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输血传播风险及防范
1
作者 王全慧 潘彤(综述) 樊晶(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6期838-841,861,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输血安全领域的焦点之一。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其特征是在血清或肝脏中检测到HBV DNA,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呈阴性。对献血者进行HBsAg检测尤其是核酸检测(NAT)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HBV传播,但是残余传染风险依然存在。OBI献血者是潜在的HBV传染源,含有极低病毒载量的HBV DNA,即使是高度敏感的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也可能是间歇性检测到或无法检测到。目前对于OBI检测缺乏一种标准化的、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OBI检测的准确度,需要开发更灵敏、标准化和有效的HBsAg、HBV DNA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要深入地了解OBI发展机制,准确诊断OBI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 病毒载量 灵敏度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2
作者 王敏杰 郭碧容 林丽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23-0125,共3页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 探讨通过临床大样本检测调查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患者血清样本2094例,采用PCR方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2094份标本中共有37份HBV-DNA阳性且为低浓度标本。2094人次样本中,肝炎316例、肝硬化51例、肝占位例31例、肝脏恶性肿瘤144例、其他诊断1552例。37例HBV-DNA阳性样本内,肝炎10例、肝硬化3例、肝占位1例、肝脏恶性肿瘤10例、其他诊断13例(其中包括3例普通病人样本)。37例HBV-DNA阳性样本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达到34例(91.89%)。结论:OBI在健康群体内时有形成,肝炎与肝脏恶性肿瘤病人向OBI转变的比例较高,检查人群中HBsAg阴性伴HBcAb阳性提示与OBI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跨膜结构变异性分析
3
作者 何成山 谷雪妹 +1 位作者 刘洋 陆志成 《中国医药》 2023年第9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BI)者血清样本中HBV S区基因跨膜结构(TM)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现象,探讨造成HBV表面抗原(HBsAg)漏检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采集的28例OBI患者血清样本...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BI)者血清样本中HBV S区基因跨膜结构(TM)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现象,探讨造成HBV表面抗原(HBsAg)漏检的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检验科采集的28例OBI患者血清样本(OBI组)和10例慢性HBV感染(CHB)患者血清样本(CHB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OBI组和CHB组HBV S区基因,扩增产物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和直接测序,进而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OBI组TM1~TM4共26个位点发生185次突变,突变率为3.1%(185/6052),TM1、TM2、TM3、TM4突变率分别为1.6%(16/1020)、2.2%(28/1292)、4.2%(97/2312)、3.1%(44/1428)。CHB组TM发生4次突变,突变率为0.4%(4/890),TM1、TM2、TM3均未发生突变,TM4突变率为1.9%(4/210)。OBI组TM突变率、TM4突变率均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2,P<0.01;χ^(2)=0.89,P=0.03)。OBI组TM1、TM2、TM3、TM4亲水性突变率分别为62.5%(10/16)、71.4%(20/28)、38.1%(37/97)、20.5%(9/44),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BI组共发现7种精氨酸替换突变,分别为C85R、L162R、W163R、W172R、L186R、W191R、C211R。结论HBV S区基因TM突变导致疏水性氨基酸替换为亲水性氨基酸,会导致临床上HBsAg的漏检,产生OBI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S区基因 跨膜结构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霞 陈常云 +4 位作者 张加军 时君 朱新宇 王琰 武坚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研究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及HBV隐匿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HBV基因组S、X、C区分别设计2套巢式引物,比较扩增效率,挑选扩增效率高... 研究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及HBV隐匿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HBV基因组S、X、C区分别设计2套巢式引物,比较扩增效率,挑选扩增效率高的引物巢式PCR扩增,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者。隐匿性HBV感染者与其它不明原因肝病患者易感因素、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比较分析。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13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较其它不明原因肝病患者年龄大,多为中老年患者,并且肝硬化比例明显高于后者。本组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中约有12.5%为隐匿性HBV感染。HBV隐匿性感染导致肝脏炎症,甚至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不明原因性肝炎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硬化
