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大理盆地隐仙溪冲积扇沉积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程立华 陈世悦 +3 位作者 吴胜和 姜在兴 杨伟力 袁文芳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共5页
隐仙溪扇体发育于大理盆地洱海西岸点苍山山前,扇体扇面坡度差别较大,内扇为10°,中扇6°,外扇2°,纵剖面呈下凹的楔形。通过野外观测及室内分析,将扇体沉积物划分为混杂堆积泥石相、无泥质砂砾石相、筛状沉积相和漂砾相,... 隐仙溪扇体发育于大理盆地洱海西岸点苍山山前,扇体扇面坡度差别较大,内扇为10°,中扇6°,外扇2°,纵剖面呈下凹的楔形。通过野外观测及室内分析,将扇体沉积物划分为混杂堆积泥石相、无泥质砂砾石相、筛状沉积相和漂砾相,并对扇体不同亚相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扇体沉积物粒度变化规律。认为其具有自内扇向外扇呈辐射状减小的趋势,且在根部粒度递减率高,向外递减率逐渐变低,这一变化规律可用对数函数曲线进行较好的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仙溪扇体 沉积结构 粒度分布 函数拟合
下载PDF
唐末五代道教小说中的隐仙
2
作者 谭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73,共6页
收录在《道藏》里的唐末五代道教小说,出现了很多身份各异的隐仙形象。他们既寄形迹于凡尘,又以超凡的神通济世度人,具有避世和救世的双重特点。隐仙故事反映了道教神仙信仰在唐宋之际发生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 收录在《道藏》里的唐末五代道教小说,出现了很多身份各异的隐仙形象。他们既寄形迹于凡尘,又以超凡的神通济世度人,具有避世和救世的双重特点。隐仙故事反映了道教神仙信仰在唐宋之际发生世俗化转变的轨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藏》 唐末五代时期 道教小说 隐仙 避世 救世
下载PDF
论白玉蟾的“心隐”思想与“隐仙”人格
3
作者 兰宗荣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80-82,94,共4页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道教修为渗透在隐逸文化之中,形成了不同于"儒隐"之"道隐"风格。作为内丹修炼的手段,白玉蟾的"道隐"实质即为"心隐",在于追求对心无境,对境无心之无我... 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道教修为渗透在隐逸文化之中,形成了不同于"儒隐"之"道隐"风格。作为内丹修炼的手段,白玉蟾的"道隐"实质即为"心隐",在于追求对心无境,对境无心之无我境界。他的"隐仙"人格达到了道教信仰与至乐审美生活方式交融的生命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玉蟾 隐仙 人格
下载PDF
清代文人與南京隱仙庵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志華 《全真道研究》 2017年第1期69-82,共14页
在清代,南京隱仙庵以其古樹名花和道士精於琴棋而名聞遐邇。康熙年間,趙吉士、孔尚任等留下了遊覽隱仙庵的詩詞。乾隆年間袁枚在隱仙庵附近建造'隨園'後,文人至隱仙庵者極多。袁枚、蔣士銓、何士顒、趙翼、袁樹、姚鼐、羅聘、... 在清代,南京隱仙庵以其古樹名花和道士精於琴棋而名聞遐邇。康熙年間,趙吉士、孔尚任等留下了遊覽隱仙庵的詩詞。乾隆年間袁枚在隱仙庵附近建造'隨園'後,文人至隱仙庵者極多。袁枚、蔣士銓、何士顒、趙翼、袁樹、姚鼐、羅聘、郁長裕、王友亮、洪亮吉、李斗、石韞玉、曾燠、王曇、汪爲霖、朱珔、陳文述、包世臣、湯貽汾、屠倬、潘德輿、麟慶等名士都有吟詠、記述隱仙庵的詩文,成就了一段詩壇佳話。從這些詩文中也可考見庵中道士周鶴雛、王樸山、張雪堂等人之行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人 詩詞吟詠
原文传递
清代南京隐仙庵道教活动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贺晏然 《老子学刊》 2020年第1期80-89,共10页
隐仙庵是晚明南京城内逐渐发展起来的全真道观。清代的隐仙庵既保留了明代南京独特的全真传统,又成为全真龙门派在江南复兴的基地。道众对隐仙庵景观和文化环境的经营,使其在整个清代的江南文人圈中拥有较高的声誉。此前的研究主要探讨... 隐仙庵是晚明南京城内逐渐发展起来的全真道观。清代的隐仙庵既保留了明代南京独特的全真传统,又成为全真龙门派在江南复兴的基地。道众对隐仙庵景观和文化环境的经营,使其在整个清代的江南文人圈中拥有较高的声誉。此前的研究主要探讨了隐仙庵道众通过诗词等文化活动与文人群体之间的交流,但是对交流活动所处的宗教和社会环境缺乏深入的考察。对隐仙庵及南京地区的相关全真道观明清以来宗教发展、社会背景的揭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清代江南全真道观的发展特点和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南京 隐仙 全真堂
