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文化体系背景下对积极随缘认知的对比
1
作者 张宗倩 牛娟 《科学咨询》 202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不同的文化体系背景下,个体对积极随缘有不同的认知心理特征。在世俗文化体系下,积极随缘的认知观点可以来源于世代相传的熟语以及个体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总结两个方面,其认知逻辑主要以天意或命运为核心,个体以满足自身利益需要为意向动... 不同的文化体系背景下,个体对积极随缘有不同的认知心理特征。在世俗文化体系下,积极随缘的认知观点可以来源于世代相传的熟语以及个体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总结两个方面,其认知逻辑主要以天意或命运为核心,个体以满足自身利益需要为意向动量。在心理学文化体系下,积极随缘以人本主义和森田疗法为代表,其主要观点强调承担社会责任以及顺其自然的行为准则,其认知逻辑侧重于个体的责任和自然规律,目标是追求心理健康。在中国儒家文化中,强调的积极随缘意味着在坚持自己努力奋斗的同时,接纳命运的安排,不因外在变故而失去内心的平静,其认知逻辑是基于人与自然之间力量的和谐相处所产生的智慧。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运用中国人较为认同的儒家文化体系来调整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借助儒家文化中的积极随缘思想影响来访者,帮助他们建立更为合理的认知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系 积极随缘 认知心理
下载PDF
释灵耀《随缘集》的宗教与文学世界——兼论明清释家别集整理的意义与价值
2
作者 张培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释灵耀的《随缘集》具有极高的佛教史、思想史、文学史价值,也是考察其生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考察其若干文本,对了解当时佛门状况以及僧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有重要意义。释灵耀的《莲花赋》等作品,即使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杰... 释灵耀的《随缘集》具有极高的佛教史、思想史、文学史价值,也是考察其生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考察其若干文本,对了解当时佛门状况以及僧人创作的实际情况有重要意义。释灵耀的《莲花赋》等作品,即使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堪称杰作。但释家别集的整理工作相当繁难,思想、文字等许多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必须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灵耀 随缘集》 清初佛教 佛教文学
下载PDF
人生交响曲中的双重旋律──论苏轼仁政爱民的政治思想和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 被引量:1
3
作者 文师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87-92,共6页
苏轼在朝为官,直言谠论,主张推行仁政,重视民心;任地方官时,爱民如子,政绩卓著。仁政爱民的思想是贯穿苏轼一生的一条主线。苏轼从小就具有浪漫气质。乌台诗案后,他更以老庄哲学修补自尊、自信,构筑一个新的超脱的精神世界。惠... 苏轼在朝为官,直言谠论,主张推行仁政,重视民心;任地方官时,爱民如子,政绩卓著。仁政爱民的思想是贯穿苏轼一生的一条主线。苏轼从小就具有浪漫气质。乌台诗案后,他更以老庄哲学修补自尊、自信,构筑一个新的超脱的精神世界。惠州、儋州之贬后,他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稳定的心智。这种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是贯穿苏轼一生的又一条主线,它与仁政爱民的政治思想并行不悖,构成苏轼人生交响曲的双重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仁政爱民 随缘放旷
下载PDF
随缘慎独养生主--方以智《药地炮庄·养生主》浅析
4
作者 韩焕忠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39-44,共6页
在方以智看来,《养生主》的宗旨就是随缘慎独.他以“督”为“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中”,以庖丁解牛为“发而皆中节”之“和”,赞赏独脚的右师安于所遇,主张在生死面前安时而处顺.他认为庄子是一位已经体悟大道并能用以养生的人.
