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刻所见辽朝捺钵“随驾”官考探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国庆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8,共6页
"四时捺钵"是契丹辽朝的一种特殊制度。为保障契丹皇帝等人捺钵活动的正常进行,设置"随驾"禁卫安保、"随驾"物资供给以及"随驾"仪鸾典礼等诸类职官势在必行。此类职官《辽史·百官志》等... "四时捺钵"是契丹辽朝的一种特殊制度。为保障契丹皇帝等人捺钵活动的正常进行,设置"随驾"禁卫安保、"随驾"物资供给以及"随驾"仪鸾典礼等诸类职官势在必行。此类职官《辽史·百官志》等文献缺载,仅见诸出土石刻文字资料。钩沉并利用石刻文字资料对部分捺钵"随驾"职官进行索引探微,既可弥补《辽史》记事之缺漏,亦能填补捺钵制度研究之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辽朝 四时捺钵 随驾”官员 辽代石刻
下载PDF
纳兰性德的家世和生平简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子彬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36-39,共4页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们都认为纳兰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们都认为纳兰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便是这位南唐后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二人的思想与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所以在风格、手法上也极相似,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类似高度。 纳兰性德少年科第,席芬名阀,风度濯濯,足以睨视余辈,然而这位相门公子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他并没有因为家世的高贵、自身的显赫和官场中紧张的应酬而放松了文字著述活动。短短的一生,他为后人留下了《词林正略》(未传)《通志堂集》等书,尤以《通志堂集》为巨,包括诗、词、文、赋、杂识、经解诸作,著名的《饮水词》(包括一部分《侧帽词》)就收集在其中。另外还考订、辑刻了《通志堂经解》(计144种1792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大易集义粹言》(八○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这些著述都是在他征鞍和杯盏的周旋中抽暇完成的,不难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纳兰词 随驾 玄烨 通志堂集 杂识 顾贞观 卢氏 五律 古北口
下载PDF
乾隆御制避暑山庄诗《序》《跋》四篇注译 被引量:1
3
作者 别廷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92-95,共4页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跋 曩年十二时,蒙皇祖圣祖仁皇帝推爱我皇父之肫挚,特令孙臣随侍宫中,朝夕承欢,不离左右。其年四月,随驾往热河避暑。凡三十六景之地,无不周览。聆圣训,被赏赉,不可胜纪。 孙臣时虽少,然受皇祖深恩,尝思久侍慈颜,... 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跋 曩年十二时,蒙皇祖圣祖仁皇帝推爱我皇父之肫挚,特令孙臣随侍宫中,朝夕承欢,不离左右。其年四月,随驾往热河避暑。凡三十六景之地,无不周览。聆圣训,被赏赉,不可胜纪。 孙臣时虽少,然受皇祖深恩,尝思久侍慈颜,长领训诲,谨身约已,庶无过尤,以报高厚之德于靡穷。昊天不吊,其年冬,龙驭上宾。我皇父哀毁过礼,食不甘味。同兄弟问安必勉怡颜色,以舒皇父之忧。退而自号哭于庐次,潜然不绝,盖恐伤我皇父之心。而每念我皇祖,哀恸思慕,实不能自己也。 数年来,皇父屡命往祭景陵。冠剑犹存,音容安在,一望山陵,魂飞魄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景 避暑山庄 皇父 乾隆 注译 祖父 弘历 诗序 音容 随驾
下载PDF
纳兰性德与康熙皇帝所实行的文化统一战线政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登亿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1-4,共4页
纳兰性德和康熙皇帝是同龄人。纳兰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康熙皇帝生于同年三月,康熙皇帝比纳兰稍长几个月。康熙十五年(1676)。纳兰二十二岁时考中进士,康熙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晋升为一等。在这十年里,纳兰一直在康... 纳兰性德和康熙皇帝是同龄人。纳兰生于顺治十一年(1655)十二月,康熙皇帝生于同年三月,康熙皇帝比纳兰稍长几个月。康熙十五年(1676)。纳兰二十二岁时考中进士,康熙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晋升为一等。在这十年里,纳兰一直在康熙身边当侍卫,关系十分密切。康熙每次出外巡查,纳兰几乎无役不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康熙皇帝 文化统一 知识分子 随驾 康熙帝 汉族 博学鸿词科 战线 宁古塔
下载PDF
“在”之“每每”“逐一”之意浅析
5
作者 梁晓虹 《汉语学习》 1985年第2期29-30,共2页
“在”自古至今都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特别是中古时期出现的一些较特殊的用法,是很值得探讨的。比如可用来表示“逐一”“每每”之意: 1) 在处——处处,随处,每处。 看花在处多随驾,召宴无时不及身。(贾岛《赠某翰林诗》) 谁家不借... “在”自古至今都是一个相当活跃的词,特别是中古时期出现的一些较特殊的用法,是很值得探讨的。比如可用来表示“逐一”“每每”之意: 1) 在处——处处,随处,每处。 看花在处多随驾,召宴无时不及身。(贾岛《赠某翰林诗》) 谁家不借花图看,在处多将酒器行。(张籍《喜王起侍郎放牒诗》) 园林凉正好,风雨思相收。在处声无别,何人泪欲流。(齐已《蝉八韵》) 2) 在在——处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 阿含经 汉译佛经 “处” 名词 词根 随驾 用法 花图 中古时期
下载PDF
模范守法,清太宗自愿受罚
6
作者 金宝森 《满族研究》 1987年第2期79-79,共1页
后金天聪之初,处于清王朝的草创时期,根本没有成文的法律,大小贝勒以至旗丁的法制观念均极薄弱,为了加强法制,天聪六年二月(1632年),礼部制订了汗王与大贝勒、贝勒往来的仪仗制度:君驾往来近地旗三对,伞二柄,校尉六人;大贝勒旗三对,伞一... 后金天聪之初,处于清王朝的草创时期,根本没有成文的法律,大小贝勒以至旗丁的法制观念均极薄弱,为了加强法制,天聪六年二月(1632年),礼部制订了汗王与大贝勒、贝勒往来的仪仗制度:君驾往来近地旗三对,伞二柄,校尉六人;大贝勒旗三对,伞一柄,校尉四人,诸贝勒旗一对,伞一柄,校尉二人,在期会处不用旗伞,只许校尉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太宗 大贝 礼部 旗丁 随驾 草创时期 皇太极 定例 清王朝 根本没有
下载PDF
事近小臣毙——略谈李邕之死
7
作者 王元军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7-80,共4页
李邕,是盛唐名士。他性情耿直,'堪为谏诤之官';(《旧唐书》卷190李邕传,以下未注明出处者皆引此)学问渊博,能'学贯天人际';
关键词 李邕 小臣 《旧唐书》 卢藏用 唐新语 哀诗 《资治通鉴》 良娣 随驾隐士 张昌宗
原文传递
A Maximum Principle for Fully Coupled Forward-Backward Stochastic Control System Driven by Lvy Process with Terminal State Constraints 被引量:1
8
作者 HUANG Hong WANG Xiangrong LIU Meijuan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859-874,共16页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a fully coupled forward-backward stochastic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where the controlled system is driven by Levy process, while the forward state is constrained in a convex set at the ter...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a fully coupled forward-backward stochastic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where the controlled system is driven by Levy process, while the forward state is constrained in a convex set at the terminal time. The authors use an equivalent backward formulation to deal with the terminal state constraint, and then obtain a stochastic maximum principle by Ekeland's variational principle. Finally, the result is applied to the utility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a financial mark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ward-backward stochastic control system driven by Levy process maximum principle optimal portfolio terminal state constrai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