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对老年冠心病自护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陈素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15期86-88,共3页
目的 研究基于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对老年冠心病(CHD)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35)和参照组(n=35),参照组患者给予CHD... 目的 研究基于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对老年冠心病(CHD)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老年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35)和参照组(n=35),参照组患者给予CHD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其基础上给予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比较干预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GQOL-74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ESCA、GQOL-74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3个月期间,干预组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基于医护患陪共参与制定的家庭随访方案可有效提高老年CHD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对改善预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患陪共参与 家庭随访方案 老年冠心病 自护能力
下载PDF
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的制订及在早产儿出院后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的制订及在早产儿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适用于新生儿护理的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将早产分娩的新生儿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程序化护理随访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 目的:探讨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的制订及在早产儿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设计适用于新生儿护理的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将早产分娩的新生儿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程序化护理随访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比较干预后两组护理质量、生长发育质量及健康状况。结果: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新生儿照顾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生长发育质量和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有效提高早产儿出院后新生儿照顾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生长发育质量和健康状况,可作为改善早产儿护理方案的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程序化随访方案 早产儿 护理
下载PDF
不同发病年龄听神经病患者的听力学转归与随访方案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林怡 王秋菊 +1 位作者 熊芬 刘志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目的 分析青少年和成人发病听神经病患者(Auditory Neuropathy, AN)的听力学特征,总结不同发病年龄AN患者的听力转归情况,并对随访方案进行优化。方法 门诊确诊为AN的30例(60耳)成人患者和54例(108耳)青少年患者,分析其首诊及复诊的听... 目的 分析青少年和成人发病听神经病患者(Auditory Neuropathy, AN)的听力学特征,总结不同发病年龄AN患者的听力转归情况,并对随访方案进行优化。方法 门诊确诊为AN的30例(60耳)成人患者和54例(108耳)青少年患者,分析其首诊及复诊的听力学特征。检测项目包括: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结果 不同发病年龄AN听力学特征转归情况:(1)纯音听阈:首诊和复诊中成人组的纯音听阈均比青少年组更低;青少年组患者复诊与首诊相比,除250、1000 Hz外,其他频率复诊较首诊升高;成人组患者复诊与首诊相比,除250、2000、4000 Hz外,其他频率复诊较首诊升高;(2)镫骨肌反射引出率:青少年组首诊有9耳(8.3%)部分频率引出,复诊有3耳(2.8%)部分频率引出;成人组镫骨肌反射测试首诊有5耳(8.3%)部分频率引出,复诊有4耳(6.7%)部分频率引出;(3)言语识别率:青少年组复诊相比首诊下降,成人组首复诊无显著差异;(4)ABR:青少年组首诊中有4耳引出反应,成人组首诊中有5耳引出反应,两组患者复诊ABR引出率均下降;(5)DPOAE:两组患者复诊全频引出率降低。结论成人组在首诊和随访中的纯音听阈均比青少年组低,且言语识别率在随访中下降较明显。青少年患者发现听力下降或言语识别不清应及时就诊,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优化后的随访方案对AN患者的复诊有所帮助,提高了患者的复诊效率以及复诊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成人 听神经病 听力学特征 随访方案
下载PDF
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家庭随访方案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栾运慧 彭文君 郑秋怡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7期2592-2597,共6页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家庭随访方案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腹膜透析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组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及观察组(2021年1—12月),每组各48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家庭随访方案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腹膜透析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组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及观察组(2021年1—12月),每组各48例。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治疗期间应用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家庭随访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透析相关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总评分及生活质量相关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透析相关并发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家庭随访方案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护能力,降低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为主导 家庭随访方案 腹膜透析 自护能力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国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手术后随访方案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5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 朱刚 +3 位作者 张凯 张海梁 张玉石 叶定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69-375,共7页
手术后随访是肿瘤治疗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后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随访也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的重要手段。对于很多肿瘤,即使发生复发,通过及时的辅助治疗,一些患者依然是可以治愈的。在已经发布... 手术后随访是肿瘤治疗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后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随访也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的重要手段。对于很多肿瘤,即使发生复发,通过及时的辅助治疗,一些患者依然是可以治愈的。在已经发布的国际和国内指南中,对于一部分肿瘤的术后随访方案有明确的建议,但另外一些肿瘤,如尿道癌,随访方案并没有明确的推荐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系肿瘤 男性 膀胱癌 尿道癌 肾细胞癌 鼻丸癌 阴茎癌 肾上腺肿瘤 术后随诊 随访方案 专家共识
下载PDF