关键词 方以智 庄子 《养生主》 随缘 慎独
下载PDF
禅从清净向随缘的历史性转向
5
作者 黄文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4-89,共6页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是本心、在世、修心和境界的有机统一。东山禅意味着禅作为佛教宗派的正式成立。东山法门继承达摩以来的传统,强调渐次息妄与坚守净心,其基本思想被神秀和北宗加以总结并发扬光大。与神秀、北宗不同,慧能提倡常...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是本心、在世、修心和境界的有机统一。东山禅意味着禅作为佛教宗派的正式成立。东山法门继承达摩以来的传统,强调渐次息妄与坚守净心,其基本思想被神秀和北宗加以总结并发扬光大。与神秀、北宗不同,慧能提倡常行直心与顿见佛性,其禅法孕育着清净向随缘的历史性转向。神会对北宗的挑战全面暴露了神秀与北宗执着清净的障道因缘,而洪州宗则把常行直心落实到日常生活,禅从清净向随缘的历史性转向最终得以彻底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净 随缘 历史性转向
下载PDF
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现象学视角下的罗伯特·弗罗斯特《随缘》解读
6
作者 李海明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2期41-43,64,共4页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来"的观点深入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随缘》,希望通过诗歌文本的表象,从诗歌的文字的存在者背后逼问出许多存在来,以便真正读懂弗罗斯特诗歌所具有的深...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来"的观点深入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随缘》,希望通过诗歌文本的表象,从诗歌的文字的存在者背后逼问出许多存在来,以便真正读懂弗罗斯特诗歌所具有的深遂哲思,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随缘 现象学 存在
下载PDF
随缘任运 皈依自然─—二十年代作家逃禅现象之一瞥 被引量:2
7
作者 哈迎飞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9年第6期68-69,72,共3页
关键词 随缘任运 皈依自然 二十年代 朱自清 俞平伯 许地山 夏丐尊 知识分子 宗白华 逃禅
下载PDF
以“随缘”论《林兰香》对儒家理想的坚持
8
作者 杨玉英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8-60,共3页
小说《林兰香》中的"随缘"思想并不能简单地将之等同于通常意义上佛道之"随缘"。一方面,作者不甘心燕梦卿儒家理想的破灭,"随缘"是作者实现儒家理想所采取的"改良"之道;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的... 小说《林兰香》中的"随缘"思想并不能简单地将之等同于通常意义上佛道之"随缘"。一方面,作者不甘心燕梦卿儒家理想的破灭,"随缘"是作者实现儒家理想所采取的"改良"之道;另一方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得作者不得不发出了"耘我良亩,任岁丰歉"的感叹,将入世的耕耘与出世的收获融为一体,在本质上仍是对儒家理想的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缘 儒家理想 出世思想
下载PDF
无性而随缘——李通玄“智体无性”思想及其对觉范惠洪的影响
9
作者 杜敬婷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26-33,共8页
以唐代复礼法师的真妄偈中“妄念何由起”之问为核心,考察宋代临济禅师觉范惠洪在回答复礼时,对李通玄之“智体无性”思想的继承与应用。李通玄认为无性的真智不能自知无性,故名无明。这一思想成为惠洪批评澄观与宗密答偈的思想资源。... 以唐代复礼法师的真妄偈中“妄念何由起”之问为核心,考察宋代临济禅师觉范惠洪在回答复礼时,对李通玄之“智体无性”思想的继承与应用。李通玄认为无性的真智不能自知无性,故名无明。这一思想成为惠洪批评澄观与宗密答偈的思想资源。惠洪批评二人的答偈止言众生“迷真”而产生妄念,却未解释众生为何会迷真。他汲取了“智体无性”思想,把众生迷真之由落实到不能自知无性的无性之智,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异于返本还源论的解脱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通玄 惠洪 真妄偈 无性 随缘
下载PDF
四季荣枯 得失随缘——“荣枯随缘茶具”创作谈
10
作者 黄佶 《江苏陶瓷》 CAS 2022年第6期65-65,67,共2页
