义”则是训诂家就语境对词义的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的一种体认。词的使用义往往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产生临时特殊性,同样,词在言语表达中的语法... 语境是“随文释义”这一传统训诂学广泛运用的一个原则和方法所产生的客观基础,而“随文释义”则是训诂家就语境对词义的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的一种体认。词的使用义往往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产生临时特殊性,同样,词在言语表达中的语法功能、语法关系,语句或语段的意外之意等,也要受语境的制约。但是,“随文释义”只可施之于传注训诂,不可施之于词书训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文释义 传注训诂 语境观 传统训诂学 言语表达 原则和方法 词义 解释功能 具体语境 语法功能
下载PDF
郑玄随文释义的语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军 李萍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6期49-53,共5页
本文运用语境理论主要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郑玄随文释义的方法,主要包括(1)根据辞例释义;(2)根据语义搭配和语法组合关系释义;(3)根据语用释义;(4)根据文意照应释义。二、郑立随文释义显示了语境的多种功能:(1)... 本文运用语境理论主要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郑玄随文释义的方法,主要包括(1)根据辞例释义;(2)根据语义搭配和语法组合关系释义;(3)根据语用释义;(4)根据文意照应释义。二、郑立随文释义显示了语境的多种功能:(1)对词义的制约功能;(2)对词义的解释功能;(3)对词义的生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随文释义 语境
下载PDF
“挺”字新解——兼论训诂中的“随文释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杭志强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S1期106-107,共2页
《史记·陈涉世家》的一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中,关于"挺"字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即分别将其解作"拔"和"脱出",前者主要出现在一些教材和部分词典之中,后者... 《史记·陈涉世家》的一句"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中,关于"挺"字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即分别将其解作"拔"和"脱出",前者主要出现在一些教材和部分词典之中,后者多出现在一些古书注解和今人的训诂著作中。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得出了"挺"释为"摇动"义或许更加切合语境的结论。同时结合这一例证,本文简要论述了关于训诂中"随文释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动 随文释义
下载PDF
论文言文训释中的随文释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彤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106-110,共5页
随文释义是传统训公学的一种释义方法.本文阐述了随文释义的来源,命名和定义,着重对运用随文释义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求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训释方法。
关键词 训诂 随文释义 训释原则 语境 训释方法
下载PDF
文籍随文释义与词典义项
5
作者 张林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6-101,共6页
一 研究文籍随文释义与词典义项,首先必须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词典义项,也就是词典释义,是词典解释字,词义的特有方式。它为人们阅读和注释文籍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古代许多训诂学家注释文籍,援引词典释义疏通文句的例子很多,如《... 一 研究文籍随文释义与词典义项,首先必须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词典义项,也就是词典释义,是词典解释字,词义的特有方式。它为人们阅读和注释文籍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古代许多训诂学家注释文籍,援引词典释义疏通文句的例子很多,如《史记》司马贞索隐,曾多处引用《说文》、《尔雅》以为注,李贤注《后汉书》也常常直接引用《说文》。文籍的随文释义,是训诂学的一大方面,在古代,名目很多,如传、注、笺、疏、诠、训、诂、解等等,今天通常称为注释。它与词典的关系极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典义 随文释义 释义用语 词典释义 词典编纂者 词典学 注疏 词义 凶事
下载PDF
“随文释义”与“以理解文”——文言文阅读的两把钥匙
6
作者 林海鸣 《浙江教学研究》 2001年第6期20-20,21,共2页
关键词 阅读 随文释义 “以理解 中学 教学 语法
下载PDF
经传合刻·随文释义——论陈荣捷译《近思录》的以朱释朱翻译进路
7
作者 胡翠娥 崔佳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近思录》是北宋理学之大纲,更是朱子哲学之轮廓,在普及和推广理学思想上起了很大作用,是后世性理群书的祖本。陈荣捷贯彻以朱释朱的原则,不仅翻译了语录正文,而且从浩瀚的《朱子语类》《朱子全书》以及其他评注家中摘取相关评注,作为... 《近思录》是北宋理学之大纲,更是朱子哲学之轮廓,在普及和推广理学思想上起了很大作用,是后世性理群书的祖本。陈荣捷贯彻以朱释朱的原则,不仅翻译了语录正文,而且从浩瀚的《朱子语类》《朱子全书》以及其他评注家中摘取相关评注,作为帮助解读和理解语录的重要辅助,并采用传统的经传合刻文本形态,随文释义,为朱子学立言立解。作为中国哲学外译的整体原则,陈荣捷不避讳西方哲学名词,承认人类普遍经验和问题之“同”;同时遵循以朱释朱原则,肯定中国哲学对普遍问题的独特回应之“异”,做到了哲学翻译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思录》 以朱释朱 经传合刻 随文释义 哲学翻译
