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在样本量估计方面的常见问题分析
1
作者 冯天笑 肖想玉 +6 位作者 秦晓宽 孙传睿 王旭 卜寒梅 朱立国 胡晶 魏戌 《中医正骨》 2024年第10期39-43,51,共6页
目的:分析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在样本量估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RCT,检索时限均为2017年1月至2024年6月... 目的:分析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在样本量估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RCT,检索时限均为2017年1月至2024年6月。依据文献检索及筛选方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后,由2名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提取是否报告样本量估计、假设检验类型、Ⅰ类错误概率α、把握度(1-β)、预期效应量、单侧或双侧检验、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脱落率、样本量计算工具、主要结局指标及多重检验等信息,以频数和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8688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后随机抽取20%的文献,通过筛选最终纳入274篇文献。在纳入的274项研究中,192项(70.07%)报告了样本量估计。在报告了样本量估计的192项研究中,16项(8.33%)报告了假设检验类型,146项(76.04%)报告了Ⅰ类错误概率α,164项(85.42%)报告了把握度(1-β),98项(51.04%)报告了预期效应量,88项(45.83%)报告了单侧或双侧检验,81项(42.19%)报告了MCID,156项(81.25%)报告了脱落率,167项(86.98%)报告了样本量计算工具,131项(68.23%)报告了主要结局指标。16项报告了假设检验类型的研究均为优效性试验,其中9项采用单侧检验,7项采取双侧检验;37项报告了2个及以上主要结局指标的研究中,8项(21.62%)调整了Ⅰ类错误概率α;23项报告了多个组别比较的研究中,1项(4.35%)调整了Ⅰ类错误概率α。结论:以手法为主要干预措施的RCT在样本量估计方面,存在未报告样本量估计、样本量估计参数缺失或不明、样本量估计方法与假设检验类型及主要结局指标不对应、多重检验时未调整Ⅰ类错误概率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摩(中医) 正骨手法 舒筋整复手法 推拿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样本量
下载PDF
成功血管内治疗后强化血压控制对前循环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成芳 邓齐文 +16 位作者 施洪超 周峰 刘宇恺 王蒙 张羽乔 张丙起 李敏 平蕾 王涛 侍海存 王伟 侯建康 黄石 吕金峰 沈睿 张颖冬 周俊山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01-408,共8页
目的比较强化降压与标准降压对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成功再通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随机对照设计,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及... 目的比较强化降压与标准降压对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VT)成功再通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随机对照设计,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及多家分中心医院接受EVT后成功再通的前循环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目标收缩压100~120 mmHg;1 mmHg=0.133 kPa)或标准降压组(目标收缩压121~140 mmHg),两组血压需在1 h内达到目标值并维持72 h。主要转归终点为90 d时转归,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次要转归终点包括早期神经功能改善、24 h内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以及90 d内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强化降压组63例,标准降压组57例,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术后72 h收缩压分别为(122.7±8.1)mmHg和(130.2±7.4)mmHg。强化降压组90 d转归良好率(54.0%对54.4%;χ^(2)=0.002,P=0.963)、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率(45.2%对34.5%;χ^(2)=1.367,P=0.242)、sICH发生率(6.3%对3.5%;P=0.682)、90 d病死率(7.9%对14.0%;χ^(2)=1.152,P=0.283)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12.7%对15.8%;χ^(2)=0.235,P=0.628)与标准降压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EVT成功再通的前循环卒中患者中,早期强化降压未能改善临床转归和降低sICH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血压 抗高血压药 治疗结果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转归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鹏飞 郭艳婷 +4 位作者 赵文可 赵立文 汪子文 何一川 于耀宇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转归。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纳入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比较CEA与CA...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转归。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纳入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比较CEA与CAS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研究基本特征以及远期转归,包括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任何卒中、任何死亡等数据,应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8 210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7.4年。纳入研究的质量整体较高,产生偏倚的风险较低。汇总分析显示,CAS组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风险比(hazard risk, HR) 1.21,95% CI 1.04~1.39]、任何卒中(HR 1.32,95% CI 1.15~1.51)和同侧卒中(HR 1.26,95% CI 1.02~1.55)风险显著高于CEA组;CAS组死亡(HR 1.06,95% CI 0.95~1.18)、致残性卒中(HR 1.23,95% CI 0.95~1.60)、非同侧卒中(HR 1.12,95% CI 0.81~1.55)和再狭窄(HR 1.18,95% CI 0.91~1.52)风险均与CEA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结论CAS在远期死亡、致残性卒中、非同侧卒中和再狭窄风险方面与CEA相近,但CAS的远期卒中或死亡联合终点、任何卒中和同侧卒中风险显著更高。这些结果提示,CEA仍是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支架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卒中 时间因素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喜炎平与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时晓亚 周甜 +2 位作者 陈富超 方宝霞 李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第11期974-977,共4页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系统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喜炎平与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系统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喜炎平与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并进行研究质量评价、采用 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857例患者,其中喜炎平治疗437例,利巴韦林治疗171例。喜炎平组痊愈率(50.11%对40.71%)、有效率(91.08%对75.95%)均显著性高于利巴韦林组,OR(95%CI)分别为1.49(1.13,1.97)和3.54(1.87,6.71)。结论雾化吸入喜炎平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利巴韦林,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样本量小,故本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s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喜炎平 利巴韦林 投药 吸入 气雾剂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儿童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纳米梅花针导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单中心随机对照方案 被引量:9