一把砂壶,一种心境。这种承载时间雕琢的美感,蕴含着创作者不断的尝试创新,以及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在该壶的创意中,每次貌似不经意的过渡,于无声之处表达着舒展俊朗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一种不动声色、大智若愚的格局气质。过刚易折... 一把砂壶,一种心境。这种承载时间雕琢的美感,蕴含着创作者不断的尝试创新,以及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在该壶的创意中,每次貌似不经意的过渡,于无声之处表达着舒展俊朗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一种不动声色、大智若愚的格局气质。过刚易折,过柔易糯,裂纹均匀巧妙地装饰于壶体,松桩被四季刻划得细腻、坦荡,在每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日子里,无所求的偶得,恰如千帆过尽自从容:人生如寄,多忧为何,得失随缘,遇合尽性。茶具之美,美在细节深处:茶杯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主题思想,段泥清澈、紫泥厚重,两者完美结合,像年轻邂逅了沧桑,像青涩遇见了成熟,于是乎公道杯是苍劲的紫泥色调,一抹段泥轻微嵌其中,让深邃的紫泥有了悦目之感;主人杯精致可人,简单的装饰让整个茶具首尾呼应,杯口漫不经心的过渡是岁月的轮回和时间的历练,在千度成陶的窑火里诉说一座陶都的历史,保持一份初心与纯粹,珍惜当下的紫砂时代,珍惜来之不易的紫砂时光,是为当下一名合格紫砂艺人的责任和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韵 现代 创意 随缘
下载PDF
浅析“随缘壶”的陶刻艺术
11
作者 梅任智 《江苏陶瓷》 CAS 2015年第5期31-31,34,共2页
在竞争激烈的陶器园艺里,独特的紫砂陶刻是紫砂壶屹立于世界陶苑的依凭之一。宜兴的紫砂陶制作技艺已经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尤其是现代紫砂壶器不断地推陈出新,是传承与发展紫砂陶艺的关键。
关键词 随缘 紫砂 陶刻 艺术魅力
下载PDF
《物不迁论》“不迁”的方便随缘前提与实相旨归
12
作者 杨本华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4期17-24,共8页
“方便随缘”是僧肇《物不迁论》造论的重要前提。对这一前提的肯定与否,直接影响了对该论文义的理解。对“不迁”意思的误解,也都肇始于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忽视。考察历代注疏可以发现,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强调与“实相”旨归的认... “方便随缘”是僧肇《物不迁论》造论的重要前提。对这一前提的肯定与否,直接影响了对该论文义的理解。对“不迁”意思的误解,也都肇始于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忽视。考察历代注疏可以发现,对“方便随缘”前提的强调与“实相”旨归的认同。尽管由明代镇澄引发的“物不迁大论战”的争议以来,至今仍有颇多学者支持镇澄观点,但考察镇澄相关文论及其论战后“毁板谢罪”的结果,可以发现镇澄不仅有刻意回避“方便随缘”前提之嫌,其对“不迁”的华严宗化诠释实则也与历代注疏的“实相”旨归契合。这说明,历史上的“不迁”争议在当时已经以当事人肯定“方便随缘”前提与华严宗化的“实相”诠释的形式得到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不迁论》 《肇论》 僧肇 实相 方便随缘
下载PDF
随缘之为人处世——浅谈紫砂壶《随缘六方》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13
作者 朱赛勤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2年第6期107-107,共1页
早在北宋时期,宜兴紫砂壶便兴盛而起了,至今已经走过了数百个历史岁月,到如今,俨然成为了一门历史悠久且有着较为丰富感染力的艺术品,饱受世人的喜爱与追捧,在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乃至是世界艺术领域之中都享有声誉,具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 早在北宋时期,宜兴紫砂壶便兴盛而起了,至今已经走过了数百个历史岁月,到如今,俨然成为了一门历史悠久且有着较为丰富感染力的艺术品,饱受世人的喜爱与追捧,在中国陶瓷艺术领域,乃至是世界艺术领域之中都享有声誉,具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与影响。在历代紫砂艺人不断地推陈出新之下,宜兴紫砂壶始终都散发着其耀眼的光芒,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时代特征与传统充分地合而为一,打造出许多令世人惊叹不已的优秀作品。本文主要以紫砂壶《随缘六方》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 随缘六方 造型特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创新理念下“随缘”的艺术设计与作品理想
14
作者 沈其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0年第7期67-67,共1页
