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随机点立体视检查法在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小梅 胡雪篱 +2 位作者 郎卫华 左芸 师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5-876,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随机点立体视检查方法的差异。方法选用颜少明等联合研制的《立体视觉检查图》与金贵昌等联合研制的《双眼立体视觉检查图》,对一组5~7岁的儿童,在视力、眼位正常的前提下,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查。结果共... 目的比较两种随机点立体视检查方法的差异。方法选用颜少明等联合研制的《立体视觉检查图》与金贵昌等联合研制的《双眼立体视觉检查图》,对一组5~7岁的儿童,在视力、眼位正常的前提下,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立体视锐度的检查。结果共检查128人,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P〈0.01)。结论在应用两种随机点立体图进行近立体视锐度的检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点立体视 检查方法 比较
原文传递
立体视觉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月平 赵堪兴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0-534,共5页
自20世纪60年代立体视神经生理学的发展和随机点立体图(RDS)产生以来,近年立体视觉的研究不断深入。神经生理学研究和功能磁共振研究证实立体视觉涉及视觉背侧和腹侧通路、多个脑区的功能。立体视觉检查的新方法、婴幼儿立体视觉临床检... 自20世纪60年代立体视神经生理学的发展和随机点立体图(RDS)产生以来,近年立体视觉的研究不断深入。神经生理学研究和功能磁共振研究证实立体视觉涉及视觉背侧和腹侧通路、多个脑区的功能。立体视觉检查的新方法、婴幼儿立体视觉临床检查、立体视觉检查在各种双眼视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取得一定进展。就近年来立体视觉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 觉通路 随机点立体视
下载PDF
实验性双眼视力降低对立体视检查的影响
3
作者 张真 徐进 《黑龙江医学》 2010年第3期171-172,192,共3页
目的检测实验性双眼视力下降对于立体视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视力及立体视水平正常者15例,用双眼前加正球镜的方法改变其视力,以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软件检测850mm时视力为1.0,0.6,0.4,0.2时的立体视锐度。结果随着视力的下降,立体... 目的检测实验性双眼视力下降对于立体视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视力及立体视水平正常者15例,用双眼前加正球镜的方法改变其视力,以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软件检测850mm时视力为1.0,0.6,0.4,0.2时的立体视锐度。结果随着视力的下降,立体视锐度阈值明显增加。视力在1.0,0.6,0.4,0.2时的平均立体视锐度,分别为60″±0″,128″±31″,240″±68″,548″±78″(rad)。结论随着实验性的单纯近视视力的减低,立体视锐度阈值增加;随机点立体视觉并不是建立在看清每个随机点的基础上,其具体机制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点立体视 实验性近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不同视差立体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月平 马惠芝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了解间歇性外斜患者不同立体视觉的临床变化。方法对38例间歇性外斜患者,屈光矫正后,采用颜少明《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2006年版》行近零视差立体视敏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视检查,Titmus立体视检查,采用同视机随机点... 目的 了解间歇性外斜患者不同立体视觉的临床变化。方法对38例间歇性外斜患者,屈光矫正后,采用颜少明《数字化立体视觉检查图-2006年版》行近零视差立体视敏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立体视检查,Titmus立体视检查,采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画片检查远立体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具有可测得的远立体视,即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的患者13例(34%),并且均有正常的近零视差、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的立体视觉,即:Titmus为40”或60”;RDS为40”或60”;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均≥6000"。(2)未检测出远立体视患者25例(66%)。其中:①近零视差Titmus和RDS为40”或60”患者14例,且均有正常的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的立体视觉。②近零视差RDS〉60”患者11例。其中非交叉视差正常4例,交叉视差亦正常;非交叉视差异常7例,有正常的交叉视差者2例,交叉视差异常5例。未出现非交叉视差正常而交叉视差异常者。近零视差立体视正常者的交叉/非交叉正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近零视差异常者(P=0.001)。结论此研究推测各种立体视易受损害程度顺序可能为:远立体视>近零视差>非交叉视差>交叉视差立体视觉。符合精细立体视先于粗放立体视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 随机点立体视 交叉 非交叉
原文传递
正常人双眼旋转融合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夕 钱国娟 +1 位作者 牛兰俊 颜少明 《眼视光学杂志》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双眼旋转融合功能。方法 :采用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 (random dotstereogramssynoptophone,RDSS)检测 6 2例正常人双眼旋转融合范围和旋转融合恢复力。结果 :①RDSS 80 0″~ 6 0″双眼外旋融合力是 (11.79± 3.4 0 )... 目的 :探讨正常人双眼旋转融合功能。方法 :采用随机点同视机立体图 (random dotstereogramssynoptophone,RDSS)检测 6 2例正常人双眼旋转融合范围和旋转融合恢复力。结果 :①RDSS 80 0″~ 6 0″双眼外旋融合力是 (11.79± 3.4 0 )°~ (8.2 3± 1.91)°,内旋融合力是 (9.38± 3.4 0 )°~ (6 .4 8± 2 .72 )°。②RDSS不同视锐度的各组间比较 ,仅 2 0 0″和 6 0″内旋融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14 1) ,其余内旋、外旋融合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③RDSS 80 0″~ 6 0″双眼外旋融合力恢复点为 (5 .77± 1.89)°~ (3.6 7± 1.17)°,内旋融合力恢复点 (3.6 9± 1.2 1)°~ (2 .35± 1.4 0 )°。结论 :①双眼外旋、内旋融合力范围随立体视锐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 ,即视差越大 ,旋转融合力越大。②不同立体视锐度 ,其外旋、内旋融合力表现不同 ,能反映出与旋转融合功能的关系。临床可采用RDSS对双眼旋转融合力及范围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立体 旋转融合力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