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沈家本的死刑程序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康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3,共6页
沈家本主张死刑程序应当慎重、人道和文明。在清末法制改革中,他多次上书朝廷,坚持维护死刑的核准程序,限制“就地正法”的适用范围,并尽量减少行政官员对死刑复核的干预;请求在死刑的执行方法上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并逐渐只保... 沈家本主张死刑程序应当慎重、人道和文明。在清末法制改革中,他多次上书朝廷,坚持维护死刑的核准程序,限制“就地正法”的适用范围,并尽量减少行政官员对死刑复核的干预;请求在死刑的执行方法上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并逐渐只保留绞刑一种;主张将死刑的公开执行改为秘密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家本 的核准 斩绞 隐刑
下载PDF
两汉时期“下狱死”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雪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共5页
执行死刑的方式分为“公行”和“密行”,在中国古代时期称之为“明刑”和“隐刑”。统治者根据罪犯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地点对死刑犯行刑。既达到了“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有身份的贵族的颜面。这一方式在以后... 执行死刑的方式分为“公行”和“密行”,在中国古代时期称之为“明刑”和“隐刑”。统治者根据罪犯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地点对死刑犯行刑。既达到了“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有身份的贵族的颜面。这一方式在以后的朝代也颇为常用。但是,在有关汉朝的史料记载中,在汉代死刑的刑名中,却没有关于秘密行刑的方式。因此学者们都认为汉朝时期不存在“隐刑”,但是史料中又记载了大量的关于罪犯“下狱死”的资料,其死刑地点不是在公开场所,也就是说许多罪犯是在监狱中死去的,那就意味着汉朝时期执行死刑的方式,很有可能是采取公开场所行刑的“明刑”,兼采取在秘密场所执行的“隐刑”两种形式。本文进行了逐一考察,“下狱死”确实属于“隐刑”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狱死 隐刑 下狱瘐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