原文传递
随文释义“望文生义”——中考语文“词语释义”题解析
8
作者 崔益林 《七彩语文(初中)》 2017年第7期48-52,共5页
词语是文章语言的最基本的构成材料,是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的阅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个词有多种意义,但有时在词典中找不到对这个词语的适合文意的确切解释,它在文中具有特殊的指代义、语境义和隐... 词语是文章语言的最基本的构成材料,是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的阅读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个词有多种意义,但有时在词典中找不到对这个词语的适合文意的确切解释,它在文中具有特殊的指代义、语境义和隐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语释义 “望生义” 中考语 随文释义 解析 章语言 章内容 隐含义
原文传递
《说文》的特点及释义之得失
9
作者 殷寄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61-66,共6页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小学史上一部颇为独特的著作,它既是字书、字典,又是训诂专著,并且是独一无二的以训释本义为主旨的专书。《说文》以540部统率9353字,始于“一”而终于“亥”,列篆文,合以古、籀,即形求义,是我国文字学史...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小学史上一部颇为独特的著作,它既是字书、字典,又是训诂专著,并且是独一无二的以训释本义为主旨的专书。《说文》以540部统率9353字,始于“一”而终于“亥”,列篆文,合以古、籀,即形求义,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开山之作。其篆文,是连接契文和隶书的桥梁,是研究契、铭文的参照体。《说文》的部首分类一直被沿用到明代(梅膺祚《字汇》始分214部),依据文字形体系联汉字并训其义,也以《说文》为首创。《说文》也是训诂之书。我国的训诂学,萌芽于先秦,到汉代正式形成,并迅速走向鼎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字注 本义 引申义 训话 字形体 训释 尔雅 随文释义 许慎
下载PDF
词的义系、义点、义位与语文词典的义项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宝荣 武建宇 《辞书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71-80,共10页
一、义系、义点与义位我们知道,文字对于语言,语言对于它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总是相对滞后的。汉字(包括异体字)至多也不过五六万个,而汉语的词汇是极其丰富的,以为数有限的汉字表示丰富的汉语词汇,所以会有文字的假借。汉语的词... 一、义系、义点与义位我们知道,文字对于语言,语言对于它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总是相对滞后的。汉字(包括异体字)至多也不过五六万个,而汉语的词汇是极其丰富的,以为数有限的汉字表示丰富的汉语词汇,所以会有文字的假借。汉语的词汇终究也是有限的,而它表示的客观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位 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汉语大词典》 辞书 《汉语大字典》 随文释义 义项概括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下载PDF
中国语文辞书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仕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古今中外辞书的重要差别之一就在于多义词释义方面。以多义词释义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参照点,中国语文辞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为代表的古代时期,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代表的现代时... 古今中外辞书的重要差别之一就在于多义词释义方面。以多义词释义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参照点,中国语文辞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为代表的古代时期,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为代表的现代时期和运用语料库技术编纂词典的新时期。古代语文辞书的释义特点是:对某些字词的解释很不科学、多随文释义,"义项"的收录重古轻今,多是唐宋以前的,忽视了明清时代的;现代语文辞书的释义特点是:释义科学,义项划分合理,缺点是由于靠语感编纂存在义项漏收的情况;新时期也即语料库时期语文辞书除继承现代时期的释义特点外,还对多义词的义项进行了全面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书 随文释义 语感 语料库 多义词
下载PDF
利用文例释读古书
12
作者 陈焕良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0年第6期40-44,共5页
古书文例之阐述,曾散见于古代随文释义的训诂著作中.至有清一代,始有系统研究之专书问世,其中当首椎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尔后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人,对俞书各有增益补苴.这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择其要者五例(对文、互... 古书文例之阐述,曾散见于古代随文释义的训诂著作中.至有清一代,始有系统研究之专书问世,其中当首椎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尔后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人,对俞书各有增益补苴.这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择其要者五例(对文、互文、变文、省文、倒文),试从训诂方法的角度,说明如何利用文例来释读古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书 同义词 驷不及舌 叶韵 未知 语序 随文释义
