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隐匿性抑郁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丙路 杨永刚 李晓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隐匿性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就诊的隐匿性抑郁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隐匿性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就诊的隐匿性抑郁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HAMD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5,P>0.05);治疗4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9,2.737;P<0.05),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9.799;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8,P>0.05),治疗12周后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0,P<0.01)。治疗前HAMA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2,P>0.05);治疗4周后及12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7,2.471;P<0.05),并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4,10.715;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及12周后,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9.024;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隐匿性抑郁障碍临床疗效发挥更快,治疗依从性较好,远期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副反应较小,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抑郁障碍 艾司西酞普兰 认知行为疗法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