原文传递
论亦隐亦仙现象 被引量:1
6
作者 井延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4-130,共7页
隐逸现象由来已久,神仙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二者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精神。本文讨论两者的相通之处,指出由于这种相通,形成了神仙与隐士一体的形象,并阐述了这种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逸文化现象 道教
下载PDF
明代朱谏对李白诗歌仙隐思想的阐释
7
作者 徐小洁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仙隐思想是李白诗歌思想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朱谏在评注李白酬答、游宴诸类诗歌时,注重从老庄思想、神仙意识与隐居情怀三方面予以阐释,揭示了李白诗歌中仙、道、隐的思想底蕴。
关键词 李白 思想 朱谏
下载PDF
试论隐逸文化视域中的齐文化
8
作者 张骏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10,共6页
就齐文化所独具的内涵而言,它跟隐逸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但隐逸文化在齐文化史上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齐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齐人豁达和不拘泥的民风,使之能够对古代中国士人均面临的仕与隐的问题做出自如选择;二是... 就齐文化所独具的内涵而言,它跟隐逸文化有冲突的地方,但隐逸文化在齐文化史上却并没有因此而消亡。齐文化中的隐逸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齐人豁达和不拘泥的民风,使之能够对古代中国士人均面临的仕与隐的问题做出自如选择;二是在齐地尤其发达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术神仙之说,对齐地隐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作用明显。这既是在看似与隐逸文化相冲突的齐文化中却又能够产生出隐逸文化的原因所在,同时也是齐文化对中华隐逸文化的最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文化 齐文化
下载PDF
明宁献王朱权《神隐书》版本与内容述评——兼述华南农业大学藏明初钞本价值
9
作者 杨柳 《古今农业》 2022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明宁献王朱权《臞仙神隐书》有“瑞昌五府”和《格致丛书》两个通行本,两者之间不完全相同,均经后人删改,与原本有较大差异。华南农业大学藏有一套明初手抄《神隐》残卷,该本年代早于通行本,学界尚未关注,疑存世孤本。抄本的版式、卷帙... 明宁献王朱权《臞仙神隐书》有“瑞昌五府”和《格致丛书》两个通行本,两者之间不完全相同,均经后人删改,与原本有较大差异。华南农业大学藏有一套明初手抄《神隐》残卷,该本年代早于通行本,学界尚未关注,疑存世孤本。抄本的版式、卷帙结构、内容等与通行本差异较大,仅“四、五月”月令比通行本多七个小题,154个词条,4081个字。这些缺失部分有助于揭示朱权《神隐书》原书概貌,对深入研究朱权及《神隐书》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权 《臞书》 华南农业大学藏抄本 版式与内容
下载PDF
李白虚幻政治理想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木斋 《天中学刊》 2002年第4期37-45,共9页
李白的入世精神实际上是华夏士人仕进文化发展到唐代的一个集大成。李白的极大极远的政治理想,只是一种诗文中的政治,是虚幻的政治理想。李白终其一生,都没有表现出来他的政治才干,李白虚拟了一个自己的极为远大的政治理想,并且终生为... 李白的入世精神实际上是华夏士人仕进文化发展到唐代的一个集大成。李白的极大极远的政治理想,只是一种诗文中的政治,是虚幻的政治理想。李白终其一生,都没有表现出来他的政治才干,李白虚拟了一个自己的极为远大的政治理想,并且终生为之奋斗,却成就了艺术上的巨人李白。其中含有积极用事的传统精神,也有着庸俗的一面;较少政治理想的具体内容,而更多的是那种扬名显身、功名富贵的企慕。仕隐仙道的一体化,是李白成为李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政治理想 隐仙道一体化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大理冲积扇含水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由明宇 覃荣高 +1 位作者 曹广祝 保靖琨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4-742,共9页
