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语拱手作揖概念的呈现方式的演变
- 1
-
-
作者
谢美荣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5期134-136,共3页
-
文摘
拱手作揖是我国十分重要的行礼方式,从古延续至今。历史上“,拱手作揖”概念的词汇形式从“拱(共)”到“拱手”,经历了从单音节到双音节,受事对象从隐含到呈现。“拱手”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六朝至唐代发展缓慢,宋代至元明时期使用频率增加,清代完成复音化。众多学者关注到这类现象,总结出“拱手”一词呈现出来的原因有三:一是分化字用字影响;二是语义关联;三是复音化。
-
关键词
拱
拱手
隐含到呈现
-
分类号
G6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谈语用推理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8
- 2
-
-
作者
李明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52,96,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功能-类型学取向的汉语语义演变研究"(14ZDB098)
-
文摘
本文讨论语用推理在语义演变中的作用。从认知来看,语用推理可以是转喻,也可以是隐喻。很多情况下,基于转喻的语用推理可以判断出新义信息量增大,因此可以确定是基于"不过量原则"。但是,有的转喻,新旧义在概念或其他方面并没有明显的量级上的大小对比,这时,区分"足量原则"或"不过量原则"没有意义,只能笼统地认为新旧义"相关"。有一种特殊的语境吸收,是句式义寄居在词义上,与语用推理无关。语用推理也可以在定名学中得到体现,比如在所谓的"从隐含到呈现"这种现象之中。
-
关键词
语用推理
转喻
隐喻
“从隐含到呈现”
-
Keywords
pragmatic inference
metonymy
metaphor
‘change from implying to presenting'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