下载PDF
当代大型语文辞书编纂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
13
作者 冯雪冬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8-71,共4页
本文分析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编纂过程中处理异形词、同源词时存在的问题,指出二辞书随文释义之弊病。在大型语文辞书编纂过程中克服这些问题,对于辞书避免重复释义、节省篇幅以及准确释义、义项分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辞书 理想 异形词 同源词 随文释义
下载PDF
《说文解字》单字为训训诂元语言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先文 《辞书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120-126,共7页
文章借词典释义元语言之概念及理论,对《说文解字》之单字为训进行分析,考察单字为训如何解决其因形式过简而易于误解之弊并成为最常用的释义方式,讨论了《说文解字》单字为训时选择训释词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 元语言 训诂元语言 随文释义 单字为训 《说解字》
下载PDF
有关释义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振铎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9-77,共9页
释义是字典编纂的灵魂,一部字典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释义的质量。字典要把字义的信息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理解它们,释义就很关键了。在字典的解形、注音和释义三个方面,释义占的比重最大。编纂字典对释义工作投入较多的力量是... 释义是字典编纂的灵魂,一部字典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释义的质量。字典要把字义的信息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理解它们,释义就很关键了。在字典的解形、注音和释义三个方面,释义占的比重最大。编纂字典对释义工作投入较多的力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关于释义问题,发表的文章已经很多,似乎没有饶舌的必要,但是就管见所及,觉得还有一二需要补充说明的地方,试分述如下。释义和古书注释是训话的两大支派。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注释古书要参考各种辞书,而注释古书的成果又可以丰富辞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文释义 康熙字典 义项 三个方面 辞书 补充说明 解释 编纂 古书注释 工作投入
下载PDF
《汉语大字典》的释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在德 《辞书研究》 1983年第2期32-39,共8页
一《汉语大字典》对释义的要求释义是字典的“灵魂”。字典的规模和对象决定释义的具体要求。《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的大型语文字典,它在释义方面的总要求是:尽可能全面地、客观地描绘字义的历史发展情... 一《汉语大字典》对释义的要求释义是字典的“灵魂”。字典的规模和对象决定释义的具体要求。《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的大型语文字典,它在释义方面的总要求是:尽可能全面地、客观地描绘字义的历史发展情况,为读者提供确凿可信的解释。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从清理旧义项、挖掘旧义项、建立现代义项三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义项建立 随文释义 字典 用例 三个方面 复音词 发展情况 具体要求 字书
下载PDF
《汉语大词典》“为”字释义评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瑞明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是个很有代表性的泛义动词,它的义项应如何归纳、表述、举例,迄今为止未见有专门而深刻的研究。《汉语大词典》(后文简称《汉大》)以释义详富为任,第六册1105页,“为”(wéi)的实词义共有三十项,绝大多数是动词义。笔者认为... “为”是个很有代表性的泛义动词,它的义项应如何归纳、表述、举例,迄今为止未见有专门而深刻的研究。《汉语大词典》(后文简称《汉大》)以释义详富为任,第六册1105页,“为”(wéi)的实词义共有三十项,绝大多数是动词义。笔者认为这也并非精细深入研究而成,基本上是将古代辞书和古注以及今人、读古文易有的随文释义简作汇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为”字 泛义动词 随文释义 指代用法 本义系统 “将” 词义 具体动词 比较句
下载PDF
古文释词技巧
18
作者 许俊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第5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中学 教学方法 词汇 词义 随文释义推断法
下载PDF
枚乘《七发》“犓牛”释义
19
作者 丁汀 《文教资料》 2018年第19期1-2,共2页
枚乘《七发》"犓牛之腴,菜以笋蒲"一句,清人胡绍煐《文选笺证》以"犓、雏"二字音近义通,将"犓牛"声训为"牛之少者"。通过分析从"刍"得声及包含"刍"这一构件的其他33个汉字,发现"刍"与"少弱、幼小"这一义素关联不大。胡... 枚乘《七发》"犓牛之腴,菜以笋蒲"一句,清人胡绍煐《文选笺证》以"犓、雏"二字音近义通,将"犓牛"声训为"牛之少者"。通过分析从"刍"得声及包含"刍"这一构件的其他33个汉字,发现"刍"与"少弱、幼小"这一义素关联不大。胡氏对"犓牛"一词的解释应属于随文释义,依循旧注"刍养之牛曰犓牛",可避免讹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犓牛 《七发》 选笺证》 随文释义
下载PDF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言文训释浅议
20
作者 肖莉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7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训释方法 《说解字》 随文释义 字形结构 词义 《释名》 《尔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