洪-冲积扇的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对含水层渗流和污染物迁移研究、地下水污染管理、控制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理点苍山东麓隐仙溪洪-冲积扇为例,对其水动力条件、沉积构造模型、地形坡度与运移距离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冲积扇... 洪-冲积扇的非均质性分布规律对含水层渗流和污染物迁移研究、地下水污染管理、控制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理点苍山东麓隐仙溪洪-冲积扇为例,对其水动力条件、沉积构造模型、地形坡度与运移距离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冲积扇沉积非均质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当水动力较好时,沉积颗粒物为砾石和漂砾,填充泥质和粉砂质,水动力较弱时沉积多为砂质和粘土颗粒,扇面整体以水流河道为中心轴呈扇形沉积;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受地形坡度的影响,地形坡度大沉积颗粒物分选性和磨圆度差,搬运距离越远分选性和磨圆度越好;扇顶因水动力强,坡度大,沉积物分选性和磨圆度差,层理不发育,扇中扇缘随着水动力条件及地形坡度减弱,沉积物分选性和磨圆度逐渐变好,层理较为发育,沉积为水平或均匀层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沉积特征 非均质 隐仙 大理
下载PDF
论唐代诗歌的仙隐情思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红霞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8-190,共3页
在唐代崇奉道教的文化背景下,唐代众多诗歌多具有仙隐情思,构成唐诗中独特的仙隐主题。其主要表现为:唐诗中的仙隐意识、以仙隐颂美友人、视中隐之士为"地仙"三个方面。唐诗中的仙隐情思,体现了唐代文士逍遥淡泊、傲世脱俗的... 在唐代崇奉道教的文化背景下,唐代众多诗歌多具有仙隐情思,构成唐诗中独特的仙隐主题。其主要表现为:唐诗中的仙隐意识、以仙隐颂美友人、视中隐之士为"地仙"三个方面。唐诗中的仙隐情思,体现了唐代文士逍遥淡泊、傲世脱俗的精神追求,折射出道教文化与隐逸文化在唐代的交融并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诗歌
原文传递
盛唐三大家异同与出现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耕原 《安康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0,共10页
李白、杜甫、王维思想的儒道释的纷出,与盛唐时代息息相关。不同的历史使命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使他们各呈异彩。诗风与诗体的创新,使他们成为盛唐气象最卓出的代表。
关键词 李杜王 儒道释 天地人
下载PDF
园林·旅林·山林——从《文选》诗看魏晋时期的山水书写 被引量:1
14
作者 旷丹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0-33,共4页
文章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文选》诗的山水书写作一番考察,主要观点有:一、古代并无山水诗的分类传统,所谓山水诗、田园诗是今人强行分派;二、《文选》中的山水书写主要集中于游宴、游览、游仙、招隐、行旅这几个诗类中,根据各个诗类... 文章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对《文选》诗的山水书写作一番考察,主要观点有:一、古代并无山水诗的分类传统,所谓山水诗、田园诗是今人强行分派;二、《文选》中的山水书写主要集中于游宴、游览、游仙、招隐、行旅这几个诗类中,根据各个诗类中山水书写的不同手法、山水呈现的不同面貌将之分为以下三个模式:(1)游宴式的山水书写——以园林山水为书写对象,充满优游行乐的趣味,山水清丽有致,其特点是巧言切状、酷不入情;(2)行旅式的山水书写——以旅途中所见野外山水为书写对象,充溢着行路难的忧愁和羁宦之情,山水荒凉沉郁,其特点是居高临下、极目远眺式的全览概述;(3)仙隐式的山水书写——以深山幽谷的山水为书写对象,大体凭印象或想象来写。根据书写对象的差异分别概括为园林、旅林、山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山水 宴游 行旅
下载PDF