下载PDF
福州地区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S区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涂东晋 赵亮 +2 位作者 林授 林洪铿 沈晓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状况及其HBV基因型分布特征与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对福建省福州市2011年11月-2013年3月的102 866(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做常规HBs A...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状况及其HBV基因型分布特征与S区氨基酸突变的情况。方法应用血清学方法与核酸检测技术(NAT),对福建省福州市2011年11月-2013年3月的102 866(人)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做常规HBs Ag筛查及HBV DNA检测,排除HBV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阴性标本,确定HBs Ag-HBV DNA+为OBI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OBI标本做HBV DNA检测,S区基因采用巢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使用MEGA5.0软件对HBV基因分型和对S区氨基酸做突变分析。结果2011年11月-2013年3月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共筛查出75例HBs Ag-HBV DNA+[0.073%(75/102 866)],其中OBI率0.064%(66/102 866);66例OBI标本中,抗-HBc阳性比例为93.94%(62/66),HBV DNA检出率18.18%(12/66),HBV DNA为(13-302)IU/m L,仅1例标本的HBV DNA>200 IU/m L,15.15%(10/66)的OBI标本扩增出S区基因序列,其中B型7例、C型3例;突变分析发现在这10例中有7例HBV S区氨基酸发生突变,而其中又有6例的HBs Ag抗原决定簇基因及周边主要亲水区域(MHR)发生氨基酸突变。结论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存在一定的OBI感染率,其中抗-HBc阳性者比例占多数,OBI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低;HBV基因型主要以B型为主,HBV S区尤其是MHR的氨基酸突变可能是造成OBI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献血者 HBV基因型 基因突变 福州
下载PDF
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pre-S/S区基因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东 邓雪莲 +4 位作者 周璐 方琳琳 宋浏伟 袁权 安万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肝炎乙型病毒感染(OBI)的情况和pre-S/S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大连市血液中心2010年12月2日-2013年5月31日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和HIV/HBV/HCV联合NA...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肝炎乙型病毒感染(OBI)的情况和pre-S/S区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对大连市血液中心2010年12月2日-2013年5月31日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抗-HIV和抗-TP)和HIV/HBV/HCV联合NAT筛查,对于单独核酸检测反应性的献血者加以跟踪或回溯,结合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试验、鉴别试验、病毒定量试验和半巢式PCR来确定OBI,同时对OBI的pre-S/S区基因序列与对照组(HBs Ag+序列,Genbank)做比对分析。结果共筛查158 232份血液标本,确定了其中的69份OBI,流行率为1∶2 293(69/158 232)。41例OBI获得pre-S/S区基因序列:B型6例、C型34例、D型1例;与对照组相比,OBI在S区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明显(PB=0.013;PC=0.003),主要变异位点为B型的V14G/A、Y161F/S、V168A、P217L和C型的E2G/A/V、T118R/K/A/M、P127T/L/H/S、E164D/G、L175S、S174N。结论大连地区献血者OBI在HBV基因组S区的氨基酸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这些变异与OBI的产生存在某种关系,且这种关系受基因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pre-S/S区基因 氨基酸序列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者 大连
下载PDF
广东阳江地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与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欣 王文敬 +3 位作者 单桂秋 张玲 姚锦秀 黎诚耀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东省阳江地区人群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检出率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随机收集广东阳江地区非肝脏性疾病住院患者和健康人群HBsAg阴性血清标本138(人)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标本中HBV BCP...