CIN患者治疗后随访方案的完善:高危HPV的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罗营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为了解增加高危险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能否提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后随访方案危险评估效率进行研究和探讨。1990~1996年间184例经阴道镜诊断为CIN2或CIN3患者,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阴道镜辅助下的宫颈移行带大环切除术(LL... 为了解增加高危险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能否提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后随访方案危险评估效率进行研究和探讨。1990~1996年间184例经阴道镜诊断为CIN2或CIN3患者,进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阴道镜辅助下的宫颈移行带大环切除术(LLETZ)。患者于治疗后的3、6、9、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内容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宫颈分泌物高危HPV检测。宫颈细胞学分类采用KOPAC方法,依据细胞形态分为Papl(正常)、Pap2(极轻微核异质)、Pap3a(轻度至中度核异质)、Pap3b(重度核异质)、Pap4(可疑原位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高危险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宫颈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 随访方案危险评估
下载PDF
构建精准随访方案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实践
7
作者 芦颖 王良梅 +2 位作者 郝玲玲 耿欣 庄君龙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585-1589,共5页
目的分析构建精准随访方案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59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出院后常规随访;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转移性... 目的分析构建精准随访方案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59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出院后常规随访;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60例纳入试验组,构建精准随访方案。对比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疼痛控制结局、负性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骨相关事件发生率。其中疼痛控制结局采用美国疼痛协会疼痛结局问卷评价,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一般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采用简化版扩展性前列腺癌负荷指数量表评价。结果经6个月随访,试验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达11.67%(7/60),低于对照组的28.81%(1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控制结局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简化版扩展性前列腺癌负荷指数量表各维度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构建精准随访方案可预防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发生,改善疼痛控制结局及生活质量,增强一般自我效能感,减轻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骨转移 精准随访方案 疼痛控制结局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互联网+”程序化随访方案在肾移植受者中的管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娇弟 宋君 +2 位作者 朱茜 叶青 吴存造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7期1178-1181,1185,共5页
目的探讨将“互联网+”与程序化随访方案以手机APP微信端为载体进行深度融合,对肾移植受者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持久化、个性化及程序化的随访管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中心行首次肾移植成功的79例... 目的探讨将“互联网+”与程序化随访方案以手机APP微信端为载体进行深度融合,对肾移植受者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持久化、个性化及程序化的随访管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移植中心行首次肾移植成功的79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2019年1—12月采用常规随访方式管理的40例肾移植受者作为常规组;将2020年1—12月实施“互联网+”程序化随访方案管理的39例肾移植受者作为干预组。对2组肾移植受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肾移植受者饮食管理、躯体活动管理、治疗管理及社会心理管理4个维度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106.58±17.73)分]与常规组[(83.77±14.7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2,P<0.001);干预后干预组肾移植受者生理功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疾病治疗等生活质量总评分[(150.77±14.50)分]与常规组[(130.26±12.7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8,P<0.001)。结论将“互联网+”与程序化随访方案以手机APP微信端为载体进行深度融合,对肾移植受者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持久化、个性化及程序化的随访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肾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程序化随访方案 肾移植受者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行为干预随访对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张丽娜 井松梅 +2 位作者 徐艳丽 张丽丽 戴彤彤 《循证护理》 2023年第3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随访方案应用于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OSAHS病人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行为干预随访方案。干预时间...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随访方案应用于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OSAHS病人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观察组给予行为干预随访方案。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多导睡眠仪睡眠监测参数、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日间嗜睡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鼾声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SpO 2)<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夜间最低SpO 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日间嗜睡程度轻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行为干预随访方案应用于轻中度OSAHS病人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干预 随访方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治疗依从性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PCI术后随访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丹 施雁 +3 位作者 程琳 段娟 夏璇 胡建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325-3327,共3页
[目的]研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指标体系,初步建立适合临床使用的并能够全面推广的PCI术后随访方案。[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心内科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阶段性函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 [目的]研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指标体系,初步建立适合临床使用的并能够全面推广的PCI术后随访方案。[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心内科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阶段性函询,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的PCI术后随访方案。[结论]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的PCI术后随访方案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随访方案 随访指标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膀胱癌亚专业护理小组在根治性全膀胱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 杨春蕾 +1 位作者 许瑛 罗伶俐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8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亚专业护理小组在根治性全膀胱术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为1-6月实施膀胱癌亚专业护理前收治,30例为7-12月实施膀胱癌亚专业护理... 目的:探讨膀胱癌亚专业护理小组在根治性全膀胱术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为1-6月实施膀胱癌亚专业护理前收治,30例为7-12月实施膀胱癌亚专业护理后收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实施前,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膀胱癌亚专业护理小组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水平与效果,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对细化泌尿外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亚专业护理小组 根治性全膀胱术 护理管理方案 院外随访方案