楚文化接受视阈下刘禹锡谪宦朗州心态探析
15
作者 刘春霞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9-84,共6页
古楚朗州有着深厚悠久的文化传统,既有以屈原为代表的“忠魂”精神,也有以桃源意象为代表的“仙隐”精神。唐代文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十年,谪朗期间,他一方面借凭吊以屈原为主的“忠魂”精神,表达自己虽被贬依然不改进取之... 古楚朗州有着深厚悠久的文化传统,既有以屈原为代表的“忠魂”精神,也有以桃源意象为代表的“仙隐”精神。唐代文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十年,谪朗期间,他一方面借凭吊以屈原为主的“忠魂”精神,表达自己虽被贬依然不改进取之志的儒家理想;另一方面借赋咏桃源,在仙化的桃源幻象中安顿心灵。刘禹锡这种亦儒亦道的双重心态,既是古代文人在出处行藏问题上对儒、道态度的具体表现,亦是他对古楚朗州“忠魂”“仙隐”文化深刻认同与自觉接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楚文化 朗州 忠魂
下载PDF
《怀风藻》的山水与道教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臻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2期98-104,共7页
综观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关于山水的描写,其思想倾向、审美情趣、遣词造句等方面随处可见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投影在《怀风藻》里的神仙意象和吉野仙境观,都体现了奈良贵族对充分满足人间享乐生活的心驰神往。在道教消极遁世、慕仙... 综观日本汉诗集《怀风藻》中关于山水的描写,其思想倾向、审美情趣、遣词造句等方面随处可见道教文化影响的痕迹。投影在《怀风藻》里的神仙意象和吉野仙境观,都体现了奈良贵族对充分满足人间享乐生活的心驰神往。在道教消极遁世、慕仙向道的观念作用下,《怀风藻》诗人总是强烈地抒发徜徉山水之趣,流露出崇尚自然的情愫,这是日本固有思想与中国老庄玄理的遇合,也是奈良贵族游览山水时在诗里若隐若现的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风藻》 信仰 吉野境观 思想 道教自然观
原文传递
张三丰云游诗浅论
17
作者 肖杰 《中国道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在中国道教史上,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上承陈抟、陈致虚丹法,著《金丹直指》、《金丹秘诀》、《无根树》、《大道歌》、《大道论》、《玄机直讲》等丹经道籍,遂开三丰一派。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中,称之... 在中国道教史上,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上承陈抟、陈致虚丹法,著《金丹直指》、《金丹秘诀》、《无根树》、《大道歌》、《大道论》、《玄机直讲》等丹经道籍,遂开三丰一派。李西月编《张三丰先生全集》中,称之为“隐仙派”、“隐派”、“犹龙派”,并将其师承追溯于老子的弟子文始先生——关令尹喜。据白云观1926年抄本《诸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三丰 云游诗 中国 道教史 隐仙
原文传递
试论李白与广成子
18
作者 吴明贤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44-47,共4页
《庄子·在宥》中记载了黄帝问至道于广成子的寓言故事,体现了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和为帝王师的特殊身份,并影响到后世文人。唐代李白借鉴并继承了前人对广成子的认识,通过广成子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师事广成子,辅佐君王;以广成子... 《庄子·在宥》中记载了黄帝问至道于广成子的寓言故事,体现了庄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和为帝王师的特殊身份,并影响到后世文人。唐代李白借鉴并继承了前人对广成子的认识,通过广成子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师事广成子,辅佐君王;以广成子为邻,功成身退;希风广成子,隐逸求仙。其所以如此,既是李白世界观的反映,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更是当时的时代环境所决定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广成子 黄帝 道家思想 逸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