创新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体现在人们的思想理念、生活科技及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随缘"以紫砂壶艺术积淀为支撑,在艺术设计上"乘风破浪",表现了当代紫砂壶艺术的不懈追求与匠人们的人生、艺术理想。
关键词 紫砂壶 随缘 创新理念 艺术理想
下载PDF
《欢喜随缘乳鼎壶》的紫砂陶刻
15
作者 房钢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8年第9期103-103,共1页
作品《欢喜随缘乳鼎壶》胎质细腻,色泽古朴光润,稳重又挺拔,该壶壶身扁圆,曲线张力饱满,充分体现了紫砂壶特有古朴。全壶样式古朴,内蕴丰富,形式感强,也显示了紫砂壶艺的魅力所在。作品刻绘出的意境,实在是令人欣喜,画面疏密结合有致,... 作品《欢喜随缘乳鼎壶》胎质细腻,色泽古朴光润,稳重又挺拔,该壶壶身扁圆,曲线张力饱满,充分体现了紫砂壶特有古朴。全壶样式古朴,内蕴丰富,形式感强,也显示了紫砂壶艺的魅力所在。作品刻绘出的意境,实在是令人欣喜,画面疏密结合有致,重重叠叠,带有虚空明净的幽远闲情。壶身另一面的字体笔力矫健,颇显古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喜随缘乳鼎壶 陶刻 刀法
下载PDF
习禅与修净——论袁宏道佛教情缘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16
作者 周建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明朝末年,佛教显现出复兴之势,其世俗化倾向愈益明显,主要表现为居士佛教大为兴盛,当时众多文人士子皆为之倾迷不已。作为晚明文人居士的杰出代表,袁宏道对佛学十分热衷,总体来看,其佛教情缘经历了从习禅到修净的变化。前期主要受李贽&q... 明朝末年,佛教显现出复兴之势,其世俗化倾向愈益明显,主要表现为居士佛教大为兴盛,当时众多文人士子皆为之倾迷不已。作为晚明文人居士的杰出代表,袁宏道对佛学十分热衷,总体来看,其佛教情缘经历了从习禅到修净的变化。前期主要受李贽"狂禅"思想的影响,个性张扬,随性而为,诗歌多取法自然,任情而发;后期修习净土,思想趋于"稳实",随缘任运,诗风也变得平淡质实,意蕴深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宏道 禅宗 净土 “稳实” 随缘任运
下载PDF
闲话“随缘”
17
作者 蔡曜光 《科学与无神论》 2009年第2期61-63,共3页
本文通过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有关内容的简单比较,肯定佛教道教传教活动所遵循的“随缘”规则,并以此劝诫基督教。同时,贬抑基督教“以神制人”的原始办法:褒扬儒学“以人治人”的理性思维。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儒教 基督教 随缘 以神制人 以人治人
原文传递
随缘的收藏
18
作者 郭雪波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随缘的收藏》 中国 当代 散文 郭雪波
原文传递
随缘邂逅,清静精微——谈谈我对教育教学的感悟和坚守
19
作者 戴均峰 《才智》 2016年第22期89-89,共1页
十多年前,迷迷糊糊走上讲台,担任过高中、中师、教师进修学校的思想政治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一直信奉"传道、授业、解惑"之师者古训,忠实履行思想政治教师的岗位职责,平时工作内容主要是备课、上课和教育、引导、管理学生。在... 十多年前,迷迷糊糊走上讲台,担任过高中、中师、教师进修学校的思想政治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一直信奉"传道、授业、解惑"之师者古训,忠实履行思想政治教师的岗位职责,平时工作内容主要是备课、上课和教育、引导、管理学生。在教学风格模式方面,从教初学习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始、后来接触过丁有宽读写结合法、洋思先学后教、杜浪口的课程超市等诸多得到业界认可或推崇的成功课改模式,常常结合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需要;二是学校和学生的现实要求和需要;三是自身职业成长的需要)认真学习、借鉴,模仿、探索。时至今日,仍觉得没有形成自己很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明显的教学风格,现把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悟和坚守作个小括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缘邂逅 清静精微 教育教学 感悟 坚守
原文传递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0
作者 吕静霞 《农家女》 2016年第3期33-34,共2页
我们常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到底什么是随缘呢?随缘就是“随顺因缘”,顺随当前的环境。
关键词 散文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中国 吕静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