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东省阳江地区人群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检出率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随机收集广东阳江地区非肝脏性疾病住院患者和健康人群HBsAg阴性血清标本138(人)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标本中HBV BCP/PC 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区间位nt1679—1973)并测定序列;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OBI病毒载量。结果在138人(份)HBsAg阴性血清标本中,29份为HBV DNA阳性,确认为OBI,其病毒载量介于不可定量(<1IU/ml)至1008.9IU/ml之间,中位数(M)为8.8IU/ml;抗-HBc阳性健康人群中OBI的检出率名显高于其他HBV血清学标记阳性的标本(P<0.05)。29份OBI标本中有19份的BCP/PC序列出现变异,3份出现缺失,1份出现G1896A/G1899A双位点变异,1份出现G1764A变异;10份标本在CURS和Enh2调控区发生变异。结论阳江地区健康人群的OBI检出率较高,OBI的产生及其低病毒载量存在可能与病毒核心蛋白(C)调控区序列变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检出率 抗-HBC 分子生物学特性 病毒载量 变异
下载PDF
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杜鹏 郑欣 +5 位作者 许晓绚 王镇 曾劲峰 王文敬 黎诚耀 叶贤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BI)感染情况,分析无偿献血者中OBI的BCP/PC区和S区变异特征。方法应用ELISA和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84865(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HBsAg-/HBVDNA+标本做BCP/PC、S区及...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BI)感染情况,分析无偿献血者中OBI的BCP/PC区和S区变异特征。方法应用ELISA和NAT方法筛查深圳地区84865(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HBsAg-/HBVDNA+标本做BCP/PC、S区及全基因序列巢武-PCR扩增以及病毒载量的测定,对检测的病毒序列做基因分型和与HBV野毒株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HBVDNA+检测率为1:2652(32/84865),这类标本的ALT均正常(〈40);其中OBI检出率为1:3031(28/84865),28例OBI中22例为B基因型、4例为C基因型、2例未能确定基因型。OBI血清型分类中21例为adw、4例为adr、1例为ayr、2例未确定。所有OBI标本的病毒载量为〈10~1701(中位数116)IU/mL。BCP/PC区有35.7%(10/28)的标本出现G1896A突变,B型标本在MHR第1个袢状结构区(aa124-aa137)氨基酸的置换频繁。结论深圳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存在着相对较高的OBI;其OBI标本中BCP/PC区的碱基突变以及B型的主要亲水区(MHR)氨基酸的置换可能是其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血清型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者 深圳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邹杨 洪大情 +3 位作者 蒲蕾 何强 李贵森 王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8-441,456,共5页
目的:旨在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BI)情况。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记物,并对HBs Ag(-)/HBc Ab(+)患者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 目的:旨在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BI)情况。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MHD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记物,并对HBs Ag(-)/HBc Ab(+)患者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检测HBV-DNA,了解OBI的患病率。结果:(1)入选本中心MHD患者330例,平均年龄60.66±14.32岁,男性55.7%,女性44.3%;HBV患病率为7.3%(24/330),54.5%(180/330)为既往感染过HBV[HBs Ag(-)/HBc Ab(+)];(2)共收集到165例既往感染过HBV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HBV-DNA检测,发现7例阳性,水平均很低(<20 IU/ml),所以OBI的患病率对于进行检测的患者来说为4.2%(7/165),对于整个透析中心患者来说为2.2%(7/315);(3)将7例OBI患者作为观察组,剩下158例HBV-DNA(-)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男性OBI比例更高(P=0.042),疫苗接种可预防OBI(P=0.010);(4)单一HBc Ab(+)患者(6.5%)比HBc Ab(+)/HBs Ab(+)患者(3.8%)具有更高的OBI患病率,但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17)。结论:本组MHD患者中54.5%既往感染过HBV,目前OBI患病率为2.2%,且HBV-DNA水平低下,但仍有引起病毒传播的风险,特别是单一HBc Ab(+)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DNA
下载PDF