5
作者 訾明杰 姚贺之 +4 位作者 张路 韩淑花 陆永辉 王克键 赵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第1期10-14,共5页
背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剧烈,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大剂量抗炎止痛药内服常诱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且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为减少内服药不良反应,临床可在受累关节局部涂抹外用药,但起效慢,控制疼痛疗效欠佳,研究安全有效... 背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剧烈,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大剂量抗炎止痛药内服常诱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且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为减少内服药不良反应,临床可在受累关节局部涂抹外用药,但起效慢,控制疼痛疗效欠佳,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假说,并围绕假说设计试验方案,以初步评价纳米梅花针导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2︰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1组33例和对照2组17例。干预组采用纳米梅花针导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照1组采用安慰纳米梅花针配合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照2组采用纳米梅花针针刺。每日1次,至疼痛消失为止,疗程最长7 d。采用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从关节皮肤颜色、局部压痛、关节活动程度3个方面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应急药物使用时间、剂量,记录不良事件用于安全性评价。讨论:此试验设计可为"纳米梅花针透皮给药技术配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炎"提供初步循证医学证据,为后续扩大样本量验证该技术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量测算依据与试验设计方法参考。注册信息: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7012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关节炎 痛风性 梅花针疗法 纳米技术
原文传递
健腰密骨颗粒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骨量减少合并腰痛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徐可 秦梓皓 +4 位作者 许金海 金艺琳 景柳青 赵建广 叶洁 《中医正骨》 2022年第10期10-17,共8页
目的:观察健腰密骨颗粒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骨量减少合并腰痛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8例骨量减少合并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分别采用健腰密骨颗粒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健腰密骨颗粒组)和... 目的:观察健腰密骨颗粒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骨量减少合并腰痛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8例骨量减少合并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分别采用健腰密骨颗粒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健腰密骨颗粒组)和健腰密骨颗粒模拟剂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治疗(健腰密骨颗粒模拟剂组)。碳酸钙D3片每天口服1次,每次600mg;健腰密骨颗粒及健腰密骨颗粒模拟剂每天口服2次,每次11g。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6个月,测定2组患者L_(1)~L_(4)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bone γ-carboxy-glutamic acid protein,BGP)、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carboxy 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ⅠNP)、β-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25-羟基维生素D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含量;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部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部功能。结果:①L_(1)~L_(4)骨密度。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L_(1)~L_(4)骨密度T值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54±0.66,-1.54±0.75,t=-0.050,P=0.822;-1.40±1.03,-1.39±0.88,t=-0.033,P=0.974);2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L_(1)~L_(4)骨密度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46,P=0.301;t=-1.395,P=0.178)。②股骨颈骨密度。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股骨颈骨密度T值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6±0.67,-1.53±0.79,t=0.434,P=0.327;-1.38±0.84,-1.49±0.78,t=0.677,P=0.500);2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股骨颈骨密度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46,P=0.301;t=-1.395,P=0.178)。③腰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054,P=0.984);2组患者的腰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99,P=0.754);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1.840,P=0.000);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4.85±1.41)分,(3.21±1.55)分,(2.10±0.89)分,(1.24±0.86)分,F=17.646,P=0.001;(4.75±1.75)分,(3.81±1.77)分,(3.32±1.97)分,(2.35±2.27)分,F=14.210,P=0.001];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个月,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27,P=0.744;t=-1.493,P=0.136);治疗开始后3个月、6个月,健腰密骨颗粒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健腰密骨颗粒模拟剂组(t=-3.233,P=0.001;t=-4.204,P=0.001)。