下载PDF
An Improved Random Access Scheme for M2M Communications 被引量:2
12
作者 Yali Wu Guixia Kang +2 位作者 Yanyan Guo Xia Zhu Ningbo Zha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12-21,共10页
In this study, an improved random access(RA) scheme for Machine-to-Machine(M2M) communications is proposed. The improved RA scheme is realized by two steps. First, the improved RA scheme achieves a reasonable resource... In this study, an improved random access(RA) scheme for Machine-to-Machine(M2M) communications is proposed. The improved RA scheme is realized by two steps. First, the improved RA scheme achieves a reasonable resource tradeoff between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 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To realize a low-complexity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PRACH and PUSCH, a boundary of traffic load is derived to divide the number of active M2 M users(UEs) into multiple intervals. The correspond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these intervals is determined by e NB. The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other number of UE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allocation of these intervals with less computation. Second, the access barring on arrival rate of new UEs is introduced in the improved RA scheme to reduce the expected delay.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improved RA scheme can realize a low-complexity resource allocation between PRACH and PUSCH. Meanwhile, the expected delay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access barring on arriving rate of new M2 M 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random access success access resource alloca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malignant tumor
13
作者 唐锁勤 黄东生 +5 位作者 王建文 魏晓军 冉崇蓉 彭云 吕善根 张建忠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0-93,11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f low dose 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 6.0- 9.0 Gy) combined with intensified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in better survival in c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f low dose total body irradiation (TBI, 6.0- 9.0 Gy) combined with intensified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in better survival in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leukemia or solid tumors.Methods Twenty-one children with malignant tumo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14 males and 7 females aged 3.5- 12 years. Underlying disease included high-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CR1 in 3 children and CR2 in 5 children), 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 9 children), nonHodgkin' s lymphoma stage Ⅳ (2 children), and neuroblastoma stage Ⅳ (2 children). The peripher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were collected six to eleven months after complete response, mobilized with high dose chemotherapy alone or combined with GM-CSF or G-CSF. The conditioning regimen consisted of chemotherapy with two to three combinations of the following drugs: cyclophosphamide,arabinosylcytosine, McNU, etopside, and Idarubicin on the basis of TBI (6.0-9.0Gy). A mean of (1.8 ± 0.5) × 108/kg autologous mononuclear cells were transplante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fter transplantation.Results Severe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occurred in all patients around day + 7.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decreased to 0 in all patients at day + 4.8 ± 2.9, and platelet count decreased to less than 20× 109/L at day + 9.0 ± 2.6. Successful engraftment was achieved in 21 patients, but four died of infection at day + 17, + 20, + 31 and + 67, respectively. Recovery of white blood cell (WBC) to 10 × 109/L,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to 0.5 × 109/L, platelet count to 20 × 109/L occurred on 21 ± 12,26± 13, and 27 ± 10 days,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follow up period, three patients relapsed at + 5months, + 1.5 years, and + 2 years 10 months, respectively. One patient died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t +8 months. Thirteen patients had event-free survival for 2 - 12 years, with a mean of 6.7±3.4 years.Conclusion Our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 that myeloablative therapy with low dose TBI (6.0 - 9.0 Gy)combined with intensified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utologous pa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favorable results in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leukemia or solid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ukemia · conditioning regimen · transplantation · follow u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