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涛 廖红梅 +3 位作者 张春红 谭茜茜 毛伟 黄霞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病毒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筛查HBs Ag、抗-HCV、抗-HIV)及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法(筛查HBV、...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情况,分析其血清学和病毒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筛查HBs Ag、抗-HCV、抗-HIV)及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法(筛查HBV、HCV、HIV)筛查重庆地区93 625份初筛合格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对其中HBs Ag(-)但HBV DNA(﹢)的标本进行抗-HBs、抗-HBc、HBe Ag、抗-HBe 4项血清学标志物测定,进一步对抗-HBc(﹢)标本做病毒载量测定以及基因分型。结果 93 625份标本中HBs Ag(-)但HBV DNA(﹢)的检出率为0.097%(91/93 625)。91份阳性标本中79份为抗-HBc(﹢),检出率为0.084%(79/93 625)。该部分标本阳性者被视为OBI献血者。OBI献血者的血清学特征可以分为4种模式:单抗-HBc(﹢)、抗-HBc(﹢)/抗-HBs(﹢)、抗-HBc(﹢)/抗-HBe(﹢)以及抗-HBc(﹢)/抗-HBs(﹢)/抗-HBe(﹢)。病毒载量为0~1056.8IU/ml(中位数为108.6 IU/ml),基因型以B型为主。结论重庆地区无偿献血者中OBI检出率较高,其血清学和病毒学特征具有地区性。NAT能提高OBI检出的灵敏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对血液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学特征 病毒学特征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长期随访与预后转归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欣 许晓绚 +4 位作者 刘衡 崔秀娟 熊文 吴桂丹 曾劲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41-546,共6页
目的 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献血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探索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长期感染预后转归情况。方法 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本中心采用血清学与病毒核酸检测的方法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并采用手工巢式PCR... 目的 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献血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探索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长期感染预后转归情况。方法 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本中心采用血清学与病毒核酸检测的方法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并采用手工巢式PCR扩增方法进行HBV DNA确认,共收集到306名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后期对该306名献血者进行长期随访跟踪并复查HBsAg与HBV DNA,以确认是否为OBI感染者,并通过随访复查判定OBI感染者在长期免疫下的临床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对306名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进行长期随访,共获得40名献血者(13.07%,40/306)的多次召回复查结果。40名OBI献血者血清学乙肝五项标志物中,有90%(36/40)为抗-HBc阳性、有57.5%(23/40)为抗-HBs阳性、有40%(16/40)为抗-HBe阳性;抗-HBc+/抗-HBs+组合占50%(20/40)、抗-HBc+/抗-HBs-组合占40%(16/40)、抗-HBc-/抗-HBs+组合占7.5%(3/40)、抗-HBc-/抗-HBs-占2.5%(1/40)。40名献血者的随访复查次数与时长达到1~13次、8~108个月(0.6~9年),随访时间小于1年的有1人(2.5%),随访时间>1年且≤3年有11人(27.5%),随访时间>3年且≤5年有23人(57.5%),随访时间>5年有5人(12.5%)。经过40名献血者长期及多次召回复查并判定预后,有50%OBI献血者的HBV DNA转阴(HBsAg阴性/HBV DNA阴性),有42.5%(17/40)OBI献血者仍保持OBI感染状态(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有7.5%(3/40)OBI献血者的预后判定为可疑状态(多次复查,结果呈多次阴阳结果交替转换,未能明确)。结论 经过长期多次随访复查,OBI感染者的预后未发现转向急性或慢性HBV感染,更大比例仍为保持OBI感染,而OBI感染献血者长期处于极低载量HBV病毒感染状态,以至于病毒核酸检测出现漏检,这对输血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核酸检测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随访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秋莹 黄宏耀 +3 位作者 钱进 王能 邓涛 彭家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542-1543,1545,共3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诊断试验方法。方法选取该院行肝脏活检的患者68例,A组12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B组27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阴性,且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的患...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诊断试验方法。方法选取该院行肝脏活检的患者68例,A组12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B组27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阴性,且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的患者;C组11例为HBsAb阳性,且HBcAb阳性的患者;D组18例为HBsAb阴性、HBcAb阳性的患者。检测外周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肝组织HBV DNA的表达。结果 A组患者为显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血清学、PBMCs、肝组织HBV DNA检测均提示DNA阳性。HBcAb阳性的患者(C、D组)其隐匿性HBV感染的比例较HBcAb阴性(B组)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HBV感染在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对于高危患者(合并丙型肝炎或HBcAb阳性)应常规检测HBV DNA,联合多种检测方法可提高隐匿性HBV感染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下载PDF