④ODI。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058,P=0.982);2组患者的ODI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312,P=0.577);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O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9.057,P=0.000);2组患者ODI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35.14±2.27)%,(29.92±1.60)%,(22.71±1.52)%,(15.19±0.86)%,F=28.063,P=0.000;(34.98±1.91)%,(30.70±1.57)%,(23.74±1.46)%,(16.01±0.75)%,F=31.384,P=0.000];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个月,2组患者ODI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5,P=0.956;t=-1.349,P=0.278);治疗开始后3个月、6个月,健腰密骨颗粒组患者ODI均低于健腰密骨颗粒模拟剂组(t=-3.627,P=0.003;t=-4.471,P=0.001)。⑤血清ALP含量。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血清ALP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2.96±16.51)IU·L^(-1),(75.91±28.94)IU·L^(-1),t=-0.649,P=0.518;(82.06±39.26)IU·L^(-1),(79.43±19.34)IU·L^(-1),t=0.422,P=0.674];2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血清AL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85,P=0.080;t=-0.794,P=0.431)。⑥血清BGP含量。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血清BGP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44±5.57)ng·mL^(-1),(14.23±4.80)ng·mL^(-1),t=0.214,P=0.831;(13.64±4.65)ng·mL^(-1),(14.25±4.28)ng·mL^(-1),t=-0.676,P=0.501];2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血清BG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7,P=0.730;t=-0.234,P=0.816)。⑦血清PⅠNP含量。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血清PⅠNP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93±24.00)ng·mL^(-1),(40.56±17.30)ng·mL^(-1),t=1.087,P=0.280;(44.95±18.53)ng·mL^(-1),(44.21±15.44)ng·mL^(-1),t=0.217,P=0.828];2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血清PⅠNP含量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42,P=0.661;t=-1.569,P=0.123)。⑧血清β-CTX含量。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血清β-CTX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36±0.21)ng·mL^(-1),(0.33±0.16)ng·mL^(-1),t=0.743,P=0.759;(0.38±0.18)ng·mL^(-1),(0.36±0.15)ng·mL^(-1),t=0.604,P=0.548];2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血清β-CTX含量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5,P=0.191;t=-1.024,P=0.311)。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治疗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2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24±8.01)ng·mL^(-1),(19.53±7.12)ng·mL^(-1),t=0.490,P=0.625;(21.80±6.87)ng·mL^(-1),(23.71±5.82)ng·mL^(-1),t=-1.490,P=0.139];健腰密骨颗粒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1,P=0.076);健腰密骨颗粒模拟剂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高于治疗前(t=-3.648,P=0.001)。⑩血清TSH含量。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TS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9±1.52)μIU·mL^(-1),(2.59±1.56)μIU·mL^(-1),t=1.031,P=0.305];治疗开始后6个月,健腰密骨颗粒组患者血清TSH含量高于健腰密骨颗粒模拟剂组[(3.33±1.99)μIU·mL^(-1),(2.51±1.30)μIU·mL^(-1),t=2.41,P=0.018];健腰密骨颗粒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血清TSH含量高于治疗前(t=-2.106,P=0.040);健腰密骨颗粒模拟剂组患者治疗开始后6个月血清TSH含量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682)。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采用健腰密骨颗粒联合碳酸钙D3片口服,能够缓解骨量减少合并腰痛患者的腰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提高血清TSH含量,但其改善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的作用不明确,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观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代谢性 骨量减少 骨密度 腰痛 健腰密骨颗粒 模拟剂 碳酸钙 维生素D3 双盲法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下载PDF
外源性褪黑素对重症患者谵妄有效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夏东霞 郭一博 富奇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2期920-925,共6页
目的评价外源性褪黑素预防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关于外源性褪黑素预防重症患者谵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由... 目的评价外源性褪黑素预防重症患者发生谵妄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关于外源性褪黑素预防重症患者谵妄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和1224例重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重症患者住院期间谵妄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0.7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47~1.09;Z=1.57,P=0.12]、ICU住院时间[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0.36,95%CI-1.01~0.28;Z=1.11,P=0.27]、机械通气时间(MD-49.42,95%CI-126.63~27.80;Z=1.25,P=0.21)和病死率(RR 0.74,95%CI 0.42~1.30;Z=1.05,P=0.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褪黑素不能预防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也无法缩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褪黑素 危重病 随机对照试验专题 专题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