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肺癌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洲 刘凡英 +2 位作者 刘相燕 张林 陈景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pN0)的24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目的: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pN0)的24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患者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别。结果:16例患者的23组纵隔淋巴结中检测到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常规病理检查的漏诊率为27.6%。患者的TNM分期由Ⅰa~Ⅱb期上调为ⅢA期。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组3年生存7例,生存率为43.7%,无转移组3年生存31例,生存率为73.8%。两组的生存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可以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提高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与pN0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隐匿性微转移 纵隔淋巴结 MUCl基因 预后
下载PDF
肺癌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基因诊断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洲 刘相燕 +1 位作者 刘凡英 陈景寒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04-120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小转移可能与肺癌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索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诊断,并评价其对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 背景与目的: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小转移可能与肺癌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索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诊断,并评价其对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的242组纵隔淋巴结(pN_0)进行研究,检测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全部病人随访3年,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有、无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患者的生存差别。结果:16例患者的23组纵隔淋巴结中检测到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占全部患者的27.6%。患者的TNM分期由Ⅰ_A~Ⅱ_B期上调为Ⅲ_A期。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组3年生存率为43.7%(7/16),无转移组的3年生存率为73.8%(31/42)。两组的生存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与pN_0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提示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MUC1基因mRNA阳性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可能存在淋巴结隐性微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基因诊断 预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军 王洲 +2 位作者 刘相燕 邹学森 黄传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病理诊断无转移淋巴结中MUC 1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结果:癌旁肺... 目的:探讨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VEGF-C mRNA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病理诊断无转移淋巴结中MUC 1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结果:癌旁肺组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分别占14.55%、54.55%,肺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05);pN_0、pN_(1-2)组肺癌组织VEGF-CmRNA表达分别为40.91%、72.73%,pN_(1-2)组肺癌组织中VEGF-CmRNA表达显著高于pN_0组(P=0.026);22例pN_0病例基因诊断发现8例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基因诊断阳性组肺癌组织VEGF-C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组织表达(P=0.022)。结论:VEGF-C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启动过程,VEGF-C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VEGF—C 纵隔淋巴结 隐匿性微转移
下载PDF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肺癌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洲 刘相燕 +2 位作者 张林 刘凡英 陈景寒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 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诊断方法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对 5 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 (pN0 )的 2 4 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的再检测 ,诊断纵隔... 目的 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诊断方法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 PCR) ,对 5 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 (pN0 )的 2 4 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的再检测 ,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病人进行随访 ,应用Ka 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 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别。 结果  16例病人的 2 3组纵隔淋巴结中检测到MUC1基因mRNA表达 ,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常规病理检查的漏诊率为 2 7 6 % (16 /5 8例 )。病人的TNM分期由IA~IIB 期上调为IIIA 期。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组 3年生存率为 4 3 7% ,无转移组的 3年生存率为 73 8%。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应用RT 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 ,可以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提高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 ;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与部分pN0 病人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肺癌 预后 影响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头颈部恶性肿瘤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骥 王胜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95-197,共3页
随着医学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和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的发展,隐匿性微转移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头颈部有着丰富的淋巴回流,该部位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率高,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的检测阳性率也较高。
关键词 头颈部恶性肿瘤 检测阳性率 隐匿性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 淋巴结转移 医学影像学 组织病理学 前哨淋巴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