华东地区献血者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S区变异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蒋菲菲 吕蓉 +3 位作者 李敏 赵阳 林洪铿 钱榕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2-766,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福建、江西三地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BI)感染情况,探讨HBV基因分型特征及S区氨基酸变异特点。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5月安徽省血液中心、2013年6月-2013年11月、2014年3月-2014年12月福建省血液中心、... 目的了解安徽、福建、江西三地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OBI)感染情况,探讨HBV基因分型特征及S区氨基酸变异特点。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5月安徽省血液中心、2013年6月-2013年11月、2014年3月-2014年12月福建省血液中心、2013年6月-2013年9月江西省血液中心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阴性(HBs Ag-)、核酸HBV鉴别试验阳性(NAT+)的102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抗-HBc检测,同时应用巢式PCR方法对这些标本进行HBV S区扩增并测序,采用MEGA 6软件进行HBV基因分型及S区氨基酸突变分析。结果在安徽省血液中心123 046例无偿献血者中筛查出21例HBs Ag-NAT+无偿献血者标本,OBI感染率为0.017%(21/123 046),其中76.2%(16/21)为抗-HBc阳性,这21例标本中,15例扩增出HBV S区片段,8例B型,7例C型;福建省血液中心HBs Ag-NAT+无偿献血者标本共51例,76.5%(39/51)为抗-HBc阳性,其中16例扩增出HBV S区片段,14例B型,2例C型;江西省血液中心HBs Ag-NAT+献血者标本共30例,80%(24/30)为抗-HBc阳性,其中4例扩增出HBV S区片段,1例B型,3例C型。35例扩增产物的OBI标本中,74.3%(26/35)出现HBV S基因MHR区氨基酸置换突变,主要集中在乙型肝炎病毒"α"决定簇区域。结论安徽地区无偿献血者OBI感染率为0.017%,福建及江西地区也有一定OBI感染;成功扩增HBV S区的OBI标本中,抗-HBc阳性率为安徽73.3%、福建93.8%、江西100%;B型为主要HBV基因型;HBV S基因MHR区变异,尤其是HBs Ag"α"决定簇区置换突变,可能是OBI形成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S区 变异
下载PDF
深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贤林 郑欣 杜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B和C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规律,研究不同毒株全基因序列进化关系。方法对30例HBsAg(-)/HBV DNA(+)标本进行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BCP/PC,295 bp)、HBV全基因(3 162 bp)巢式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后测序。... 目的了解深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B和C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规律,研究不同毒株全基因序列进化关系。方法对30例HBsAg(-)/HBV DNA(+)标本进行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区(BCP/PC,295 bp)、HBV全基因(3 162 bp)巢式PCR扩增,PCR产物克隆后测序。2者均为阳性的5份标本合成3 215 bp长的全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HBV A~H基因型23株的全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基因型,将所属基因型B和C亚型再作系统进化树分析,以确定基因亚型。结果获得5例全基因序列,4例为C型,1例为B型。分属于C2,C2,C2,C1和B2亚型。3例C2亚型与日本、马来西亚基因亚型的进化距离最近,C1株与马来西亚和泰国2例携带者的病毒株进化距离最近。B2株与印度尼西亚华裔基因亚型的病毒株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深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病毒基因亚型有C2,C1,B2,以C2亚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进化树分析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 献血者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苾芯 陈建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97-199,共3页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 隐匿性感染 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血站开展核酸检测的重要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洁 黄山 +1 位作者 陈梦如 张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1期105-108,共4页
隐匿性HBV感染(OBI)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课题。OBI具有2个主要特征:HBsAg检测阴性和低病毒复制。对OBI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敏感的HBV DNA扩增试验是OBI诊断的基础,病毒和宿主因素与OBI的发病机制相关。... 隐匿性HBV感染(OBI)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临床课题。OBI具有2个主要特征:HBsAg检测阴性和低病毒复制。对OBI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显著进展。敏感的HBV DNA扩增试验是OBI诊断的基础,病毒和宿主因素与OBI的发病机制相关。本综述旨在阐述OBI的发生机制和相关的病毒学诊断及血站系统开展病毒核酸检测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HBV DNA 核酸检测
下载PDF
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臧伟伟 齐文革 +1 位作者 杨贺 张玉敏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96-499,共4页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07397份,采用两种ELISA法检测试剂盒进行HBsAg的初次筛查,采用核酸检测(NAT)法对两次HBsAg结果均为阴性的样本进行HBV DNA检测...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07397份,采用两种ELISA法检测试剂盒进行HBsAg的初次筛查,采用核酸检测(NAT)法对两次HBsAg结果均为阴性的样本进行HBV DNA检测。对血清HBsAg阴性而HBV DNA阳性样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核酸和病毒基因分型。结果在筛查的107397例无偿献血人群血样本中,经血清标志物检测后确认为OBI者29例(0.27‰);血清抗-HBc阳性者12例(35.3%),抗-HBe/抗-HBc阳性者8例(23.5%),抗-HBs/抗-HBc阳性者6例(17.7%),抗-HBs/抗-HBe/抗-HBc阳性者3例(8.8%);19~29岁年龄段献血人群OBI感染率为0.09‰,30~39岁人群为0.32‰,40~49岁人群为0.39‰,50~55岁年龄段献血人群OBI感染率为0.41‰,且该年龄段重复献血者OBI感染率为0.31‰;血清抗-HBs/抗-HBc阳性和抗-HBs/抗-HBe/抗-HBc OBI献血者血清病毒载量>1000 IU/mL的占比分别为33.3%和66.7%,显著高于血清仅抗-HBc阳性者(0.0%,P<0.05)或血清抗-HBe/抗-HBc阳性者(0.0%,P<0.05);在29例OBI献血者中,C基因型占比为62.1%,B基因型感染占比为27.6%。结论在初筛血清HBsAg阴性的献血人群中,可能还存在很低比率的OBI人群,对用血安全提出了挑战。全面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的花费-效益关系需要认真研究,提高常规ELIS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也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人群
下载PDF
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婷婷 黎诚耀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近年来,一种潜伏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形式,即隐匿性HBV感染(OBI),受到临床与输血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OBI表现为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DNA阳性(HBsAg-/DNA+),病毒载量低或不可定量。OBI不仅存在于一般人群,部分可以通过输血传... 近年来,一种潜伏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形式,即隐匿性HBV感染(OBI),受到临床与输血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OBI表现为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DNA阳性(HBsAg-/DNA+),病毒载量低或不可定量。OBI不仅存在于一般人群,部分可以通过输血传播HBV,还可能与重症肝损伤和肝细胞癌相关。本文对献血者OBI感染与血液安全、OBI感染研究现状及OBI的主要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 献血者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莉 邱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7期23-26,30,共5页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可在HBsAg阴性感染者肝组织中检测到HBV DNA。本文介绍了OBI形成的基因分子机制:s、p、x和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突变、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突变;基因调控序列突变影响转录过程及转录...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可在HBsAg阴性感染者肝组织中检测到HBV DNA。本文介绍了OBI形成的基因分子机制:s、p、x和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突变、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突变;基因调控序列突变影响转录过程及转录后调控;表观遗传调控。目前OBI个体HBV复制、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前景广阔。此外,本文对欧洲、南非、东南亚以及中国献血者OBI形成的基因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基因分子机制 表观遗传调控 献血者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输血传播风险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丹(综述) 邓雪莲 臧亮(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3期3490-3492,3497,共4页
尽管乙型肝炎疫苗普遍免疫接种且抗病毒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仍是全球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共有20多亿人口曾经感染过HBV,并且有2亿多人呈慢性感染状态[1]。HBV慢性感染可通过血液中检测到的... 尽管乙型肝炎疫苗普遍免疫接种且抗病毒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仍是全球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共有20多亿人口曾经感染过HBV,并且有2亿多人呈慢性感染状态[1]。HBV慢性感染可通过血液中检测到的HBV表面抗原(HBsAg)浓度进行判断,但随着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发现了HBsAg阴性的HBV长期携带者,被确定为隐匿性HBV感染(O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液安全 输血传播 核酸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